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ald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使传统课堂焕发出了活力,有些课堂的创新有背《语文课程标准》。课改应坚持四个原则,坚持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坚持自主性与主导性有机结合,讲究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同时并举,倡导探究性与注重文本阅读相辅相成。
  关键词:语文;高效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流于形式,没有实效。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笔者想借此机会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形式的花样翻新。”因此,教师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坚持自主性与主导性有机结合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的原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笔者认为,这样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再度备课”的能力。
  三、讲究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同时并举
  在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被教师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閱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教师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还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四、倡导探究性与注重文本阅读相辅相成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習。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实践。
  总之,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走进新课程。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