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干部的扶贫路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dejing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午饭时间到了,黄埔街办公室的同事们端着刚刚打好的饭菜聚到最里边的一张桌,这张桌几乎成了他们的专属位置,刚刚落座,办公室主任有些犯难地说:“要求三天时间,可这已是第二天了,精准扶贫没人报名呢!”
  “受不受年龄限制?”
  “不受”
  “那我报。”
  就这样,58岁的老干部王维山成了2016年赴阳山扶贫队伍里年龄最大一位扶贫干部,被派往江英镇岩洞村。
  乡村的太阳毒,火辣辣的太阳晒一天,二楼仅有六七平米的小屋象个小小的聚火盆,根本没办法睡觉,王维山只好搬着小板凳坐到外面去,一坐就是后半夜一二点,直到屋里温度降下来才能回屋睡觉。
  山村是寂静的,天刚一黑下来,整个村子就静悄悄了,除了满天繁星眨着眼睛,就是山野里各类虫子不停的鸣叫声,偶尔远处会传来几声狗吠,让人越发感到寂寞,心里空落落的。
  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白天要顶着烈日走家串户排查走访,经常大老远去了又找不到人,就得再去,一遍一遍到家里去堵,还有些村民外出,各项资料拿不到。白天又累又曬跑了一天的数据资料,晚上要加班加点录入电脑。王维山电脑不熟,年龄大了眼睛又花,而省扶贫办资料录入时间卡得紧,这可把王维山急坏了。和他一起被派到岩洞村的还有当地扶贫干部小蔡。小蔡36岁,满怀一腔热情和美好憧憬而来,可到了岩洞村才发现扶贫并不容易,面对超大量的工作、身体上的辛苦自然不用说,环境不适应,寂寞压力一起涌来,小蔡真有些坚持不住了,心如蚂蚁咬噬般煎熬。王维山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急工作,急自己,也急小蔡。
  这天,王维山一大早就起来了,他要去十几公里外的镇上买肉和菜,晚上他想和小蔡好好聊聊。夕阳西下时,在村里跑了一天的王维山终于回来了。他汗也顾不得擦,水也顾不得喝,便一头扎进厨房忙活起来。菜端上桌了,他们边喝边聊。聊生活、聊家庭、聊80岁的老母亲、聊自己的心痛生活经历、聊工作带来的压力,推心置腹,在聊天中两人人感情慢慢拉近。
  一日午后,王维山给贫困户发牛,放养的牛不好管,贫困户牵到半路,7头牛跑了4头,王维山和村干部从下午找到晚上,从晚上找到天亮,找了整整一个通宵。第二天早晨终于把四只小牛全部找齐了,交到贫困户手中,可王维山的胳膊上脚上腿上被树枝刮得已伤痕累累,有的地方还往外渗着血。看到此情此景,小蔡被深深打动了,他要跟王维山一起分担扶贫路上的艰难困苦,一起把岩洞村的扶贫工作完成好。
  他们俩个人分工合作,一个跑项目,一个搞系统,白天王维山走访贫困户,收集各类数据,小蔡负责上网录入电脑。系统的工作量大,小蔡就困了睡,醒了接着干,工作进程明显加快了。心态转变了,苦也没那么艰涩了,在王维山和小蔡的共同努力下,岩洞村圆满完成了省扶贫办布置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王维山来岩洞村扶贫的第二个年头了,明年扶贫结束王维山就要退休了,扶贫工作虽然辛苦,但他不后悔,这段扶贫经历会变成他人生的一笔财富,他为自己能有这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而感到欣慰和庆幸,因为这段经历,他为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生涯写上了不同的履历。
其他文献
唐贞元十九年(803),监察御史韩愈被贬任阳山县令,曾感叹“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可见阳山经济之落后。阳山随着历史变迁,境内作坊式的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明洪武七年(1374),阳山铁冶所是全国13个铁冶所之一。清代,县内种植业有水稻、玉米、甘蔗、黄豆、花生、木薯、棉花、黄麻等;工业有冶金、矿采、榨糖、酿酒、陶瓷、造船、竹木器、砖瓦、石灰、榨油、造纸等。全县有大小圩阜43个,交通以水路为主。  民国
期刊
2018年12月28日下午,广东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江门市老促会会长伍国占、开平市副市长黄国忠等,在省政协委员、广东嘉士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铣铭等人陪同下到赤水考察产业振兴引领精准脱贫工作。  陈开枝一行实地考察沙洲村的特色种植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详细了解赤水镇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和民生工作的情况。陈开枝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法宝。他提出,产业振兴应
期刊
2018年12月的冬天,寒风刺骨。在恩平市牛江镇委的办公室里,却是欢声笑语。三位40年前的牛江公社同事,又聚首在这里。  简朴的沙发,因为人多显得狭窄的空间,连窗户也透出90年代的气息,铝合金边框掩不住岁月的痕迹。  梁奕基,40年前是牛江公社的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  冯创志,40年前刚到牛江公社党委办上班的乡村干部。  主角是这位被人称为“晓哥”,今年虽已進入古稀之年却依然充满活力的冯活晓,4
期刊
2016年初,根据省、市、区统一部署安排,我们38位扶贫干部带着黄埔人民的期望,肩负伟大使命奔赴清远市阳山县开展精准扶贫。  初入陽山,我们走村入户、深入查看,映入眼帘的贫穷程度、压在肩上的扶贫任务、扶贫工作的开展难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有些家庭贫穷的现状可以说是不忍目睹。  那怎么办?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  舍小家、斗酷暑、忍饥渴。  我们白天翻山越岭,走村入户,晚上加班整理材料,没有周末,
期刊
短暂的阳山采访,听着扶贫干部的故事,我幾次忍不住热泪盈眶。其实没有一个人向我诉说过煽情的故事,他们语调平静,甚至一本正经。但在他们平淡的讲述中,却又如此让人荡气回肠。  “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驻阳山县扶贫工作组组长瞿桂宗对我自豪地说。2016年5月16日,瞿桂宗带着两箱方便面,第一个来到扶贫点。迎接他的,是一间空空荡荡的办公室。他把方便面架在行李箱上,电脑搁上去就变了办
期刊
“以前虽然成绩排前,但总是觉得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努力,来到这里近一年,我觉得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有动力。”现就读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高二(2)班的潘秀均与记者分享来到广州黄埔的感受,“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大城市,一切都很美好,我觉得自己的家乡真的很落后,我和这里的同学也有不少的差距,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回去建设家乡。”  潘秀均来自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一个贫困的水族家庭,去年3月,广州
期刊
这位驻村扶贫队长叫王君一,抱在他手里的“史上最小的扶贫干部”正是王君一不到半岁的小孩。  王君一今年已45岁,他的爱人彭春媛,是广州市黄埔区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师、班主任。因结婚晚,彭春媛去年初才怀上孩子,王队长到阳山来扶贫后,彭春媛只能独自一人在家养胎。  彭春媛想到丈夫文字写作能力较差,电脑操作也不够熟练,尤其是制表和文字输入太慢,会影响工作效率,想好好利用暑假期间,认真帮他“补补课”。于是,
期刊
阳山县作为省定贫困县,一直是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为此,广州黄埔区委区政府在帮扶阳山县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各地多轮扶贫攻坚、产业帮扶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被帮扶地区——阳山县的地域特征和貧困现状及成因,融合全国多个光伏电站的成功建设模式,创新思维、先行先试,在光伏电站建设和扶贫攻坚融合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实践,率先在精准扶贫帮扶地区全覆盖实
期刊
2月11日,春节上班第一天,仁化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和县机关单位干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立足早干快干实干,深入到挂点镇(街)、村和挂点贫困户,开展“新春走基层、共话共促发展”活动,走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访难问忧,凝心聚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力促贫困户早脱贫、真脱贫。  據了解,当天,该县参与“新春走基层、共话共促发展”活动机关单位有80多个,参与走访干部2000多人,走访行政村114个,走访慰问
期刊
翻阅2019年一号文件,与2018年一号文件相比,关于粮食生产与安全的论述大篇幅增加。文件强调,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压实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稳定粮食生产责任。严守18亿亩耕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