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一维自洽的等离子体流体模型数值研究了大气压同轴介质阻挡放电中电极曲率对放电非线性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电极曲率下放电可以呈现不同的非线性现象.传统的单倍周期放电只能在一定曲率范围内保持稳定,反之则经历倍周期分岔过程而转变为双倍周期放电,且转变时间与系统偏离分岔点的距离成反比.前次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的记忆效应是造成该转变的主要原因.持续增大电极半径,放电首先经历一系列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态,然后突变为对称性反向的单倍周期放电模式.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975089,11875014,11405042),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A2017201099),河北大学博士后资助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一维自洽的等离子体流体模型数值研究了大气压同轴介质阻挡放电中电极曲率对放电非线性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电极曲率下放电可以呈现不同的非线性现象.传统的单倍周期放电只能在一定曲率范围内保持稳定,反之则经历倍周期分岔过程而转变为双倍周期放电,且转变时间与系统偏离分岔点的距离成反比.前次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的记忆效应是造成该转变的主要原因.持续增大电极半径,放电首先经历一系列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态,然后突变为对称性反向的单倍周期放电模式.
其他文献
令L2(R2,H)为定义在R2上的四元数平方可积函数空间,研究了双边窗口四元数傅里叶变换的小波框架。得到了构成空间L2(R2,H)小波框架的函数序列在采样序列和母小波发生摄动时,关于框架稳定性的相关性质。
通过2014年和2019年观测资料分析了渤海夏季底层水体氧亏损空间分布的年际差异,同时首次揭示了黄河口东侧莱州湾口区域的氧亏损现象,并利用三维物理生态耦合模式ROMS-CoSiNE探究了氧亏损分布年际差异的影响因素。2014年秦皇岛外氧亏损区(以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饱和度小于70%为统计范围)主要向东扩展,而2019年则向东南向扩展;2014年黄河口外氧亏损区主要位于浅滩西南侧的深水洼地,而2019年则从浅滩西侧洼地延伸至黄河口外及莱州湾口区域。通过估算跃层存在期间底层水体的氧
波浪破碎过程产生的湍流动量和能量垂向输运对于加快海洋上混合层中垂向混合具有显著效果。采用二维实验室水槽中对波浪破碎过程进行模拟。对采集的波浪振幅时间序列采用希尔伯特变换定位破碎波位置,波浪的破碎率随有效波高的增加而增大,波浪谱分析得到的波浪基本周期与有效周期结果相似。实验中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计算波浪破碎过程中湍动能耗散率的空间分布。湍流强度与波浪的相位密切相关,波峰位置处湍流活动最为剧烈,而且波峰位置处湍流混合区内湍动能耗散率量值的垂向分布
基于实验室水槽实验,研究了内孤立波在海底山脊地形存在下的破碎过程。实验设置了两层流体的分层环境,定量地控制了上下层水体厚度及密度,使用不同高度的高斯地形模拟实际的海山作用,讨论了不同高度地形作用下内孤立波破碎过程的异同。实验结果表明,内孤立波的破碎过程中由于逆压梯度的存在,在地形处发生边界层分离,产生了底边界层反向射流和涡脱落现象,计算了内孤立波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底部切应力的分布。本文通过实验模拟了内孤立波再海山作用下的破碎过程,进一步探究了海山对内孤立波破碎的影响和底部切应力的作用,对于研究自然界中海洋内
提高海洋表层流的精度与分辨率对于相关应用领域至关重要。研究引入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信息对高度计导出流场的改进效果,计算了2018年每日无间隔的全球海洋表层流速度。通过增加热量守恒方程约束,引入卫星测温产品,在地转流基础上生成表层流产品,并与现场漂流浮标速度比较,评估了使用多源卫星遥感获取海流的质量。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在不改变沿等温线的切向流速分量的前
内孤立波具有振幅尺度大、能量集中的特点,其引起流场和密度场的迅速变化可能对海洋工程结构物以及水下潜体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不同造波条件下生成的内孤立波运动的流场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和给定的初始密度场密度跃迁函数,对重力塌陷激发内孤立波的运动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造波条件下,激发产生的内孤立波波型、涡度、振幅和水平速度等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直接模拟数值方法能够模拟内孤立波传播过程中的密度界面波型反转现象;(2)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证实了不稳定内孤立波传播过程中存
学术期刊在新的学术内容生产与传播环境下,需要建立学术运营理念,提升学术期刊的竞争力。文章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传播学与营销学的视角探讨学术期刊学术运营策略。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理念重视不足,学术内容生产单一,学术期刊融合出版模式需要提升。学术期刊应当确定全媒体的学术运营理念,完善学术运营KPI指标体系,采取多种学术内容生产的方式,利用跨媒体融合出版的模式,增强学术期刊学术运营能力。
海沟是全球大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极端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海洋的物质循环。前期研究发现,海沟表层水体的初级生产力(NPP)对海沟沉积物埋藏的有机碳性质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颗粒有机碳(POC)在沉降过程中被微生物呼吸和降解的过程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利用2018年春“太阳号”阿塔卡马海沟(Atacama Trench)国际联合航次SO261所采集的表层水样品,测试其中POC浓度、C/N、δ13C、δ15N等参数,并结合0.2—0.
奥拉替尼(Oclacitinib)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非受体络氨酸激酶(JAK)抑制剂,用于控制犬类的过敏性皮肤病引起的瘙痒.综述了近年来奥拉替尼的研究进展,介绍和评述了合成路线及方
深渊海沟作为海洋的最深处,是最不被人了解的地球生态环境之一。有机质的输入、含量和活性对于维持深渊生态系统和深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至关重要。本文利用脂肪酸生物标志物方法,研究了来自阿塔卡马海沟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长度为15—35 cm),比较了水深2560—7770 m的深渊(A5,A10)和非深渊(A1,A9)站位的脂肪酸含量、来源和保存状况。本研究共检测到50种脂肪酸化合物,包括来自陆源有机质的长链饱和脂肪酸,来自海源浮游植物的短链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来自细菌的甲基支链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