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写景往往泛泛空谈,笔下景物粗笔勾勒,不事雕琢。殊不知这种毫无特色、千篇一律的景物描写只能让读者望而生厌。其实,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简而言之,要突出景物的特征首先要练就一双慧眼,能敏锐地寻觅自然之美。写景而要达成此目的,就必须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说,观察是写景的基础,是突出景物特征的关键。那如何观察呢?
(一)言之有物
大千世界,纷繁芜杂,景物众多。同学们受限于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语言表达,写景状物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勉强为之,势必会泛泛空谈,大而无当。我所说的“言之有物”,就是说同学们观察首先要扬长避短,选取自己熟悉的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这样一来,既让自己有话可说,不至于作茧自缚;又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比如老舍的《想北平》,北京有那么多名胜他不写,单单写老城墙、小蝌蚪、嫩蜻蜓、花草、蔬菜、果子等普通事物。为什么?因为老舍对这些最为熟悉,只有熟悉的景物才能写出深厚的情意,才会使文章富有生活情趣。
(二)体物细微
生活展现给作者的景物乍看是囫囵一片,细看则具有形、态、色、光、声等众多要素。写景如果只从视觉的角度来写,不免会以偏概全,失之单调,不易抓住景物特点。只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才能淋漓极致地突显景物特点。朱自清的《春》就是调动多感官写景的杰出。他通过触觉写风的温柔,“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嗅觉写风中之香,“风里带来些新鲜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通过听觉写风中之声,“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三)言之有序
所谓的“言之有序”是说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层次来。描写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是时间顺序。“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时间不同,景物特点也不同。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写雨:“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老舍将雨形成变化的时间进程表现得细致入微,读者的思绪也顿时被扯向了狂风骤雨中。二是空间顺序。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他仰头看碧绿的天色,听训鸽的飞声;俯身数槐树叶底的日光,静对牵牛花的花朵。一俯一仰之间,写出了秋院的静美。
要使写景文章流淌出诗意之美,就不仅需要有一双慧眼,能寻觅自然美景;更需要执一支妙笔,让妙笔生花。这就需要同学们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使语言优美隽永;同时也要学会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写景时要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既要注重写景的形似,更要注重神似。
朱自清的《绿》用了一组比喻性排比。“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让读者领略了梅雨潭的水绿之美。钱钟书的《围城》也有精彩的写景;“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作者赋予“夜”和“太阳”人格化,于是一个酡红的夜便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了。
总之,写景要突显景物的特点就必须锤炼字句,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否则语言平实,景不美,文不深,难以吸引读者。
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景物描写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主体意识的投射和外化。文章所描绘的景物,总是饱蕴作者的情思,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感觉,并借以传递给读者,从而起到感染人、打动人的作用。可以说,写进作品的景物就必须是打上作者感情烙印的人格化的景物。如果在景物的躯壳里不曾有感情的血液涌动,即便在辞藻上再刻意雕琢,也难免流于轻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景就是写人。景物描写只有涂抹上作者的主观色彩,用主观的心情蒙上感觉镜头来观察和感受景物,从而使“物皆着我之色彩”才会独特鲜明。简而言之,要突出景物的特点就不能不写人物的情感。
鲁迅的《祝福》有一段雪景描写,“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细心体味,你会发现:“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体现人物心情的压抑;“瑟瑟有声”的雪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氛围,表现“我”心情的孤寂、沉重。那些富有经验的文学巨匠深谙以景写人之道,善于借助景物的特点表现生活在这环境中的人的特点,从而达到人物形象与景物色调的融洽和谐。
比如钱钟书对于孤傲冷漠的苏文纨的客房的内外景色,通过方鸿渐的观察和感受作了如下一番描写,“苏家园里的桃花、梨花、丁香花都开得正好,鸿渐想现在才阴历二月底,花已经赶早开了,不知还剩些什么,留作清明春色。客堂一扇窗开着,太阳烘焙的花香,浓得塞鼻子,暖得使人头脑迷倦。这些花的香味,跟葱蒜的臭味一样,都是植物气息而有荤腥的肉感,像从夏天跳舞会上头发里发泄出来的。”花香本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标志,然而钱钟书却抓住了苏家变味的“花香”这一景色特征,表现旧官僚家庭腐朽、酸臭、压抑的环境氛围,鲜明地映衬出苏文纨冷漠孤傲的性格特征。这种一箭双雕的写景文字堪称写景的典范。
总之,写景决非吟风弄月的闲笔,它不是再现自然之美的摄影,而是一种发现美、创造美的艰苦劳动。只有抓住特征写景物,才能做到随物赋形,形神兼美;才能于壮美处呈金戈铁马的气势,婉约时显小桥流水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