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从剖析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角度出发,从实践层面提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 新问题 应对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展开,高校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一方面,社会的高要求与高校有限的办学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学生及其家长在当今社会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理念、队伍建设等方面与之脱节。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给当前学生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从剖析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角度出发,从实践层面提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应对方法。
一、“90后”大学生个性独特,比较自我,因此要“抓人头”,强化安全守纪教育。
自2009年9月起,大学校园迎来了被冠以“新新人类”、“时尚”、“青春”、“非主流”的“90”后大学生。他们思想比较独立,有主见,不喜欢说教;自我意识强,往往考虑自身利益,缺乏换位思考和团队意识。在班主任开班会、集体活动时显得很不耐烦,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没有“规矩”,离校不知请假,回校不知销假,还会不间断地玩“神秘失踪”,经常冠以“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出去一下也要向你报备呀”之类的话语,让学生工作者无所适从。
对此,学生工作者要调适好心态,理清楚思路,将“确保学生的人头数”作为首要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守纪教育工作,保证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可以执行“晚归晚报”制度,晚上十一点各宿舍长将在舍人员报告考勤班长,考勤班长将班级情况告之班主任和辅导员,对于无故未归或晚归的学生第一时间展开工作,联系学生本人、家长等,联系到本人后要严肃处理其行为,联系不上的则经集体研究是否报公安机关。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基本的守纪教育,有事情最起码要和舍友讲一下,否则会给学生工作带来不小麻烦。与此同时,辅导员、班主任要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申学校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开展行之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抢、防骗、防交通事故,以及人身安全防范等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学生遭受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二、部分“90后”大学生懒惰脆弱,抗压力弱,因此要“早介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90后”大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事事由父母操办,依赖性强,比较懒惰。早上没课的时候他们喜欢睡懒觉,而且男女生都比较“宅”,很少参加户外活动。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敢面对这些挫折或困难,往往选择逃避,心理承受力弱。比如在军训中,好多学生请假,不愿参加训练,有的学生坚持不住,哭着要回家,或者向自己的父母诉苦,这些无不说明现在的“90后”大学生抗压能力弱。与此同时,只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求学,难免会有孤独感,容易迷茫,由于学习期望的压力、经济拮据的困扰、人际交往的受挫、择业就业的忧虑、自身生理的缺陷等种种原因,“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基于此,要鼓励“90后”大学生加强锻炼,通过运动增强体魄,调适心理。要加强学生的抗压训练,如举行“抗挫力训练营”等。“90后”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应试教育,青少年时期忙于各种补习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途径机会自然会少,利用大学闲暇时间,可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影片,进行吃苦耐劳、无畏困难等方面的教育。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早发现早干预,教育学生密切关注身边同学的动向,发现异常及时与心理咨询中心联系,确定病症后决定是否与家长联系及其他事宜等。要知道,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有征兆的,越早发现越好治疗。从学校层面来说,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三、“90后”大学生热衷网络,想法从众,因此要“严布控”,致力于网络安全教育。
“90后”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信息时代的发展,使许多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的好奇心增强,养成不断追求新生事物的心理习惯。他们热衷于网络,喜欢写博文、喜欢写QQ日志、喜欢在BBS上发帖,喜欢在人人网上转载热点问题。因此,学生工作者应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网络自律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接受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自觉抵制网络中不健康和低俗的内容。
班主任要参与到班级微博、QQ群中,关注学生状态,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班主任、辅导员可在新生入学之初建班级工作飞信群、QQ群,“90后”大学生喜欢“晒”心情,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看到他们的心情语录,有的人失恋了,有的人丢东西了,有的人担心自己考试挂科,等等,在此都会捕捉到。发现后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开导他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要严密、时时布控人人网、西祠胡同等媒介,防止意外发生。网络传播速度非常快,当学生对学校或集体、个人有不满情绪时,可能会在流量大、参加者多的网页上发泄不满,在从众心理的引导下,很容易发生学生恶性群体事件,使学生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在网络时代,学生工作队伍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严密布控,时时布控,将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中。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文明上网、文明用网教育,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四、部分“90后”大学生自私自利,缺乏担当,因此要“重引导”,增强诚信感恩廉洁教育实效。
“90后”大学生是在国家逐步富强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优越,一些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当代大学生缺乏诚信感恩廉洁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弄虚作假严重。如在申请国家助学金时,即使不贫困也争先恐后,有些学生认为这是沾光,不申请就吃亏了,一味追求私利,同学之间互不相让;还体现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等方面。2.利己思想作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获得了资助后,认为这是本来就应该获得的资助,享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想不到感恩,还会埋怨资助力度太小。更有甚者拿着助学金挥霍浪费,把资助的钱用来请客吃饭、买奢侈品等,扭曲了助学金真正的用途。3.信用意识缺乏。主要表现为许下的诺言很难兑现,不能及时偿还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屡屡出现,而且经常“忽悠”人等。4.人际关系淡漠。主要体现在同学、师生之间互不信任,缺乏真诚的沟通等方面。5.在评优评先进时据理力争,不知谦让,更有甚者不择手段地争取,一些学生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加能力分等。6.就业过程中违约现象凸显。很多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找到更好的工作后立即“踹”了先前签约单位,连起码的解释沟通都没有,不履行毁约程序,给学校声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生中这些缺乏诚信感恩廉洁的做法让我们深感痛心,也使当前学生工作受到挑战,在平时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努力增强教育实效。一是要加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力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班主任、辅导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如实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如果家庭经济状况尚可,则可以不申请贫困生;实时了解学生消费情况,鞭策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二是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制定诚信感恩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如定期召开“说说身边廉洁的人”主题班会,摘录诚信笔记,编印感恩故事读本等;还可以制作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帮助过自己的人写感谢信;结合妇女节、教师节、敬老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自制亲情卡或小礼物赠送给父母、老师、同学,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等。三是要强化诚信践履。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只有在具体的诚信实践中,大学生才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如考试前签订《文明考试承诺书》,每学期签订《宿舍安全承诺书》并张贴在宿舍墙上,时时警醒学生。
五、部分“90后”大学生目标模糊,“热现象”重,因此要“冷思考”,着力提高学工队伍整体素质。
“90后”大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比较容易陷入迷茫。特别是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都想好好放松,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没有制定学习目标和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常常感到迷茫,往往是人云亦云,他做我也做。如持续升温的考研热、方兴未艾的考证热、难以降温的恋爱热、骤然兴起的上网热、悄然出现的租房热等。一个个热点直接客观地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状况,反映出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事业、个人与社会等问题上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如何对大学生中的“热”现象进行“冷”思考,如何对校园“热现象”加以积极引导或有效抑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学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也是当前解决学生工作面临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个人魅力。有为才有威,学工人员应该坚持走现代化、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不断给自己充电,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习哲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且要把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学生工作中,用自己勤奋的求学经历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合理规划,成就人生,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提升个人魅力,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
二是明确角色定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工作人员要与学生拉近关系,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因此要深入学生、深入宿舍、深入课堂,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同时还要在学生中保持威信,所以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在处理问题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近期动态,不能仅仅依靠班委的反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员。班委反映的不一定是本班学生的真实情况,再者,学生会有意识地在班委面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刻意回避班委。有的学生在老师和班委面前跟自己原始的表现不一致。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信息反馈员,同时也可以监督班委的工作。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定期与学生信息员进行交流,及时掌握一线信息。
四是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努力克服职业倦怠感。部分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工作认识不清,常常把学生工作当成一份过渡性工作,采取“问题管理”模式和“保姆式”模式应付工作。一些学生工作者扮演着“监管者”的角色,视自己为“消防员”,把学生当成是不断出现问题的“肇事者”,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防范;把学生当做是需要护全的对象,造成“大事管不好,小事管不完”的局面。没有与时俱进地研讨学生工作,没有把它当成事业来干,缺少奋斗的激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五是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给学生“留足面子”。“90后”大学生既是孩子又是成人,在具体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要给他们留足面子,切不可当着众人面指责批评,甚至要绞尽脑汁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方宏建.大学生成长面临的挑战与高校学生工作.高校理论战线,2009(3).
[2]马宁.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5).
[3]唐瑶,魏学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 新问题 应对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展开,高校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一方面,社会的高要求与高校有限的办学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学生及其家长在当今社会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理念、队伍建设等方面与之脱节。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给当前学生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从剖析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角度出发,从实践层面提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应对方法。
一、“90后”大学生个性独特,比较自我,因此要“抓人头”,强化安全守纪教育。
自2009年9月起,大学校园迎来了被冠以“新新人类”、“时尚”、“青春”、“非主流”的“90”后大学生。他们思想比较独立,有主见,不喜欢说教;自我意识强,往往考虑自身利益,缺乏换位思考和团队意识。在班主任开班会、集体活动时显得很不耐烦,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没有“规矩”,离校不知请假,回校不知销假,还会不间断地玩“神秘失踪”,经常冠以“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出去一下也要向你报备呀”之类的话语,让学生工作者无所适从。
对此,学生工作者要调适好心态,理清楚思路,将“确保学生的人头数”作为首要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守纪教育工作,保证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可以执行“晚归晚报”制度,晚上十一点各宿舍长将在舍人员报告考勤班长,考勤班长将班级情况告之班主任和辅导员,对于无故未归或晚归的学生第一时间展开工作,联系学生本人、家长等,联系到本人后要严肃处理其行为,联系不上的则经集体研究是否报公安机关。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基本的守纪教育,有事情最起码要和舍友讲一下,否则会给学生工作带来不小麻烦。与此同时,辅导员、班主任要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申学校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开展行之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抢、防骗、防交通事故,以及人身安全防范等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学生遭受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二、部分“90后”大学生懒惰脆弱,抗压力弱,因此要“早介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90后”大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事事由父母操办,依赖性强,比较懒惰。早上没课的时候他们喜欢睡懒觉,而且男女生都比较“宅”,很少参加户外活动。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敢面对这些挫折或困难,往往选择逃避,心理承受力弱。比如在军训中,好多学生请假,不愿参加训练,有的学生坚持不住,哭着要回家,或者向自己的父母诉苦,这些无不说明现在的“90后”大学生抗压能力弱。与此同时,只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求学,难免会有孤独感,容易迷茫,由于学习期望的压力、经济拮据的困扰、人际交往的受挫、择业就业的忧虑、自身生理的缺陷等种种原因,“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基于此,要鼓励“90后”大学生加强锻炼,通过运动增强体魄,调适心理。要加强学生的抗压训练,如举行“抗挫力训练营”等。“90后”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应试教育,青少年时期忙于各种补习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途径机会自然会少,利用大学闲暇时间,可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影片,进行吃苦耐劳、无畏困难等方面的教育。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早发现早干预,教育学生密切关注身边同学的动向,发现异常及时与心理咨询中心联系,确定病症后决定是否与家长联系及其他事宜等。要知道,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有征兆的,越早发现越好治疗。从学校层面来说,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三、“90后”大学生热衷网络,想法从众,因此要“严布控”,致力于网络安全教育。
“90后”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信息时代的发展,使许多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的好奇心增强,养成不断追求新生事物的心理习惯。他们热衷于网络,喜欢写博文、喜欢写QQ日志、喜欢在BBS上发帖,喜欢在人人网上转载热点问题。因此,学生工作者应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网络自律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接受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自觉抵制网络中不健康和低俗的内容。
班主任要参与到班级微博、QQ群中,关注学生状态,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班主任、辅导员可在新生入学之初建班级工作飞信群、QQ群,“90后”大学生喜欢“晒”心情,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看到他们的心情语录,有的人失恋了,有的人丢东西了,有的人担心自己考试挂科,等等,在此都会捕捉到。发现后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开导他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要严密、时时布控人人网、西祠胡同等媒介,防止意外发生。网络传播速度非常快,当学生对学校或集体、个人有不满情绪时,可能会在流量大、参加者多的网页上发泄不满,在从众心理的引导下,很容易发生学生恶性群体事件,使学生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在网络时代,学生工作队伍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严密布控,时时布控,将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中。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文明上网、文明用网教育,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四、部分“90后”大学生自私自利,缺乏担当,因此要“重引导”,增强诚信感恩廉洁教育实效。
“90后”大学生是在国家逐步富强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优越,一些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当代大学生缺乏诚信感恩廉洁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弄虚作假严重。如在申请国家助学金时,即使不贫困也争先恐后,有些学生认为这是沾光,不申请就吃亏了,一味追求私利,同学之间互不相让;还体现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等方面。2.利己思想作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获得了资助后,认为这是本来就应该获得的资助,享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想不到感恩,还会埋怨资助力度太小。更有甚者拿着助学金挥霍浪费,把资助的钱用来请客吃饭、买奢侈品等,扭曲了助学金真正的用途。3.信用意识缺乏。主要表现为许下的诺言很难兑现,不能及时偿还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屡屡出现,而且经常“忽悠”人等。4.人际关系淡漠。主要体现在同学、师生之间互不信任,缺乏真诚的沟通等方面。5.在评优评先进时据理力争,不知谦让,更有甚者不择手段地争取,一些学生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加能力分等。6.就业过程中违约现象凸显。很多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找到更好的工作后立即“踹”了先前签约单位,连起码的解释沟通都没有,不履行毁约程序,给学校声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生中这些缺乏诚信感恩廉洁的做法让我们深感痛心,也使当前学生工作受到挑战,在平时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努力增强教育实效。一是要加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力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班主任、辅导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如实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如果家庭经济状况尚可,则可以不申请贫困生;实时了解学生消费情况,鞭策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二是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制定诚信感恩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如定期召开“说说身边廉洁的人”主题班会,摘录诚信笔记,编印感恩故事读本等;还可以制作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帮助过自己的人写感谢信;结合妇女节、教师节、敬老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自制亲情卡或小礼物赠送给父母、老师、同学,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等。三是要强化诚信践履。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只有在具体的诚信实践中,大学生才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如考试前签订《文明考试承诺书》,每学期签订《宿舍安全承诺书》并张贴在宿舍墙上,时时警醒学生。
五、部分“90后”大学生目标模糊,“热现象”重,因此要“冷思考”,着力提高学工队伍整体素质。
“90后”大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比较容易陷入迷茫。特别是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都想好好放松,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没有制定学习目标和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常常感到迷茫,往往是人云亦云,他做我也做。如持续升温的考研热、方兴未艾的考证热、难以降温的恋爱热、骤然兴起的上网热、悄然出现的租房热等。一个个热点直接客观地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状况,反映出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事业、个人与社会等问题上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如何对大学生中的“热”现象进行“冷”思考,如何对校园“热现象”加以积极引导或有效抑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学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也是当前解决学生工作面临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个人魅力。有为才有威,学工人员应该坚持走现代化、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不断给自己充电,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习哲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且要把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学生工作中,用自己勤奋的求学经历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合理规划,成就人生,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提升个人魅力,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
二是明确角色定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工作人员要与学生拉近关系,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因此要深入学生、深入宿舍、深入课堂,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同时还要在学生中保持威信,所以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在处理问题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近期动态,不能仅仅依靠班委的反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员。班委反映的不一定是本班学生的真实情况,再者,学生会有意识地在班委面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刻意回避班委。有的学生在老师和班委面前跟自己原始的表现不一致。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信息反馈员,同时也可以监督班委的工作。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定期与学生信息员进行交流,及时掌握一线信息。
四是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努力克服职业倦怠感。部分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工作认识不清,常常把学生工作当成一份过渡性工作,采取“问题管理”模式和“保姆式”模式应付工作。一些学生工作者扮演着“监管者”的角色,视自己为“消防员”,把学生当成是不断出现问题的“肇事者”,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防范;把学生当做是需要护全的对象,造成“大事管不好,小事管不完”的局面。没有与时俱进地研讨学生工作,没有把它当成事业来干,缺少奋斗的激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五是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给学生“留足面子”。“90后”大学生既是孩子又是成人,在具体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要给他们留足面子,切不可当着众人面指责批评,甚至要绞尽脑汁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方宏建.大学生成长面临的挑战与高校学生工作.高校理论战线,2009(3).
[2]马宁.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5).
[3]唐瑶,魏学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