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爱斌 资产配置的强者
文/本刊记者 陈伟
杨爱斌说:“如果今后公募基金放开了,我们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的实力,最大的理想是成立一家只做固定收益的公募基金。”
他是中国债券市场的元老级人物,他曾是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华夏基金固定收益部的灵魂人物,他以债券品种资产配置的超强能力在业内著称,他就是杨爱斌。然而,在2011年11月,债券市场经历一波暴跌后,他毅然决然离开公募基金转投私募基金,在接近40岁的年纪,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他是一个热爱债券的人
“我对利率、宏观经济和债券价格的涨涨跌跌非常感兴趣。”杨爱斌就是这样一位可以称之为热爱债券的人。
“做债券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谈及何时对债券产生浓厚兴趣时,杨爱斌会兴奋地提起1997年,他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一篇8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金融工程在债券中的应用研究》。那个时候,他对可转债、收益率曲线和挂钩利率、汇率、商品的结构性债券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市场的前沿。
硕士毕业的一年后,杨爱斌顺利进入深圳八卦岭平安保险公司,从事债券研究员的工作。当时,债券市场的规模非常小,只有凭证式国债和交易所的几张老债券,加起来的市值不到两千亿元。金融债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局面,在积极财政政策下,国家开发银行刚刚开始发行政策性金融债,而可转债几乎为零。
当时的保险公司是国内做债券投资最大的机构,市场成交占有量达到30%,那时平安保险更是汇集了一批热爱做债券投资的人才,即使是当初的研究员,如今基本上都成为各机构债券投资的领军人。
工作的第一年,杨爱斌对债券研究的进步神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婴儿一般成长。“实在是对债券投资太感兴趣了,在深圳的一年多,每个周末几乎不休息,天天在研究债券和宏观经济,看老同事的研究报告。”
在平安保险随后的5年里,杨爱斌几乎每年一个台阶,由一名普通研究员快速成长为资产营运中心组合管理部副总经理。而他很快也以优秀的业绩回报公司的栽培。
宏观趋势判断的强人
2003年,新的一轮经济周期开启,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开始回升,债券市场暴跌,一直跌到2004年。2004年4月,央行发行总计1100亿的国债,负责保险资金资产配置工作的杨爱斌果断拿下五年期140亿的国债份额,抄到债券市场的底部。2004年年底,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和加息,致使十年期国债利率在5%以上。自此,杨爱斌对宏观趋势的判断优势,开启了他事业的又一个台阶。
2005年,新一轮债券的牛市,杨爱斌看好公募基金的发展前景,离开平安保险转投华夏基金,在华夏基金的7年里,他将自己对宏观大势的把握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5年,中国债市成为资本市场上真正的神话,上证国债指数近一年时间里累计上涨14%。而到了2006年,债券市场已无法续演牛市神话,杨爱斌分析债券市场大幅高估,建议华夏基金撤离债券。他记得3月18日那天,华夏基金在债券交易中,占据市场抛盘50%的成交量,如此坚决的举动,连华夏基金风控部的领导都特意询问他如此大幅抛售债券的原因。
2006年4月开始,央行一年内两次加息、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如此密集的政策性利空,对债券市场的负面影响却相当小。债券市场没有出现大跌的局面,整个一年交易量清淡,债券市场平淡。
抛售国债利率债后,杨爱斌所在的华夏基金固定收益部在对股市的乐观预期下大举买入处于被低估的可转债,利用可转债品种 “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保持了不错的收益。之后,股市开始起步,并在2007年走向超级牛市,债券市场走低,而此时杨爱斌给出的策略是网上网下申购新股,给债券投资持有人带来约17%的回报。
到了2008年,经济下行,通胀继续走高,但杨爱斌和他的固定收益团队却较早地观察到宏观经济的变化,认定经济见顶的过程中,物价也基本见顶。7月份,杨爱斌带领华夏基金成为市场全力做多债券市场的一批人,久期杠杆全部放到最大。他回忆道:“尽管在加仓初期面临了一定市场压力,但华夏基金坚持看好债市的判断,人弃我取,债券市场后来的走势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2008年11月27日起,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基点,杨爱斌敏感地意识到货币政策正在转向,已经到了获利了解的节点,于是建议将投资组合中长久期的债券陆续清空,转移到可转债上来。2009年,股市走出小牛市,杨爱斌在2月份观察到信贷的快速扩张,又果断提议大幅提高股票和可转债的配置比例,充分享受权益类资产上涨的收益。10月份,经济复苏信号明显,信用利差明显偏高,杨爱斌在当年四季度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信用利差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信用产品存在较大投资机会。”再一次成功预判趋势。从2005年到2009年的5年里,杨爱斌所在的华夏基金每年给客户带来10%左右的收益。
2010年9月份,国家对经济政策调控越趋严谨,政策从“保增长”转向“防通胀”,杨爱斌马上要求降低组合的久期,走向防御,并在2011年提出“现金为王、决战短端”的策略。不过云南城投事件的爆发,远远超出了杨爱斌的意料,即使其购买的短期融资券也无法逃离下跌的命运。
杨爱斌对宏观经济强烈的研究热情,让他对宏观大势的判断几乎到了精准的地步,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他对债券资产配置的能力上,还反复在关键节点促成了自己人生的重要选择。2005年他选择离开保险进入公募基金,而这一次他选择离开公募基金,希望有一个真正的个人事业。
做专注的基金公司
基于个人的事业的考虑,杨爱斌创立鹏阳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那是2011年的11月,当时债券市场利率高企,杨爱斌判断债券市场的大底已经出现,没有比当时更好的市场时机了。
“国外的基金公司很注重特色发展,比如国外最大的债券基金PIMCO只做固定收益产品。如果今后公募基金放开了,我们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的实力,我最大的理想是成立一家只做固定收益的公募基金。”杨爱斌对本刊记者说道,国内的公募基金总是想做全牌照的业务,做子公司、做海外业务,没有一家基金公司具有特色,只有专注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就债券投资本源,对经济增长、流动性、通货膨胀和政策的判断,是杨爱斌认为能够做好债券投资的根本,只有正确分析问题的框架体系,才能做好资产配置。
杨爱斌肯定平安保险和华夏基金团队优势对个人的支持,认为和优秀的团队一起交流,很有利于他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过,他也认为,作为基于宏观驱动的债券型基金经理,对团队依赖程度相对股票投资要低得多。
此时,杨爱斌成立私募基金,坚信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债券产品。“利率走到最高点,必将把所有的资产价格压到最低点,未来再起来,就可以在各个债券资产上做调配,如果能够踏准节奏,每年为客户提供10%的收益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杨爱斌说。截至目前,他成立的几只私募产品已经获得超过10%的收益率。
尽管杨爱斌发行的产品要比在公募基金时收益和风险的定位更高一些,但多年的债券投资经历时刻提醒他警惕风险。2005年5月,杨爱斌促成华夏基金对债券型基金发展的重要决定“做低波动性、稳定回报的产品,才能做大做强”。如今,他仍旧希望自己管理的私募基金成为稳健长行的公司。
2013年债市展望
一旦经济见底,走向复苏,对债券就意味着熊市,但目前很难说经济见底、物价见底、收益率见底,债券投资的风险不会太大。2013年的债券市场总体来看中性。债券投资将是做波段投资为主,通过信用债、可转债和利率债不同之间配置获取超额收益。
2012年,利率债市场利率上行,信用利差大幅下行,很重要的背景是货币总体控制的比较好,但是信贷尤其是“影子银行”的信贷大幅扩张,导致的结果是信用利差收窄,利率债下跌,信用债表现出色。 而2013年,信用债利差的空间是否继续收窄,要打个问号。如果政府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开始收缩,信用利差可能会往上走,但利率又可能走高,一些企业的资金可能会断裂,不排除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况。如果出现信用风险,中低等级的信用债利差可能要面对扩大局面。那么,利率债和高等级的信用债将出现重大机会。如果政府对“影子银行”采取温和的调控措施,信用违约风险仍不大,则通过个券选择,挑选一些中等级别、利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债券仍有一定的获利空间。
乔嘉 我只想做债券
文/本刊记者 陈伟
“杨爱斌是债券行业的老人,我是过来抢生意的。”乔嘉这样定义自己在行业的角色,在债券私募圈里,他的确是个非专业出身的外来者,但他看好中国“零到万万亿”的债券市场,坚信这里会有自己的一块地盘。
乔嘉曾经是北京地地道道的胡同串子,在14岁跟随母亲离开中国前往澳大利亚,住进当地政府为穷人提供的廉租房。尽管经历颠簸和漂泊,但他的学业还算顺利,那时候,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读法律的乔嘉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会跟债券扯上什么关系。
第一次接触债券
读硕士期间,乔嘉计划着毕业后能够回国工作,并有意识地接触一些国内的留学生,一位朋友还将他介绍到银河证券的营业部和投行部门实习。而实习期间乔嘉上门跑客户的经历,让他对金融有了自己的理解:“这些客户才是金融,所有的高等金融都是源自于这些普通的客户。”
回到澳大利亚,乔嘉决定放弃法律专业,远离客户的投行也不是他的追求。明确了这些之后,他向各类面向二级市场投资的金融机构投简历申请兼职工作,最终被做债券投资的悉尼世界顶级结构型信用产品对冲基金Basis Capital接纳,做法律分析师。一期产品设计结束后,乔嘉的兼职工作也宣告结束,但他并不打算离开,因为他要做更想做的事情,在乔嘉的争取下,没有任何证券分析经验的他,被公司破格安排到风险控制部门,开始研究债券。“公司研究员基本上都有七八年的从业经验,对于我这样没有任何经验的人来讲,工作机会是生生争过来的。”
这份工作让乔嘉第一次接触到高收益债券和信用互换,更让他认识到债券市场的潜力,“我有幸加入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债券基金,进入债券投资的最前沿,一下子看到债券市场的体量,要远远大于股票市场。”乔嘉甚至用“伟大”一词形容债券的吸引力。
之后,他加入QFV Investment,参与组建股票加股指期货量化对冲基金,并担任此基金投资经理。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到来,流动性丧失,国外对冲基金生存困难,乔嘉生起回国的念头。
“国内10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澳大利亚一辈子,身边环境可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国内信用债几乎为零的市场,潜藏着巨大商机。”债券投资出身的乔嘉,深信国内有更广阔的债券市场等着他。
零到万万亿的债券市场
乔嘉回国之时,正赶上国内信用债的起步,拥有对债券和量化投资的经验,乔嘉坚信完全可以胜任在国内金融机构担任债券投资的工作。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回国的初期,乔嘉奔波于银行、保险和基金等金融机构面试,希望从事人民币债券投资,可由于没有任何国内债券投资经验,各家公司纷纷婉言拒绝了他的请求,如果留下也只能做外币债券。“我只想做国内的债券投资,没人让我做,只好自己做呗。”乔嘉的口气里仍有不少无奈。
谈起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投资债券市场,乔嘉会告诉你:“我回国赌的就是国内零到万万亿的信用债市场,而且不做利率债券,只做信用债产品。企业债、城投债会持续地发,市场无限的广阔。”他坚信中国的债券市场将迎来零到万万亿的市场规模,巨量的债券市场一定有自己的一块地盘。
2009年,乔嘉在第一创业证券的大户室做起了自己的债券投资,同时受聘于凯世富咨公司担任总策略师,开始向几家央企和国企提供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券咨询服务。“当时国内一些机构还不懂企业债和公司债。”乔嘉回忆道。
在大户室的期间,他受营业部邀请为投资者讲课,乔嘉发现,那些上岁数的大爷大妈在股市中摸爬滚打多年,依旧摸不着头脑持续亏钱,还每到周末执着地来证券营业厅听课。他甚至觉得,这些奔波在营业厅里的老人,不是为了赚钱,更不能称之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完全是一种消费行为,非常盲目。 “一些人天天畅谈股票,他们在营业部表现自己的价值,还有一些人就是来营业部打发时间。而当你问他们除了股票,你们还投资其他的吗?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储蓄。”乔嘉说。
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乔嘉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人们需要稳定并回报率高于银行储蓄的产品,这些最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才是他服务的对象。“当中国的投资者终于在股市赔钱赔明白的时候,他们就会认识到稳定回报产品的重要性。”
终于抱上债券这条大腿
预期中的机会来得比想象的要早。
乔嘉在做债券投资咨询服务的同时,在《第一财经日报》和《钱经》杂志写债券投资的专栏,2010年的某一天,他接到浙江一家银行的电话,对方称看到他在《钱经》杂志的专栏,非常认可他对债券投资的理解,希望和他合作发行一只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就是这样一个颇为戏剧性的机会,让乔嘉真正成为债券基金的管理人,他对债券投资的坚持,终于换来回报。
“当我给央企做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发现,2009年12月底北京银行发行的一只心喜计划的理财产品,三个月的收益率2.8%,但卖得非常好,从那以后,我就知道钱在哪了,钱不在那些几百万资产的高端客户里,而在普通老百姓的钱袋子里,在万万亿的债券市场的旁边,还有一个银行理财市场。”
和银行合作后,他管理的第一只理财产品取得6.75%的收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乔嘉成立凯世富乐投资公司,成为专门投资债券的私募机构,合作的银行也越来越多,发行的产品主要面向30万到80万资金的客户,现今管理的规模总计40亿左右。
经历了2008年的债券牛市,2009年债券市场迅速扩容,债券型公募基金的发展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拐点,但与债券公募基金相比,债券私募的发展却显得滞后得多,这与专注于股票的阳光私募在2009年取得的骄人业绩不无关系,说起来,在债券私募圈里,乔嘉确实算得上资历尚浅但入行较早的了,而较早地专注于债券研究,也让他对风险异常警惕。“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债券投资切忌盘子做大,杠杆过高,不然很容易死掉。”
在乔嘉看来,目前的信用债市场仍然起步不久,有太多不稳定的因素。 2011年年中,爆出云南城投违约事件,连同资金面一起导致2011年债券市场的“9·30事件”,带动城投债品种的断崖式下跌,很多机构将杠杆加得很高,亏损惨重。此次事件,更加让乔嘉看到债券市场参与者的不成熟。
但别人的不成熟却造就了难得的市场机会,当乔嘉冷眼旁观了债券市场这次恐慌性杀跌后,他却坚决买入,因为他认为,债券市场整体上没有问题,不能将阶段性的流动性风险无限度放大,国内政府目前来看信用是没有问题的。很快,暴跌后的急速反弹印证了乔嘉的判断。
像调查上市公司一样分析债券
目前,乔嘉和银行合作发行主要为三年期的产品,每年有定期赎回期,赎回比例控制在20%~30%。主要投资范围为信用债市场,包括企业债、公司债和城投债,采取杠杆策略,基本上投资以持有到期为主。目前,乔嘉主管的债券理财产品,不保本不保息,约定收益率基本稳定在6%~7%。
乔嘉的产品策略,决定着他们除了对宏观经济和财政状况的把握外,还要对信用债进行更加仔细的研究。乔嘉认为,虽然城投债本质上没有信用风险,政府目前来看没有破产的风险,但是这其中仍旧有好坏之分。
购买城投债之前,乔嘉会像对上市公司做调研那样,对城投债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当地政府融资项目的进度和落成后的运行状况。乔嘉打开电脑向本刊记者展示走访辽阳市的公园和市政府新区所拍的照片,这期辽阳市发行的城投债正是他购买的债券。
“一个城投债是国资委的背景还是财政局的背景,是雇用城建公司还是自己的公司建,甚至如何做假账,我们都会做研究。”乔嘉对本刊记者说道。
在具体的城投债研究中,他们会将财务报表录入后重新分析,尤其分析背后是否隐含着风险。例如,通过重新的财务分析,发现该只城投债真实的现金流,甚至担保公司未披露的项目。“有一个债券他们没有付承销费,我们在报表批注中发现了问题。他们做得不仔细,在批注和财务报表中,是能够发现问题的,而这些债券,则是我们不会购买的。”
2012年债券市场大发展,各类机构将固定收益类产品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逐渐激烈的竞争环境,乔嘉很坦然,他认为债券做强做大,能够提高整体金融体系的效率,将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对于他们来说,要做的就是要关注信用债的质量,选好债,另外,控制好风险,信用债没有必要做价格,持有到期最重要。
2013年债市展望
2013年贷款不会猛增,仍然以直接融资为主,所以债券市场会继续扩张,供需结构可能会有暂时的不平衡。但是相信从整体风险来讲应该比2012年有所降低,因为信用风险可能2013年还不会出,利率风险来看,流动性应该是更加充分的,但目前来说,政府对流动性机制的把握有所提高,市场也更有效,会疏导流动性向该流的地方去。
买不起切糕?买债吧!
一个普通的投资者,在2012年的中国债券市场中获得了70%的收益。别诧异,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
“宇宙第一硬通货”切糕火了,沿街卖切糕的“糕帅富”也成了微博上追捧的对象,这是一个“股市似底非底,黄金还不如切糕值钱”的时代。在大家都意识到投资有风险,买什么都要谨慎的时候,2012年债券着实火了一把,虽然中间经历了“超日债”危机,但总的来说如果你2012年持有债券,那至少应有10%的收益率,如果加了杠杆的话收益则更高。
一个普通的投资者,在2012年的中国债券市场中获得了70%的收益。别诧异,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他姓陈,是和讯债券论坛的版主,网名“没钱又丑”,又称“丑版”。丑版投资债券的时间只有三年,但这三年时间,他的收益分别是15%、25%、70%。但他却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债券投资者,既没有内幕消息,也没有过人的头脑,靠的就是持续地钻研债券。 2002年丑版大学毕业,一开始也不太明白什么是投资,只知道上班赚钱。到了2005年,丑版开始炒股,但成绩却不怎么样,2006年买了一套房子背上贷款后,再也没有心思去做投资了。然而股市大热的2007年,丑版最终还是忍不住凑了个热闹,拿了6万元出来,买了600151航天机电,虽说期间指数大涨,但丑版仍然没赚到钱。“股市不是我待的地方,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而且不确定性也太大了,买了股票我基本没一宿睡得踏实的。”丑版说。
初尝债市甜头
2007年年底,丑版的父亲在和讯网注册了一个博客,并且拉丑版也去注册了一个。一开始丑版的目的是投放GOOGLE广告看能不能赚点零花钱,结果2009年年底与债券结缘后,这个博客就成为丑版与众多债友分享心得、学习交流的地方了。
2009年9月,离开股市两年,丑版还清了房贷,手上也有了一些积蓄。眼看股票在3000点附近挣扎,丑版实在没有勇气再次入市。幸运的是,一篇文章给丑版带来了他认为最和他“合拍”的投资产品——债券。这篇文章比较简单地介绍了企业债的特点:收益在7%左右、国有企业发行、大部分是城投债等。这是丑版第一次听说还有企业债这种投资品种。
于是丑版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债券的资料,学习之后,买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只债券——09长虹债,确切地说这是一只分离式可转债,丑版只持有了两个月就放弃了,原因很简单,票面利率太低,只有0.8%,价格涨得也太慢。“那时候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债券也能像股票那样买卖,而且没风险,现在想想以前的想法,真是幼稚。”丑版笑道。
尽管还不适应债券市场的特性,但丑版还是尝到了小小的甜头,于是接下来的时间,他开始潜心研究债券,并把自己对债券的很多观点和看法写成文章发在债券论坛上与其他投资者分享讨论,对债券投资也形成了自己初步的研究和判断方法。
2010年1月,丑版在08长兴债派息之后以102元左右的价格买入30万元,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赚了1万多块。这种赚钱的快感让丑版很兴奋,越做越自信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债券的投资。
认识风险
当然,丑版投资债券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他觉得所有债券都是AAA评级,担保也不重要,因为都是上市公司,经过了监管机构和机构投资者以及审计机构的多重检验,偿还债务不成问题,再不济也可以卖“壳”还债,所谓的那些债券评级就是用来唬人的。但经历了几次“黑天鹅”事件之后,丑版逐渐认识到,债券投资虽然相对简单,但如果不注意风险也是万万不行的。
2012年是债券“井喷”的元年,股市不涨,投资者对IPO及再融资等上市公司的融资手段深恶痛绝,有些公司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从债券市场融资。由此导致了债券市场的大扩容,发债门槛的降低导致了许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公司也挤进了发债大军当中。超日债、庞大债、海航债等危机,凸显了监管不力。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所发债券将被暂停交易,如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08广纸债被暂停交易。“这也是今后购买债券最大的风险。”丑版说。
在风险中发现机会
“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我,刚开始投资债券的时候可能会有两个误区”,丑版说,“我在刚开始买债券的时候,觉得债券是不会发生风险的,无论如何都会还本付息,这叫无知者无畏;还有一种可能不能算是误区,如有些投资者会用欧美成熟市场的逻辑去审视当前的中国债券市场,似乎随时都会有无法兑付的情况发生。这其实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国内债券市场有其特殊的地方,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理论。”丑版说。
2011年,爆出云南城投债券兑付发生危机,连同资金面紧张一起导致了2011债市年“9·30”事件,使得10楚雄债和10红投02债达到20%多的跌幅,同时带动一些债券大幅下跌。在这次兑付危机中,政府为城投债“兜了底”,市场中有些人认为城投债的风险已经体现出来,今后将会有更多的违约发生。丑版当时仓位并不重,同时也为自己亏损并不多而感到庆幸,但丑版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了“9·30”事件。
“联想到之前的海龙债事件,一个地方上市公司的债券无法兑付,政府已经为其埋单。何况地方政府的‘亲儿子’城投债呢?我认为,今后城投债几乎可以算是最安全的债券,是‘优质债’的代名词了。”丑版的“逆向思维”发挥到了极致。看准机会后,丑版随即开通了正回购资格,将杠杆运用到自己的债券投资中。在2011年10月底11月初债市疯狂反弹中,丑版再次在债市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而这一次,他的债券账户上最高收益一度达到了30%。
尽管对于丑版来说,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投资,但他仍然理性地认为这种“公司违约,政府兜底”的中国特色不会持续太久,未来一定会发生违约。他认为未来债券违约的预期是有,但我们也没必要因噎废食,并告诉大家要回避四种公司的债券:
1. 业绩亏损、特别是年报亏损的公司债券,如海龙债、超日债、庞大债等。
2. 债券评级被下调的公司债券,如2012年5月,10银鸽债的信用评级被下调为AA-,此债4个交易日内下跌近5%,虽然不久就收复失地,但对投资者的心态有很大影响。
3. 债券评级展望为负面的,如华锐风电的评级展望在2012年9月被下调为负面,至12月11日,11华锐01债跌幅为1.65%。
4. 无任何异常却大跌的债券(如2011年底的10中关村债)。
像这样对债券投资的经验和总结,丑版都会第一时间发到论坛上与债友分享,如今“没钱又丑”这个网名也在这个圈子里小有名气。丑版觉得这是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他认为债券投资分为两类,一类是类似于股票的价值投资,买入持有,安心吃利息,只要挑选合适的债券,都会获得比银行5年期定存高的利息。另一类是只做债券波段投资。而自己的特点是以长线持有的心态买入,分析后进行大波段操作,不关心细小的波动,他认为这种投资风格最重要的就是积极控制自己的仓位。虽然这期间也走了一些弯路,但债券的特性让他没有太大的损失,按他的话说,普通人潜心研究两个月,就会比大多数债券基金的收益高了。
从一开始入市的18万,到如今资产已过百万,不过三年时间,这三年他的收益率分别是15%、25%、70%。对自己的取得的高收益,丑版倒是显得很谦虚:“我们有个QQ群,里面都是投资债券的朋友,今年60%以上收益的人比比皆是,我能达到70%也是我的运气比较好,躲过了几次债券的‘黑天鹅’。但不可否认的是,我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在学习债券上。我的学习并不是只看许多高深的书籍,而是在论坛、网络、QQ看这些进行债券实际操作的朋友的观点和操作记录,然后加以分析,这种方法让我在债券实际操作中受益匪浅,债券投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2013年债市展望
对于2013年的债券市场,丑版是持一种“谨慎看好”的态度,即大方向看好2013年的债券市场行情,但不期望会有2012年这样宏大的行情。根据债券市场特有的运行规律,2013年春节后资金面可能趋松,债券市场可能会迎来一波小规模行情。 “主要还得看明年的利率市场,只要央行利率没有上调的预期,那债券市场向下的空间也比较有限。退一万步来讲,即使债市大跌,只要公司没问题,熬几年等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获得比银行五年定存更高的收益。”
文/本刊记者 陈伟
杨爱斌说:“如果今后公募基金放开了,我们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的实力,最大的理想是成立一家只做固定收益的公募基金。”
他是中国债券市场的元老级人物,他曾是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华夏基金固定收益部的灵魂人物,他以债券品种资产配置的超强能力在业内著称,他就是杨爱斌。然而,在2011年11月,债券市场经历一波暴跌后,他毅然决然离开公募基金转投私募基金,在接近40岁的年纪,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他是一个热爱债券的人
“我对利率、宏观经济和债券价格的涨涨跌跌非常感兴趣。”杨爱斌就是这样一位可以称之为热爱债券的人。
“做债券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谈及何时对债券产生浓厚兴趣时,杨爱斌会兴奋地提起1997年,他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一篇8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金融工程在债券中的应用研究》。那个时候,他对可转债、收益率曲线和挂钩利率、汇率、商品的结构性债券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市场的前沿。
硕士毕业的一年后,杨爱斌顺利进入深圳八卦岭平安保险公司,从事债券研究员的工作。当时,债券市场的规模非常小,只有凭证式国债和交易所的几张老债券,加起来的市值不到两千亿元。金融债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局面,在积极财政政策下,国家开发银行刚刚开始发行政策性金融债,而可转债几乎为零。
当时的保险公司是国内做债券投资最大的机构,市场成交占有量达到30%,那时平安保险更是汇集了一批热爱做债券投资的人才,即使是当初的研究员,如今基本上都成为各机构债券投资的领军人。
工作的第一年,杨爱斌对债券研究的进步神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婴儿一般成长。“实在是对债券投资太感兴趣了,在深圳的一年多,每个周末几乎不休息,天天在研究债券和宏观经济,看老同事的研究报告。”
在平安保险随后的5年里,杨爱斌几乎每年一个台阶,由一名普通研究员快速成长为资产营运中心组合管理部副总经理。而他很快也以优秀的业绩回报公司的栽培。
宏观趋势判断的强人
2003年,新的一轮经济周期开启,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开始回升,债券市场暴跌,一直跌到2004年。2004年4月,央行发行总计1100亿的国债,负责保险资金资产配置工作的杨爱斌果断拿下五年期140亿的国债份额,抄到债券市场的底部。2004年年底,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和加息,致使十年期国债利率在5%以上。自此,杨爱斌对宏观趋势的判断优势,开启了他事业的又一个台阶。
2005年,新一轮债券的牛市,杨爱斌看好公募基金的发展前景,离开平安保险转投华夏基金,在华夏基金的7年里,他将自己对宏观大势的把握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5年,中国债市成为资本市场上真正的神话,上证国债指数近一年时间里累计上涨14%。而到了2006年,债券市场已无法续演牛市神话,杨爱斌分析债券市场大幅高估,建议华夏基金撤离债券。他记得3月18日那天,华夏基金在债券交易中,占据市场抛盘50%的成交量,如此坚决的举动,连华夏基金风控部的领导都特意询问他如此大幅抛售债券的原因。
2006年4月开始,央行一年内两次加息、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如此密集的政策性利空,对债券市场的负面影响却相当小。债券市场没有出现大跌的局面,整个一年交易量清淡,债券市场平淡。
抛售国债利率债后,杨爱斌所在的华夏基金固定收益部在对股市的乐观预期下大举买入处于被低估的可转债,利用可转债品种 “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保持了不错的收益。之后,股市开始起步,并在2007年走向超级牛市,债券市场走低,而此时杨爱斌给出的策略是网上网下申购新股,给债券投资持有人带来约17%的回报。
到了2008年,经济下行,通胀继续走高,但杨爱斌和他的固定收益团队却较早地观察到宏观经济的变化,认定经济见顶的过程中,物价也基本见顶。7月份,杨爱斌带领华夏基金成为市场全力做多债券市场的一批人,久期杠杆全部放到最大。他回忆道:“尽管在加仓初期面临了一定市场压力,但华夏基金坚持看好债市的判断,人弃我取,债券市场后来的走势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2008年11月27日起,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基点,杨爱斌敏感地意识到货币政策正在转向,已经到了获利了解的节点,于是建议将投资组合中长久期的债券陆续清空,转移到可转债上来。2009年,股市走出小牛市,杨爱斌在2月份观察到信贷的快速扩张,又果断提议大幅提高股票和可转债的配置比例,充分享受权益类资产上涨的收益。10月份,经济复苏信号明显,信用利差明显偏高,杨爱斌在当年四季度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信用利差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信用产品存在较大投资机会。”再一次成功预判趋势。从2005年到2009年的5年里,杨爱斌所在的华夏基金每年给客户带来10%左右的收益。
2010年9月份,国家对经济政策调控越趋严谨,政策从“保增长”转向“防通胀”,杨爱斌马上要求降低组合的久期,走向防御,并在2011年提出“现金为王、决战短端”的策略。不过云南城投事件的爆发,远远超出了杨爱斌的意料,即使其购买的短期融资券也无法逃离下跌的命运。
杨爱斌对宏观经济强烈的研究热情,让他对宏观大势的判断几乎到了精准的地步,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他对债券资产配置的能力上,还反复在关键节点促成了自己人生的重要选择。2005年他选择离开保险进入公募基金,而这一次他选择离开公募基金,希望有一个真正的个人事业。
做专注的基金公司
基于个人的事业的考虑,杨爱斌创立鹏阳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那是2011年的11月,当时债券市场利率高企,杨爱斌判断债券市场的大底已经出现,没有比当时更好的市场时机了。
“国外的基金公司很注重特色发展,比如国外最大的债券基金PIMCO只做固定收益产品。如果今后公募基金放开了,我们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的实力,我最大的理想是成立一家只做固定收益的公募基金。”杨爱斌对本刊记者说道,国内的公募基金总是想做全牌照的业务,做子公司、做海外业务,没有一家基金公司具有特色,只有专注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就债券投资本源,对经济增长、流动性、通货膨胀和政策的判断,是杨爱斌认为能够做好债券投资的根本,只有正确分析问题的框架体系,才能做好资产配置。
杨爱斌肯定平安保险和华夏基金团队优势对个人的支持,认为和优秀的团队一起交流,很有利于他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过,他也认为,作为基于宏观驱动的债券型基金经理,对团队依赖程度相对股票投资要低得多。
此时,杨爱斌成立私募基金,坚信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债券产品。“利率走到最高点,必将把所有的资产价格压到最低点,未来再起来,就可以在各个债券资产上做调配,如果能够踏准节奏,每年为客户提供10%的收益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杨爱斌说。截至目前,他成立的几只私募产品已经获得超过10%的收益率。
尽管杨爱斌发行的产品要比在公募基金时收益和风险的定位更高一些,但多年的债券投资经历时刻提醒他警惕风险。2005年5月,杨爱斌促成华夏基金对债券型基金发展的重要决定“做低波动性、稳定回报的产品,才能做大做强”。如今,他仍旧希望自己管理的私募基金成为稳健长行的公司。
2013年债市展望
一旦经济见底,走向复苏,对债券就意味着熊市,但目前很难说经济见底、物价见底、收益率见底,债券投资的风险不会太大。2013年的债券市场总体来看中性。债券投资将是做波段投资为主,通过信用债、可转债和利率债不同之间配置获取超额收益。
2012年,利率债市场利率上行,信用利差大幅下行,很重要的背景是货币总体控制的比较好,但是信贷尤其是“影子银行”的信贷大幅扩张,导致的结果是信用利差收窄,利率债下跌,信用债表现出色。 而2013年,信用债利差的空间是否继续收窄,要打个问号。如果政府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开始收缩,信用利差可能会往上走,但利率又可能走高,一些企业的资金可能会断裂,不排除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况。如果出现信用风险,中低等级的信用债利差可能要面对扩大局面。那么,利率债和高等级的信用债将出现重大机会。如果政府对“影子银行”采取温和的调控措施,信用违约风险仍不大,则通过个券选择,挑选一些中等级别、利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债券仍有一定的获利空间。
乔嘉 我只想做债券
文/本刊记者 陈伟
“杨爱斌是债券行业的老人,我是过来抢生意的。”乔嘉这样定义自己在行业的角色,在债券私募圈里,他的确是个非专业出身的外来者,但他看好中国“零到万万亿”的债券市场,坚信这里会有自己的一块地盘。
乔嘉曾经是北京地地道道的胡同串子,在14岁跟随母亲离开中国前往澳大利亚,住进当地政府为穷人提供的廉租房。尽管经历颠簸和漂泊,但他的学业还算顺利,那时候,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读法律的乔嘉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会跟债券扯上什么关系。
第一次接触债券
读硕士期间,乔嘉计划着毕业后能够回国工作,并有意识地接触一些国内的留学生,一位朋友还将他介绍到银河证券的营业部和投行部门实习。而实习期间乔嘉上门跑客户的经历,让他对金融有了自己的理解:“这些客户才是金融,所有的高等金融都是源自于这些普通的客户。”
回到澳大利亚,乔嘉决定放弃法律专业,远离客户的投行也不是他的追求。明确了这些之后,他向各类面向二级市场投资的金融机构投简历申请兼职工作,最终被做债券投资的悉尼世界顶级结构型信用产品对冲基金Basis Capital接纳,做法律分析师。一期产品设计结束后,乔嘉的兼职工作也宣告结束,但他并不打算离开,因为他要做更想做的事情,在乔嘉的争取下,没有任何证券分析经验的他,被公司破格安排到风险控制部门,开始研究债券。“公司研究员基本上都有七八年的从业经验,对于我这样没有任何经验的人来讲,工作机会是生生争过来的。”
这份工作让乔嘉第一次接触到高收益债券和信用互换,更让他认识到债券市场的潜力,“我有幸加入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债券基金,进入债券投资的最前沿,一下子看到债券市场的体量,要远远大于股票市场。”乔嘉甚至用“伟大”一词形容债券的吸引力。
之后,他加入QFV Investment,参与组建股票加股指期货量化对冲基金,并担任此基金投资经理。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到来,流动性丧失,国外对冲基金生存困难,乔嘉生起回国的念头。
“国内10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澳大利亚一辈子,身边环境可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国内信用债几乎为零的市场,潜藏着巨大商机。”债券投资出身的乔嘉,深信国内有更广阔的债券市场等着他。
零到万万亿的债券市场
乔嘉回国之时,正赶上国内信用债的起步,拥有对债券和量化投资的经验,乔嘉坚信完全可以胜任在国内金融机构担任债券投资的工作。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回国的初期,乔嘉奔波于银行、保险和基金等金融机构面试,希望从事人民币债券投资,可由于没有任何国内债券投资经验,各家公司纷纷婉言拒绝了他的请求,如果留下也只能做外币债券。“我只想做国内的债券投资,没人让我做,只好自己做呗。”乔嘉的口气里仍有不少无奈。
谈起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投资债券市场,乔嘉会告诉你:“我回国赌的就是国内零到万万亿的信用债市场,而且不做利率债券,只做信用债产品。企业债、城投债会持续地发,市场无限的广阔。”他坚信中国的债券市场将迎来零到万万亿的市场规模,巨量的债券市场一定有自己的一块地盘。
2009年,乔嘉在第一创业证券的大户室做起了自己的债券投资,同时受聘于凯世富咨公司担任总策略师,开始向几家央企和国企提供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券咨询服务。“当时国内一些机构还不懂企业债和公司债。”乔嘉回忆道。
在大户室的期间,他受营业部邀请为投资者讲课,乔嘉发现,那些上岁数的大爷大妈在股市中摸爬滚打多年,依旧摸不着头脑持续亏钱,还每到周末执着地来证券营业厅听课。他甚至觉得,这些奔波在营业厅里的老人,不是为了赚钱,更不能称之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完全是一种消费行为,非常盲目。 “一些人天天畅谈股票,他们在营业部表现自己的价值,还有一些人就是来营业部打发时间。而当你问他们除了股票,你们还投资其他的吗?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储蓄。”乔嘉说。
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乔嘉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人们需要稳定并回报率高于银行储蓄的产品,这些最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才是他服务的对象。“当中国的投资者终于在股市赔钱赔明白的时候,他们就会认识到稳定回报产品的重要性。”
终于抱上债券这条大腿
预期中的机会来得比想象的要早。
乔嘉在做债券投资咨询服务的同时,在《第一财经日报》和《钱经》杂志写债券投资的专栏,2010年的某一天,他接到浙江一家银行的电话,对方称看到他在《钱经》杂志的专栏,非常认可他对债券投资的理解,希望和他合作发行一只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就是这样一个颇为戏剧性的机会,让乔嘉真正成为债券基金的管理人,他对债券投资的坚持,终于换来回报。
“当我给央企做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发现,2009年12月底北京银行发行的一只心喜计划的理财产品,三个月的收益率2.8%,但卖得非常好,从那以后,我就知道钱在哪了,钱不在那些几百万资产的高端客户里,而在普通老百姓的钱袋子里,在万万亿的债券市场的旁边,还有一个银行理财市场。”
和银行合作后,他管理的第一只理财产品取得6.75%的收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乔嘉成立凯世富乐投资公司,成为专门投资债券的私募机构,合作的银行也越来越多,发行的产品主要面向30万到80万资金的客户,现今管理的规模总计40亿左右。
经历了2008年的债券牛市,2009年债券市场迅速扩容,债券型公募基金的发展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拐点,但与债券公募基金相比,债券私募的发展却显得滞后得多,这与专注于股票的阳光私募在2009年取得的骄人业绩不无关系,说起来,在债券私募圈里,乔嘉确实算得上资历尚浅但入行较早的了,而较早地专注于债券研究,也让他对风险异常警惕。“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债券投资切忌盘子做大,杠杆过高,不然很容易死掉。”
在乔嘉看来,目前的信用债市场仍然起步不久,有太多不稳定的因素。 2011年年中,爆出云南城投违约事件,连同资金面一起导致2011年债券市场的“9·30事件”,带动城投债品种的断崖式下跌,很多机构将杠杆加得很高,亏损惨重。此次事件,更加让乔嘉看到债券市场参与者的不成熟。
但别人的不成熟却造就了难得的市场机会,当乔嘉冷眼旁观了债券市场这次恐慌性杀跌后,他却坚决买入,因为他认为,债券市场整体上没有问题,不能将阶段性的流动性风险无限度放大,国内政府目前来看信用是没有问题的。很快,暴跌后的急速反弹印证了乔嘉的判断。
像调查上市公司一样分析债券
目前,乔嘉和银行合作发行主要为三年期的产品,每年有定期赎回期,赎回比例控制在20%~30%。主要投资范围为信用债市场,包括企业债、公司债和城投债,采取杠杆策略,基本上投资以持有到期为主。目前,乔嘉主管的债券理财产品,不保本不保息,约定收益率基本稳定在6%~7%。
乔嘉的产品策略,决定着他们除了对宏观经济和财政状况的把握外,还要对信用债进行更加仔细的研究。乔嘉认为,虽然城投债本质上没有信用风险,政府目前来看没有破产的风险,但是这其中仍旧有好坏之分。
购买城投债之前,乔嘉会像对上市公司做调研那样,对城投债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当地政府融资项目的进度和落成后的运行状况。乔嘉打开电脑向本刊记者展示走访辽阳市的公园和市政府新区所拍的照片,这期辽阳市发行的城投债正是他购买的债券。
“一个城投债是国资委的背景还是财政局的背景,是雇用城建公司还是自己的公司建,甚至如何做假账,我们都会做研究。”乔嘉对本刊记者说道。
在具体的城投债研究中,他们会将财务报表录入后重新分析,尤其分析背后是否隐含着风险。例如,通过重新的财务分析,发现该只城投债真实的现金流,甚至担保公司未披露的项目。“有一个债券他们没有付承销费,我们在报表批注中发现了问题。他们做得不仔细,在批注和财务报表中,是能够发现问题的,而这些债券,则是我们不会购买的。”
2012年债券市场大发展,各类机构将固定收益类产品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逐渐激烈的竞争环境,乔嘉很坦然,他认为债券做强做大,能够提高整体金融体系的效率,将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对于他们来说,要做的就是要关注信用债的质量,选好债,另外,控制好风险,信用债没有必要做价格,持有到期最重要。
2013年债市展望
2013年贷款不会猛增,仍然以直接融资为主,所以债券市场会继续扩张,供需结构可能会有暂时的不平衡。但是相信从整体风险来讲应该比2012年有所降低,因为信用风险可能2013年还不会出,利率风险来看,流动性应该是更加充分的,但目前来说,政府对流动性机制的把握有所提高,市场也更有效,会疏导流动性向该流的地方去。
买不起切糕?买债吧!
一个普通的投资者,在2012年的中国债券市场中获得了70%的收益。别诧异,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
“宇宙第一硬通货”切糕火了,沿街卖切糕的“糕帅富”也成了微博上追捧的对象,这是一个“股市似底非底,黄金还不如切糕值钱”的时代。在大家都意识到投资有风险,买什么都要谨慎的时候,2012年债券着实火了一把,虽然中间经历了“超日债”危机,但总的来说如果你2012年持有债券,那至少应有10%的收益率,如果加了杠杆的话收益则更高。
一个普通的投资者,在2012年的中国债券市场中获得了70%的收益。别诧异,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他姓陈,是和讯债券论坛的版主,网名“没钱又丑”,又称“丑版”。丑版投资债券的时间只有三年,但这三年时间,他的收益分别是15%、25%、70%。但他却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债券投资者,既没有内幕消息,也没有过人的头脑,靠的就是持续地钻研债券。 2002年丑版大学毕业,一开始也不太明白什么是投资,只知道上班赚钱。到了2005年,丑版开始炒股,但成绩却不怎么样,2006年买了一套房子背上贷款后,再也没有心思去做投资了。然而股市大热的2007年,丑版最终还是忍不住凑了个热闹,拿了6万元出来,买了600151航天机电,虽说期间指数大涨,但丑版仍然没赚到钱。“股市不是我待的地方,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而且不确定性也太大了,买了股票我基本没一宿睡得踏实的。”丑版说。
初尝债市甜头
2007年年底,丑版的父亲在和讯网注册了一个博客,并且拉丑版也去注册了一个。一开始丑版的目的是投放GOOGLE广告看能不能赚点零花钱,结果2009年年底与债券结缘后,这个博客就成为丑版与众多债友分享心得、学习交流的地方了。
2009年9月,离开股市两年,丑版还清了房贷,手上也有了一些积蓄。眼看股票在3000点附近挣扎,丑版实在没有勇气再次入市。幸运的是,一篇文章给丑版带来了他认为最和他“合拍”的投资产品——债券。这篇文章比较简单地介绍了企业债的特点:收益在7%左右、国有企业发行、大部分是城投债等。这是丑版第一次听说还有企业债这种投资品种。
于是丑版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债券的资料,学习之后,买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只债券——09长虹债,确切地说这是一只分离式可转债,丑版只持有了两个月就放弃了,原因很简单,票面利率太低,只有0.8%,价格涨得也太慢。“那时候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债券也能像股票那样买卖,而且没风险,现在想想以前的想法,真是幼稚。”丑版笑道。
尽管还不适应债券市场的特性,但丑版还是尝到了小小的甜头,于是接下来的时间,他开始潜心研究债券,并把自己对债券的很多观点和看法写成文章发在债券论坛上与其他投资者分享讨论,对债券投资也形成了自己初步的研究和判断方法。
2010年1月,丑版在08长兴债派息之后以102元左右的价格买入30万元,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赚了1万多块。这种赚钱的快感让丑版很兴奋,越做越自信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债券的投资。
认识风险
当然,丑版投资债券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他觉得所有债券都是AAA评级,担保也不重要,因为都是上市公司,经过了监管机构和机构投资者以及审计机构的多重检验,偿还债务不成问题,再不济也可以卖“壳”还债,所谓的那些债券评级就是用来唬人的。但经历了几次“黑天鹅”事件之后,丑版逐渐认识到,债券投资虽然相对简单,但如果不注意风险也是万万不行的。
2012年是债券“井喷”的元年,股市不涨,投资者对IPO及再融资等上市公司的融资手段深恶痛绝,有些公司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从债券市场融资。由此导致了债券市场的大扩容,发债门槛的降低导致了许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公司也挤进了发债大军当中。超日债、庞大债、海航债等危机,凸显了监管不力。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所发债券将被暂停交易,如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08广纸债被暂停交易。“这也是今后购买债券最大的风险。”丑版说。
在风险中发现机会
“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我,刚开始投资债券的时候可能会有两个误区”,丑版说,“我在刚开始买债券的时候,觉得债券是不会发生风险的,无论如何都会还本付息,这叫无知者无畏;还有一种可能不能算是误区,如有些投资者会用欧美成熟市场的逻辑去审视当前的中国债券市场,似乎随时都会有无法兑付的情况发生。这其实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国内债券市场有其特殊的地方,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理论。”丑版说。
2011年,爆出云南城投债券兑付发生危机,连同资金面紧张一起导致了2011债市年“9·30”事件,使得10楚雄债和10红投02债达到20%多的跌幅,同时带动一些债券大幅下跌。在这次兑付危机中,政府为城投债“兜了底”,市场中有些人认为城投债的风险已经体现出来,今后将会有更多的违约发生。丑版当时仓位并不重,同时也为自己亏损并不多而感到庆幸,但丑版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了“9·30”事件。
“联想到之前的海龙债事件,一个地方上市公司的债券无法兑付,政府已经为其埋单。何况地方政府的‘亲儿子’城投债呢?我认为,今后城投债几乎可以算是最安全的债券,是‘优质债’的代名词了。”丑版的“逆向思维”发挥到了极致。看准机会后,丑版随即开通了正回购资格,将杠杆运用到自己的债券投资中。在2011年10月底11月初债市疯狂反弹中,丑版再次在债市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而这一次,他的债券账户上最高收益一度达到了30%。
尽管对于丑版来说,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投资,但他仍然理性地认为这种“公司违约,政府兜底”的中国特色不会持续太久,未来一定会发生违约。他认为未来债券违约的预期是有,但我们也没必要因噎废食,并告诉大家要回避四种公司的债券:
1. 业绩亏损、特别是年报亏损的公司债券,如海龙债、超日债、庞大债等。
2. 债券评级被下调的公司债券,如2012年5月,10银鸽债的信用评级被下调为AA-,此债4个交易日内下跌近5%,虽然不久就收复失地,但对投资者的心态有很大影响。
3. 债券评级展望为负面的,如华锐风电的评级展望在2012年9月被下调为负面,至12月11日,11华锐01债跌幅为1.65%。
4. 无任何异常却大跌的债券(如2011年底的10中关村债)。
像这样对债券投资的经验和总结,丑版都会第一时间发到论坛上与债友分享,如今“没钱又丑”这个网名也在这个圈子里小有名气。丑版觉得这是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他认为债券投资分为两类,一类是类似于股票的价值投资,买入持有,安心吃利息,只要挑选合适的债券,都会获得比银行5年期定存高的利息。另一类是只做债券波段投资。而自己的特点是以长线持有的心态买入,分析后进行大波段操作,不关心细小的波动,他认为这种投资风格最重要的就是积极控制自己的仓位。虽然这期间也走了一些弯路,但债券的特性让他没有太大的损失,按他的话说,普通人潜心研究两个月,就会比大多数债券基金的收益高了。
从一开始入市的18万,到如今资产已过百万,不过三年时间,这三年他的收益率分别是15%、25%、70%。对自己的取得的高收益,丑版倒是显得很谦虚:“我们有个QQ群,里面都是投资债券的朋友,今年60%以上收益的人比比皆是,我能达到70%也是我的运气比较好,躲过了几次债券的‘黑天鹅’。但不可否认的是,我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在学习债券上。我的学习并不是只看许多高深的书籍,而是在论坛、网络、QQ看这些进行债券实际操作的朋友的观点和操作记录,然后加以分析,这种方法让我在债券实际操作中受益匪浅,债券投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2013年债市展望
对于2013年的债券市场,丑版是持一种“谨慎看好”的态度,即大方向看好2013年的债券市场行情,但不期望会有2012年这样宏大的行情。根据债券市场特有的运行规律,2013年春节后资金面可能趋松,债券市场可能会迎来一波小规模行情。 “主要还得看明年的利率市场,只要央行利率没有上调的预期,那债券市场向下的空间也比较有限。退一万步来讲,即使债市大跌,只要公司没问题,熬几年等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获得比银行五年定存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