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拥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其学习策略和学习效率的培养与提升有着巨大的影响,将会让他们终身获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增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预习,且常预习、愿意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字词句段;培养习惯
预习作为优秀的学习习惯,它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创新能力。学习习惯需要通过在学习过程里不断地练习养成再发展,然后蜕变成一种个体需求的自动化学习手段。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心智方面的短板让小学生往往处于一种随意性的状态,使小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充足,从而无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或者无法长时间地保持预习习惯的状态。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硬核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增强学法指导,重视小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传授方法,让学生知道预习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围绕识字、写字展开,而中高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开始接触文体和提高阅读以及写作能力为中心,但是教材里依舊会为学生放置大量让学生认、写的生字词。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课文里许多生字词不认识,以及课文篇幅过长,仅仅只通过课堂的40分钟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进而熟悉过长的课文,再引领学生对课文深刻了解,使学生理解并获得感悟,显而易见课堂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这种课堂如果长此以往地保持下去,只会让一些学困生一步一步地脱离“学习大部队”,同时将会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丧失学习语文的信心。所以正确的预习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预习能力。预习课文的方法主要分为三步:
(一)了解生字词
作为小学语文预习的第一个步骤,生字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解决了生字词,小学生才能够顺利地熟读课文,从而进一步学习课文。首先,利用小学生学过的识字方法——拼音,通过拼音对教材中的生字词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通过借助字典来解决问题。在了解了生字词之后,应该通过不借助拼音就能熟读课文的自我检测或者教师抽查朗读课文、找小老师领读、带读生词等课堂检测方法进行检查。比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对课文中“湿漉漉”“增”“棕树”等生字词进行板书,抽查学生读生词,让学生提出他在学习新课生字时产生的疑惑,教师及时解答。借助多种激励方式来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懂得自主学习,轻松熟悉生字词。其次,尽可能找出文中与生字相关的词语,然后进行熟读,在此基础上,积累教材当中的好词好句,让学生多接触优美的词语,要求学生多多进行朗读,使学生对生字也能够熟记。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对于课文的预习,学生应该至少通读三遍整篇课文。学生在通渎课文时,应该对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落进行标记,加深对优美辞藻的记忆。熟读课文的方式不只限于一种,还包括朗读、大声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法,以及默读、粗读、速读和浏览等多种方式,甚至还有教师领读。让学生多读,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分段落朗读,每组选择一名同学对一个段落进行朗读,如果一个自然段落过长,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进行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意义也将会在努力让小学生熟读新课文中得到体现。
(三)对预习进行检查
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例行检查。可以让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进行相互检查:检查同学的生字词拼音是否正确?是否标记了自然段和划分了正确的段落等等,教师也可以对全班进行订正。同时,教师应该熟悉了解学生对新课文同学统一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进行提问检查:1.随机点名:崔伟,《观潮》的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文中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3.从课文里你了解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等等问题。在此过程里,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和发现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让学生凭借对新课的了解,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再在学习新课的课堂上,将自己的问题提给同学,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认真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将会解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这一互动学习中,学生将会不知不觉地进一步加深理解新课。但是教师应该要明白,用检查和提问来掌握学生预习程度的方法不能单一乏味,需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针对性了解。
二、增强指导,提高预习效率
小学语文的预习只是第一步,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该增强对学生的预习引导。
(一)针对不同年龄层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预习指导
不同年龄层,学生的接受理解以及感悟能力都会存在差异。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教师需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自主学习能力启蒙和形成以及初始生长阶段,所以对于他们的指导应该低起点,着重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和教授他们预习的方法。对于低年级,可以从学拼音、指导看图开始,在指导低年级学生预习时,教师需要采取帮扶式指导,带一带,再教一教和练一练。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就需要慢慢地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例如针对同一篇课文,三年级下册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应该帮助年龄小的学生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像学习“衬衫”“卷尺”等生字词以及文中多音词等,而年龄较大的学生在预习当中,主要是学会独立划分段落,理解词句意思,以及对问题进行归纳。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同时更依赖于家庭对教师工作的认同与配合,让学生的家长扮演学生预习路上的监督者。
(二)针对语文学科特点,实施预习指导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个学科的出发点也是终点,同时也是各科目的基本理念,但是由于科目之间的差异性。而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学生在预习时,应该具有“大语文”的概念,不能只限于一课一单元的预习,还需要激励学生自助查阅资料以此了解新课的写作背景、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真实含义,还有课文里关键字句的真正含义,特别是课文中有可能会出现和涉及其他学科的字词句,更需要进一步了解,从而体现出语文的拓展性。
(三)重视预习指导,强化预习行为
激发学生的预习动力,通过教导让学生明确小学语文预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例如可以通过班会或者自习课举行预习交流或者座谈会,让预习功课好的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谈谈预习方法和预习后学习效率的提高等等,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化被动预习为主动预习。同时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预习行为,激励学生更好地预习课文,同时让它制度化,这要求教师每天也应该有意识地给予学生适当的预习作业。利用小学生大多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同时,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斗志,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中限定时间,举行预习课文比赛,看谁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掌握课文,可以给予优胜者“智多星”称号或者小红花奖励。通过这种强化预习的行为,让学生长久地坚持预习实践,这将会在不自觉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主动性。
(四)强化预习效果,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课文不能只读和想,应该还要多动笔。尤其在预习到课文某些重点时,应该动笔标记,进行动笔思考。例如对自己不懂的字词进行注解,不认识的字词写上拼音,对文中重点句子、段落进行标记,以及对于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圈出。让学生对新课的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做记号,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自己新课学习的方向,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惑,是培养预习习惯的重要方式,通过预习习惯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应.培养小学语文课前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J].学周刊,2018(5).
(责任编辑 范娱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字词句段;培养习惯
预习作为优秀的学习习惯,它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创新能力。学习习惯需要通过在学习过程里不断地练习养成再发展,然后蜕变成一种个体需求的自动化学习手段。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心智方面的短板让小学生往往处于一种随意性的状态,使小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充足,从而无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或者无法长时间地保持预习习惯的状态。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硬核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增强学法指导,重视小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传授方法,让学生知道预习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围绕识字、写字展开,而中高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开始接触文体和提高阅读以及写作能力为中心,但是教材里依舊会为学生放置大量让学生认、写的生字词。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课文里许多生字词不认识,以及课文篇幅过长,仅仅只通过课堂的40分钟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进而熟悉过长的课文,再引领学生对课文深刻了解,使学生理解并获得感悟,显而易见课堂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这种课堂如果长此以往地保持下去,只会让一些学困生一步一步地脱离“学习大部队”,同时将会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丧失学习语文的信心。所以正确的预习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预习能力。预习课文的方法主要分为三步:
(一)了解生字词
作为小学语文预习的第一个步骤,生字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解决了生字词,小学生才能够顺利地熟读课文,从而进一步学习课文。首先,利用小学生学过的识字方法——拼音,通过拼音对教材中的生字词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通过借助字典来解决问题。在了解了生字词之后,应该通过不借助拼音就能熟读课文的自我检测或者教师抽查朗读课文、找小老师领读、带读生词等课堂检测方法进行检查。比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对课文中“湿漉漉”“增”“棕树”等生字词进行板书,抽查学生读生词,让学生提出他在学习新课生字时产生的疑惑,教师及时解答。借助多种激励方式来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懂得自主学习,轻松熟悉生字词。其次,尽可能找出文中与生字相关的词语,然后进行熟读,在此基础上,积累教材当中的好词好句,让学生多接触优美的词语,要求学生多多进行朗读,使学生对生字也能够熟记。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对于课文的预习,学生应该至少通读三遍整篇课文。学生在通渎课文时,应该对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落进行标记,加深对优美辞藻的记忆。熟读课文的方式不只限于一种,还包括朗读、大声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法,以及默读、粗读、速读和浏览等多种方式,甚至还有教师领读。让学生多读,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分段落朗读,每组选择一名同学对一个段落进行朗读,如果一个自然段落过长,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进行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意义也将会在努力让小学生熟读新课文中得到体现。
(三)对预习进行检查
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例行检查。可以让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进行相互检查:检查同学的生字词拼音是否正确?是否标记了自然段和划分了正确的段落等等,教师也可以对全班进行订正。同时,教师应该熟悉了解学生对新课文同学统一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进行提问检查:1.随机点名:崔伟,《观潮》的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文中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3.从课文里你了解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等等问题。在此过程里,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和发现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让学生凭借对新课的了解,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再在学习新课的课堂上,将自己的问题提给同学,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认真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将会解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这一互动学习中,学生将会不知不觉地进一步加深理解新课。但是教师应该要明白,用检查和提问来掌握学生预习程度的方法不能单一乏味,需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针对性了解。
二、增强指导,提高预习效率
小学语文的预习只是第一步,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该增强对学生的预习引导。
(一)针对不同年龄层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预习指导
不同年龄层,学生的接受理解以及感悟能力都会存在差异。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教师需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自主学习能力启蒙和形成以及初始生长阶段,所以对于他们的指导应该低起点,着重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和教授他们预习的方法。对于低年级,可以从学拼音、指导看图开始,在指导低年级学生预习时,教师需要采取帮扶式指导,带一带,再教一教和练一练。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就需要慢慢地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例如针对同一篇课文,三年级下册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应该帮助年龄小的学生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像学习“衬衫”“卷尺”等生字词以及文中多音词等,而年龄较大的学生在预习当中,主要是学会独立划分段落,理解词句意思,以及对问题进行归纳。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同时更依赖于家庭对教师工作的认同与配合,让学生的家长扮演学生预习路上的监督者。
(二)针对语文学科特点,实施预习指导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个学科的出发点也是终点,同时也是各科目的基本理念,但是由于科目之间的差异性。而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学生在预习时,应该具有“大语文”的概念,不能只限于一课一单元的预习,还需要激励学生自助查阅资料以此了解新课的写作背景、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真实含义,还有课文里关键字句的真正含义,特别是课文中有可能会出现和涉及其他学科的字词句,更需要进一步了解,从而体现出语文的拓展性。
(三)重视预习指导,强化预习行为
激发学生的预习动力,通过教导让学生明确小学语文预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例如可以通过班会或者自习课举行预习交流或者座谈会,让预习功课好的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谈谈预习方法和预习后学习效率的提高等等,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化被动预习为主动预习。同时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预习行为,激励学生更好地预习课文,同时让它制度化,这要求教师每天也应该有意识地给予学生适当的预习作业。利用小学生大多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同时,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斗志,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中限定时间,举行预习课文比赛,看谁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掌握课文,可以给予优胜者“智多星”称号或者小红花奖励。通过这种强化预习的行为,让学生长久地坚持预习实践,这将会在不自觉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主动性。
(四)强化预习效果,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课文不能只读和想,应该还要多动笔。尤其在预习到课文某些重点时,应该动笔标记,进行动笔思考。例如对自己不懂的字词进行注解,不认识的字词写上拼音,对文中重点句子、段落进行标记,以及对于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圈出。让学生对新课的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做记号,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自己新课学习的方向,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惑,是培养预习习惯的重要方式,通过预习习惯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应.培养小学语文课前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J].学周刊,2018(5).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