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20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经历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跟踪了一些学生升入高中、大学乃至步入社会后综合能力表现后,发现好大一部分学生在八、九年级乃至高一、高二在教师勤劳教学及学生自己辛苦努力下,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越到后面学生就越怕学习,越来越表现出信心不足,厌倦学习。走上社会后能力表现与学历很不对应,更谈不上自我发现问题、对新科学新技术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种种不尽人意的表现,我认为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有关。下面谈谈本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感受与实践。
一、 教师心中要时刻装有科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时代责任感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考核及学生家长往往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科学素质的高低则很难通过试卷考试得以充分展现。现阶段的试卷命题方式与内容,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各类考试都可以通过短期突击而获取考试高分。教师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引领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教会学生解题。学生也只能一遍又一遍记忆基础知识,解答一份又一份的试卷。所以比较乖巧的学生加上“勤劳”的教师,往往成绩非常好。也正因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时急功近利,采取简单化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结果忽视了过程的教学,多次重复让学生识忆基础知识。学生成为记忆知识的机器。可想而知时间久了,随着知识的深入学生学习难度就越来越大;走上社会也不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生怎么能适应知识经济的社会呢?怎么会有创新意识呢?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考试命题方式、内容的改革,不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不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考取高分将会越来越难。改革需要时间,试卷必竟有它的局限性。当今对人才的要求与需求不管从社会角度还是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讲都比以往任一社会来得更加强烈。现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这样社会背景下,做为教师不能单纯为学生考试成绩而教学,应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在课堂教学及课后实践中,利用一切机会尽最大程度地培养训练学生的科学素质。把他们培养成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不辜负家长、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二、 科学素质的培养训练应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
1. 课堂引入中要进行捕捉物理现象寻本质找规律的科学意识教育
生活中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各现象中隐含着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科学家们正是能够从众多相关物理现象中认真分析现象的本质寻找物理规律。牛顿从苹果落下等物理现象中寻找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从人到浴缸中洗澡时水溢出找到了计算浮力的方法。生活中学生们若经常能把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掌握好物理知识,也有助于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首先引导同学们回忆生活中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物理情景。然后在讲台上竖立平面镜并在镜前放置粉笔盒,在黑板上挂能清晰显现水上景物及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挂图。也请部分同学在全身镜前感知自己与镜中的“自己”的关系。最后问这些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通过对以上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分析,同学们都能得出“对称”。这样引入学生能轻松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捕捉相关物理现象寻本质找规律的科学意识教育。初中物理课程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教学中绝大部分知识的引入都可采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教学。若能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能让学生具备捕捉相关物理现象寻本质找规律能力。
2. 获取新知识中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要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让学生获得基础的、重要的物理知识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是把知识与技能列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果单纯让学生记忆物理知识和会考试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再通过大量的练习使他们达到会考试。这样做在当前考试改革不够深入短期内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但长此以往学生只能成为记忆知识、会考试的机器,必将厌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探究不但掌握了物理知识,也能知道知识、定律形成的过程,也能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在中学物理沪科版新教材中共有54个实验探究,各实验探究对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要素各有侧重。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现有仪器和许多自制器材,认真让学生动手做好每个探究实验,体会每个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由于认真上好每个探究实验,学生对物理很有兴趣。对程度较好的学生还设计一些探究实验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探究。如上完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后,布置学生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一根木棍上缠绕几匝绳子,绳子末端吊着重物。靠摩擦力将物体吊着,在这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准备实验探究很花时间,但学生在学习中觉得轻松愉快,对物理学习极有兴趣。
3. 还原知识的历史认识进行科学意志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学生在书本上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的成果,但是从书本很难找到他们的研究过程。教师有必要自已收集一些资料,或者用网络引导学生去寻找当年科学家们发现规律的踪影,比如,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我把欧姆的生平事迹用幻灯展示出来:第一张:家贫(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是德国物理学家,小时候对哲学和数学都十分爱好。1805年,欧姆进入爱尔兰大学学习,后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于1806年被迫退学。通过自学,他于1811年又重新回到爱尔兰大学,顺利地取得了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欧姆靠教书维持生活。)第二张:研究条件困难(欧姆的研究工作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不仅要忙于教学工作,而且图书资料和仪器都很缺乏,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设计和制造仪器来进行有关的实验。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概念都还不大清楚,特别是电阻的概念还没有,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它们进行精确测量了;况且欧姆本人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也几乎没有机会跟他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进行接触,他的这一发现是独立进行的。)第三张:巧妙设计实验(为了准确地量度电流,他巧妙地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挂一个磁针,让通电的导线与这个磁针平行放置,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就偏转一定的角度,由此可以判断导线中电流的强弱了。)第四张:结果得不到承认(1825年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一个公式,可惜是错的,用这个公式计算的结果与欧姆本人后来的实验也不一致。欧姆很后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打算收回已发出的论文,可是已经晚了,论文已发散出去了。急于求成的轻率做法,使他吃了苦头,科学家对他也表示反感,认为他是假充内行。欧姆决心要挽回影响和损失,鼓起勇气,用了温差电池重新认真地做实现,终于在1827年提出了欧姆定律,但是,科学界仍不承认欧姆的科学发现,许多人对他还抱有成见,甚至认为定律太简单,不足为信。这一切使欧姆也感到万分痛苦和失望。)第五张:最终荣誉(直到1831年有位叫波利特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得到的是与欧姆同样的结果。这才引起科学界对欧姆的重新注意。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科普利金质奖章,并且宣称欧姆定律是“在精密实验领域中最突出的发现”,他得到了应有的荣誉。)今天我们看来是那样的简单,当学生看完这些时,很多学生都深受启发,可见这样的介绍对学生有科学意志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法拉弟、伽利略等,他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全面了解科学家们所具有的: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的科学精神。
4. 指导学生物理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目的是为了将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当今国家正在创建创新型社会,我们更希望一代一代经学校培养和教育的学生们在应用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具创新能力。创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不断积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给学生进行锻练。在学完热量及热传递知识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究热水瓶散热降温的规律(所需器材由我提供)。学生们热情很高通过他们的探究不难得出:水的温度较高时散热多降温快,水的温度较低时散热少降温慢。得到这个结论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家中电热水器的温度怎么调节可达到省电的目的呢?(在保证一家人热水够用的前提下,温度调得越低散热越少越省电)。学完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后,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二者的原理图,请学生思考:我们能制造发电机吗?在下次实践课中好多同学带来了用玩具小车的电动机改装而成的发电机。有的很得意的表演给大家看;有的还汇报发电机与小灯泡安装在一起,固定在自行车上,通过自行车前轮摩擦带动而发电使小灯泡发光,为夜间骑车带来方便。在实践活动课中象这样令人高兴的例子还很多。我的体会是:只要老师能经常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器材多想想,有无其他用途、能否颠倒、能与其他器材组合吗?等等。学生的热情会很高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会迸发出来的。
科学素质教育是复杂也是具体的,但很难通过试卷考核。它需要我们首先要有时代的责任感,然后在教学实践中用心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学生必将成为有一定科学素质,有创新意识,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 教师心中要时刻装有科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时代责任感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考核及学生家长往往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科学素质的高低则很难通过试卷考试得以充分展现。现阶段的试卷命题方式与内容,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各类考试都可以通过短期突击而获取考试高分。教师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引领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教会学生解题。学生也只能一遍又一遍记忆基础知识,解答一份又一份的试卷。所以比较乖巧的学生加上“勤劳”的教师,往往成绩非常好。也正因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时急功近利,采取简单化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结果忽视了过程的教学,多次重复让学生识忆基础知识。学生成为记忆知识的机器。可想而知时间久了,随着知识的深入学生学习难度就越来越大;走上社会也不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生怎么能适应知识经济的社会呢?怎么会有创新意识呢?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考试命题方式、内容的改革,不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不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考取高分将会越来越难。改革需要时间,试卷必竟有它的局限性。当今对人才的要求与需求不管从社会角度还是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讲都比以往任一社会来得更加强烈。现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这样社会背景下,做为教师不能单纯为学生考试成绩而教学,应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在课堂教学及课后实践中,利用一切机会尽最大程度地培养训练学生的科学素质。把他们培养成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不辜负家长、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二、 科学素质的培养训练应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
1. 课堂引入中要进行捕捉物理现象寻本质找规律的科学意识教育
生活中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各现象中隐含着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科学家们正是能够从众多相关物理现象中认真分析现象的本质寻找物理规律。牛顿从苹果落下等物理现象中寻找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从人到浴缸中洗澡时水溢出找到了计算浮力的方法。生活中学生们若经常能把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掌握好物理知识,也有助于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首先引导同学们回忆生活中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物理情景。然后在讲台上竖立平面镜并在镜前放置粉笔盒,在黑板上挂能清晰显现水上景物及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挂图。也请部分同学在全身镜前感知自己与镜中的“自己”的关系。最后问这些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通过对以上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分析,同学们都能得出“对称”。这样引入学生能轻松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捕捉相关物理现象寻本质找规律的科学意识教育。初中物理课程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教学中绝大部分知识的引入都可采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教学。若能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能让学生具备捕捉相关物理现象寻本质找规律能力。
2. 获取新知识中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要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让学生获得基础的、重要的物理知识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是把知识与技能列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果单纯让学生记忆物理知识和会考试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再通过大量的练习使他们达到会考试。这样做在当前考试改革不够深入短期内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但长此以往学生只能成为记忆知识、会考试的机器,必将厌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探究不但掌握了物理知识,也能知道知识、定律形成的过程,也能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在中学物理沪科版新教材中共有54个实验探究,各实验探究对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要素各有侧重。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现有仪器和许多自制器材,认真让学生动手做好每个探究实验,体会每个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由于认真上好每个探究实验,学生对物理很有兴趣。对程度较好的学生还设计一些探究实验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探究。如上完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后,布置学生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一根木棍上缠绕几匝绳子,绳子末端吊着重物。靠摩擦力将物体吊着,在这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准备实验探究很花时间,但学生在学习中觉得轻松愉快,对物理学习极有兴趣。
3. 还原知识的历史认识进行科学意志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学生在书本上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的成果,但是从书本很难找到他们的研究过程。教师有必要自已收集一些资料,或者用网络引导学生去寻找当年科学家们发现规律的踪影,比如,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我把欧姆的生平事迹用幻灯展示出来:第一张:家贫(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是德国物理学家,小时候对哲学和数学都十分爱好。1805年,欧姆进入爱尔兰大学学习,后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于1806年被迫退学。通过自学,他于1811年又重新回到爱尔兰大学,顺利地取得了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欧姆靠教书维持生活。)第二张:研究条件困难(欧姆的研究工作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不仅要忙于教学工作,而且图书资料和仪器都很缺乏,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设计和制造仪器来进行有关的实验。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概念都还不大清楚,特别是电阻的概念还没有,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它们进行精确测量了;况且欧姆本人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也几乎没有机会跟他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进行接触,他的这一发现是独立进行的。)第三张:巧妙设计实验(为了准确地量度电流,他巧妙地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挂一个磁针,让通电的导线与这个磁针平行放置,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就偏转一定的角度,由此可以判断导线中电流的强弱了。)第四张:结果得不到承认(1825年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一个公式,可惜是错的,用这个公式计算的结果与欧姆本人后来的实验也不一致。欧姆很后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打算收回已发出的论文,可是已经晚了,论文已发散出去了。急于求成的轻率做法,使他吃了苦头,科学家对他也表示反感,认为他是假充内行。欧姆决心要挽回影响和损失,鼓起勇气,用了温差电池重新认真地做实现,终于在1827年提出了欧姆定律,但是,科学界仍不承认欧姆的科学发现,许多人对他还抱有成见,甚至认为定律太简单,不足为信。这一切使欧姆也感到万分痛苦和失望。)第五张:最终荣誉(直到1831年有位叫波利特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得到的是与欧姆同样的结果。这才引起科学界对欧姆的重新注意。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科普利金质奖章,并且宣称欧姆定律是“在精密实验领域中最突出的发现”,他得到了应有的荣誉。)今天我们看来是那样的简单,当学生看完这些时,很多学生都深受启发,可见这样的介绍对学生有科学意志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法拉弟、伽利略等,他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全面了解科学家们所具有的: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的科学精神。
4. 指导学生物理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目的是为了将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当今国家正在创建创新型社会,我们更希望一代一代经学校培养和教育的学生们在应用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具创新能力。创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不断积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给学生进行锻练。在学完热量及热传递知识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究热水瓶散热降温的规律(所需器材由我提供)。学生们热情很高通过他们的探究不难得出:水的温度较高时散热多降温快,水的温度较低时散热少降温慢。得到这个结论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家中电热水器的温度怎么调节可达到省电的目的呢?(在保证一家人热水够用的前提下,温度调得越低散热越少越省电)。学完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后,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二者的原理图,请学生思考:我们能制造发电机吗?在下次实践课中好多同学带来了用玩具小车的电动机改装而成的发电机。有的很得意的表演给大家看;有的还汇报发电机与小灯泡安装在一起,固定在自行车上,通过自行车前轮摩擦带动而发电使小灯泡发光,为夜间骑车带来方便。在实践活动课中象这样令人高兴的例子还很多。我的体会是:只要老师能经常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器材多想想,有无其他用途、能否颠倒、能与其他器材组合吗?等等。学生的热情会很高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会迸发出来的。
科学素质教育是复杂也是具体的,但很难通过试卷考核。它需要我们首先要有时代的责任感,然后在教学实践中用心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学生必将成为有一定科学素质,有创新意识,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