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延迟性脑缺血(DCI)时,SAH周围脑实质CT灌注变化情况及随访影响资料(如CT、MRI),以探讨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CTP)辨别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向脑梗死进展过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本院神经外科38例a SAH后DCI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临床恶化时均行头CT、CTP检查并应用CT或MRI进行随访观察。通过CTP定性分析,视觉评估随访中出现灌注缺损和脑梗死在95%可信区间的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在定性分析中,应用ROC曲线比较了有无脑梗死组最低灌注区域的参考值、各参数绝对值和相对值曲线下面积。结果:38例DCI患者出现脑梗死17例,无脑梗死21例。定量分析:随访中有脑梗死且灌注缺损共14例(82.35%),有灌注缺损但无脑梗死共7例(33.33%)(P<0.05);灌注缺损发展为脑梗死的PPV和NPV分别为66.67%(95%CI:67%~80%)和82.35%(95%CI:70%~94%)。定量分析:CBF最小灌注值为17.63 m L/(100 g·min),其PPV和NPV分别为65.48%和76.32%。结论:CTP在辨别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进展为脑梗死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CTP定性分析较定量分析效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