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探析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高校智慧图书馆是高校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所在。本文通过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进行梳理、对目前高校智慧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框架、空间、资源、人员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策略,以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 建设 探析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a)-0206-02
  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一词最早出现于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Aittola等人在《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一文中提出,她们认为“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关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国内学者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严栋认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1],指出了构建一个智慧图书馆所必须的要素。董晓霞等[2]、乌恩[3]、张海萍[4]等人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综合型图书馆,而韩丽[5]、李显志[6]、张振玉[7]等人则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更高一级形态。2015年,孙利芳等人[8]对智慧图书馆进行再定义,从宏观层面出发,多角度、多维度地对智慧图书馆进行剖析,提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共享图书馆的观点。结合以上学者观点,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之上,使用智能化设备,资源高度整合、以人为本,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智慧服务的新型图书馆。
  2 高校智慧图书馆存在问题
  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研究成果较少,而实践是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高校智慧图书馆在发展中因为种种原因还存在很多问题。
  2.1 服务效率低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使用RFID系统、微信平台等,与原来相比服务效率有所提高,但由于选用系统问题、数据问题、兼容问题以及馆员自身素质问题也会造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给读者带来不便,影响服务效率;而微信平台大多为信息推送,互动较少,同时因为使用RFID系统也给馆员在导架、数据采集等方面增加了工作量,影响工作效率。
  2.2 服务对象单一化
  高校图书馆由于自身原因长期以来服务对象均固定为在校师生;虽然各高校间建有馆际互借,比如贵州省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未实行;各高校之间已达成联盟的受空间等条件限制共享度不高,共享资源有限;大部分高校还是停留在只服务本校读者的阶段。
  2.3 服务内容简单
  目前大部分高校服务内容多样化程度不高,主要还是在图书借阅、资料参考、参考咨询、查重查新、信息检索等,大部分都属于传统服务内容,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检索方式单一、主动推荐和推送少、个性化服务内容少,未能更多追踪读者行为进行分析,个性化定制服务少,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2.4 服务方式智能化程度不高
  在智慧图书馆概念提出来后,各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试图打破传统图书馆被动和封闭服务模式,但是目前来看创新实践不够,智能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普通高校也是如此,比如大多高校的移动服务还停留在短信服务、微信服务也只包含馆务查询、借还信息查询、文献查询等基础服务方面,而在云服务、流媒体服务、知识发现平台等方面只有少部分知名高校做了尝试;基于RFID的服务大多也停留在自助借还方面,基于RFID的深层次服务还有待挖掘。
  3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初探
  3.1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框架
  结合智慧图书馆的优势,笔者认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总体框架应包含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感知层通过摄像头、RFID设备、各种传感器、用户行为感知工具等实现对图书馆的建筑和环境比如温度、亮度、湿度、装饰、色彩、噪音等方面的识别,同时感知出读者的借阅偏好、兴趣、研究动向等,对此进行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测。网络层用于智慧图书馆的通信,包括有线宽带、WiFi、4G/5G移动网络等。数据层对感知层获取的各类数据进行保存、处理和分析。应用层提供了智慧图书馆的各种智慧应用,如智慧空间、智慧嵌入式学科服务、智慧个性化与泛在化服务等。
  3.2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实现策略
  智慧图书馆实现了从单一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变,关键点在于智慧服务的提供,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让智慧图书馆实现了建筑、资源、读者、服务的智慧化。
  3.2.1 智慧空间建设
  智慧空间的建设:一是通过智能设备、现代化技术、智能设施来建设绿色节能环保的馆舍,打造开放而自由的智能空间,如智能温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及时调整温度、照明灯从而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智慧研讨室、智能化可视对讲交流、智能化自助服务、智能化服务台操作系统、智能存包柜等都能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为读者带来智慧化的服务。二是体验空间的建设,能够使读者更好地实现对图书馆的运行与发展的亲身感知,进而提升受众对智能图书馆建设的更好的融入。如移动设备体验、3D电影体验、虚拟化咨询、手势控制虚拟图书馆体验等体验项目[9],更好地满足了体验读者高校服务需求。
  3.2.2 建立区域内图书馆数据联盟
  随着新兴学科不断出现、信息资源不仅爆式增长而且趋于复杂多变,同时各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财力上均处弱势,仅凭一校图书馆之力难以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信息需求,因此需要建设高校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的整合,构建开放存取知识库和统一的知识交流平臺,实现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扩充各馆的资源,实现智慧图书馆的互联互通,极大程度地提高各馆的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高层次需要。   3.2.3 构建面向智慧服务技术平台和资源
  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是高层次的知识服务,是否能体现智慧服务,智慧服务平台和资源是关键。高校智慧图书馆需要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技术等信息技术来建立智慧服务技术平台,如发现平台、一站式服务平台、智能管理平台,来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智能化的智慧服务;同时需要有大数据中心,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对馆藏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进行加工、挖掘、整理、归纳、分类、传播,对入口端的信息进行集中再加工、再过滤、再归纳、再分类、再保存,对出口端的信息進行安全、方便、快捷的输出[10]。
  3.2.4 开展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所在,智慧服务是利用图书馆员的智慧和运用智能化设备来进行基于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及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的高层次和专业化知识服务。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主要体现在嵌入式学科服务、个性化服务、跟踪式服务与泛在化服务等方面。嵌入式的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智慧服务需要与教学科研的学科紧密联合,以读者科研需求为原则,不断对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加工、整理,为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交互化和主动化的知识服务。通过嵌入式学科服务组织结构的设置,构建嵌入式学科服务平台,从而为学科用户提供学科信息门户以及个性化的信息空间,进而为智慧服务人员提供知识交流平台和集成化工作平台[11]。通过大数据中心,高校图书馆可以进行读者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根据读者的年龄、专业、喜好等进行深入分析,对读者进行细化,同时积极挖掘读者的潜在需要,从而能积极主动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定制服务。
  3.2.5 建立智慧馆员队伍
  智慧服务是建立在馆员的智慧基础之上,因此馆员自身的文化素养、知识能力、信息化水平在智慧服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立智慧馆员队伍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重要因素,现代智慧馆员需要掌握跨学科、多领域知识,且具有知识挖掘、分析等综合能力,因此要加强对智慧馆员的培养,通过培训、再学习、学术会议等积极拓展馆员的知识领域,提高馆员专业素养,尤其是知识分析和深加工能力、数据挖掘能力、智能化技术使用能力、网络安全能力等,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专业性的智慧服务。
  4 结语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高校智慧图书馆是高校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需要以读者需求为原则,一切从读者需求出发,使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为读者的学习科研提供更为有效的知识服务,不断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 2010,32(7):8-10.
  [2] 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3] 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2-104.
  [4] 张海萍.智慧图书馆构建初探[J].图书馆研究, 2014,44(2):16-18.
  [5] 韩丽.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情报,2012,32(5):48-50,54.
  [6] 李显志,邵波.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杂志,2013(8):12-17.
  [7] 张振玉.简述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图书馆学刊,2014,36(3):14-16.
  [8] 孙利芳,乌恩,刘伊敏.再论智慧图书馆定义[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8):17-19.
  [9] 刘彦丽.泛在信息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7):67-69.
  [10] 朱英淑.高校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189-190.
  [11] 司莉,邢文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策略选择[J].图书情报知识,2012(4):46-52.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和平号”空间站气液两相流实验中获得的部分重力(0.1g和0.014g)条件下的流型特征及其相互转换条件,并将其和常重力与微重力两相流研究中较常用的流型转换模型的预测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174  摘 要: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和风度仪表美是合理应用教学艺术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启发性和教育性、幽默感和情趣性的语言艺术,以导课新颖、富有整体性逻辑性和启发性的提问以及课堂突发和偶发事件的灵活处理等组织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關键词: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
摘 要:以《现场总线技术》课程为例,在高校工科课程中构建思维型课堂。通过 “认知冲突”、“社会建构” 和“应用迁移”等环节,将习得的PROFIBUS现场总线的应用方法迁移到其他类型总线上,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型课堂 高校 工科 现场总線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198-02  该文以《现场总线技术》课程为例,
【正】 自然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在法国、美国和英国出现的一场文学运动。它的最简单的含义是把科学决定论的一些原则应用到小说和戏剧中来。在美国文学史上,十九世
摘 要:数学及其应用曾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传统科学之一,其实用性领先世界上千年。所谓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把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来解决,并经过验证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文探讨的数学模型不但能够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而且对我们掌握其他学科知识、探讨边缘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数学 建模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本文对高温平板滞止区内三种过冷液体的圆形喷流冲击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进行了系统的稳态实验研究.考察了过冷度、流速、喷流直径等流动条件对喷流沸腾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建
【正】 众所周知,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可将一个条件极值问题化成一个拉格朗日函数的直接极值问题。在一般数学分析教材中,在推导此法时,未给出直观的几何解释,给教学带来一定
【正】 我院中文系马成生同志应邀参加由吉林大学、东北师大和吉林省社联等十一个单位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四次年会。(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五日在吉林省
【正】 中文系师生科研活动相当活跃。自去年以来,巳先后三次举行了科学报告会,共提出科研论文三十七篇。其中文艺理论研究十一篇,古典文学研究十篇、语言研究三篇,鲁迅作品
采用气液滑动弧放电非平衡等离子体进行降解高浓度苯酚模拟废水(初始浓度为872 mg/L)的研究.实验研究表明:由于液滴的存在改变了电极间的介电常数和局部电场,气液滑动弧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