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法利与卡列宁是作为《包法利夫人》与《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的配角出现的,从这两部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相似之处的:
首先,他们的妻子为他们带来荣耀:包法利有了爱玛后,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所有人都喜欢爱玛,夸她。而结婚后,包法利的“身体好、气色好,名誉也完全稳定下来了”。而对于卡列宁来说,安娜的家境不错、魅力出众,能挽着这样完美的女人出入各种场合,实在是荣耀的事。
其次,他们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不讨人喜欢,有时甚至很丑陋:包法利主要是生活习惯上:“查理吃饭吃得慢,他不是嘎巴一声咬榛子,就是支起胳膊肘,用刀子尖尖,在油布上划小道道。”“他像庄稼汉一样,衣服口袋里搁一把小刀。”而卡列宁本身就比安娜大20多岁,秃顶驼背、招风大耳、疲倦的眼睛、尖锐的嗓子。
再者,他们都是一个时代或社会环境的产物:包法利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成长为一名医术不好不坏的医生(对于一个缺乏医生的小镇来说)。他的生活围绕着一群平常居民,总是奔波于乡镇之间,这造就了他平庸、容易满足的性格;而卡列宁含着金钥匙诞生,自然而然地当上了一位名声显耀的官员,经常出入于上层社交场合,高谈论阔,为晋升费尽心思。这使得他养成了虚假、装腔作势的习惯。时代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性格,而他们这样的性格又使得各自的妻子十分反感,以致无法与之继续相处。
最后,他们的妻子都“背叛”了他们,也就是他们都带了“绿帽子”。爱玛先后有了两个情人,而包法利一无所知,直到爱玛死后;而安娜公然地与伏伦斯基在一起,不顾卡列宁的颜面,向社会舆论发动挑战。
除了相似之处,包法利与卡列宁也有不同之点:
一是在对妻子的感情上。包法利疯狂的迷恋爱玛,不仅因为爱玛的美丽贤惠,还因为爱玛愿意嫁给他,使他的生活焕然一新,他对此十分的感激。而卡列宁对安娜就没有这样热爱,对于卡列宁来说,他的功名才是最重要的,安娜只不多让他更有面子,也适当解决了他的寂寞。因此,他对安娜说话总带着嘲笑的语气,对安娜的内心需求也从不过问。
二是得知妻子的不忠时的态度。包法利失去了爱玛后,才发现她的“奸情”。那个时候,包法利“又是呜咽,又是嚎叫,心烦意乱,如颠如狂。”他把自己关在家里喝酒,使得自己“胡须老长,衣服龌龊,容貌狰狞,边走,边嚎啕大哭”。后来,见到爱玛的情人,尽管气愤填胸,但仍然只叹了一句:“错的是命。”最后,包法利含“恨”而死。而卡列宁在安娜向其坦白与伏伦斯基爱恋的时候,“他整个脸忽然露出一种死人般的僵硬的庄重神色。”而在这之后,他却决定与安娜表面上维持原来的关系,在安娜不肯接受要求后,又想过离婚、报复,但却因为颜面等因素一直没有解决。直到安娜自杀后,他将安娜与伏伦斯基的孩子接过来抚养,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已经没有太大起色。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包法利,卡列宁的性格更加复杂。作者福楼拜并没有用太多的篇幅对包法利进行描绘,尽管他是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但他的性格特点在书中基本上一成不变,没有起伏。他对爱玛的爱也是一清二楚,没有半点值得怀疑的地方。尤其是在爱玛死后他才得知自己被妻子欺骗了,而这个时候,作者也没有再过多对其描写,他的心理变化也没有得以呈现。而卡列宁在托尔斯泰的笔下,却是富有变化的。他在书中的第一部的30节出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有时会让读者坚定他的冷漠、虚假;而有时又让人感到他的可怜、脆弱。尤其是在对待安娜与伏伦斯基的事情上,他痛苦过,又觉得“她活该倒霉,可我没有过错,不能因此受罪”。他也想过要报复,甚至希望安娜死掉,看到她快死了,有一种快感;但又饶恕了安娜和伏伦斯基,还为他们照看女儿。由此可见,卡列宁的形象较包法利来说,更加丰富,更加真实。
综上所述,包法利与卡列宁只不过是两部作品的配角人物,但尽管是配角,他们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如果没有他们,事件就无从发展。而具体来说,包法利与卡列宁都是被妻子“背叛”的“失败”男人,在这一点上,值得同情。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成为了促使妻子游走边缘的主要人物,在这点上,又是让人可憎的。总而言之,他们作为各自时代社会环境的代言人,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社会的悲剧,他们促成的悲剧也是时代社会导演的悲剧。
张丹,四川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教师。
首先,他们的妻子为他们带来荣耀:包法利有了爱玛后,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所有人都喜欢爱玛,夸她。而结婚后,包法利的“身体好、气色好,名誉也完全稳定下来了”。而对于卡列宁来说,安娜的家境不错、魅力出众,能挽着这样完美的女人出入各种场合,实在是荣耀的事。
其次,他们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不讨人喜欢,有时甚至很丑陋:包法利主要是生活习惯上:“查理吃饭吃得慢,他不是嘎巴一声咬榛子,就是支起胳膊肘,用刀子尖尖,在油布上划小道道。”“他像庄稼汉一样,衣服口袋里搁一把小刀。”而卡列宁本身就比安娜大20多岁,秃顶驼背、招风大耳、疲倦的眼睛、尖锐的嗓子。
再者,他们都是一个时代或社会环境的产物:包法利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成长为一名医术不好不坏的医生(对于一个缺乏医生的小镇来说)。他的生活围绕着一群平常居民,总是奔波于乡镇之间,这造就了他平庸、容易满足的性格;而卡列宁含着金钥匙诞生,自然而然地当上了一位名声显耀的官员,经常出入于上层社交场合,高谈论阔,为晋升费尽心思。这使得他养成了虚假、装腔作势的习惯。时代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性格,而他们这样的性格又使得各自的妻子十分反感,以致无法与之继续相处。
最后,他们的妻子都“背叛”了他们,也就是他们都带了“绿帽子”。爱玛先后有了两个情人,而包法利一无所知,直到爱玛死后;而安娜公然地与伏伦斯基在一起,不顾卡列宁的颜面,向社会舆论发动挑战。
除了相似之处,包法利与卡列宁也有不同之点:
一是在对妻子的感情上。包法利疯狂的迷恋爱玛,不仅因为爱玛的美丽贤惠,还因为爱玛愿意嫁给他,使他的生活焕然一新,他对此十分的感激。而卡列宁对安娜就没有这样热爱,对于卡列宁来说,他的功名才是最重要的,安娜只不多让他更有面子,也适当解决了他的寂寞。因此,他对安娜说话总带着嘲笑的语气,对安娜的内心需求也从不过问。
二是得知妻子的不忠时的态度。包法利失去了爱玛后,才发现她的“奸情”。那个时候,包法利“又是呜咽,又是嚎叫,心烦意乱,如颠如狂。”他把自己关在家里喝酒,使得自己“胡须老长,衣服龌龊,容貌狰狞,边走,边嚎啕大哭”。后来,见到爱玛的情人,尽管气愤填胸,但仍然只叹了一句:“错的是命。”最后,包法利含“恨”而死。而卡列宁在安娜向其坦白与伏伦斯基爱恋的时候,“他整个脸忽然露出一种死人般的僵硬的庄重神色。”而在这之后,他却决定与安娜表面上维持原来的关系,在安娜不肯接受要求后,又想过离婚、报复,但却因为颜面等因素一直没有解决。直到安娜自杀后,他将安娜与伏伦斯基的孩子接过来抚养,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已经没有太大起色。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包法利,卡列宁的性格更加复杂。作者福楼拜并没有用太多的篇幅对包法利进行描绘,尽管他是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但他的性格特点在书中基本上一成不变,没有起伏。他对爱玛的爱也是一清二楚,没有半点值得怀疑的地方。尤其是在爱玛死后他才得知自己被妻子欺骗了,而这个时候,作者也没有再过多对其描写,他的心理变化也没有得以呈现。而卡列宁在托尔斯泰的笔下,却是富有变化的。他在书中的第一部的30节出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有时会让读者坚定他的冷漠、虚假;而有时又让人感到他的可怜、脆弱。尤其是在对待安娜与伏伦斯基的事情上,他痛苦过,又觉得“她活该倒霉,可我没有过错,不能因此受罪”。他也想过要报复,甚至希望安娜死掉,看到她快死了,有一种快感;但又饶恕了安娜和伏伦斯基,还为他们照看女儿。由此可见,卡列宁的形象较包法利来说,更加丰富,更加真实。
综上所述,包法利与卡列宁只不过是两部作品的配角人物,但尽管是配角,他们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如果没有他们,事件就无从发展。而具体来说,包法利与卡列宁都是被妻子“背叛”的“失败”男人,在这一点上,值得同情。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成为了促使妻子游走边缘的主要人物,在这点上,又是让人可憎的。总而言之,他们作为各自时代社会环境的代言人,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社会的悲剧,他们促成的悲剧也是时代社会导演的悲剧。
张丹,四川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