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贴近”的原则反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tch_dea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规定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可谓高瞻远瞩。其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三贴近”原则是我们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然而反思近年来学校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状况,深感在贯彻“三贴近”原则上尚有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理论说教多,感人事例少
  
  无须讳言,时下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通过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作为教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上往往注重理论说教,而未成年人在这方面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况且,学生对脱离社会现实的平白说教存在逆反心理,教育效果自然就差。当然,政治课教材上并非没有举例,但许多事例,其人物不是多为古代的就是国外的,现代的特别是学生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少之又少,面对缺乏时代感、新鲜感的教材举例,难怪学生的接受兴趣不高。我们很多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又缺乏新的典型的教育素材,也有部分教师安于照本宣科,致使学生如坐针毡,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从“贴近实际”的角度来看,我们从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寻找和挖掘那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把这些素材放置在适当的理论高度予以处理,这样便会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笔者曾经尝试让每一个学生讲述或摘抄自己最感动的古今中外感人的事例用于素材积累,并在恰当的时候加以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教育不够
  
  未成年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做到这些光靠理论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大力提倡他们参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思考、砺练,最终达到知行统一,才能更好地巩固教育效果。然而近年来学校出于安全等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把学生限于教室、校园之内,学生参与实践、接受体验教育明显不足,使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难以“贴近生活”。笔者曾经在学生中开展了“种活一盆花”“假如我有残疾”“当一次家庭主厨手”等系列体验教育活动,结果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更加理解了父母的艰辛和困难人群生活的艰难,明白了环保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等道理,班级同学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爱护公共财物蔚然成风,班级还被评为学校文明班集体。
  
  三、成人化教育色彩明显,形式不够丰富
  
  未成年人的注意力不够持久,需要有目的地调整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育成效。然而学校在进行思想法制之类的教育时,如法制报告会,动辄两个小时或半天,同一个话题、同一种语调,台上讲得精疲力竭,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甚至有的玩起了其他游戏;班会、团队会也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黑板报、宣传栏也多用成人化的语言宣教,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育效果自然不明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兴趣的激发,不光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的新颖、活泼多样照样更能够感染人。笔者曾经在学生中举办了一次辩论会,辩论的题目是“严师是否出高徒”,正反双方经过一周的准备,慷慨陈词,其中一些观点、看法连我自己也深受教益。同学们通过辩论,对严格自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愈发使我认识到改变单一落后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贴近未成年人”对我们提高教育效果的极大好处。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教育效果往往是事倍而功半。我们只有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坚持“三贴近”,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自觉主动坚持“三贴近”原则,多采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采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采用疏导、参与、讨论的办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各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
其他文献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说:“教书育人”,即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而做人,须从坐、立、行、信、起、居、吃、穿、礼、语、思、志等方面精心雕琢培育,方可达到目的。为此国家教育部为中小学生教育制定了《规范》《守则》《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何落实这些规章制度?这就要求中小学的每个教育工作者动脑筋、想办法、抓落实。永昌一中、四中近几年的做法是对《守则》《规范》分条
期刊
在学校管理中,笔者有这样的发现:学校越来越显得没活力了,气氛越来越沉闷了;相当数量的教师疲疲塌塌,工作出工不出活,说没干在干,说干又是应付差事;口头上说啥都行,行动上磨磨蹭蹭、拖拖拉拉、言行不一;当面没意见,背后大家你牢骚我怨气,精力不是放到教育教学上,而是挖空心思地搞人际关系或绞尽脑汁为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创造”条件。这些不良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人带着这些疑惑,有针对性地与
期刊
新课程改革十分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出:凡是有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长期以来,由于课程设置侧重学科性,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往往偏重知识资源,特别是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即偏重于纸质印刷制品的开发。现行新教材十分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教师
期刊
大地变得越来越黄,黄中夹着绿,绿中透着黄,黄中掺着红,斑驳陆离。张掖的冬天在深秋的尾声中一步一步走来了。  张掖是富饶的,她用自然的坦荡面对每一个生命的轮回。黄土地是朴实的,大地妈妈累了,把所有可爱的硕果送进了农家,又送到了集市。小麦早就懒懒地睡在了粮仓里,玉米金灿灿的去了芯子装了袋与小麦挤在一起,土豆傻乎乎的,从地里搬到了窖里,辣椒串成了串儿挂满了农家的屋檐,还有南瓜、萝卜、洋葱、包心菜、大白菜
期刊
当你站在山脚下,仰望那垂直一线的耸天绝壁时,你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感觉到自己犹如掉在深渊之中的一个泥丸。头顶的天空像一块窄窄的铅板,异常严密地盖在壁顶上;那几乎重叠的两壁犹如巨鹰展翅,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遮蔽;壁缝中要是再闪烁一两颗野枣般的星星,便像冷视你的鹰眼,仿佛要把你像小鸡一样抓起来,悬在空间,你觉得你要呼救了……  我畏惧地走过这窄窄的峡谷。阴风飒飒,巨石吊悬,长在峭壁上的参天大树,被风吹得摇摇
期刊
在母亲的木板箱里,珍藏着一方手掌大的已经发黄的白布口袋。女儿好奇地问:“奶奶,这么小小的口袋是干啥用的?”母亲咧着没牙的嘴微笑着说:“这是你爸爸上学时装炒面用的”。天真的女儿有些纳罕,感到不可思议。  屈指算起来,这个手掌大的白布口袋在母亲的板箱里已经躺了整整20个年头了。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家乡的上柴小学读书,从家里到学校足有两公里之遥。每到冬春季节,中午休息时间短,来不及回家里吃午饭,
期刊
一、在教育变革中增长变革者的智慧    我们经常听到来自理论界和各级管理层的种种抱怨,“一线教师的素质”往往成为问题的焦点,似乎学校改革推行不力、进展缓慢,主要根源或决定性的原因在于我们教师。这种抱怨反映出的对教育改革的焦虑固然可以理解,但我们绝不能把问题的责任全部转嫁、推卸给一线教师。无论以什么方式、什么身份或者以何种心态参与改革,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须知,任何时代的变革都不是首
期刊
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单一的逻辑推理或语文能力(换言之,除了逻辑与语文能力之外,其它的能力都是没有价值的),如此的智力观点虽然可以准确地说明学生在学校成绩的高低,但却难以解释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成就与杰出表现。Gardner质疑此种智力观点的适当性,认为智力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而非透过“将一个人放在一种非自然的学习环境中,让他做从未做过、而且将来可能不会再做的事情”的方式来决定。基于这样的
期刊
教育家是实践教育的杰出人士。教育家与教育学家是不同的,研究教育的杰出人物才被称为教育学家。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阳明,近代中国则有陈垣、陶行知、晏阳初、黄质夫、夏丏尊、蔡元培、马君武、许寿裳、严范孙、邓之诚、胡雨人、胡敦覆、梁漱溟、吴稚晖、梅贻琦、黄现璠、唐国安、徐特立、屈伯川、汤有祥、柳贻征、杜亚泉、武训、黄乃裳、包煜文、容闳、江学珠、史英、陈清枝、杨茂秀和李雅卿等。  
期刊
国家发展靠人才,人才发展要谋划。如今,各国都把发展高质量教育确定为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项优先任务,以下四国的育才战略很有代表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美国——牵引教育。指采用一种自下而上或是“大众教育”的方式,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孩子提高水平的教育方式。美国人认为,要使国家繁荣并具有实力,就要有可以带领民众走向正确方向的领导。但是,如果从大学才开始进行这种教育则为时太晚,必须在此之前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