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环太平洋-2014”的官方网站上,美军公布了所有参演水面舰艇的舰名和作战飞机的型号,但却没有公布参演的6艘潜艇的具体型号。联想到反潜作战是“环太平洋-2014”演习的重要核心科目,这6艘潜艇就更显得神秘。
常规潜艇来自韩、加、澳
从目前美军在facebook上公布的照片可以确定韩国海军派遣的是“李舜臣”号“张保皋”级209型潜艇(SS-068),加拿大海军派遣的是“维多利亚”号“维多利亚”级潜艇(SSK-876)。而澳大利亚海军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其参演潜艇为“希恩”号“柯林斯”级(SSG-77)。
“李舜臣”号潜艇,是德国HDW公司为韩国设计的改进型209型常规潜艇。该艇排水量1400吨,水下航速21.5节,自持力50天。艇艏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弹14条,可发射韩国国产“白鲨”重型鱼雷和潜射“海星”反舰导弹、“鱼叉”反舰导弹。“张保皋”级209型潜艇并不是AIP潜艇,但韩国海军一直对该型潜艇进行技术升级,包括采用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的CSC艇艏主被动搜索攻击声呐和舷侧声呐系统,使用锂电池来替代现在的铅酸电池来提升2N3倍的水下活动时间。
“维多利亚”号潜艇,水面排水量为2185吨,水下排水量2400吨,水下航速可达20节。该型潜艇是1998年加拿大从英国进口的二手“支持者”级常规潜艇,总共有4艘,总价值7.5亿美元。该型潜艇装备有法国的被动声呐系统和拖曳式声呐,艇艏有6个530毫米鱼雷发射管,能发射MK-48鱼雷,备弹18条,但不能发射潜射反舰导弹和水雷。英国的“支持者”级常规潜艇当初设计是为了和核潜艇配合作战,因此在安静性上有很大改善,采用了一系列降噪措施,但由于英国后来放弃常规潜艇计划,该艇被出售给加拿大。但该艇在加拿大海军的使用效果并不好,总是出现各种毛病。2004年该型潜艇中的一艘“迟克提米”号由于电路绝缘问题发生火灾,并导致一名下级军官死亡。当时加拿大媒体抨击英国向其提供不安全的潜艇。
而澳大利亚的“希恩”号潜艇,是“柯林斯”级的第5艘。“柯林斯”级实际就是“哥特兰”级的放大改进型。在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考虑装备新一代潜艇“柯林斯”级。当时国际上有七个公司参与了竞争,包括德国后来出售给韩国的209型潜艇,最后澳大利亚海军决定选择以瑞典“哥特兰”级常规潜艇为基础进行放大,当时型号为471型,由澳大利亚潜艇公司建造。不幸的是,“柯林斯”级潜艇在初始设计和建造阶段就问题不断,在进入澳大利亚海军服役后,更是在推进系统、武器系统、水下噪音等方面存在大量问题。可以说在澳大利亚,“柯林斯”级的形象不好,是一种“问题潜艇”。更可悲的是,澳大利亚本身还没有足够的人力来运转这6艘潜艇,在2012年以前常常只有2-3艘能维持作战状态。
不过,我们却绝对不能小视澳大利亚的“问题潜艇”。事实上,“柯林斯”潜艇在环太演习中的表现很不错,而这次参演的“希恩”号更是屡创佳绩,让美军也刮目相看。
在2000年的环太演习中,澳大利亚海军的“沃勒”号“柯林斯”级潜艇就曾在水下突破美国两艘核潜艇的防御,并成功占据攻击美“林肯”号核动力航母的位置。在2002年的环太演习中,“希恩”号潜艇突破由8艘舰艇组成的两栖作战编队层层水下和空中反潜网,成功向美“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和“拉什莫尔”号船坞登陆舰发动模拟攻击。2003年8月,“希恩”号再度显示了其与核潜艇对抗的能力。在与美军“奥林匹亚”号“洛杉矶”级核潜艇的对抗中,“希恩”号同样获得攻击机会,而不是像外界想象的常规潜艇在核潜艇面前就是被任意宰割。这些演习的佳绩,使得很多美军指挥官认为“柯林斯”级潜艇“作战能力强、静音效果好,堪称当今柴电潜艇的典范”。
由于珍珠港是太平洋中部的唯一大型潜艇维护基地,有12艘“洛杉矶”级和2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以此地为母港,全都停泊在基地内的Siena系列(S1-S9)码头和Yankee码头。在S码头附近,不仅建有潜艇逃生训练塔、潜艇驾驶训练中心,还有一系列的核废料、核废水处理设施。例如在停放美军核潜艇码头上就有核废水的贮存罐,不但一面用铁链圈出了限制进入区域,其它三面还用厚达2米的混凝土厚墙来隔断。这次参加“环太平洋2014"演习的潜艇,无论是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都停泊在这一区域。因此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参演的韩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常规潜艇和美国海军的核潜艇。港内停泊的美军核潜艇主要有4艘“洛杉矶”级(“水牛城”号、“奥林匹亚”号、“考波斯·克里斯蒂城”号及“圣塔菲”号)和2艘“弗吉尼亚”级(“北卡罗来纳”号和“夏威夷”号),美军秘而不宣的3艘参演核潜艇估计就在这6艘之内。
参演的各国潜艇对比
这几艘潜艇对比来看,外形制造工艺最突出的是韩国的“李舜臣”号潜艇。尽管它是在韩国建造,但充分显示了德国舰艇建造的工艺水平。“李舜臣”号外形流畅,艇体表面光滑,乍一看上去如同模型一样精致,这很可能意味着其水下静音效果会很突出。和“李舜臣”号相比,澳大利亚的“希恩”号就略显不足,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号看上去就更加老旧。不过面相最惨的还要数美国海军的“考波斯·克里斯蒂城”号核潜艇。在今年2月份,国内媒体曾经以《美军部署西太潜艇‘伤痕累累’》为题,转载美军发布的照片,其中显示在横须贺补给的考波斯·“克里斯蒂城”号外表已经不能用“老旧”来形容,而是“伤痕累累”。这次在珍珠港,笔者也看到了这艘“克里斯蒂城”号,外形同样糟糕。潜艇围壳上部罩有脚手架,可能是进行一些修复性的工作。在可见的部分,艇体表面斑驳不平,还有一些部位也是锈迹斑斑。
另外,2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外观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先进,和韩国的“李舜臣”号不在一个档次。国内有人认为“弗吉尼亚”级采用了聚氨酯整体浇注式消声瓦,比“洛杉矶”级的玻璃纤维为基材的消声瓦要先进。但美军核潜艇基地看守非常严密,绝对禁止任何拍摄和录像行为,笔者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只能提供一些大致的直观感受。 这种直接的观察,可能体现了各国不同类型舰艇,在建造年代、技术、使用上的不同。例如“克里斯蒂城”号潜艇在1983年1月服役,至今已经有31年,从外表看肯定不如2000年才服役的“李舜臣”号。几十年过去,潜艇的建造技术和工艺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加工技术、使用的材料等都有所变化。如果拿美军核潜艇和网上传播的在2010年后建造的所谓“元”级等新型潜艇对比,差别就更为明显。另外,美国海军作为全球化海军,装备使用极为频繁,损耗较大。像“夏威夷”号这样2007年才服役的新艇,外表就要比2000年服役的“李舜臣”号-潜艇要“沧桑”得多。这是因为美军核潜艇的任务负担要比韩国海军沉重得多,作战地域更为广阔。
这种外观上的差别,也并不一定反应战斗力水平。首先美国海军潜艇已经全部核动力化,能在水下长期潜伏作战,速度快、潜深大,能携带更先进声呐和更多武器。因此,即便时间相差20多年,韩国的“李舜臣”号面对“克里斯蒂城”号核潜艇仍有很大劣势。其次,潜艇能否发挥其性能还要看操纵装备的人。韩国海军使用潜艇的历史很短,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海军的潜艇使用经验有差距,更遑论与美国海军相比。
对潜艇取得的战果要清醒
上面是“环太平洋2014”演习潜艇兵力的对比。更诡异的是,在长达30多年的“环太”演习历史中,潜艇似乎总在反潜演习中有所斩获。即便是韩国海军的潜艇,也在1998年的“环太”演习中获得战果。对于现代海军来说,反潜是一项复杂的科目。美军认为,反潜是一项关键但不容易掌握的技能,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首要作战任务之一。“环太”演习提供了一个在多国态势下演练反潜能力的机会,能够更逼真地再现和安静的柴电及混合动力潜艇作战所遇到的挑战。这些潜艇可同时扮演友方和敌方,能模拟各种潜在对手,增加了真实度。
对于美军核潜艇在演习中的作用,美海军做了模糊处理,只认为“环太”演习中潜艇的使用对于美国和参演国海军的整体训练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反潜科目的高度敏感性,中国海军没有参加这样的核心演练是必然结果。反潜科目包含核潜艇和常规潜艇,而环太平洋国家中同时装备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的,只有俄罗斯和中国,因此“环太”演习演习中取得战果,既说明了反潜的困难程度,也可能是美国故意放出的烟雾弹。
对于反潜的困难,我们万万不能沉迷于潜艇的威力,而是要对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敲响警钟。如果美国海军都对反潜没有把握的话,反潜一直是弱项的中国海军就更不能掉以轻心。同时,我的认识。或许在演习中一些常规潜艇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详细情况并不清楚,或许美军已经有了先敌开火的记录却没公诸于世。美国海空反潜体系之完备为世界第一,加上“全核水下舰队”的护卫,真可算作铜墙铁壁。因此,中国海军既要加强反潜体系建设,还要研发更先进和各种潜艇,可谓任重道远。
常规潜艇来自韩、加、澳
从目前美军在facebook上公布的照片可以确定韩国海军派遣的是“李舜臣”号“张保皋”级209型潜艇(SS-068),加拿大海军派遣的是“维多利亚”号“维多利亚”级潜艇(SSK-876)。而澳大利亚海军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其参演潜艇为“希恩”号“柯林斯”级(SSG-77)。
“李舜臣”号潜艇,是德国HDW公司为韩国设计的改进型209型常规潜艇。该艇排水量1400吨,水下航速21.5节,自持力50天。艇艏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弹14条,可发射韩国国产“白鲨”重型鱼雷和潜射“海星”反舰导弹、“鱼叉”反舰导弹。“张保皋”级209型潜艇并不是AIP潜艇,但韩国海军一直对该型潜艇进行技术升级,包括采用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的CSC艇艏主被动搜索攻击声呐和舷侧声呐系统,使用锂电池来替代现在的铅酸电池来提升2N3倍的水下活动时间。
“维多利亚”号潜艇,水面排水量为2185吨,水下排水量2400吨,水下航速可达20节。该型潜艇是1998年加拿大从英国进口的二手“支持者”级常规潜艇,总共有4艘,总价值7.5亿美元。该型潜艇装备有法国的被动声呐系统和拖曳式声呐,艇艏有6个530毫米鱼雷发射管,能发射MK-48鱼雷,备弹18条,但不能发射潜射反舰导弹和水雷。英国的“支持者”级常规潜艇当初设计是为了和核潜艇配合作战,因此在安静性上有很大改善,采用了一系列降噪措施,但由于英国后来放弃常规潜艇计划,该艇被出售给加拿大。但该艇在加拿大海军的使用效果并不好,总是出现各种毛病。2004年该型潜艇中的一艘“迟克提米”号由于电路绝缘问题发生火灾,并导致一名下级军官死亡。当时加拿大媒体抨击英国向其提供不安全的潜艇。
而澳大利亚的“希恩”号潜艇,是“柯林斯”级的第5艘。“柯林斯”级实际就是“哥特兰”级的放大改进型。在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考虑装备新一代潜艇“柯林斯”级。当时国际上有七个公司参与了竞争,包括德国后来出售给韩国的209型潜艇,最后澳大利亚海军决定选择以瑞典“哥特兰”级常规潜艇为基础进行放大,当时型号为471型,由澳大利亚潜艇公司建造。不幸的是,“柯林斯”级潜艇在初始设计和建造阶段就问题不断,在进入澳大利亚海军服役后,更是在推进系统、武器系统、水下噪音等方面存在大量问题。可以说在澳大利亚,“柯林斯”级的形象不好,是一种“问题潜艇”。更可悲的是,澳大利亚本身还没有足够的人力来运转这6艘潜艇,在2012年以前常常只有2-3艘能维持作战状态。
不过,我们却绝对不能小视澳大利亚的“问题潜艇”。事实上,“柯林斯”潜艇在环太演习中的表现很不错,而这次参演的“希恩”号更是屡创佳绩,让美军也刮目相看。
在2000年的环太演习中,澳大利亚海军的“沃勒”号“柯林斯”级潜艇就曾在水下突破美国两艘核潜艇的防御,并成功占据攻击美“林肯”号核动力航母的位置。在2002年的环太演习中,“希恩”号潜艇突破由8艘舰艇组成的两栖作战编队层层水下和空中反潜网,成功向美“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和“拉什莫尔”号船坞登陆舰发动模拟攻击。2003年8月,“希恩”号再度显示了其与核潜艇对抗的能力。在与美军“奥林匹亚”号“洛杉矶”级核潜艇的对抗中,“希恩”号同样获得攻击机会,而不是像外界想象的常规潜艇在核潜艇面前就是被任意宰割。这些演习的佳绩,使得很多美军指挥官认为“柯林斯”级潜艇“作战能力强、静音效果好,堪称当今柴电潜艇的典范”。
由于珍珠港是太平洋中部的唯一大型潜艇维护基地,有12艘“洛杉矶”级和2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以此地为母港,全都停泊在基地内的Siena系列(S1-S9)码头和Yankee码头。在S码头附近,不仅建有潜艇逃生训练塔、潜艇驾驶训练中心,还有一系列的核废料、核废水处理设施。例如在停放美军核潜艇码头上就有核废水的贮存罐,不但一面用铁链圈出了限制进入区域,其它三面还用厚达2米的混凝土厚墙来隔断。这次参加“环太平洋2014"演习的潜艇,无论是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都停泊在这一区域。因此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参演的韩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常规潜艇和美国海军的核潜艇。港内停泊的美军核潜艇主要有4艘“洛杉矶”级(“水牛城”号、“奥林匹亚”号、“考波斯·克里斯蒂城”号及“圣塔菲”号)和2艘“弗吉尼亚”级(“北卡罗来纳”号和“夏威夷”号),美军秘而不宣的3艘参演核潜艇估计就在这6艘之内。
参演的各国潜艇对比
这几艘潜艇对比来看,外形制造工艺最突出的是韩国的“李舜臣”号潜艇。尽管它是在韩国建造,但充分显示了德国舰艇建造的工艺水平。“李舜臣”号外形流畅,艇体表面光滑,乍一看上去如同模型一样精致,这很可能意味着其水下静音效果会很突出。和“李舜臣”号相比,澳大利亚的“希恩”号就略显不足,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号看上去就更加老旧。不过面相最惨的还要数美国海军的“考波斯·克里斯蒂城”号核潜艇。在今年2月份,国内媒体曾经以《美军部署西太潜艇‘伤痕累累’》为题,转载美军发布的照片,其中显示在横须贺补给的考波斯·“克里斯蒂城”号外表已经不能用“老旧”来形容,而是“伤痕累累”。这次在珍珠港,笔者也看到了这艘“克里斯蒂城”号,外形同样糟糕。潜艇围壳上部罩有脚手架,可能是进行一些修复性的工作。在可见的部分,艇体表面斑驳不平,还有一些部位也是锈迹斑斑。
另外,2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外观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先进,和韩国的“李舜臣”号不在一个档次。国内有人认为“弗吉尼亚”级采用了聚氨酯整体浇注式消声瓦,比“洛杉矶”级的玻璃纤维为基材的消声瓦要先进。但美军核潜艇基地看守非常严密,绝对禁止任何拍摄和录像行为,笔者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只能提供一些大致的直观感受。 这种直接的观察,可能体现了各国不同类型舰艇,在建造年代、技术、使用上的不同。例如“克里斯蒂城”号潜艇在1983年1月服役,至今已经有31年,从外表看肯定不如2000年才服役的“李舜臣”号。几十年过去,潜艇的建造技术和工艺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加工技术、使用的材料等都有所变化。如果拿美军核潜艇和网上传播的在2010年后建造的所谓“元”级等新型潜艇对比,差别就更为明显。另外,美国海军作为全球化海军,装备使用极为频繁,损耗较大。像“夏威夷”号这样2007年才服役的新艇,外表就要比2000年服役的“李舜臣”号-潜艇要“沧桑”得多。这是因为美军核潜艇的任务负担要比韩国海军沉重得多,作战地域更为广阔。
这种外观上的差别,也并不一定反应战斗力水平。首先美国海军潜艇已经全部核动力化,能在水下长期潜伏作战,速度快、潜深大,能携带更先进声呐和更多武器。因此,即便时间相差20多年,韩国的“李舜臣”号面对“克里斯蒂城”号核潜艇仍有很大劣势。其次,潜艇能否发挥其性能还要看操纵装备的人。韩国海军使用潜艇的历史很短,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海军的潜艇使用经验有差距,更遑论与美国海军相比。
对潜艇取得的战果要清醒
上面是“环太平洋2014”演习潜艇兵力的对比。更诡异的是,在长达30多年的“环太”演习历史中,潜艇似乎总在反潜演习中有所斩获。即便是韩国海军的潜艇,也在1998年的“环太”演习中获得战果。对于现代海军来说,反潜是一项复杂的科目。美军认为,反潜是一项关键但不容易掌握的技能,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首要作战任务之一。“环太”演习提供了一个在多国态势下演练反潜能力的机会,能够更逼真地再现和安静的柴电及混合动力潜艇作战所遇到的挑战。这些潜艇可同时扮演友方和敌方,能模拟各种潜在对手,增加了真实度。
对于美军核潜艇在演习中的作用,美海军做了模糊处理,只认为“环太”演习中潜艇的使用对于美国和参演国海军的整体训练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反潜科目的高度敏感性,中国海军没有参加这样的核心演练是必然结果。反潜科目包含核潜艇和常规潜艇,而环太平洋国家中同时装备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的,只有俄罗斯和中国,因此“环太”演习演习中取得战果,既说明了反潜的困难程度,也可能是美国故意放出的烟雾弹。
对于反潜的困难,我们万万不能沉迷于潜艇的威力,而是要对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敲响警钟。如果美国海军都对反潜没有把握的话,反潜一直是弱项的中国海军就更不能掉以轻心。同时,我的认识。或许在演习中一些常规潜艇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详细情况并不清楚,或许美军已经有了先敌开火的记录却没公诸于世。美国海空反潜体系之完备为世界第一,加上“全核水下舰队”的护卫,真可算作铜墙铁壁。因此,中国海军既要加强反潜体系建设,还要研发更先进和各种潜艇,可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