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称“亚洲第一桨”。十运会夺金最多的运动员、皮划艇选手刘海涛的家乡在河南睢县,这里出过代父从军的花木兰,还盛传秦始皇将妻子葬于此,在刘海涛的心里,家乡就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睢县有河,刘海涛自小通水性,但在上体校时,他对皮划艇并不了解,以为这和在河上撑小船差不太多,直到被广东皮划艇队总教练石严发现,他才和皮划艇结缘。
从“看船工”入行
1996年的全国皮划艇锦标赛在睢县进行,石严请当地体校找两个运动员帮忙照看皮艇,以免丢失。刘海涛就这样走进了石严的视野。
回想当年,石严觉得也是凑巧,一帮小孩站在那,就觉得刘海涛像是能练皮划艇的人:年龄适合;体格有发展的潜质;有一副憨厚刚毅的面相。
刘海涛来到广东肇庆队后,石严始终把刘海涛放在心坎上,将他定为重点培养对象,队伍在肇庆备战1997年的八运会,石严一有时间就去点拨刘海涛,还特意安排他参加广东队的合练和测验。八运会后,经过10个月观察考验的刘海涛加入了广东队,后来又被解放军队看中。
到了专业队,刘海涛很快证明了自己在皮划艇项目上的天赋:练技术,他比队友上手快;练体能,他比队友更吃苦耐劳。有人说,他就像天生跟皮划艇这种枯燥乏味的运动相匹配一样。
刘海涛训练有自己的想法。石严说,他是个颇“记仇”的男孩,如果你挑他毛病他肯定会记住。他不喜欢你多说,一句话说一遍就行,无须重复第二次。皮艇训练中,教练的快艇要跟在队员附近,那时刘海涛最不喜欢教练唠叨,不但环境嘈杂听不清,也让他无心训练。但每次一上岸。停下来喝水休息时,他会主动和教练交流训练中的心得,时间长了,教练才摸准了他的这种习惯。
跟其他运动员相比,除了天赋,刘海涛是最能吃苦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他都会坚持训练。1999年在河源准备皮划艇全国锦标赛,刘海涛的屁股上不知什么原因长了鸡蛋大的一个脓包,皮划艇是要坐着划的项目,遇到这种情况,可想而知对运动员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当时有两种治疗方案:一是开刀,但手术恢复要一个月,会影响将要进行的比赛;二就是保守治疗。刘海涛没多想,就和教练说要保守治疗。那段时间,刘海涛天天打上青霉素坚持训练,那种钻心的疼痛,直到赢得比赛胜利他也没和任何人说起过。
从基本技术训练、有氧训练到全面的身体素质锻炼,他从不偷懒,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伤病也知趣地很少来打扰他。因此,也就是半年时间,刘海涛就成为了广东省运会的冠军,一年半后又成为了全国青年锦标赛的冠军。
农民的儿子
刘海涛老家所在的村子地处平原,他直到15岁才第一次看到山,而且是在开往广州的火车上。但是父亲这位一辈子靠种地养家的朴实农民,在刘海涛心中就像一座大山。刘海涛的名字是父亲专门请有文化的人取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算到了刘海涛与水有缘、刘海涛在家没事就爱和父亲开玩笑:“我身材没您魁梧,我们两人站在一起您更像教练。如果您出来当运动员,一定比我牛。”
刘海涛是家里的幺子,前面有3个姐姐,因此,家里人很疼他.并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一人的身上。家人原希望把刘海涛送到县城读中专,但上万元的学费刘家砸锅卖铁都筹不到,后来才不得不把他送到了睢县体校,想着读完了体校,回村里当一名体育老师也就不错了,刘海涛以前的梦想也是当一个体育老师。刘海涛如今已经成了全县的名人,家人再也不提体育老师的事了。
对家人,刘海涛是愧疚的,队里经常一收手机就一个多月,他不想排队打电话因此也就不能经常跟家里联系。他向记者坦言,现在家里已经不需要他做什么了。九运会后家中建起了新房,父母身体健康,只是闲着没事时才干点农活。3个姐姐早已出嫁,生儿育女,生活幸福。比起小时候受的苦,一切似乎都过去了。
现在,刘海涛很少说他小时候的事情,但他记得,饿肚子在那时可是经常。家里人多地少,能饱饱地啃一顿用玉米面做的窝窝头已经相当幸福。直到今天,刘海涛吃饭时对鱼虾等高档食品并不在意,对菜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有面有馒头,让他吃饱,就很高兴了。
进了专业队,肚子当然不会再受委屈了.可没想到,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又结结实实地挨了一次饿。在雅典不到一个月,队里带过去的“私货”就吃光了,由于男子皮艇不是重点项目,他们无法像孟关良他们那样开小灶,只能拿着配额的餐券去吃份饭。面条和馒头没有了,所谓的牛排是两个小肉丸,根本填不饱肚子,刘海涛他们又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交通上,一直住在赛场附近,那里买不到东西吃。
那几天,刘海涛被饿惨了,直到现在,他对此还耿耿于怀。“如果不是吃不饱,成绩肯定能够好一点。”对此,教练石严也承认:“刘海涛在雅典奥运会上没有划出自己的最好成绩,饿肚子是个因素,但就是划出了也进不了决赛,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太大了。”
我的“伴儿”在哪里
十运会上“五金王”是辉煌的,这令刘海涛成为十运会的一个标志性人物而载入史册,然而,刘海涛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刘海涛知道,自己在国内尽管找不到对手,但跟国际顶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对于这种情况,刘海涛不失自信,他告诉记者,世界上单人艇出成绩的运动员一般是在28岁到30岁左右,自己还有时间,他相信自己在体能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展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海涛正等待着自己的“杨文军”。
当年,孟关良在中国划艇一枝独秀,但中国的单人艇在世界上却始终没有达到顶尖的水平,直到杨文军的出现,中国的划艇才找到了突破口。孟关良和杨文军拍档,赢得了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的金牌,取得了中国水上项目的历史突破。
刘海涛认为,自己所在的男子皮艇目前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自己虽然在国内也是一枝独秀,但单人艇的成绩与世界第一还有相当差距,不过,双人和四人艇的成绩与世界第一的差距就小太多了,这让他也看到了一线希望。他相信如果自己能够找到跟自己同样出色的拍档,绝对有机会跻身世界顶级选手的行列。
事实上,近年来,刘海涛也在不断地更换拍档。2003年跟辽宁的曲先武拍档参加了世界杯和世锦赛;2004年又跟江西的周鹏搭档;2005年刘海涛开始与解放军队的安徽选手李臻合作。
总体而言,这些配艇都不稳定,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合作始终不是最好的。
刘海涛究竟能否找到自己的“杨文军”,就要看能否满足两点基本要求:一要个体能力水平接近;二要技术风格相互适应。另外,还要看双方的性格是否合适,是否有共同的志向和目标等等。要满足这么多要求谈何容易?
看来,中国男子皮艇能否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刘海涛要走的路还会很长……
责编/王查娜
睢县有河,刘海涛自小通水性,但在上体校时,他对皮划艇并不了解,以为这和在河上撑小船差不太多,直到被广东皮划艇队总教练石严发现,他才和皮划艇结缘。
从“看船工”入行
1996年的全国皮划艇锦标赛在睢县进行,石严请当地体校找两个运动员帮忙照看皮艇,以免丢失。刘海涛就这样走进了石严的视野。
回想当年,石严觉得也是凑巧,一帮小孩站在那,就觉得刘海涛像是能练皮划艇的人:年龄适合;体格有发展的潜质;有一副憨厚刚毅的面相。
刘海涛来到广东肇庆队后,石严始终把刘海涛放在心坎上,将他定为重点培养对象,队伍在肇庆备战1997年的八运会,石严一有时间就去点拨刘海涛,还特意安排他参加广东队的合练和测验。八运会后,经过10个月观察考验的刘海涛加入了广东队,后来又被解放军队看中。
到了专业队,刘海涛很快证明了自己在皮划艇项目上的天赋:练技术,他比队友上手快;练体能,他比队友更吃苦耐劳。有人说,他就像天生跟皮划艇这种枯燥乏味的运动相匹配一样。
刘海涛训练有自己的想法。石严说,他是个颇“记仇”的男孩,如果你挑他毛病他肯定会记住。他不喜欢你多说,一句话说一遍就行,无须重复第二次。皮艇训练中,教练的快艇要跟在队员附近,那时刘海涛最不喜欢教练唠叨,不但环境嘈杂听不清,也让他无心训练。但每次一上岸。停下来喝水休息时,他会主动和教练交流训练中的心得,时间长了,教练才摸准了他的这种习惯。
跟其他运动员相比,除了天赋,刘海涛是最能吃苦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他都会坚持训练。1999年在河源准备皮划艇全国锦标赛,刘海涛的屁股上不知什么原因长了鸡蛋大的一个脓包,皮划艇是要坐着划的项目,遇到这种情况,可想而知对运动员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当时有两种治疗方案:一是开刀,但手术恢复要一个月,会影响将要进行的比赛;二就是保守治疗。刘海涛没多想,就和教练说要保守治疗。那段时间,刘海涛天天打上青霉素坚持训练,那种钻心的疼痛,直到赢得比赛胜利他也没和任何人说起过。
从基本技术训练、有氧训练到全面的身体素质锻炼,他从不偷懒,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伤病也知趣地很少来打扰他。因此,也就是半年时间,刘海涛就成为了广东省运会的冠军,一年半后又成为了全国青年锦标赛的冠军。
农民的儿子
刘海涛老家所在的村子地处平原,他直到15岁才第一次看到山,而且是在开往广州的火车上。但是父亲这位一辈子靠种地养家的朴实农民,在刘海涛心中就像一座大山。刘海涛的名字是父亲专门请有文化的人取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算到了刘海涛与水有缘、刘海涛在家没事就爱和父亲开玩笑:“我身材没您魁梧,我们两人站在一起您更像教练。如果您出来当运动员,一定比我牛。”
刘海涛是家里的幺子,前面有3个姐姐,因此,家里人很疼他.并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一人的身上。家人原希望把刘海涛送到县城读中专,但上万元的学费刘家砸锅卖铁都筹不到,后来才不得不把他送到了睢县体校,想着读完了体校,回村里当一名体育老师也就不错了,刘海涛以前的梦想也是当一个体育老师。刘海涛如今已经成了全县的名人,家人再也不提体育老师的事了。
对家人,刘海涛是愧疚的,队里经常一收手机就一个多月,他不想排队打电话因此也就不能经常跟家里联系。他向记者坦言,现在家里已经不需要他做什么了。九运会后家中建起了新房,父母身体健康,只是闲着没事时才干点农活。3个姐姐早已出嫁,生儿育女,生活幸福。比起小时候受的苦,一切似乎都过去了。
现在,刘海涛很少说他小时候的事情,但他记得,饿肚子在那时可是经常。家里人多地少,能饱饱地啃一顿用玉米面做的窝窝头已经相当幸福。直到今天,刘海涛吃饭时对鱼虾等高档食品并不在意,对菜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有面有馒头,让他吃饱,就很高兴了。
进了专业队,肚子当然不会再受委屈了.可没想到,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又结结实实地挨了一次饿。在雅典不到一个月,队里带过去的“私货”就吃光了,由于男子皮艇不是重点项目,他们无法像孟关良他们那样开小灶,只能拿着配额的餐券去吃份饭。面条和馒头没有了,所谓的牛排是两个小肉丸,根本填不饱肚子,刘海涛他们又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交通上,一直住在赛场附近,那里买不到东西吃。
那几天,刘海涛被饿惨了,直到现在,他对此还耿耿于怀。“如果不是吃不饱,成绩肯定能够好一点。”对此,教练石严也承认:“刘海涛在雅典奥运会上没有划出自己的最好成绩,饿肚子是个因素,但就是划出了也进不了决赛,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太大了。”
我的“伴儿”在哪里
十运会上“五金王”是辉煌的,这令刘海涛成为十运会的一个标志性人物而载入史册,然而,刘海涛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刘海涛知道,自己在国内尽管找不到对手,但跟国际顶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对于这种情况,刘海涛不失自信,他告诉记者,世界上单人艇出成绩的运动员一般是在28岁到30岁左右,自己还有时间,他相信自己在体能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展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海涛正等待着自己的“杨文军”。
当年,孟关良在中国划艇一枝独秀,但中国的单人艇在世界上却始终没有达到顶尖的水平,直到杨文军的出现,中国的划艇才找到了突破口。孟关良和杨文军拍档,赢得了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的金牌,取得了中国水上项目的历史突破。
刘海涛认为,自己所在的男子皮艇目前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自己虽然在国内也是一枝独秀,但单人艇的成绩与世界第一还有相当差距,不过,双人和四人艇的成绩与世界第一的差距就小太多了,这让他也看到了一线希望。他相信如果自己能够找到跟自己同样出色的拍档,绝对有机会跻身世界顶级选手的行列。
事实上,近年来,刘海涛也在不断地更换拍档。2003年跟辽宁的曲先武拍档参加了世界杯和世锦赛;2004年又跟江西的周鹏搭档;2005年刘海涛开始与解放军队的安徽选手李臻合作。
总体而言,这些配艇都不稳定,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合作始终不是最好的。
刘海涛究竟能否找到自己的“杨文军”,就要看能否满足两点基本要求:一要个体能力水平接近;二要技术风格相互适应。另外,还要看双方的性格是否合适,是否有共同的志向和目标等等。要满足这么多要求谈何容易?
看来,中国男子皮艇能否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刘海涛要走的路还会很长……
责编/王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