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职业生涯的复出与退居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在1993年到2005年期间,在1500家美国上市大公司中共出现765位“复出CEO”,其中包括28位公司创始人。
  
  


  2009年2月5日,联想公布了两个消息。第一,2008年第三财季联想亏损9700万美元。第二,已经学会了打高尔夫球的柳传志即日起重新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自从2005年柳传志退休后,其实一直未淡出公众视线,很多场合依然在以联想的名义发表看法。不过此时联想遭遇内忧外患,柳传志暮年“二次创业”,难免给这次复出染上悲壮的色彩。
  已经退隐的公司掌门人再度出山并不算新鲜。美国曾做过“复出CEO”的研究统计,在1993年到2005年期间,在1500家美国上市大公司中共出现了65位“复出CEO”,其中包括28位公司创始人。这些CEO平均年龄61岁,重新出山前平均离职两年,复出后的任期在三年左右。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复出的CEO其实无心恋战,用最快时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然后就会再度归隐——复出很容易成为CEO的罗生门,真正能力挽狂澜的并不多。一些在事业巅峰期选择激流勇退的人物,如星巴克的舒尔茨、戴尔公司的戴尔、雅虎的杨致远、Gateway的泰德·维特,他们复出后大多际遇尴尬。最成功的掌门回归当属乔布斯,因为苹果的智慧与精神几乎凝结在他一人身上。
  那么,对CEO来说,究竟为什么要复出?又应该在什么合适的时机复出呢?
  首先,此人对企业应该是不可或缺的。CEO的隐退,尤其是企业创始人隐退后。虽然仍然会成为企业最尊贵的顾问,智慧仍然会融入战略决策中,但通常不再参与日常决策。企业有强烈愿望需要此人归来,可能有两方面原因:1、企业的班子交接不理想;2、此人有他人无法代替的优势。
  第二,企业转型失败,希望回到成功的传统模式中或者寄希望于创始人披荆斩棘的经验,重新杀出一条血路来。但CEO隐退的几年中,商业环境和企业管理层都已非往昔。戴尔回归后做回直销至上,但购买的主体在戴尔隐退时已经转为消费者而不是企业,戴尔公司仍然没有走出困境。
  柳传志的回归既包含这两种原因,又要比这些更复杂微妙。柳传志对杨元庆多年苦心栽培,无论联想发生怎样的巨变,相信杨都是联想领导人的不二人选。对目前内外交困的联想来说,柳传志出山除了可以鼓舞士气,还有他与领导层高超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柳传志出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联想并购IBMPC时决策定位失误。将商务机作为主打产品,同时联想国内外的组织层沟通不畅、链条过长,接连错过国内消费PC市场的勃兴机会。柳复出便可以将这一切的失误顺理成章地推到经济危机上去,重新捡起国内市场。下一步联想将陷入中国消费PC市场的座战,柳传志出山负责打理组织上的问题,杨元庆这颗棋就重新被盘活,可以更专注提高联想的业绩,也能够喘一口气,好好与IBM PC部高管磨合。
  柳传志的复出应该出于无奈,但柳比其他人的高明之处在他的制衡术——能把复出打造得如此光辉,能在复出后让班子平稳过渡,同时不让前任领导人的威信因此损耗。柳传志在采访中说道:“杨元庆本来就要做回CEO的,应该有五年的学习期。但是赶上金融危机,几件事赶在一起,元庆就上来了。元庆作为董事局主席,在后台负责与董事会及各方协调。联想运营真正的掌舵人是阿梅里奥。当初这种安排也是为了让杨元庆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学习一家跨国公司应该怎么做。”看到这句话。你不得不佩服柳传志的确是公关辞令的泰斗!
其他文献
没有实习单位,挤破头想找实习单位:找到了实习单位,因为觉得无事可做,所以干脆悄悄不去了:待了下来的,又因为做的不是任务是杂物而牢骚满腹。当然,也有特明白特懂事儿特百折不回的主儿,所以人家高高兴兴地做了下来。这都是现实,所以太值得思考。      故事一蔡乐可以姿态谦卑,但决不磨损奔腾的心    蔡乐(化名)两年前曾到我们杂志社实习过一个暑假,后来,他在大学里度过了松散的两年,这导致去年7月份他毕业
期刊
如果不随时去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你会很安逸,不太想再往前去走。所以我觉得金融危机反而是一个好事,把每一个人一棒挥醒,企业的这种安逸不是永永远远的,即使最大的企业也可能会一夜之间崩塌。    圣诞节的时候,我去了英国一趟,感觉真的很恐怖。在伦敦西区最繁华的购物区——莱斯特广场里,竟然有两三家商店已经倒闭;每天的《金融时报》网站上,也看不到一则好消息:英国房价将继续下跌,英国经济进入冰封期……  也许国
期刊
实习都干点什么?远不是“只打个下手”那么简单,也不只是让你的履历看起来“经验丰富”,到底如何成功转正,且看已通过“五关”的“六将”如何为你支招。    第一关 负责就是不一个人解决问题    经验传授人:小Y微软新员工  整理 刘龙  又到2月,我知道身边马上又会有一群可爱的新面孔了,他们就和去年的我一样,带着对技术的狂热;带着点书生气;带着点对社会的懵懂……我也知道,对他们来说未来短短几个月时间
期刊
要引导谈判,就要先出牌;要敢先出牌,就要有能力收回来;怎样才能收回来?就是要用条件句。    在上谈判课时,同学最常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该不该先出牌?  这其实有两派讲法,有的人认为应该先出牌,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有的则认为千万别先出牌,因为跟买古董一样,万一我们不懂行情,贸然出手,一下子就露馅儿了。  这些顾虑都有道理。但如果你是卖方,我还是主张你先开价。先开价在谈判里,有“下锚”的效果。摆在桌
期刊
我们每一天部在推销自己的理想,要把它传达给另一个人。你是不是懂得了解别人,你的谈吐是否有思想,你讲话是不是很精准,能否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个永无止境要去学习的工作。    十多年前,我还在纽约读平面设计的时候,一位老师讲了一句接下来改变我人生的话,他说: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都只是一种人——推销员。  当时。如果我只是一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平面设计师,认为推销员就是西装革履的街头卖保险者,听到
期刊
春节后遗症之错漏百出
期刊
在职场,既要埋头做事,也要抬头看人。“现实”就是要你带一个“职业化”的面具。    前不久我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档节目做职场话题嘉宾,跟听众聊起了一个职场案例,说的是一个挺优秀的白领员工因为一件小事情被公司辞退。今天也拿来分享给大家。  这个故事的主角刘星毕业于某名牌大学金融专业,去年下半年被南方某大城市一家集团公司下属投资公司录用做金融分析师,工作环境优越,待遇不菲。谁都知道最近半年来因为经济形
期刊
当所有的理性比较都失去效用,而且客观条件都差不多,那么让自己的心给个答案。    昨天,接到在某大型门户网站做部门总监的Ann的电话,咨询她换工作的事儿。Ann曾是我的一位候选人,在漫长的15年职业经历中,她只换过一次工作,就是从传统媒体到现在的互联网公司。4年前我作为猎头联系Ann的时候用金钱、职位、良好发展等手段进行“诱惑”,她都不为所动。在猪头看来Ann是优秀之中的优秀了,目标明确、知道自己
期刊
我不是男权主义者,也不是女权主义者,我就是纳闷,为什么女下属说起女老板,总逃不掉对她的空窗状况品头论足呢?    Oliver是一家成功的私企市场部大头,和CEO兼创始人私交很好,据说达到开会敢拍桌子、会后能称兄道妹的级别。Oliver是个台湾人,没有人知道她的年龄,快四十了吧。  Oliver在职场流言圈里最famous的原因在于她的难搞,她的每个助理均用不到半年就走人。据说其中一个新手,天可怜
期刊
也许困难的感受更多只是来自于浮躁。太多的痛苦因为指标定得太高,时间剪得太短。    前两天,原定好的培训被迫取消,因为老板要征用隔壁的会议室,“有急用,一定留给我!”不容置疑的口气。  一边抱怨,一边把取消培训的邮件哗哗发出去。最近接二连三出现这种状况,老板们还讲不讲理?不是紧急会议,就是政府接待。这回可好,连个理由都没有。  第二天,也没见会议室里有什么动静,只是偶尔有人进出,窗帘密密地拉着,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