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是根据财务报表、运营状况和其他资料,并通过财务、统计和管理等方式,对企业财务状况、资金流动进行分析的方法,以便有预见性地发现企业财务困境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发出的财务风险预警,来提醒企业管理者提早做好防范措施,规避企业财务危机。
关键词:信息技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财务危机
1 前言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企业财务风险的诊断工具,通过对风险的量化分析,并且与预先设定的风险阀值进行对比,把量化后的财务风险值传递给企业管理者,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2 基于信息技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一方面能够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企业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在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能够提供合理的对策,从而防止财务危机进一步扩大,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就急需企业构建出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计算机运算的高效性、准确性和逻輯判断能力,对大量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当企业财务活动的相关因素出现异常时,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企业管理者及时做好防范财务危机的准备;第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分析出财务危机的原因,帮助企业管理者从源头解决财务危机的问题,把财务危机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第三,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对以往风险因素进行归纳统计,避免企业以后出现类似的财务危机。
3 基于信息技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3.1 财务预警指标的分类
财务预警指标主要分为以下3类:第一,盈利能力指标。体现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具体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股东权益利润率等;第二,资产运营能力指标。体现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具体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第三,偿债能力指标。体现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具体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3.2 财务预警指标的设置原则
第一,设置的财务预警指标必须能准确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流量、经营成效和发展方向;第二,财务预警指标的设置需要有评价依据,数据必须真实有效,测评结果能够直接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中;第三,财务预警指标要同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息息相关,而且设置的指标具有代表性;第四,确保财务预警指标能相互联系和互补,形成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4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完善
4.1 完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由外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经营管理3个方面引起的,完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的目的在于从根源上找到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比如国家宏观调控、新出台的行业管理制度等,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且留意风险因素的变化,通过采取对应措施来平衡风险因素,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而且,企业要结合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统计、汇总。首先,要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设置的风险定量指标来划分安全区、预警区和危机区,如果风险指标达到了预警和危机区这就意味着企业可能面临或已经处于财务危机中,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好应对财务危机的准备工作;其次,财务人员要重点关注债权、债务、应付款、预付款、存款和实物资产等的变动情况,通过对这几类的定性分析来检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出现预警,则表明企业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这就需要实行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的办法,有效预防企业财务危机。
4.2 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根据风险控制策略作用的环节不同,可以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3类。事前防范主要是基于预测的风险信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分析风险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影响,在风险因素对企业造成实际影响之前采取应对措施,实现事前规避风险,避免企业经济损失的目的。事中控制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针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控制,通过采取控制措施来消除风险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事后处理主要是基于风险反馈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已经出现偏差而采取的控制行为,目的在于防止风险继续扩大,同时也为今后类似风险的发生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是综合以上3类控制措施,但是事后处理意味着财务危机成为事实,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所以,基于事前防范的财务风险控制越来越收到企业管理者的青睐。事前防范风险控制的建立主要依靠风险对策库的完善,一旦企业具有财务风险的倾向,风险对策库就可以根据预警情况自动调整应对策略,避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方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
5 结语
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为了追求高速发展和利润的最大化,往往会高额举债,没有风险预警的高负债率往往意味着财务危机,轻者导致企业经济受损,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重者导致企业破产。另外,企业财务风险也并不是越低越好,只有把负债率控制到合理的范围,才能维护企业的财务信誉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这就急需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结合企业特点和行业情况,弥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缺陷,帮忙企业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促进企业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铃.ERP环境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84-85.
[2]高校.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探讨[J].江苏商论,2013,(8):213-214.
(作者单位: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信息技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财务危机
1 前言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企业财务风险的诊断工具,通过对风险的量化分析,并且与预先设定的风险阀值进行对比,把量化后的财务风险值传递给企业管理者,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2 基于信息技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一方面能够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企业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在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能够提供合理的对策,从而防止财务危机进一步扩大,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就急需企业构建出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计算机运算的高效性、准确性和逻輯判断能力,对大量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当企业财务活动的相关因素出现异常时,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企业管理者及时做好防范财务危机的准备;第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分析出财务危机的原因,帮助企业管理者从源头解决财务危机的问题,把财务危机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第三,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对以往风险因素进行归纳统计,避免企业以后出现类似的财务危机。
3 基于信息技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3.1 财务预警指标的分类
财务预警指标主要分为以下3类:第一,盈利能力指标。体现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具体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股东权益利润率等;第二,资产运营能力指标。体现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具体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第三,偿债能力指标。体现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具体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3.2 财务预警指标的设置原则
第一,设置的财务预警指标必须能准确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流量、经营成效和发展方向;第二,财务预警指标的设置需要有评价依据,数据必须真实有效,测评结果能够直接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中;第三,财务预警指标要同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息息相关,而且设置的指标具有代表性;第四,确保财务预警指标能相互联系和互补,形成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4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完善
4.1 完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由外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经营管理3个方面引起的,完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的目的在于从根源上找到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比如国家宏观调控、新出台的行业管理制度等,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且留意风险因素的变化,通过采取对应措施来平衡风险因素,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而且,企业要结合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统计、汇总。首先,要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设置的风险定量指标来划分安全区、预警区和危机区,如果风险指标达到了预警和危机区这就意味着企业可能面临或已经处于财务危机中,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好应对财务危机的准备工作;其次,财务人员要重点关注债权、债务、应付款、预付款、存款和实物资产等的变动情况,通过对这几类的定性分析来检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出现预警,则表明企业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这就需要实行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的办法,有效预防企业财务危机。
4.2 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根据风险控制策略作用的环节不同,可以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3类。事前防范主要是基于预测的风险信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分析风险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影响,在风险因素对企业造成实际影响之前采取应对措施,实现事前规避风险,避免企业经济损失的目的。事中控制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针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控制,通过采取控制措施来消除风险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事后处理主要是基于风险反馈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已经出现偏差而采取的控制行为,目的在于防止风险继续扩大,同时也为今后类似风险的发生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是综合以上3类控制措施,但是事后处理意味着财务危机成为事实,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所以,基于事前防范的财务风险控制越来越收到企业管理者的青睐。事前防范风险控制的建立主要依靠风险对策库的完善,一旦企业具有财务风险的倾向,风险对策库就可以根据预警情况自动调整应对策略,避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方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
5 结语
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为了追求高速发展和利润的最大化,往往会高额举债,没有风险预警的高负债率往往意味着财务危机,轻者导致企业经济受损,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重者导致企业破产。另外,企业财务风险也并不是越低越好,只有把负债率控制到合理的范围,才能维护企业的财务信誉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这就急需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结合企业特点和行业情况,弥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缺陷,帮忙企业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促进企业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铃.ERP环境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84-85.
[2]高校.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探讨[J].江苏商论,2013,(8):213-214.
(作者单位: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