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现浇楼板裂缝的几种形式,对建筑物现浇楼板发生裂缝有多方面的原因,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和杜绝现浇楼板裂缝的产生。
关键词:建筑楼板裂缝原因措施
混凝土现浇楼板是建筑物中最常用的一种受力构件,现浇混凝土楼板具有抗渗防漏效果好,整体性好,刚度大,利于抗震,预留空洞准确等优点,但现浇楼板施工不慎,易产生裂缝,对建筑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及使用功能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现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分別分析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1 现浇楼板裂缝的几种形式
(1)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由于水分过快蒸发,混凝土表面产生的不规则的细而浅的裂纹。
(2)结构性裂缝:由于设计、施工、使用等原因造成,使用荷载受力不均,现浇板端部配筋数量不够,构造筋设置不合理等,一般多出现在现浇楼板的角部。
(3)构造裂缝:由于建筑物形体的变化,在薄弱环节易产生贯穿型裂缝。
2 现浇楼板发生裂缝的原因
2.1设计方面
(1) 楼板的厚度过小。厚度过小造成楼板的刚度不足,容易使楼板产生裂缝。
(2) 配筋问题。设计计算不合理,造成配筋偏少;抗裂构造钢筋未设置;钢筋的规格选用不合理、规格相差较大。
(3) 楼板内敷设管线。楼板内管线敷设过多,构造措施采取不当,导致楼板产生裂缝。
2.2材料方面
(1) 为防止商品混凝土与运输罐车黏结,搅拌时水灰比过大,引起混凝土成型后收缩量大导致裂缝。
(2)因运输距离过长,造成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分离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成型后导致楼板产生裂缝。
2.3施工方面
(1) 钢筋保护层达不到规范要求,保护层厚度过小。
(2) 混凝土浇注振捣时野蛮施工,楼板上部的上下层钢筋被踩倒、移位,使钢筋的作用降低。
(3)浇注振捣时振捣不均匀、漏振等导致混凝土不密实产生裂缝。
(4) 施工速度过快,致使下部楼板过早承受大的荷载,造成楼板裂缝。
(5) 模板支撑不牢固,板上部荷载过大时导致成型的混凝土受损。
(6) 模板拆除过早,使得混凝土受损,造成楼板内部缺陷,产生角部裂缝。
(7)混凝土养护不当,使得混凝土水分损失过快,造成楼板裂缝。
3 现浇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3.1设计方面
(1) 厚度要求: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的要求。大跨度现浇楼板要考虑到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的计算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2) 配筋方面:
①最小配筋率应不小于0.3%,钢筋的选择:应满足构造要求。
②构造钢筋的设置:现浇楼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性钢筋,且长度宜大于1.5M。连续板的中跨支座处负弯矩钢筋应贯通,不宜在支座处断开。要特别注意的是按单向板配筋时,应按长边方向布置一定数量的构造钢筋。
(3) 混凝土的强度:普通住宅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4) 在安装过程中,各种线管敷设尽量避免交叉,如不能避免,应设置接线盒,并在接线盒上方设置钢筋网片。
3.2材料方面
(1) 配合比要求:商混搅拌站要严格按照级配进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生产合格的商品混凝土。
(2) 用水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最大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
(3) 坍落度要求:在多层或小高层建筑中不宜大于15CM,高层建筑中不宜大于18CM。
3.3施工方面
(1) 工期要求:施工单位应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赶工期,并制定模板及支架的拆除顺序及安全措施。
(2) 施工间隔:一般在混凝土浇注24H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8H之内不得在楼板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更不得在其上堆放砖、模板等重物。
(3)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凝固后应对其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一般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0天。如浇水养护,每天应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4) 拆模时间:应严格控制现浇模板底模及支架的拆除时间,要与同条件下养护试件的强度作为依据,达到规范要求,方可拆模。
4 结束语
现浇楼板出现裂缝有多方面的原因,是建筑行业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控制和预防。除从设计、材料、施工、监管方面控制预防外,还要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问题得到根治。
参考文献:
[1] 赵成. 某住宅楼板裂缝浅析[J]山西建筑, 2010, (17) .
[2] 张江水. 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 2010, (22) .
[3] 拓文明,吕超. 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控制[J]山西建筑, 2010, (31) .
[4] 黄培成.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3) .
关键词:建筑楼板裂缝原因措施
混凝土现浇楼板是建筑物中最常用的一种受力构件,现浇混凝土楼板具有抗渗防漏效果好,整体性好,刚度大,利于抗震,预留空洞准确等优点,但现浇楼板施工不慎,易产生裂缝,对建筑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及使用功能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现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分別分析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1 现浇楼板裂缝的几种形式
(1)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由于水分过快蒸发,混凝土表面产生的不规则的细而浅的裂纹。
(2)结构性裂缝:由于设计、施工、使用等原因造成,使用荷载受力不均,现浇板端部配筋数量不够,构造筋设置不合理等,一般多出现在现浇楼板的角部。
(3)构造裂缝:由于建筑物形体的变化,在薄弱环节易产生贯穿型裂缝。
2 现浇楼板发生裂缝的原因
2.1设计方面
(1) 楼板的厚度过小。厚度过小造成楼板的刚度不足,容易使楼板产生裂缝。
(2) 配筋问题。设计计算不合理,造成配筋偏少;抗裂构造钢筋未设置;钢筋的规格选用不合理、规格相差较大。
(3) 楼板内敷设管线。楼板内管线敷设过多,构造措施采取不当,导致楼板产生裂缝。
2.2材料方面
(1) 为防止商品混凝土与运输罐车黏结,搅拌时水灰比过大,引起混凝土成型后收缩量大导致裂缝。
(2)因运输距离过长,造成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分离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成型后导致楼板产生裂缝。
2.3施工方面
(1) 钢筋保护层达不到规范要求,保护层厚度过小。
(2) 混凝土浇注振捣时野蛮施工,楼板上部的上下层钢筋被踩倒、移位,使钢筋的作用降低。
(3)浇注振捣时振捣不均匀、漏振等导致混凝土不密实产生裂缝。
(4) 施工速度过快,致使下部楼板过早承受大的荷载,造成楼板裂缝。
(5) 模板支撑不牢固,板上部荷载过大时导致成型的混凝土受损。
(6) 模板拆除过早,使得混凝土受损,造成楼板内部缺陷,产生角部裂缝。
(7)混凝土养护不当,使得混凝土水分损失过快,造成楼板裂缝。
3 现浇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3.1设计方面
(1) 厚度要求: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的要求。大跨度现浇楼板要考虑到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的计算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2) 配筋方面:
①最小配筋率应不小于0.3%,钢筋的选择:应满足构造要求。
②构造钢筋的设置:现浇楼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性钢筋,且长度宜大于1.5M。连续板的中跨支座处负弯矩钢筋应贯通,不宜在支座处断开。要特别注意的是按单向板配筋时,应按长边方向布置一定数量的构造钢筋。
(3) 混凝土的强度:普通住宅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4) 在安装过程中,各种线管敷设尽量避免交叉,如不能避免,应设置接线盒,并在接线盒上方设置钢筋网片。
3.2材料方面
(1) 配合比要求:商混搅拌站要严格按照级配进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生产合格的商品混凝土。
(2) 用水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最大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
(3) 坍落度要求:在多层或小高层建筑中不宜大于15CM,高层建筑中不宜大于18CM。
3.3施工方面
(1) 工期要求:施工单位应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赶工期,并制定模板及支架的拆除顺序及安全措施。
(2) 施工间隔:一般在混凝土浇注24H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8H之内不得在楼板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更不得在其上堆放砖、模板等重物。
(3)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凝固后应对其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一般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0天。如浇水养护,每天应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4) 拆模时间:应严格控制现浇模板底模及支架的拆除时间,要与同条件下养护试件的强度作为依据,达到规范要求,方可拆模。
4 结束语
现浇楼板出现裂缝有多方面的原因,是建筑行业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控制和预防。除从设计、材料、施工、监管方面控制预防外,还要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问题得到根治。
参考文献:
[1] 赵成. 某住宅楼板裂缝浅析[J]山西建筑, 2010, (17) .
[2] 张江水. 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 2010, (22) .
[3] 拓文明,吕超. 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控制[J]山西建筑, 2010, (31) .
[4] 黄培成.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