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02-02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块“硬骨头”,不少学生的作文语言苍白无力,甚至,连语句通顺都做不到。这种现象在我校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行派位入学政策之后,有增多的趋势。我校“自能作文”课题组一直在寻求一条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但是,作文教学仅仅是中、高年级的事吗?学生习作的起点究竟在哪里呢?
显然,起点不是课标意义上的三年级,作为老师,能够有作为的时间应该是从一年级开始。老师与儿童每一次的对话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表达教学,但这种教,是浸润,并不能催开每一颗种子。更多的孩子需要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下文对此做出了几点分析。
查阅课标,第一学段关于写话的要求是这样的: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要求似乎不高,不难达到。然而,《课标》是为了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学情的,往往比较宽泛,只是保底的要求。很多低年级达标的孩子,升上中、高年级后很快呈现出掉队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低年级到中、高年级的跨度比较大。这级台阶好多孩子跳不上去。其实,应该让孩子们一次次往“最近发展区”前进,才更有利于建构他们的学习能力。如果,我们在低年级两年的学习过程中,给他一把梯子,一定会有助于他们轻松一点向上攀登。慢慢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标。
其次,写作,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相应的写作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应当就在教材中。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教材,编排方式是将读写结合在一起,写作知识是隐含在选文中的,需要教师依靠个人能力去解读“文本秘妙”,然后将本课的写话训练点离析出来进行练习。可是,不同教师阅读、审美、阐释能力不同,结果,传递给儿童的写作知识必然大相径庭,甚至有的老师并不具备开发知识的能力,导致“写作知识”的来源和教学都成了问题。
因此,我校“自能作文”课题组进行了1至2年级的写话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教材的补充,其开发原则是:入口小,策略实,话题新,兴趣大。
一、入口小
课程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侧重于写句子。训练目标就定位为:一小步、一小步,脚踏实地把每一句话写好,写妙,从中也渗透了最浅显的写作知识。
如:
第一课:什么是句子——把句子说完整、
第二课:让句子喝“增肥茶”——把话说具体(1)
第三课:句意的延伸——把话说具体(2)
第四课:让句子充满动感——把话说生动(1)
第五课:让句子发出声音——把话说生动(2)
第六课:让句子充满色彩——把话说生动(3)
第七课:让形状充实句子——把话说生动(4)
第八课:把感受融入句子——把话说生动(5)
第九课:让想象飞入句子——把话说生动(6)
……
这样,学生的学习有个系列,老师的教学也比较有“抓手”,哪怕是毫无经验的新教师照本宣科,也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而且,通过巧妙的“写作知识”的渗透,孩子们慢慢感知到,好的句子是怎样的,好的句子可以怎样写,一步一个脚印地踩下去,为中、高年级写整段话、整篇文做铺垫。
据了解,“部编本”的写作教材也注重了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都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由此可见,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二、策略实
这套教材的编写借鉴了何捷老师的《小蓮藕学作文》,将学习内容,放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去。不过,我们增加了练习,毕竟,写作是一种实践能力,只有在写的实践中才能习得。
例如《让句子发出声音》这一课,我们先用了一个简单的情境渗透使用“拟声词”的知识,接着进行有梯度的练习。老师可以把这一课的内容作为某一篇课文比如《世界多美呀》学习的补充,也可以独立成课,专门来以个“拉长耳朵听”为主题的实践加写话课。教材易懂易操作,学生甚至可以自学,或者在家长指导下学习。而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是到了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课中才出现文章中可以用上“拟声词”这样的教学。事实上,完全可以提前。再如:苏教版教材二年级总共出现的不多的几次“读读写写”课,无论写动物、水果、蔬菜、秋天,无一不是引导孩子注意样子、色彩、想象等等……但是,在一节课中要兼顾这么多,很多孩子应接不暇。假如,有了前期某一方面的专项练习,就顺利多了。
三、话题新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童诗创作和绘本写作。这部分教材的编写用意,更侧重于呵护属于儿童的性灵语言,为孩子的童年打下诗意的底色。
低年级是儿童语言“味蕾”形成的初期,最初的语言品味也许能长久地决定一个人的口味。我们期待儿童童真活泼的天籁之音,我们不希望孩子长得太着急,过早说一口成人的话语。而好的童诗恰恰具有最鲜活灵气的表达和脱俗不凡的想象,并且与儿童的心亲密无间,它独特的文学特质,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绘本也一样。出于这种守护儿童性灵语言的关怀,我们编写这部分的教材。通过大量的读、诵、赏、编的实践,激活孩子内心中的表达能量,让他们本身潜藏的语言种子生机勃勃地长起来。
在我市一次研讨会上,我执教了一节《一起来玩儿童诗——数字篇》的低年级写话课,二年级的学生就呈现出惊人的创作能力,短短40分钟,佳作迭出。如:《0和1》:0和1比赛击剑,/1被打败了。/他不服气地喊:/“你怎么可以拿着盾牌?”妙不可言的想象,令人拍案叫绝。《数字0》:屋外有个蛋,/是母鸡下的鸡蛋;/屋内有个蛋,/是妈妈煮的鸭蛋。/一不小心,/妈妈把蛋摔碎了。/“妈妈!/没关系,/我的书包里还有个零蛋!”读完令人忍俊不禁。《数字8》:在奶奶眼里,/8是戴起来缝衣服的老花镜;/在爸爸眼里,/8是一颗好吃的花生;/在妈妈眼里,/8是个漂亮的蝴蝶结,/妈妈戴上它东照照、/西照照;/在我的眼里,/8是个大葫芦,/从树上掉下来,/“哎哟!”/砸到了我的头!一个8字,小诗人却把一家人的特点,描画得活灵活现,美好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语言纯真可爱。
四、兴趣大
孩子在这样的课程中,接触了各种风格的童诗,有童话诗、寓言诗、图像诗、荒诞诗……读了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不擦盘子的高招》、《作业机》,读了金子美玲的《积雪》,读了林良先生的《沙发》,《蜗牛》……孩子们没有理由不喜欢这些文字,没有理由不乐意天马行空地学着写 。比如:他们写的《橡皮擦》:橡皮擦在大扫除,/地板擦干净了,/自己的身子却弄得很脏。/忽然,/它低头一看,/尖叫起来:/“天哪,/这里怎么又多了一堆垃圾!“这是一个多么善于观察的孩子!橡皮擦擦过之后留下的屑,再平常不过了,可是有了童诗,在富有创造力的孩子笔下,鲜活生动!
教童诗的目的不是培养诗人,而是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带给孩子。通过学习,儿童高品味的语言味蕾渐渐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日益滋长。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生命一同生长。这样的课程,学生喜欢写,“自能语文”强调的主动性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提倡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也得到提升了。
综上所述,这套自编教材力争内容上循序渐进,使用方式内外沟通,层面上家校联动,最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块“硬骨头”,不少学生的作文语言苍白无力,甚至,连语句通顺都做不到。这种现象在我校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行派位入学政策之后,有增多的趋势。我校“自能作文”课题组一直在寻求一条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但是,作文教学仅仅是中、高年级的事吗?学生习作的起点究竟在哪里呢?
显然,起点不是课标意义上的三年级,作为老师,能够有作为的时间应该是从一年级开始。老师与儿童每一次的对话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表达教学,但这种教,是浸润,并不能催开每一颗种子。更多的孩子需要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下文对此做出了几点分析。
查阅课标,第一学段关于写话的要求是这样的: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要求似乎不高,不难达到。然而,《课标》是为了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学情的,往往比较宽泛,只是保底的要求。很多低年级达标的孩子,升上中、高年级后很快呈现出掉队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低年级到中、高年级的跨度比较大。这级台阶好多孩子跳不上去。其实,应该让孩子们一次次往“最近发展区”前进,才更有利于建构他们的学习能力。如果,我们在低年级两年的学习过程中,给他一把梯子,一定会有助于他们轻松一点向上攀登。慢慢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标。
其次,写作,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相应的写作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应当就在教材中。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教材,编排方式是将读写结合在一起,写作知识是隐含在选文中的,需要教师依靠个人能力去解读“文本秘妙”,然后将本课的写话训练点离析出来进行练习。可是,不同教师阅读、审美、阐释能力不同,结果,传递给儿童的写作知识必然大相径庭,甚至有的老师并不具备开发知识的能力,导致“写作知识”的来源和教学都成了问题。
因此,我校“自能作文”课题组进行了1至2年级的写话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教材的补充,其开发原则是:入口小,策略实,话题新,兴趣大。
一、入口小
课程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侧重于写句子。训练目标就定位为:一小步、一小步,脚踏实地把每一句话写好,写妙,从中也渗透了最浅显的写作知识。
如:
第一课:什么是句子——把句子说完整、
第二课:让句子喝“增肥茶”——把话说具体(1)
第三课:句意的延伸——把话说具体(2)
第四课:让句子充满动感——把话说生动(1)
第五课:让句子发出声音——把话说生动(2)
第六课:让句子充满色彩——把话说生动(3)
第七课:让形状充实句子——把话说生动(4)
第八课:把感受融入句子——把话说生动(5)
第九课:让想象飞入句子——把话说生动(6)
……
这样,学生的学习有个系列,老师的教学也比较有“抓手”,哪怕是毫无经验的新教师照本宣科,也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而且,通过巧妙的“写作知识”的渗透,孩子们慢慢感知到,好的句子是怎样的,好的句子可以怎样写,一步一个脚印地踩下去,为中、高年级写整段话、整篇文做铺垫。
据了解,“部编本”的写作教材也注重了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都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由此可见,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二、策略实
这套教材的编写借鉴了何捷老师的《小蓮藕学作文》,将学习内容,放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去。不过,我们增加了练习,毕竟,写作是一种实践能力,只有在写的实践中才能习得。
例如《让句子发出声音》这一课,我们先用了一个简单的情境渗透使用“拟声词”的知识,接着进行有梯度的练习。老师可以把这一课的内容作为某一篇课文比如《世界多美呀》学习的补充,也可以独立成课,专门来以个“拉长耳朵听”为主题的实践加写话课。教材易懂易操作,学生甚至可以自学,或者在家长指导下学习。而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是到了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课中才出现文章中可以用上“拟声词”这样的教学。事实上,完全可以提前。再如:苏教版教材二年级总共出现的不多的几次“读读写写”课,无论写动物、水果、蔬菜、秋天,无一不是引导孩子注意样子、色彩、想象等等……但是,在一节课中要兼顾这么多,很多孩子应接不暇。假如,有了前期某一方面的专项练习,就顺利多了。
三、话题新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童诗创作和绘本写作。这部分教材的编写用意,更侧重于呵护属于儿童的性灵语言,为孩子的童年打下诗意的底色。
低年级是儿童语言“味蕾”形成的初期,最初的语言品味也许能长久地决定一个人的口味。我们期待儿童童真活泼的天籁之音,我们不希望孩子长得太着急,过早说一口成人的话语。而好的童诗恰恰具有最鲜活灵气的表达和脱俗不凡的想象,并且与儿童的心亲密无间,它独特的文学特质,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绘本也一样。出于这种守护儿童性灵语言的关怀,我们编写这部分的教材。通过大量的读、诵、赏、编的实践,激活孩子内心中的表达能量,让他们本身潜藏的语言种子生机勃勃地长起来。
在我市一次研讨会上,我执教了一节《一起来玩儿童诗——数字篇》的低年级写话课,二年级的学生就呈现出惊人的创作能力,短短40分钟,佳作迭出。如:《0和1》:0和1比赛击剑,/1被打败了。/他不服气地喊:/“你怎么可以拿着盾牌?”妙不可言的想象,令人拍案叫绝。《数字0》:屋外有个蛋,/是母鸡下的鸡蛋;/屋内有个蛋,/是妈妈煮的鸭蛋。/一不小心,/妈妈把蛋摔碎了。/“妈妈!/没关系,/我的书包里还有个零蛋!”读完令人忍俊不禁。《数字8》:在奶奶眼里,/8是戴起来缝衣服的老花镜;/在爸爸眼里,/8是一颗好吃的花生;/在妈妈眼里,/8是个漂亮的蝴蝶结,/妈妈戴上它东照照、/西照照;/在我的眼里,/8是个大葫芦,/从树上掉下来,/“哎哟!”/砸到了我的头!一个8字,小诗人却把一家人的特点,描画得活灵活现,美好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语言纯真可爱。
四、兴趣大
孩子在这样的课程中,接触了各种风格的童诗,有童话诗、寓言诗、图像诗、荒诞诗……读了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不擦盘子的高招》、《作业机》,读了金子美玲的《积雪》,读了林良先生的《沙发》,《蜗牛》……孩子们没有理由不喜欢这些文字,没有理由不乐意天马行空地学着写 。比如:他们写的《橡皮擦》:橡皮擦在大扫除,/地板擦干净了,/自己的身子却弄得很脏。/忽然,/它低头一看,/尖叫起来:/“天哪,/这里怎么又多了一堆垃圾!“这是一个多么善于观察的孩子!橡皮擦擦过之后留下的屑,再平常不过了,可是有了童诗,在富有创造力的孩子笔下,鲜活生动!
教童诗的目的不是培养诗人,而是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带给孩子。通过学习,儿童高品味的语言味蕾渐渐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日益滋长。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生命一同生长。这样的课程,学生喜欢写,“自能语文”强调的主动性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提倡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也得到提升了。
综上所述,这套自编教材力争内容上循序渐进,使用方式内外沟通,层面上家校联动,最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