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物附形,形神兼美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一双慧眼,寻觅自然美]
  同学们写景往往泛泛空谈,笔下景物粗笔勾勒,不事雕琢。殊不知这种毫无特色、千篇一律的景物描写只能让读者望而生厌。其实,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简而言之,要突出景物的特征首先要练就一双慧眼,能敏锐地寻觅自然之美。写景而要达成此目的,就必须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说,观察是写景的基础,是突出景物特征的关键。那如何观察呢?
  (一)言之有物
  大千世界,纷繁芜杂,景物众多。同学们受限于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语言表达,写景状物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勉强为之,势必会泛泛空谈,大而无当。我所说的“言之有物”,就是说同学们观察首先要扬长避短,选取自己熟悉的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这样一来,既让自己有话可说,不至于作茧自缚;又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比如老舍的《想北平》,北京有那么多名胜他不写,单单写老城墙、小蝌蚪、嫩蜻蜓、花草、蔬菜、果子等普通事物。为什么?因为老舍对这些最为熟悉,只有熟悉的景物才能写出深厚的情意,才会使文章富有生活情趣。
  (二)体物细微
  生活展现给作者的景物乍看是囫囵一片,细看则具有形、态、色、光、声等众多要素。写景如果只从视觉的角度来写,不免会以偏概全,失之单调,不易抓住景物特点。只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才能淋漓极致地突显景物特点。朱自清的《春》就是调动多感官写景的杰出。他通过触觉写风的温柔,“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嗅觉写风中之香,“风里带来些新鲜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通过听觉写风中之声,“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三)言之有序
  所谓的“言之有序”是说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层次来。描写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是时间顺序。“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时间不同,景物特点也不同。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写雨:“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老舍将雨形成变化的时间进程表现得细致入微,读者的思绪也顿时被扯向了狂风骤雨中。二是空间顺序。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他仰头看碧绿的天色,听训鸽的飞声;俯身数槐树叶底的日光,静对牵牛花的花朵。一俯一仰之间,写出了秋院的静美。
  [执一支妙笔,流淌诗意美]
  要使写景文章流淌出诗意之美,就不仅需要有一双慧眼,能寻觅自然美景;更需要执一支妙笔,让妙笔生花。这就需要同学们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使语言优美隽永;同时也要学会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写景时要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既要注重写景的形似,更要注重神似。
  朱自清的《绿》用了一组比喻性排比。“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让读者领略了梅雨潭的水绿之美。钱钟书的《围城》也有精彩的写景;“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作者赋予“夜”和“太阳”人格化,于是一个酡红的夜便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了。
  总之,写景要突显景物的特点就必须锤炼字句,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否则语言平实,景不美,文不深,难以吸引读者。
  [怀一腔热情,营造情境美]
  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景物描写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主体意识的投射和外化。文章所描绘的景物,总是饱蕴作者的情思,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感觉,并借以传递给读者,从而起到感染人、打动人的作用。可以说,写进作品的景物就必须是打上作者感情烙印的人格化的景物。如果在景物的躯壳里不曾有感情的血液涌动,即便在辞藻上再刻意雕琢,也难免流于轻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景就是写人。景物描写只有涂抹上作者的主观色彩,用主观的心情蒙上感觉镜头来观察和感受景物,从而使“物皆着我之色彩”才会独特鲜明。简而言之,要突出景物的特点就不能不写人物的情感。
  鲁迅的《祝福》有一段雪景描写,“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细心体味,你会发现:“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体现人物心情的压抑;“瑟瑟有声”的雪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氛围,表现“我”心情的孤寂、沉重。那些富有经验的文学巨匠深谙以景写人之道,善于借助景物的特点表现生活在这环境中的人的特点,从而达到人物形象与景物色调的融洽和谐。
  比如钱钟书对于孤傲冷漠的苏文纨的客房的内外景色,通过方鸿渐的观察和感受作了如下一番描写,“苏家园里的桃花、梨花、丁香花都开得正好,鸿渐想现在才阴历二月底,花已经赶早开了,不知还剩些什么,留作清明春色。客堂一扇窗开着,太阳烘焙的花香,浓得塞鼻子,暖得使人头脑迷倦。这些花的香味,跟葱蒜的臭味一样,都是植物气息而有荤腥的肉感,像从夏天跳舞会上头发里发泄出来的。”花香本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标志,然而钱钟书却抓住了苏家变味的“花香”这一景色特征,表现旧官僚家庭腐朽、酸臭、压抑的环境氛围,鲜明地映衬出苏文纨冷漠孤傲的性格特征。这种一箭双雕的写景文字堪称写景的典范。
  总之,写景决非吟风弄月的闲笔,它不是再现自然之美的摄影,而是一种发现美、创造美的艰苦劳动。只有抓住特征写景物,才能做到随物赋形,形神兼美;才能于壮美处呈金戈铁马的气势,婉约时显小桥流水的风情。
其他文献
编前:作文在高考语文中所占分值最大,因此在作文上得高分是所有考生的期盼。那怎样才能得高分呢?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通过分析高分作文和低分作文,也许能得到一些启迪。在作文提升中,我们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我们会在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中选择一些一比较典型的作文题作为同题作文的题目,同时也会在各地选择一篇此题的优秀或者满分作丈,将两者进行分析比较,使考生能在此过程申掌握一些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下篇,我们会
期刊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而高考升学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发展方向。而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对大部分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很多人往往不知道通过怎样的途径去了解和掌握相关高考信息,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信息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笔者根据多年的招生工作经历,向大家介绍高考信息搜集的策略和填报高考志愿的方法。    一、信息掌握是前提    当前,获取高考信息的途径有很多。例如
期刊
王瑞和教授简介:  王瑞和教授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生导师、油气井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石油天然气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水射流技术专业委员套主任,《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Petroleum Science》编委等学术职务。  高校招生:2009年高考在即,许多关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考生希望了解更多学校的招生信息。请王校长介绍一下2009
期刊
在每年各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上,考生和家长常常被xx大学分校(校区)弄糊涂,这些学校是一所大学,还是某大学在某地的一个分校(校区)呢?为什么有些会出现在本科 批次招生计划里?到底这些学校属于什么性质?毕业时颁发的文凭又是怎样?  原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许多大学依托某些地理条件好的城市建立了分校(校区),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成熟,这些分校(校区)具备了招生资格,在母体大学统一规划下,开始面向全国独
期刊
国际政治——为什么一只蝴蝶能在千里之外掀起风潮    详解“国际”  国际政治,听起来仿佛就是“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代名词,是一座遥不可及的“上层建筑”。而实际上,国际政治的神秘的另一面,也有着广泛深入“民间”极其普通的一面。最近你家用的燃气涨价了吗?为什么国外进口的游戏机越来越便宜,为什么身边的朋友可以到世界各地旅游…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但却有着国际政治的因素和背景。正如我们所修习的
期刊
夏天是生长的季节。充足的阳光,丰沛的雨水,滋润着万物蓬勃生长,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生长茂盛的树木了。在古诗词中,夏木意象常常用来描摹环境、烘托人物心情,成为描写夏天生活情趣的常用意象之一。  先看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和郭主簿》(其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
期刊
例1 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 此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选项涉及科举制度、人
期刊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往往包含很多知识。试题以对联形式考查文学常识,显得新颖、灵活。部分同学由于文学常识掌握不牢固,不明对联意思,胡乱选择,结果痛失分数。下面我们解析几例对联,以供同学们参考。  例1 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
期刊
利用向量不等式[a?b≥a?b]解题  例1 设[a,b>0,a+b=5],则[a+1+b+3]的最大值为 .  解析 [p=(a+1,b+3)],[q=(1,1)],  则[p=(a+1)+(b+3)=]3.  [a+1+b+3][=1×a+1+1×b+3]  [=p?q][≤p?q=32].  例2 设[x,y,z∈R],且满足: [x2+y2+z2=1],[x+2y][+3z=14],则[x
期刊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作为古代中国重要的社会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文化常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对此做简要的分析。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