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造型意识分析当代公共艺术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公共艺术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以一种可以与人互动的形式,逐渐把艺术从美术馆带到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公园、街道中。文章结合艺术家的主动造型意识分析户外互动性装置,通过分析户外公共艺术的案例,提出主动造型意识在户外公共艺术创作中对于大众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以及文化的传播、艺术的引领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主动造型意识;公共艺术;互动性;空间装置
  一、主动造型意识
  主动造型意识,是指基于对客观物体描述,通过自我意识的加工与处理,去表现和传达创作者所想通过艺术创作表达的艺术。我们这里谈及的主观造型意识的处理与加工有很多方面,例如造型的变形、解构、抽象等等,不同于临摹作品或者雕塑时,对于固有的作品一种翻版,而是在有了一定的艺术技能以后,尝试一些有目的性的、有着主观造型意识的创作。体现在公共艺术中,即为顺应环境、地理位置、人群需求等,综合考虑之后,去创作的综合材料的公共艺术。公共空间是城市的主要构成元素,城市的居民以及外来打工人员与公共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大多时间处于公共空间中,而打造更适合人群需求、环境需求、文化需求的公共艺术装置成为了艺术工作者的工作需要。
  二、公共艺术空间装置
  古希腊罗马时期以古希腊帕提农神庙为公共艺术代表,是当前发现的最早留有公共艺术遗迹的时期,之后也发现了很多以宗教活动的公共空间,比如埃比道拉斯剧场、太阳神庙、角斗场等公共建筑。宗教色彩浓厚的建筑,是最初为人们认定的公共空间。起初,公共建筑的作用是为了让民众参与到宗教和日常活动中来,为这个活动建造了一个场所。
  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是20世纪新兴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公共艺术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公共艺术空间装置是一类的表现方式,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中,艺术家通过主观意识运用不同分类的材料,通过解构、变形、组合、穿插等表现手法,去创造一个符合个体或者群体需求,能进行文化傳播、艺术交流并符合环境和艺术家想传达的主题的综合材料装置。
  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内容指涉愈发丰富与广泛,可以是一个雕塑、一个场景,甚至是一个街道,装置艺术与公共艺术的边线也逐渐被打破,把艺术的形式从固定变成了不固定,所以艺术家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精神,带给了我们精神的享受,使我们感受到城市变迁的独特光彩。
  互动装置艺术有其独特的观众参与性与自主性,相比其他艺术类型来说更具灵活性、生动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能够让大众普遍参与到其中,进行多角度的体验,与之进行互动,以多种参与的方式,比如触摸、聆听等,从各个方面参与其中,拉近人与艺术的距离,从而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互动装置艺术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渐形成的,互动从表面上来看,是相互作用影响的意思,需要多方面的要求才可以形成这种相互作用关系。互动是人与物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让大众了解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这个过程还能够带给人感官和心理上的冲击,通过感官进入人心中,让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
  三、以托马斯·萨拉切诺《动态云城市中的静止》
  空间装置为例分析
  托马斯·萨拉切诺(Tomás Saraceno),1973年出生于阿根廷图库曼市,毕业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建筑系,国家高等美术学院和德国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他是一个愿景艺术家,用作品描述了人们对于乌托邦式的交通、住房以及其他事物的遐想,被国际上公认是一个能在艺术作品中运用高科技的艺术家。
  《动态云城市中的静止》是一件由数个大型模块相互紧扣构成的大体量网状装置作品。作品中出现了云,所有云都缠绕在绳子形成的网中。这件装置作品脱胎于Weaire-Phelan结构,这是一种将空间分割成相同体积小单元的最优结构,描绘了气泡和泡沫聚集的自然现象。
  几何体的每个五边形平面都由金属框架构成,某些平面上镶有与金属框架齐平的镜子,某些平面空空如也。透过后者可以看见作品内部用来固定平面的绳网,它们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了绷紧的物理力量。金属框架属于人造材料的一种,给人坚硬、冷酷、科技感的直觉感受,然而,在托马斯·萨拉切诺手中,它们成了一个个的多边形。这件作品还包括无数块反光板,每当光照在反光板时,它会折射和增强光线,为所在的环境提供充足的照明。作品内部的结构借鉴于蜘蛛网和宇宙网络,它们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两个主要源泉。
  我们发现托马斯·萨拉切诺的这组公共艺术作品有着蜘蛛网的影子,艺术家通过一些解构、变形,使作品呈现出现在的形态,主观造型意识从第一个作品开始就表现得淋漓尽致。马斯·萨拉切诺想去表现他观察到的蜘蛛网的柔软中带着的力量,一种神奇的结构使之有着强大的稳定性,与聚合泡沫和肥皂泡的Weaire-Phelan结构结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造型,这些“云城市”希望以自然出现的形式获得灵感,并可能为未来的人类居住提供环境。类似地,错综复杂的蜘蛛网绳指的是一种自然结构,它包含了力量、美感和柔韧性。它们建立了一种新的实践生态,并重新激活了一个人类与大气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共生的想象,那里没有边界,没有化石燃料。
  在托马斯·萨拉切诺的作品中,互动装置艺术让大众参与到其中,在互动的过程中,大众会通过装置的回应而与之产生特殊的情感交流。托马斯用他特殊的材料去表现云的形态,我们身处其中,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与交流,更是一种人与浩瀚宇宙的交流,艺术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展示品、距离大众遥远的奢侈品,而是触手可及、可以与之在情感上进行交流的艺术品。通过与装置的互动,使得大众产生情感共鸣,了解了创作者的初衷,赋予装置新的意义。
  在中国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公共艺术作品呈现了艺术家对未来生活想象和实践的,使人一起想象与思考如何在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关联与互动之中,去共建一个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世界。   托马斯·萨拉切诺的作品融艺术与科学性为一体,凭借其对蜘蛛网、大气层,再到乌托邦式“云之城”展开的探索,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包罗万象的新世界。
  四、结语
  多媒体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也可以体现在多方面,越来越在装置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互动装置虽然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产品,但其中所包含的人文关怀是重中之重。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表现力较强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材料处理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特征,在当前世界的文化艺术发展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艺术家的主动造型意识。就比如我们这次谈的托马斯·萨拉切诺,如果他只是去复刻蜘蛛网,不把他观察到的、感受到的进行变形和变化,那就是科学,而不是艺术,就不存在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公共艺术作品。人类的特点与优势就是,每个人的想法的不同,带来的就是个体的创意与不同,想要表现的方式不同,带给别人的直观感受也不同。
  大自然中有许多不同寻常的创作,如鸟类自己用树枝搭建的鸟巢,或者是我们提到的蜘蛛建造的蜘蛛网等,这些生物的创作在我们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仔细想想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人类发展的从建筑到科学都是无与伦比的,而大多数生物只会机械地去重复它们的一些技能,不具备真正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人类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从公共艺术到各种类型的艺术方式,我们每一个可以称为经典的或者是可以记录在史册上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新的尝试,每一个都与众不同。而在如今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在教育体制的约束下,我们的创作往往缺少了点什么。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邱志杰说过青年艺术家的“十大学生腔”,艺术家们现在的创作都在套路化,和当代的艺术家的关怀与成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去观察生活中那些被我们淡忘的、不注意的。
  不同时代有时代的特殊媒体,新的材料的了解与发现和运用手段的不同,也会影响公共艺术的发展以及创作,进而衍生新的艺术呈现方式,改变我们对艺术的看法。新的艺术的表现是城市发展的养料,新的传播媒介进入公共空间会影响城市面貌。互动装置已经成为时代背景下艺术家热衷的表现形式,但其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和推广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公共艺术呈现的互动装置,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形式上能够博得眼球、材料具有特殊性,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的创新性与互动性,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体现人文关怀的方面,体现与其他艺术表现不同的方面。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与环境息息相关,艺术的选择和空间的协调是艺术家需要关注的事情。艺术作品应该与公共环境融为一体,起到起点和终点的作用,好的装置艺术是城市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公共空间形象的点睛之笔,它与公共环境有着密切、互动、有机的融合的关系,增加了清晰的公共环境结构感,更加便捷地为人们加深对公共环境的印象,增强对公共环境的归属感。为此,未来我们要想使互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公共空间,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进行更多尝试与挑战。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通訊作者:
   齐俊生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筑的艺术性体现了建筑的精神意义与内涵,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矶崎新的设计理论、空间构成、“隐喻”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了矶崎新的建筑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对矶崎新建筑构成方式的解析,思考艺术性建筑的表达。  关键词:矶崎新;建筑;艺术;建筑师  一、背景  纵观现在的建筑设计,其发展方向越来越自由,优秀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崇尚建筑内涵与建筑灵魂的表达。历史主义、解构主义、新陈代谢主义等
期刊
毛武、吳笛作品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既有历史民居建筑保护的绿色化更新与改造进行探讨,以代表性建筑的分析为基础,总结出该类建筑改造的原则与方式,并对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力求对既有历史建筑的绿色化改造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关键词:历史建筑;绿色化改造;日本民居  一、研究背景  大连城市历史建设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时期:沙俄侵占时期和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本战争后加速了以民居为主的城市建设,在主要城区留存大量完整
期刊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智慧密集型的新兴领域,文创园作为其物质载体应运而生,文创园的营造再设计更是许多城市建造文化区域或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将极具代表性的重庆北仓文创园作为研究案列,对其进行调研,由小见大地分析地域文化在现代文创园营造再设计中的缺失,针对缺失现象,分析北仓文化创意产业园存在的文创产品设计创意不具文化内涵、公共设施设计风格不具地域特色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营造策略和整改
期刊
摘 要:藤本壮介是日本当代建筑界的领先人物,对于建筑设计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文章通过藤本的设计实例,重点探析“透明性”这一特点。以此为藤本壮介建筑作品的研究提出新的视角,并试图为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研究提供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藤本壮介;透明性;建筑设计  一、研究背景  在之前的研究中,对藤本壮介建筑作品研究的文献并不少。比如傅志前、舒珊的《暧昧秩序的演绎——藤本壮介建筑作品解读》一文中通过对
期刊
洪立東、王晓煜、翟天鳞、郑兆伟作品
期刊
摘 要:由于全球气候条件的变化,洪涝已成为城市出现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问题。滨水驳岸是应对洪涝灾害最直接的空间场所,具有敏感多样的特性。传统的工程性防洪驳岸设计,已不能适应当下“生态文明”和“弹性城市”理念盛行的环境。滨水驳岸空间必须不断改善自身的弹性,做到既可防洪,又可安全乐水。文章以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为例,探讨滨水驳岸空间弹性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滨水;驳岸;弹性设计  一、滨水驳岸设计 
期刊
摘 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厕所革命”战略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公共洗手间已逐渐向文明化、多元化转变。文章基于湖南省株洲市“1+N”新型公厕建宁驿站投入使用后分析探究,得出公共厕所不只是如厕的空间,它更是为人们提供舒适服务、提升地区美好印象、丰富使用体验以及为地区创造收益,甚至是提升整个地区文化的多元化分级驿站式服务空间。  关键词:“厕所革命”;公厕设计;“1+N”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期刊
摘 要: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四十个年头,潍坊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城市缩影,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国家政策的出台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文章基于对山东省潍坊市居民的口述调查,并借以市政府的数据报告,还原改革开放以来市民日常生活的变化,着重研究衣食住行、教育、消费理念、交通、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变化,以推动口述史研究发展,并总结潍坊市发展经验。  关键词:改革开放;生活;变化;潍坊市  一、改革开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乡村闲置地的应用分析,探索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式,基于服务设计架构,先确定闲置地菜园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后通过服务模式的生成进行群体之间的关系搭建。利用设计学思维方式促成多方力量的协同,能够助推乡村生态环境的构建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闲置地;社区支持农业;服务设计;协同创新;土地闲置  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国内许多乡村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土地闲置的现象,造成了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