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引起沥青路面病害的各类原因分析找到解决、防治病害的方法。
【关键词】:沥青路面、防治措施、沥青病害分析
随着社会及技术的进步,沥青混凝土路面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虽然沥青路面的成本价格比起混泥土路面的价格要高一些,但是从长远的效益以及后期的维护,保养上来看,沥青路面有着混泥土路面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是沥青路面的风噪声小,对车子的胎面磨损小一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车子的抓地力。
其次是沥青路面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韧性方面比较好,抗压性和拉伸性好,能够较好适应不是很稳定的路基,且施工周期短。
再次是后期维护简易,可以进行部分重建,而不用像混泥土路面那样要大规模的修建,维护成本价低,这是进行基础建设工程不得不考虑得问题。
最后是再环保方面来讲,虽然沥青路面再铺设得过程中会造成一定得环境污染,但是沥青材料只要不发生化学上的反应,是可以进行反复利用的,这有效地提高乐资源地利用率。
但是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普及,其病害较多、易发的特点也渐渐的明显了起来,常见的病害有:
1. 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或不均匀产生的沥青路面损坏。这种损坏的主要特征是沥青路面产生网裂或沥青路面发生裂缝后产生的先冒白浆,后成坑槽,成片破坏现象。水进入基层起了加快损坏的“催化”作用。
2. 由于沥青与石料失去粘结力产生的沥青路面损坏。其主要损坏是沥青与石料完全失去粘结力,沥青砼从黑色转化为黄色,砼中已看不到沥青的存在,只有胶泥和石料,弯沉明显增大,车辙加速发展,继而出现连片坑槽,大面积损坏。
3.由于超限重车作用产生的加速损坏。沥青路面破坏都有以下共同特点:行车道破坏比超车道严重;流量多的路段比流量少的路段损坏严重。这说明超限重车交通仍是公路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4. 由于沥青砼热稳定性不足产生的损坏。这种损坏主要表现为沥青路面的车辙、泛油、推挤、拥包等。以上损坏类型往往是多种损坏同时产生,相互作用,加速损坏的发展。
5. 由于设计及施工质量造成的种种原因。
对于沥青病害的防治,应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案:
1. 将沥青路面科研工作与城市道路建设结合起来,特别是将科研结合在施工过程中,大大提高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标准,有效防止出现各类病害。
2.根据实际情况从项目立项开始严格控制从立项到合同签订的各项步骤,从投资控制着手抑制项目的偷工减料情况滋生。
3.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对设计、施工、启用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把关。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3.1优化城市道路的设计,充分考虑道路启用后所需承载的交通量负荷。并优化排水设计,避免水损坏的发生。
3.2对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度、平整度和构造深度等指标严格把关,特别处理好平整度与压实度的关系。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追求平整度,否则路面极易发生水破坏以及松散、车辙等早期病害。
3.3从沥青原料着手控制,杜绝不合格原料的进场。控制好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及指标,不可出现以次充好或是参数错误等现象发生。
3.4保证现场试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杜绝弄虚作假。特别是沥青材料、砂石料的试验数据,必须做到抽样合理,数据真实保证沥青路面材料的路用性能。对高路堤、软基处理、填挖结合处、结构物两端填土等重点部位的施工重点监控,防止不均匀沉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3.5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经验表明,科学有效的养护不但保证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服务性能,也是防止早期病害的进一步发展、节省养护资金的有效手段。
3.6交通执法部门与其它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执法,大力打击超载运输,保证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
4.裂缝的处理方法 裂缝的产生主要是路面整体强度不足以适应实际交通负荷,开始表征多在不利水温状况的季节出现,较规则的纵横裂缝,则是因路面结构层组合不当而产生,当灰土基层处理不当时,也会引起路横向裂缝。对裂缝的处理,可根据轻重采用不同方法:
当缝宽5mm以下时,可直刷灌沥青填塞; 当缝宽在5-10mm时,可用沥青石粉填补; 当宽度超过10mm时,可用沥青砂或细粒砼修补。
5. 松散脱皮的处理方法
表层处油石比偏小,或由于油料老化,降低粘结力是松散出现的主要原因,对松散脱皮的处理方法如下:
表层松散时,挖补表层;基层或土基松软变形而引起松散,应从土基开始修补;面层与基层粘结不良而造成松散脱皮,要清理后,重铺筑面层;对面层本身油料不匀,骨料重叠而引起的脱皮,要翻修面层。
6. 坑槽及沉陷的处理方法
坑槽一般是由其它路面病害处理不及时,继续受冲击破坏而形成;沉陷则是由于路基及基层密实旗(强度)不够引起过量塑性变形。小范围是因基层引起,大范围明显沉陷,则一般由路基引起。对路面坑槽沉陷的处理方法有:仅面层有坑槽或沉陷时,挖补面层。 因基层或路基引起的沉陷及较深的坑槽,应先处理好基层或路基,后修补面层;在寒冷地区,冬季路面坑槽,可临时处理,保证路面平整,待气温回升后,再挖补处理。
7. 拥包(油包、搓板、波浪)的处理方法 面层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混合料用油量偏多,用油稠度偏低,矿料偏小、偏细养护不当等原因,会使路面出现泛油或拥包。拥包及泛油的病害处理方式有:轻微的拥包,油包,可用加热器或铣刨机削平处理; 因基层原因形成的严重拥包、搓板、波浪等,要先处理基层,再修补面层。泛油轻微的路段,撒石屑或粗砂,碾压稳定; 泛油严重地段,采用“撒粗碾壓,强加骨材”方法处理。
8. 翻浆的处理方法 翻浆是由于基层或土基中含水量较大时,在行车作用下,基层与面层材料混杂,引起翻浆。处理方式有: 面层成形不好或裂缝,外部水浸入引起的轻微翻浆,可采用修理裂缝或挖补面层; 因基层或土基原因产生的翻浆,应处理土基,再进行基层,面层的修补。
9. 啃边的处理方法 啃边的产生通常是由于路面车行道宽度与车辆交通性质不适应而导致路面边缘部分受力增大,或路面与路肩衔接处密实不够。处理方法有: 由于强度不够引发的啃边,要进行挖补; 由于交能增加产生的啃边,除修复外,可对路肩及路缘石进行改善。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沥青道路会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城市道路中。要想尽量减少沥青道路的病害发生。从源头上应着重突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的应用研究工作,从过程上应注意在项目伊始着手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在道路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减少,尽量避免人为对道路的损伤,并做到科学合理的养护及修复。争取让沥青混凝土路面给人们带来更美好舒适的生活。
【关键词】:沥青路面、防治措施、沥青病害分析
随着社会及技术的进步,沥青混凝土路面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虽然沥青路面的成本价格比起混泥土路面的价格要高一些,但是从长远的效益以及后期的维护,保养上来看,沥青路面有着混泥土路面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是沥青路面的风噪声小,对车子的胎面磨损小一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车子的抓地力。
其次是沥青路面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韧性方面比较好,抗压性和拉伸性好,能够较好适应不是很稳定的路基,且施工周期短。
再次是后期维护简易,可以进行部分重建,而不用像混泥土路面那样要大规模的修建,维护成本价低,这是进行基础建设工程不得不考虑得问题。
最后是再环保方面来讲,虽然沥青路面再铺设得过程中会造成一定得环境污染,但是沥青材料只要不发生化学上的反应,是可以进行反复利用的,这有效地提高乐资源地利用率。
但是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普及,其病害较多、易发的特点也渐渐的明显了起来,常见的病害有:
1. 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或不均匀产生的沥青路面损坏。这种损坏的主要特征是沥青路面产生网裂或沥青路面发生裂缝后产生的先冒白浆,后成坑槽,成片破坏现象。水进入基层起了加快损坏的“催化”作用。
2. 由于沥青与石料失去粘结力产生的沥青路面损坏。其主要损坏是沥青与石料完全失去粘结力,沥青砼从黑色转化为黄色,砼中已看不到沥青的存在,只有胶泥和石料,弯沉明显增大,车辙加速发展,继而出现连片坑槽,大面积损坏。
3.由于超限重车作用产生的加速损坏。沥青路面破坏都有以下共同特点:行车道破坏比超车道严重;流量多的路段比流量少的路段损坏严重。这说明超限重车交通仍是公路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4. 由于沥青砼热稳定性不足产生的损坏。这种损坏主要表现为沥青路面的车辙、泛油、推挤、拥包等。以上损坏类型往往是多种损坏同时产生,相互作用,加速损坏的发展。
5. 由于设计及施工质量造成的种种原因。
对于沥青病害的防治,应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案:
1. 将沥青路面科研工作与城市道路建设结合起来,特别是将科研结合在施工过程中,大大提高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标准,有效防止出现各类病害。
2.根据实际情况从项目立项开始严格控制从立项到合同签订的各项步骤,从投资控制着手抑制项目的偷工减料情况滋生。
3.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对设计、施工、启用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把关。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3.1优化城市道路的设计,充分考虑道路启用后所需承载的交通量负荷。并优化排水设计,避免水损坏的发生。
3.2对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度、平整度和构造深度等指标严格把关,特别处理好平整度与压实度的关系。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追求平整度,否则路面极易发生水破坏以及松散、车辙等早期病害。
3.3从沥青原料着手控制,杜绝不合格原料的进场。控制好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及指标,不可出现以次充好或是参数错误等现象发生。
3.4保证现场试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杜绝弄虚作假。特别是沥青材料、砂石料的试验数据,必须做到抽样合理,数据真实保证沥青路面材料的路用性能。对高路堤、软基处理、填挖结合处、结构物两端填土等重点部位的施工重点监控,防止不均匀沉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3.5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经验表明,科学有效的养护不但保证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服务性能,也是防止早期病害的进一步发展、节省养护资金的有效手段。
3.6交通执法部门与其它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执法,大力打击超载运输,保证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
4.裂缝的处理方法 裂缝的产生主要是路面整体强度不足以适应实际交通负荷,开始表征多在不利水温状况的季节出现,较规则的纵横裂缝,则是因路面结构层组合不当而产生,当灰土基层处理不当时,也会引起路横向裂缝。对裂缝的处理,可根据轻重采用不同方法:
当缝宽5mm以下时,可直刷灌沥青填塞; 当缝宽在5-10mm时,可用沥青石粉填补; 当宽度超过10mm时,可用沥青砂或细粒砼修补。
5. 松散脱皮的处理方法
表层处油石比偏小,或由于油料老化,降低粘结力是松散出现的主要原因,对松散脱皮的处理方法如下:
表层松散时,挖补表层;基层或土基松软变形而引起松散,应从土基开始修补;面层与基层粘结不良而造成松散脱皮,要清理后,重铺筑面层;对面层本身油料不匀,骨料重叠而引起的脱皮,要翻修面层。
6. 坑槽及沉陷的处理方法
坑槽一般是由其它路面病害处理不及时,继续受冲击破坏而形成;沉陷则是由于路基及基层密实旗(强度)不够引起过量塑性变形。小范围是因基层引起,大范围明显沉陷,则一般由路基引起。对路面坑槽沉陷的处理方法有:仅面层有坑槽或沉陷时,挖补面层。 因基层或路基引起的沉陷及较深的坑槽,应先处理好基层或路基,后修补面层;在寒冷地区,冬季路面坑槽,可临时处理,保证路面平整,待气温回升后,再挖补处理。
7. 拥包(油包、搓板、波浪)的处理方法 面层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混合料用油量偏多,用油稠度偏低,矿料偏小、偏细养护不当等原因,会使路面出现泛油或拥包。拥包及泛油的病害处理方式有:轻微的拥包,油包,可用加热器或铣刨机削平处理; 因基层原因形成的严重拥包、搓板、波浪等,要先处理基层,再修补面层。泛油轻微的路段,撒石屑或粗砂,碾压稳定; 泛油严重地段,采用“撒粗碾壓,强加骨材”方法处理。
8. 翻浆的处理方法 翻浆是由于基层或土基中含水量较大时,在行车作用下,基层与面层材料混杂,引起翻浆。处理方式有: 面层成形不好或裂缝,外部水浸入引起的轻微翻浆,可采用修理裂缝或挖补面层; 因基层或土基原因产生的翻浆,应处理土基,再进行基层,面层的修补。
9. 啃边的处理方法 啃边的产生通常是由于路面车行道宽度与车辆交通性质不适应而导致路面边缘部分受力增大,或路面与路肩衔接处密实不够。处理方法有: 由于强度不够引发的啃边,要进行挖补; 由于交能增加产生的啃边,除修复外,可对路肩及路缘石进行改善。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沥青道路会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城市道路中。要想尽量减少沥青道路的病害发生。从源头上应着重突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的应用研究工作,从过程上应注意在项目伊始着手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在道路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减少,尽量避免人为对道路的损伤,并做到科学合理的养护及修复。争取让沥青混凝土路面给人们带来更美好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