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人是干什么的?”
“房地产商。”
“孙子!”
王石肯定也想过,到底有多少人要当自己的爷爷。从地产商的身份来考量一个热衷慈善的登山爱好者,抛弃发妻的罪名算得了什么?道德家对劈腿男的质问可以无视,万千房奴把地产商捉来进行大会审这才有看头。
“这是赤裸裸的职业歧视”,王石颇感委屈,在书内王石替房产商们辩解了一番,被妖魔化、暴利、仇富情绪,几个概念穿插在辩驳当中,倒也有几分耐读。
之前的许多书都是第三者的角度去观察,而《王石说》则是一篇个人行为的记录与整理,有思考,有意见,也有牢骚。这是一堆实录王石内心各种想法的内容,驳杂而不紊乱,条理清晰,内容梳理整合为“经营”、“产业”、“制度”、“利润”、“社会责任”等几大主题,将王石价值的阐述落脚于企业家。淡出经营、远观行业的王石反而看得更多更真切一些。
不同于管理大师的讲课,王石的管理思想其实挺简单,那些多余、复杂的想法没必要设计。比如所谓的“不行贿”,王石在为其找一个理论教义,让为善者找到一块坚守自我的基石。不喊口号,而成为实践的方法论,这又涉及到实用主义——王石自称为实用主义者,企业家要靠实践去推动企业,不是纸上谈兵。就这样,由此及彼,王石的形象就一笔笔勾勒出来了。
管理学首先是一种实践,然后才是一种科学。其实读那些管理学的专著挺累,倒不如王石这种有空迈开腿走走、动动口讲讲的“退役企业家”写下的东西来得有趣。做简单不做复杂、透明不封闭、规范不权谋、责任不放任……通俗的话语概括所得所悟。每个人都在给自己定下规矩,拿来主义也恰恰是弥补格调与境界差别的快捷方式。
说到拿来主义,王石也爱这一套,但要拿得简单而不粗糙。比如近邻日本的管理方法,可以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的办法,不要那么复杂,在移植过程中简单而不粗糙地结合本地、本企业的情况,慢慢让它扎根。
许多内容挺新鲜。比如说,万科的特质“六亲不认”,在一片讲究圆滑、中庸、和气的土壤之上,这种理念如何能够彻底实施?恰巧王石的管理又被称作是“求极端、求彻底”。一件事情不做到极端、彻底,他不会收手。比如多元化的问题,王石“只要还活着就坚决不做别的领域”。后来觉得还不够极端,又说“即使不在了,从骨灰里面也要伸出一只手来制止多样化发展”。
这显然夸张了,但是王石确实可以从骨灰里伸出手来,这只手就是王石追求的制度——老话题了。当前,万科已经不需要王石介入日常经营,但是恐怕王石还是心有忐忑。深入研究东洋西洋的百年企业,王石再次察觉到了制度的效果,书中“制度”篇中就对此进行了阐释,《制度是个不讲权谋的铁腕硬汉》、《向日本学习,不成功都难》、《你的部下不全是天使》等篇幅,都折射出来王石对企业长治久安的渴求。
世袭制持续五千年中国,每个企业家都有一颗创建万世功业的雄心。这个时候,“把企业建成宗教”的想法也有了市场,众多豪强都在研究让员工追随的智慧。这就本末倒置了。追随拿破仑个人的人不计其数,滑铁卢之后树倒猢狲散;但追随拿破仑《法典》的人,都能缔造出有序的社会组织。不过,也因为《法典》,“科西嘉怪人”军事与政治的失败已经变得无所谓。
企业不需要强人,需要有序的制度。百年之后,王石最好也不要再伸手。你的成功,是别人不需要你。
编辑推荐
1.《心机》
陈思进、雪城小玲,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我在读: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留学毕业生从愣头青到老总,两个国度,四段情仇,席卷投行、券商、房地产、饮料等各行业高管进入争斗旋涡的故事。但这不只是一本发生在投行的“升职版杜拉拉”,小说中还有大量的金融观点,甚至包括货币的本质。本书作者作为十大投行副总裁、海外最著名金融实战家,在书中全面展现了顶尖投行对赌的较量,是迄今最真实的高端对决。目前的中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但通过本书,能让我们以小说的方式,接近本质地去了解投行内幕,看金融商战中阴谋与阳谋的博弈,对决的勇气和残忍。
——陈志强
2.《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宫玉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2月
我在读: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领导力,可以说是中国式领导力的典范,用“仰之弥高”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本书脱胎于宫玉振教授的经典课程《曾国藩的管理方略》,宫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底蕴,从领导力的角度,将曾国藩总结出来的为人处世之道提炼为“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十二个字,并结合相关事例及现代管理实践展开论述,揭示了曾国藩对于中国情境下领导行为的启发意义。
这十二个字,其实就是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遵循的十二条基本原则。通过这十二个字,读者可以学习传统文化中儒家的理想与追求、法家的清醒与现实,以及道家的成熟与灵活,从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使之达到真正圆通无碍的境界。
——胡俊
3.《品尝变革》
傅强、冯宗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
我在读:在中国,有“清谈误国”“行胜于言”的古训!大新经济时代的管理不仅需要改变流程,更需要一种变革的思维。要变的不是型,而是心。变革,首先得是心智上的变化!企业必须从新视角看待问题。用新模式解决问题,把自己和组织带向未来!而大量全球企业、政府等组织都在期盼用一场全新的变革来引导一个公司、一个产业、一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在协作对话、分享知识、创造行动的过程中找到交流的最佳平台,从而真正建设起学习型组织。对创建学习型组织充满兴趣,却又无从下手;而在组织变革中又遇到上上下下的阻力,从而感到孤立无援?读完本书,一定会帮你构建起最清晰和强大的管理思维库。
——周春林
4.《需求》
【美】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卡尔·韦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
我在读:十多年前曾有一部好莱坞轻喜剧《倾听女人心》。在广告公司工作的男主角机缘巧合间荻得了倾听别人心声的特异功能,这不仅使他的事业如虎添翼,也帮他赢得了美人心。不过比起赢得美人心,作为营销从业人员,我更羡慕的还是听懂客户心声给工作带来的帮助。如果我们能够在客户用语言表述之前,就敏锐地察觉他们最真实的需求,了解他们心中的渴望,那还愁提交不出客户满意的方案,设计不出用户渴求的产品吗?虽然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特异功能,但还是有一些公司和产品研发者,能创造出不可思议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当我们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我们对它怀有强烈的感情,并且欲罢不能。然而,这些公司和产品研发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想,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的《需求》会告诉我们答案。
——谢康利
“房地产商。”
“孙子!”
王石肯定也想过,到底有多少人要当自己的爷爷。从地产商的身份来考量一个热衷慈善的登山爱好者,抛弃发妻的罪名算得了什么?道德家对劈腿男的质问可以无视,万千房奴把地产商捉来进行大会审这才有看头。
“这是赤裸裸的职业歧视”,王石颇感委屈,在书内王石替房产商们辩解了一番,被妖魔化、暴利、仇富情绪,几个概念穿插在辩驳当中,倒也有几分耐读。
之前的许多书都是第三者的角度去观察,而《王石说》则是一篇个人行为的记录与整理,有思考,有意见,也有牢骚。这是一堆实录王石内心各种想法的内容,驳杂而不紊乱,条理清晰,内容梳理整合为“经营”、“产业”、“制度”、“利润”、“社会责任”等几大主题,将王石价值的阐述落脚于企业家。淡出经营、远观行业的王石反而看得更多更真切一些。
不同于管理大师的讲课,王石的管理思想其实挺简单,那些多余、复杂的想法没必要设计。比如所谓的“不行贿”,王石在为其找一个理论教义,让为善者找到一块坚守自我的基石。不喊口号,而成为实践的方法论,这又涉及到实用主义——王石自称为实用主义者,企业家要靠实践去推动企业,不是纸上谈兵。就这样,由此及彼,王石的形象就一笔笔勾勒出来了。
管理学首先是一种实践,然后才是一种科学。其实读那些管理学的专著挺累,倒不如王石这种有空迈开腿走走、动动口讲讲的“退役企业家”写下的东西来得有趣。做简单不做复杂、透明不封闭、规范不权谋、责任不放任……通俗的话语概括所得所悟。每个人都在给自己定下规矩,拿来主义也恰恰是弥补格调与境界差别的快捷方式。
说到拿来主义,王石也爱这一套,但要拿得简单而不粗糙。比如近邻日本的管理方法,可以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的办法,不要那么复杂,在移植过程中简单而不粗糙地结合本地、本企业的情况,慢慢让它扎根。
许多内容挺新鲜。比如说,万科的特质“六亲不认”,在一片讲究圆滑、中庸、和气的土壤之上,这种理念如何能够彻底实施?恰巧王石的管理又被称作是“求极端、求彻底”。一件事情不做到极端、彻底,他不会收手。比如多元化的问题,王石“只要还活着就坚决不做别的领域”。后来觉得还不够极端,又说“即使不在了,从骨灰里面也要伸出一只手来制止多样化发展”。
这显然夸张了,但是王石确实可以从骨灰里伸出手来,这只手就是王石追求的制度——老话题了。当前,万科已经不需要王石介入日常经营,但是恐怕王石还是心有忐忑。深入研究东洋西洋的百年企业,王石再次察觉到了制度的效果,书中“制度”篇中就对此进行了阐释,《制度是个不讲权谋的铁腕硬汉》、《向日本学习,不成功都难》、《你的部下不全是天使》等篇幅,都折射出来王石对企业长治久安的渴求。
世袭制持续五千年中国,每个企业家都有一颗创建万世功业的雄心。这个时候,“把企业建成宗教”的想法也有了市场,众多豪强都在研究让员工追随的智慧。这就本末倒置了。追随拿破仑个人的人不计其数,滑铁卢之后树倒猢狲散;但追随拿破仑《法典》的人,都能缔造出有序的社会组织。不过,也因为《法典》,“科西嘉怪人”军事与政治的失败已经变得无所谓。
企业不需要强人,需要有序的制度。百年之后,王石最好也不要再伸手。你的成功,是别人不需要你。
编辑推荐
1.《心机》
陈思进、雪城小玲,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我在读: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留学毕业生从愣头青到老总,两个国度,四段情仇,席卷投行、券商、房地产、饮料等各行业高管进入争斗旋涡的故事。但这不只是一本发生在投行的“升职版杜拉拉”,小说中还有大量的金融观点,甚至包括货币的本质。本书作者作为十大投行副总裁、海外最著名金融实战家,在书中全面展现了顶尖投行对赌的较量,是迄今最真实的高端对决。目前的中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但通过本书,能让我们以小说的方式,接近本质地去了解投行内幕,看金融商战中阴谋与阳谋的博弈,对决的勇气和残忍。
——陈志强
2.《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宫玉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2月
我在读: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领导力,可以说是中国式领导力的典范,用“仰之弥高”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本书脱胎于宫玉振教授的经典课程《曾国藩的管理方略》,宫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底蕴,从领导力的角度,将曾国藩总结出来的为人处世之道提炼为“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十二个字,并结合相关事例及现代管理实践展开论述,揭示了曾国藩对于中国情境下领导行为的启发意义。
这十二个字,其实就是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遵循的十二条基本原则。通过这十二个字,读者可以学习传统文化中儒家的理想与追求、法家的清醒与现实,以及道家的成熟与灵活,从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使之达到真正圆通无碍的境界。
——胡俊
3.《品尝变革》
傅强、冯宗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
我在读:在中国,有“清谈误国”“行胜于言”的古训!大新经济时代的管理不仅需要改变流程,更需要一种变革的思维。要变的不是型,而是心。变革,首先得是心智上的变化!企业必须从新视角看待问题。用新模式解决问题,把自己和组织带向未来!而大量全球企业、政府等组织都在期盼用一场全新的变革来引导一个公司、一个产业、一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在协作对话、分享知识、创造行动的过程中找到交流的最佳平台,从而真正建设起学习型组织。对创建学习型组织充满兴趣,却又无从下手;而在组织变革中又遇到上上下下的阻力,从而感到孤立无援?读完本书,一定会帮你构建起最清晰和强大的管理思维库。
——周春林
4.《需求》
【美】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卡尔·韦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
我在读:十多年前曾有一部好莱坞轻喜剧《倾听女人心》。在广告公司工作的男主角机缘巧合间荻得了倾听别人心声的特异功能,这不仅使他的事业如虎添翼,也帮他赢得了美人心。不过比起赢得美人心,作为营销从业人员,我更羡慕的还是听懂客户心声给工作带来的帮助。如果我们能够在客户用语言表述之前,就敏锐地察觉他们最真实的需求,了解他们心中的渴望,那还愁提交不出客户满意的方案,设计不出用户渴求的产品吗?虽然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特异功能,但还是有一些公司和产品研发者,能创造出不可思议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当我们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我们对它怀有强烈的感情,并且欲罢不能。然而,这些公司和产品研发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想,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的《需求》会告诉我们答案。
——谢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