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智能变电站改造升级设计方案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sun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早期试点建设的220kV智能变电站存在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如何制定在运变电站相关设备的升级改造方案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也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拟改造的在运220kV智能变电站的存在的问题,阐述了220kV智能变电站升级改造方案中应侧重解决的问题,研究了优化升级改造方案的方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改造升级;设计方案;优化研究
  引言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相关技术发展至今,一直都处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从十多年前的试点建设、到近5年的逐步推广应用,两大电网公司都进行了多轮次的技术更新和迭代。智能化二次设备、智能化变电站相关的技术标准、设备采购规范及运維管理制度也都在发展中逐步形成、完善。遵照电网二次设备使用寿命不超过12年的标准及最新下发的反事故措施,在运的220kV智能变电站面临改造升级的迫切需要,如何改造升级使之能满足当前的最新装备技术导则和运行维护管理要求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采用智能化二次设备的变电站在二次设备配置、网络通信和运行维护组织结构上与采用常规二次设备的变电站有很大的不同,使得其继电保护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与常规变电站的相比在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上有明显优势,但亦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升级改造设计方案优化研究时就必须围绕其存着的可能造成一级电网事故的较严重问题展开。
  1 220kV智能变电站的现状
  由于220kV变电站作为中间枢纽对电网的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进行智能化试点建设的意义尤为突出。早期的智能化变电站由于技术实现路线、智能化二次设备性能和相关配套的一次设备参数等都没有统一要求和规范可循,使得已投运变电站的智能化技术方案五花八门。早期试点建设的220kV智能变电站时各类技术方案涌现,对各种技术的认识不深刻,对各种技术路线及其产品稳定性、可靠性鉴定评价不全面,使得不少220kV变电站智能化系统在设计、制造及运行管理维护上都存在着一些先天的、固有的技术缺陷。
  2.在运220kV智能变电站技术方案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试点建设当时相关设备制造标准、配置水平参差不齐,进而也增加了保护拒动或误动的风险,可能影响或危及电网的可靠安全稳定运行。此处主要针对时钟同步、网络结构、过程层网络数据交互三个方面对在运220kV智能变电站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2.1.外部同步时钟影响保护功能
  外部同步时钟对保护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在SV组网采样方式下,过程层交换机转发延时不可测,电流、电压采样同步对变电站同步时钟依赖度高,可能引起保护误动、拒动。时间失步后果表现为合并单元失步后输出SV采样报文同步标志位置无效,所有依赖采样同步的保护功能都将闭锁,可能引起保护拒动;当守时源失去卫星信号,守时后卫星信号恢复时,输出的秒脉冲发生突变,合并单元感受不到时钟信号的变化,产生假同步状态,导致保护误动的风险。原因分析:(1) 时钟同步装置异常导致合并单元同步标志位置无效,引起保护拒动。(2)守时源失去卫星信号,守时后卫星信号恢复时的假同步,可能导致保护误动。
  (2)外部同步时钟异常后如合并单元和保护装置处理机制不合理,可能导致保护误动。原因分析:时钟设备接收卫星信号从无到有导致输出秒脉冲发生突变,如A厂家MU检测收到主时钟卫星信号有效性用时2秒,主时钟跳变后完成同步调整用时3秒;而B厂家MU检测收到主时钟卫星信号有效性用时3秒,主时钟跳变后完成同步调整用时4秒。在主钟跳变后的第4秒A厂家MU输出数据的样本计数器已与卫星时钟信号一致,而B厂家MU仍按跳变前原主时钟信号提供样本计数器,导致假同步问题。
  (3)周数翻转引起部分型号时钟同步装置出现异常,可能导致保护误动和拒动。原因分析:GPS广播电文周数翻转是由于GPS系统设计的时间周计数数据字段长度为10位,1024周为一个时间周期。第一次GPS周计数翻转发生在1999年8月22日,该事件周期约为19.5年/次。第二次发生在2019年4月6日至7日凌晨(北京时间4月7日7:59:42 am)。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BDS)的周计数器数据字段长度为13位,相应翻转周期为8192周约157年,短时间内不存在问题。GPS周计数翻转为0并重新开始计数,可能导致部分厂家GPS时钟同步装置工作异常,输出时间错误等问题的发生。由于周数翻转输出的秒脉冲出现异常或跳变时,合并单元和保护装置可能接入不同时钟扩展装置的信号,保护需对合并单元数据同步品质及本装置接入时钟信号品质做综合处理,如处理不当,可能存在导致误动或短时闭锁的风险。
  2.2过程层网络架构存在缺陷
  (1)单网模式下,通信链路异常导致GOOSE链路中断可能造成保护拒动。断链后果主要表现在智能化保护、测控或安全自动装置能够给出断链告警提示,但存在拒动风险。原因分析:单网链路无冗余,链路上任一环节(交换机、光纤、收发光口等)出问题均会导致该链路通信异常,如果GOOSE链路中断,可能影响保护功能。
  (2) 双网不独立时,如果出现环网并引起网络风暴,可能造成双套保护拒动;同一装置接入A网和B网,该装置异常会同时影响两个过程层网络,可能造成双网保护拒动。双网不独立组网后果表现为共享网络时,如果出现环网并引起网络风暴,可能造成双套保护拒动。原因分析:双网不独立组网共享网络时,如果出现环网并引起网络风暴,可能造成双套保护拒动。同时,不满足《GB/T 51072-2014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要求:“5.1.3 双重化配置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输入、输出、网络及供电电源等各环节应完全独立”。
  2.3过程层数据交互存在隐患
  早期智能化站建设时国内相关技术不成熟,设备软硬件入网前未进行充分检测,过程层数据交互逻辑可能存在以下几种隐患。   (1)异常帧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保护拒动。数据交互存在隐患的后果表现为遭受网络攻击或数据帧异常时,GOOSE链路中断,可能导致保护拒动。表现现象为部分厂家保护设备在接收到GOOSE畸形包时(如帧过长等不满足以太网标准协议的报文)后,链路中断,装置面板运行灯灭,装置停止发送心跳报文,此时保護功能丧失约55秒后,GOOSE服务自动重启、保护装置恢复正常。
  (2)保护装置存在误判过程层GOOSE或SV链路断链,导致保护拒动。表现现象为设备厂家为了提高保护的过程层报文处理能力和对异常报文的抵御能力,网络报文的允许接收白名单在FPGA内部以RAM的形式存储。FPGA内部的逻辑非同步操作存在修改白名单的可能,使得正常的报文不在白名单内,从而被误判丢弃,导致链路中断。如果该链路为SV链路将闭锁保护;如果该链路为GOOSE链路可能影响保护功能。
  3.升级改造设计方案的优化研究
  采取以下措施对在运220kV智能变电站升级改造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1)针对外部同步时钟影响保护功能的解决措施:整体或局部更换运行异常设备,按最新设备选型及采购标准补齐不同时期投运设备的差异:若改造前频报对时异常且时钟同步装置的确实存在问题,则一并更换为双时基双套配置的时钟同步装置;若改造前的合并单元存在时间同步功能不满足要求,按照电网风险等级逐步或整体更换合并单元及其相关采集装置(如有)。
  (2)针对过程层网络架构存在缺陷的解决措施为若存在因网络构架导致电网一级事件及以上事故(事件)风险时,过程层应改为双网模式且选择经过入网测试合格版本的网络设备。
  (3)针对过程层数据交互存在隐患的解决措施为若存在导致电网一级事件及以上事故(事件)风险的风险时,除将过程层网络改成冗余双网外还应更换相关设备的CPU插件或刷新其内部程序版本为入网测试合格版本。
  4结语
  220kV智能变电站的升级改造是否达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通过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阶段的设计审查控制外还应加强对保护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装置、过程层网络设备的入网测试、出厂验收及硬件型号、软件版本管控和升级改造完成后的各施工阶段的并网验收管理。
  参考文献
  [1]袁芳. 220kV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可靠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8.
  [2]孙伟. 220kV东兴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配置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8.
  [3]石星昊,曹景雷.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的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24):88.
  [4]晋海斌. 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极其重要,其肩负着稳转换电流电压、稳压等多方面的重要责任,如果变压器出现故障,依然会影响工业生产和人民大众的生活工作。在众多变压器故障中,其中尤其以局部放电故障最为严重,所有变压器在生产或者维修后都必须通过局部放电实验检测,以此来保障变压器性能完好和功能的正常。因此文章就对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的原理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实验中的故障展开了进一步探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
期刊
摘要:当前的社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高效益,国家的行业发展迈向新台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电力系统成为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重要能源。为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供电企业对电力系统的建设水平提出高要求,相关的电力部门要加强电力建设,进而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面对社会的巨大用电压力,保证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正常用电,是电力建设单位应重
期刊
摘 要:现今“无车承运人”为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运价使双方快速交易及降低承运成本,建立一个对动态价位定价模型。首先使用降维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在清洗数据后的35个指标数据中选出10个主要因子。再运用折衷型模糊数学模型,根据模型一选出8个主要指标定为收益性指标,最后进行指标量化择优选择,根据选择结果对历史线路定价进行评价。后对这一动态、博弈制约束定价,运用BP算法构建神经网络,预测三次报价,并给出参
期刊
摘要:目前,在电力行业的建设过程中,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来源于通信与信息系统,通过电力监控的方式可明确网络途径下的安全威胁、问题类型及控制流程等,便于获取全新的信息安全特征。自动化环境下,应考虑电力系统涉及的信息安全漏洞因素,比较不同安全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好记录,为今后的防范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通信自动化;信息安全漏洞;防范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电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
期刊
摘要:高层建筑的出现及相关施工技术的成熟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业。高层建筑意味着可以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中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这显然能够有效解决各大城市土地资源不足的现状。随着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其建设质量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较低。电气设计是高层建筑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对于低压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对于提高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实用性无疑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数据安全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云计算具备费用低、范围广、功能多等特点,是通过动态扩展服务的一种新型资源虚拟化技术。为了避免出现信息丢失,人们基本都会利用某些方式对数据进行冗余存储部署,例如副本、编码冗余等。通过构建云计算数据中心来完成中心控制作用,并集合多个平台和网络安全技术,可以连接不同位置的计算机,达到确保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目前。基于此,笔者重点分析了
期刊
摘要:对于新建电厂接入方案,面临特高压和超高压两种方案选择。但是由于核电厂具有其特殊性,在安全运行、设备检修等方面有高于常规电厂的要求和标准,特高压输电方案因为存在若干不确定因素,会对核电厂的安全、经济、稳定等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特高压输电对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影响   如果采用1000KV输电方案,远期六台机组采用同塔双回一条输电路径送入一个接入点;如果采用500KV输电方案,远期六台机组
期刊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到来,人工智能随之应运而生。因人工智能自身有着非常强大的功能与优势,所以,人工智能被应用到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特别是移动通信中。针对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本文将在分析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各领域中应用的基础上,给出人工智能应用提升移动通信性能的措施,进而促使移动通信在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应用  引言:自移动通信的出现,其在不断的发展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输电线路形式之中,110kV输电线路比较常见,尤其在短距离输电工程中的应用更为广泛。110kV输电线路由于其自身的电压相对较低,因此在施工标准方面相较于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也相对较低。但是施工标准降低也会带来一定施工问题,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110kV输电线路工程基础施工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提升施工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110kV;输电线路工程;基础施工;要点 
期刊
摘要:目前,人们对10kV配电系统运行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如果发生接地故障工作人員应该及时进行定位、处理,减少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对此,笔者对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阐述当前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快速定位方法、选择方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实现对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准确定位,提高10kV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 接地故障 故障定位  我国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