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纺织产业作为长兴的最大的民生产业,其规模曾占全县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近年来,由于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密集特征明显,“低散乱”、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转型迫在眉睫。为此,长兴以夹浦镇为重点,全面开展传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创新“一云服务多园多企”模式,打造小微园综合服务中心。11月30日,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和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家庭织机户入园与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在长兴召开,对长兴“工业互联网+家庭工业+小微企业园”的转型新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
以绿色为引领,通过智造赋能,分类实施了化纤、织造、非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等纺织细分行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全产业链整体提升,全力打造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
近年来,长兴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与省市经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以绿色为引领,通过智造赋能,分类实施了化纤、织造、非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等纺织细分行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全产业链整体提升,全力打造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特别是对分布广、管理乱、污染大的喷水织机行业,改变传统“一关了之”的落后理念,开拓出家庭织机户集群发展新路径,村庄不闻机杼声、家家人捧金饭碗,努力实现“百姓富、产业转、村庄美、生态好、村民安”的美好愿景。2020年1—10月,全縣纺织产业共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94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县面上5.7个百分点,实现了“逆势上扬”。
以特色小微园建设为载体,加快纺织产业集聚发展
长兴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将工业平台边界内的老旧工业点、小微企业集聚片区打造成小微企业园,实现了县内工业乡镇小微企业园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建成小微园13个,占地面积1231.3亩,入驻企业1074家;在建小微园16个,占地面积2809.5亩。
其中,按照“一园多点”的布局,规划吴城、丁新等7个纺织小微企业园分部,引导喷水织机、加弹机散户联合重组后整体入园发展。目前,夹浦镇7个纺织小微园分部均已开工建设,总面积达656.5亩,可容纳入园织机1.6万台;吴城、丁新小微园已安排织机入园并开始生产,北村、喜鹊斗小微园开始安装入园织机。
另外,对全县纺织行业相对集中的乡镇,也正按照“一园多点”模式加快推进。预计一年后,全县9.4万台喷水织机将全部实现整合集聚,原来家庭织机轰鸣、“三合一”生产隐患、废水废气污染的问题将得到根本整治。
以企业数字化改造为路径,加快纺织产业提质增效
长兴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工业互联网+”的方法构建纺织行业有机的生产组织整体。在实施淘汰集聚的同时,按照“集聚一家、改造一家”的原则,同步开展园区内喷水织机数字化改造,普及机联网应用。
目前,全县有2万台喷水织机已经实现了互联互通和实时监测。其中,吴城、丁新纺织小微园中已入园的2200余台织机全面联网,单机产能提升20%以上,产品合格率从87%左右提升到95%以上。
同时,创新“一云服务多园多企”模式,以夹浦为试点,打造小微园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了纺织小微园云平台,接入机联网改造设备,打通从物料供应到最后订单交付的全面数据,为入园家庭工业户、大户、企业提供智能排产、业绩计量等多功能的生产管理服务,并对园区生产安全、治安安全、环境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监管。
以终端化品牌化为方向,加快纺织产业竞争力升级
长兴以现代化、终端化、品牌化、定制化为目标,推动全县纺织行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终端产品产值占比从原来的1%增加到10%以上。
在非织造领域,由原来初加工、中间产品为主,逐步向医用护理、母婴用品等终端产品转型,产品目前已涵盖医用口罩、敷料、防护服、湿巾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防疫的关键期,长兴充分发挥非织造布产业优势基础,向省、市提供1.2亿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及大量原辅材料,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在时尚纺织领域,引领企业由代工生产向品牌经营、时尚设计、个性定制等新模式转型,成功培育碧淑黛芙、落地客等时尚品牌。同时,发挥织造产能优势,引导企业由单纯面料生产向家纺成品延伸,做大做强家纺终端产品。
以协同制造为目标,加快打造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
长兴对标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建设,将现代纺织产业作为我县优势传统产业开展提档升级,以产业链思维加强项目招引,做好“建链延链补链”文章,形成“涤纶、化纤—织造、非织造—印染—后整理—家纺服装、医护用品”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
目前,全县纺织产业共有在建项目159个,计划总投资14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2个。在大项目的带动作用下,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非织造布(衬布)产业占全国总量从25%提升到30%以上,长丝织造获评“中国长丝织造名城”,并成为全国八大织造产业集群之一。
以精准有效的举措,加快纺织行业承载落地
多年来,长兴持续不懈狠抓纺织产业改造提升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纺织企业发展的质效还未得到根本性提升。下一步,长兴将依托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力量,以精准有效的发展举措,让长兴纺织行业发展有抓手、能落地。
一是做深顶层设计规划。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参与,编制长兴纺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在空间规划、环保规划上做起,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合理规划公共、商业设施建设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平台吸引力、承载力。
二是加快集聚入园速度。进一步提速夹浦纺织企业集聚区改造与园区厂房“低改高”,尽快完成界外散户喷水织机减量集聚与加弹机淘汰平移,努力培育省级特色小微园。同时,全面推进其他重点乡镇的纺织改造提升工作,从点到面实施推广。
三是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加快推广纺织行业数字化平台运用,让企业家真正体会到数字赋能在产业变革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开展“管理云化”“业务云化”等深度上云。同时,在喷水织机联网的经验和基础上,谋划加弹机、整经机的联网上云。在试点示范企业的带动下,在全行业全面实施数字化工厂改造。
以绿色为引领,通过智造赋能,分类实施了化纤、织造、非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等纺织细分行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全产业链整体提升,全力打造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
近年来,长兴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与省市经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以绿色为引领,通过智造赋能,分类实施了化纤、织造、非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等纺织细分行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全产业链整体提升,全力打造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特别是对分布广、管理乱、污染大的喷水织机行业,改变传统“一关了之”的落后理念,开拓出家庭织机户集群发展新路径,村庄不闻机杼声、家家人捧金饭碗,努力实现“百姓富、产业转、村庄美、生态好、村民安”的美好愿景。2020年1—10月,全縣纺织产业共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94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县面上5.7个百分点,实现了“逆势上扬”。
以特色小微园建设为载体,加快纺织产业集聚发展
长兴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将工业平台边界内的老旧工业点、小微企业集聚片区打造成小微企业园,实现了县内工业乡镇小微企业园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建成小微园13个,占地面积1231.3亩,入驻企业1074家;在建小微园16个,占地面积2809.5亩。
其中,按照“一园多点”的布局,规划吴城、丁新等7个纺织小微企业园分部,引导喷水织机、加弹机散户联合重组后整体入园发展。目前,夹浦镇7个纺织小微园分部均已开工建设,总面积达656.5亩,可容纳入园织机1.6万台;吴城、丁新小微园已安排织机入园并开始生产,北村、喜鹊斗小微园开始安装入园织机。
另外,对全县纺织行业相对集中的乡镇,也正按照“一园多点”模式加快推进。预计一年后,全县9.4万台喷水织机将全部实现整合集聚,原来家庭织机轰鸣、“三合一”生产隐患、废水废气污染的问题将得到根本整治。
以企业数字化改造为路径,加快纺织产业提质增效
长兴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工业互联网+”的方法构建纺织行业有机的生产组织整体。在实施淘汰集聚的同时,按照“集聚一家、改造一家”的原则,同步开展园区内喷水织机数字化改造,普及机联网应用。
目前,全县有2万台喷水织机已经实现了互联互通和实时监测。其中,吴城、丁新纺织小微园中已入园的2200余台织机全面联网,单机产能提升20%以上,产品合格率从87%左右提升到95%以上。
同时,创新“一云服务多园多企”模式,以夹浦为试点,打造小微园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了纺织小微园云平台,接入机联网改造设备,打通从物料供应到最后订单交付的全面数据,为入园家庭工业户、大户、企业提供智能排产、业绩计量等多功能的生产管理服务,并对园区生产安全、治安安全、环境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监管。
以终端化品牌化为方向,加快纺织产业竞争力升级
长兴以现代化、终端化、品牌化、定制化为目标,推动全县纺织行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终端产品产值占比从原来的1%增加到10%以上。
在非织造领域,由原来初加工、中间产品为主,逐步向医用护理、母婴用品等终端产品转型,产品目前已涵盖医用口罩、敷料、防护服、湿巾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防疫的关键期,长兴充分发挥非织造布产业优势基础,向省、市提供1.2亿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及大量原辅材料,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在时尚纺织领域,引领企业由代工生产向品牌经营、时尚设计、个性定制等新模式转型,成功培育碧淑黛芙、落地客等时尚品牌。同时,发挥织造产能优势,引导企业由单纯面料生产向家纺成品延伸,做大做强家纺终端产品。
以协同制造为目标,加快打造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
长兴对标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建设,将现代纺织产业作为我县优势传统产业开展提档升级,以产业链思维加强项目招引,做好“建链延链补链”文章,形成“涤纶、化纤—织造、非织造—印染—后整理—家纺服装、医护用品”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
目前,全县纺织产业共有在建项目159个,计划总投资14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2个。在大项目的带动作用下,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非织造布(衬布)产业占全国总量从25%提升到30%以上,长丝织造获评“中国长丝织造名城”,并成为全国八大织造产业集群之一。
以精准有效的举措,加快纺织行业承载落地
多年来,长兴持续不懈狠抓纺织产业改造提升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纺织企业发展的质效还未得到根本性提升。下一步,长兴将依托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力量,以精准有效的发展举措,让长兴纺织行业发展有抓手、能落地。
一是做深顶层设计规划。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参与,编制长兴纺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在空间规划、环保规划上做起,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合理规划公共、商业设施建设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平台吸引力、承载力。
二是加快集聚入园速度。进一步提速夹浦纺织企业集聚区改造与园区厂房“低改高”,尽快完成界外散户喷水织机减量集聚与加弹机淘汰平移,努力培育省级特色小微园。同时,全面推进其他重点乡镇的纺织改造提升工作,从点到面实施推广。
三是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加快推广纺织行业数字化平台运用,让企业家真正体会到数字赋能在产业变革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开展“管理云化”“业务云化”等深度上云。同时,在喷水织机联网的经验和基础上,谋划加弹机、整经机的联网上云。在试点示范企业的带动下,在全行业全面实施数字化工厂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