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专计算机教学的反思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uexi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许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未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使得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开发适合学生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计算机教学。
  关键词:中专学校 计算机课程 具体教学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既为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中专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专生自身的素质。我们要深入分析中专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还要大胆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一、计算机教学现状
  1.学生计算机运用水平差异较大
  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程度等使一部分学生有机会接触电脑,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计算机运用水平产生差异。学生就读的初中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形成学生差异的原因之一,一些学校较重视计算机教育,计算机课程开展时会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可以进行实践,学生基础扎实,一些学校只为学生通过计算机会考,只让学生一味地做题目,因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很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同是导致学生计算机运用水平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2.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
  上中专计算机基础课时,教师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编程语言和方法,学生对理论知识听得云里雾里,这样让学生对学好计算机产生恐惧。中专生普遍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因而教师要注意将理论和操作相互渗透。
  3.计算机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相应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导致教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虽然中专计算机是公共基础课,只是讲计算机基础内容,但其考核内容却覆盖面广,难度大,远离日常使用范围,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已是过时的理论、技术。另外,计算机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硬件、软件、网络、程序等内容繁多,许多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庞杂,学生虽然有全面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精通技术。
  4.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老师
  中专的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多知识不是老师讲得好做得好,学生就学习得好做得好。很多学生上课就等着听老师讲,甚至课本也不带,时时刻刻都要老师“嚼好了饭才能吞”。
  二、解决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每周会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巩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省市的比赛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成立和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对于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学生可以打开书本,对着电脑,边看边操作。刚开始学生可能在操作和接受能力上比较慢一点,但是看书后马上通过实践操作,就比较容易领会知识点原理。学生入门后,再通过学习和操作就可以达到对这门课程的熟练与精通。
  2.编写校本教材,因材施教
  使用传统的中专统编教材,存在教学知识老化、理论过多等问题,以该方式培养出的学生,第一不能与社会接轨,第二不能为其他需要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打好基础。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周期短,技术淘汰快。有的学生抱怨“学校学的都没有用,现在用的学校都没教”。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打破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
  3.多使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时,可以经常列举一些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例子,用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求知欲望,并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将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地讲解。这样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在案例中变得相互联系,而且易于掌握。比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先让学生欣赏作品,面对不同设计风格的作品,学生的兴趣很容易就可以被激发起来。
  4.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根据计算机应用教育的特点和人们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应该从具体到抽象,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2000时,可以先把以前学生做的优秀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并提出问题,比如怎样插入图片,设置动画效果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5.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除了学校必须保证的运行良好的计算机外,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在每个班中都会有基础好的和不好的学生,学生如果只靠教师一个人来一个个地教,既顾不过来,课堂时间也不允许,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使一部分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在第一堂课就将学生按基础强弱搭配起来分组,让基础好的学生辅导基础相对差的学生,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又可以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同时,学生在互相辅导学习过程中增进了友情,也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好处和重要性,从而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6.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前在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进行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比如教师在讲到flash引导线动画制作时,可以不要求学生做得和老师教的一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完成各种创作,激发学生的深入学习,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滕文惠.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探索[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2).
  [2]林冬梅,肖祥慧.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5(10).
  [3]汪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浅议[J].科技资讯,2007(26).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据统计,水上交通事故80%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船舶驾驶通常行为的不良习惯,提出船员应如何规范操作谨慎驾驶,避免不良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消除人为的不良因素,最大
绩效考核体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关键所在,建立一套有效、稳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企业各级管理者所梦寐以求的目标。同时,价值管理(VBM:Value based Management)是伴随着西方现代企业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确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它的实施需要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因此,价值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大规模的工程,为了确保成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源以及耐心。本文试图将KP
资源利用的获利机会是人们自发倡导、组织和实施制度安排的动因.诱致性的行为选择方式需要强制性制度安排对他进行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一个重要
正所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创业就是打江山,打江山本就是草莽的事,读了太多书,想法很多,凡事讲究合理,遇到问题时反而不能及时有效处理,而是坐视亏损,最后病入膏肓。亲爱的创
采用包括相关分析、线性回归以及灰色系统分析等在内的分析方法对选取的7个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典 型径流小区土壤水分以及地表径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对不同水土保护
目的了解涪陵区12-14岁初中学生血中砷、铅、汞等重金属含量水平。方法在城区及农村选择初中学校各一所,分别采集城内学生血标本183人份,农村学生血样196人份,并对采集的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