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金池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h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金池,1988年生于安徽太和。200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陈林老师。2016—2018年研修于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工笔画会联合主办的“新工笔创作人才绘学计划”第一、二期研究班,师从金沙老师。现任职于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园林与艺术系。
  栏目主持人陈林推介词
  这些年,隋金池的画面始终在不断改变,这种改变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画面元素的改变。此前较长一段时间她一直是以动物入画,关注更多的是画面的情趣。这几年画面中引入了大场景,多了一些宏观叙事的意味。另一方面是画面质地的变化。相较于以前,她更注意对画面细节的把握,品质感更强了。
  隋金池创作自述
  “趣味”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包含的多层次的、能够激发人们丰富情感体验和美感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不仅反映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且是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升华了的审美特质。“趣味”这种特质不单纯是指语言的诙谐、动作的夸张滑稽、情节的荒诞可笑,它在绘画中更是造型艺术语言所能传达的特有的、用逻辑语言难以完全表达清楚的、具有很大包容性和强烈美感力量的审美信息,是一个模糊的感受集合。从“趣味”在画面上的生成到观看者的体会,是一个从审美价值外化到体验、认同并升华的过程。
  我画画时的兴趣,就是在现实生活之外探索自由和另外一個角度的可行性,把生活中有意思的想法放大,布置在我的画面中,形成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从《系某某》系列中螳螂和魔方的结伴而行、《寻古》系列中小狗在似山非山中穿梭,到《一条蜿蜒流淌的河》里一把黑色的雨伞串联起来的故事……我认为“趣味”是艺术创造者综合的精神内涵,是通过不露痕迹的形式散发出来的一种超越材料、技法和画面内容的精神奢侈品。
其他文献
2012年,敦煌书法家丁永明曾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学一年。也是在那一年的一次偶然的聚会上,我们认识了。从此,便以朋友相称,我喊他“老丁”,他却喊我“冯老师”。实际上我从他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他才是“丁老师”,我才是“老冯”。  他每次来北京,我都要请他来北大暂停,花一天时间关上门来探讨书画艺术。有时请他示范行草书法用笔,有时二人书画合作,颇似古代武侠小说中的“闭关练功”。还有一次,我拿出一本小册页请
期刊
给自己的老师写文章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给踪岩夫先生写文章尤其如此。所以,尽管多年前我就有给他老人家写点文字的想法,结果一拖再拖。先生的大写意绘画所表现出的浓墨重彩特点,他引西方绘画中的构成原理入画的尝试,他把书法当作画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将他那手烂漫的书风融入画面构图的事实,以及他所强调的绘画题材之新与表现方式之新,都表明他的画具有显性特征,其绘画的美学特征是一眼望去就可以被发现的。也正因为如此
期刊
册页是中国画的一种传统形式,一册在手,置于案头,徐徐翻阅,如捧杯品茗,向来都是文朋画友间惬意交流的好物事。所以,从古至今,册页创作绵延不断,近代有齐璜的《可惜无声》《乙亥册》《四季草虫册》,往远了讲有八大山人的《安晚册》、大涤子的《写生册》,更远的还有吴镇的《竹谱》,都是耳熟能详的天下名册。在此,我不是去品评这些册页名作的迁想妙得,而是基于我画册页的艺术实践,谈谈我的些许体悟。简言之,就是在册页创
期刊
自晚清开埠以来,伴随着上海商业社会的不断繁荣,海派画家群异军突起,成为近现代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个焦点。海派各家所善题材丰富,长于花鸟者如吴昌硕,精于人物者如钱慧安,更有任伯年这种兼善各类题材的全能画家。在这一群体中,有—位以山水见长的画家,其作品面貌与众不同,名噪一时,但在后世的美术史书写中一直着墨不多,以致鲜有人知,此人便是吴庆云。  吴庆云(1845-1916),字石仙,以字
期刊
内容提要:对实验性水墨的探索是不少中国画家关注的领域,而笔者近些年的水墨创作一方面从古代中国艺术中寻找启迪,将当代水墨的创作更多地转化成心境,另一方面也承袭岭南画派“中西融合”的精神,将个人对时代的感悟融汇、贯彻于自身创作中。本文从个人生活经验出发,阐述了笔者西关题材创作最深层的原因以及对融合中西的笔墨语言的探索。  关键词:笔墨语言;中西融合;西关题材;创作自述  今天的我处身于一个光怪陆离、灯
期刊
就中国花乌画的笔墨而言,当今美术界存在着两种带有普遍性的偏颇认识:一种类型是把笔墨仅仅视为写意画的入门功夫,把笔墨锤炼和风格创造截然分开,认为一旦“学会”笔墨就不能再计较笔墨,否则必成“画匠”无疑。另一种类型很大程度上是由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西方美术思潮所引发的,认为既然笔墨应以表情达意为归旨,既然写意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须突出其创造性,既然写意要走向世界,与西方文化接轨,那么,传统是必须打破甚至
期刊
内容提要:八大山人是这300多年来影响极大的国画大师之一,诗书画印皆有个性,此处略谈其书印创作。书印作为一个创作整体,不可分割,其创作审美取向应该是一以贯之的。  关键词:古;冷;画家印;佛性  八大山人是这300多年来影响极大的国画大师之一,诗书画印皆有个性,此处略谈其书印创作。  八大山人寄情于画,以书画表達对旧王朝的眷恋。“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
期刊
内容提要:王履的绘画理论在中国绘画理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所主张的绘画意象旨在以自然物象表现创作主体性情,以意为造物,创构出创作主体性情涵摄和改造客观物象的审美意象。相比于同时期重精微临仿的创作主张,王履则将自然力量注入创作主体生命精神,强调创构出人格精神与宇宙韵律合一的绘画意象。这样的理论主张不仅为当时的绘画注入了新的风尚,也为明中晚期重心性的绘画理论主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王履;以象
期刊
内容提要:清代姚元之生于世家,长于桐城,30岁中进士,32岁成翰林,38年仕途中为京官31年。他做官之余不废诗文书画,是少见的人物、山水、花鸟皆能的士大夫画家,时人尊为“乾嘉十六画人”。姚元之成为一代书画大家并非因为某位名师的亲传,而是得之于桐城文化的滋润,得之于桐城麻溪姚氏家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桐城麻溪姚氏;姚元之;士大夫画家;小写意;雅致清新  纵观清代桐城文化艺术,方、张、姚三大家族可
期刊
我自2017年春离开书法报社回到家乡淄博后,便很少见到张波的书法作品了;但我知道,在武汉深夜的那个角落里,一定有一个孤身而书的身影。虽然这个身影由于一天繁重的工作而疲乏不堪,但也只有伏案挥毫的那一刻,才是属于他的个人世界。  他,就是张波。  回想在书法报社工作的那些岁月,与张波谈书论艺是最令人愉悦的一件事。早晨正式工作前,只要看到张波从编辑部门口进来,手里抱着一卷纸,我就知道,他昨晚一定又熬夜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