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CT与MRI影像诊断脊柱外伤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外伤患者,先进行CT影像检查,再进行MRI影像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检查的结果。结果: CT影像诊断在显示骨折线、压迫神经根碎骨片、椎体压迫骨髓碎骨片、椎体碎骨片和骨折椎体等方面均优于MRI影像;MRI影像检查椎体挫伤、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检出率显著高于CT影像检查,(P<0.01);MRI影像检查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软组织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CT影像检查,(P<0.05)。结论: 在脊柱外伤的诊断中,采用CT影像诊断与MRI影像诊断各有优劣,临床上可将两者结合,以提高脊柱外伤诊断时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关键词:CT;MRI;脊柱外伤;诊断价值
脊柱外伤是临床常见骨科病,造成脊柱外伤的常见病因有重物坠落伤和砸伤、交通事故、施工事故及弯腰时受到的挤压力等[1]。当脊柱受到外伤骨折时,可出现脊神经受压、韧带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髓损伤、曲度改变、骨折片移位等。故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快速、精准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临床上诊断脊柱外伤的常用方法较多,其中以CT和MRI应用最为广泛。因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快速、简便的进行全脊柱扫描,给脊柱外伤的诊断带来更为全面、科学的依据。本研究主要探讨CT与MRI影像诊断脊柱外伤的价值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外伤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11~78岁,平均(37.9±7.6)岁。致伤原因:坐及走路不慎跌致伤5例,外力砸伤39例,高处不慎坠落23例,车祸伤33例。损伤部位:骼椎23例,占23.0%,腰椎25例,占25.0%,胸椎33例,占33.0%,颈椎19例,占19.0%。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强迫体位、翻身及站立困难,患处软组织肿胀、压痛、局部疼痛。Frankel分级:A级41例,B级17例,C级14例,D级12例,E级16例。
1.2 方法
对100位脊柱外伤患者先进行CT影像检查,再进行MRI影像检查。其中,CT影像检查采用螺旋CT机,对损伤脊椎进行螺旋扫描,将扫描所得图像数据重建。有关参数为管电流300mA,管电压120kV,扫描层间距3.0mm,扫描层厚3.0mm。MRI影像检查均在受伤后5~8h内进行,以超导共振机为检查设备,及相控阵脊柱线圈。扫描方位常规选用矢状位、轴位,部分需加扫描冠状位。扫描参数为:矩阵256×256,T1TR/TE=450/10-20ms;STIR序列TR/TE/TI:610/20/120ms。层距6.0mm,层厚5.0mm,信号采集叠加2~5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种影像检查下骨折线、压迫神经根碎骨片、椎体压迫骨髓碎骨片、椎体碎骨片及骨折椎体等个数;并比较两者损伤检出率。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2.1 两种影像检查结果比较
CT影像检查中可见骨折线个数明显多于MRI影像检查;CT影像检查对显示压迫神经根碎骨片、椎体压迫骨髓碎骨片、椎体碎骨片和骨折椎体优于MRI影像检查。具体见表1。
表1 两种影像检查结果比较
2.2 两种影像损伤检出率比较
MRI影像检查椎体挫伤、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检出率分别为96.00%,21.00%,22.00%显著高于CT影像检查的83.00%,6.00%,7.0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MRI影像检查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软组织损伤检出率分别为25.00%,51.00%,47.00%明显高于CT影像检查的13.00%,38.00%,31.00%,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种影像损伤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人体脊柱属于多骨联合而成、多关节形态各异的复杂解剖结构,脊柱外伤以椎体受累为主,并可伴附件骨折或仅出现附件骨折,剧烈暴力迅速使脊柱过度屈曲导致压缩性骨折是大部分椎体骨折的主因[3]。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骨折后可引起椎体周围软组织的挫伤、椎间盘和韧带的损伤、脊神经的受压、脊髓损伤、骨折碎片的移位、脊柱曲度的改变,快速、清晰地显示上述改变对及时有效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CT影像诊断特点:多数脊柱外伤的患者均应接受CT影像检查,其能显示脊柱三维复杂解剖结构椎旁软组织情况椎管狭窄程度,可多方向行三维重建[4],故可直接观察椎管狭窄的程度、骨折对脊髓的影响及损伤范围(图A、B显示出骨折片突向椎管压迫脊髓)。但骨挫伤是因外伤所致的骨小梁的微骨折,骨皮质、软骨正常,既无骨皮质及骨骼轮廓断裂等形态变化,又不能造成正常骨组织密度与病灶的对比差,故易被漏检。
MRI影像诊断特点:MRI影像是检查软组织与骨的最佳手段,MRI影像成像范围大,且扫描分辨率较高。MRI影像对软组织损伤、脊柱骨折等具有较高的分辨率,MRI影像可通过异常信号诊断脊髓硬膜外血肿、水肿、损伤等症状[5]。MRI影像成像速度快,可有效避免影像颤动,从而得到清晰图像。MRI影像能清楚观察韧带、椎间盘及脊髓损伤程度(图C显示出脊髓损伤部位,图D显示出脊柱内部节状脱位情况),可用于判断脊柱的稳定性,进而对治疗中制定手术行内固定的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CT影像诊断的脊柱外伤在显示骨折线、压迫神经根碎骨片、椎体压迫骨髓碎骨片、椎体碎骨片和骨折椎体等方面优于MRI影像;但MRI影像诊断在椎体挫伤、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及软组织损伤检出率都明显高于CT影像;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脊柱外伤的诊断中,采用CT影像诊断与MRI影像诊断各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有自身的不足,两种影像诊断相结合,可取长补短,能对脊柱外伤作出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涛.MRI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86-87.
[2] 邹刚.脊柱外伤患者112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87.
[3] 邓海.CT和X线在脊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78-79.
[4] 伏云,孙宗琼.脊柱爆裂型骨折的CT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3):152-154.
[5] 张治军,傅海鹰,何大川,徐建国,张晶.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6):19-20.
关键词:CT;MRI;脊柱外伤;诊断价值
脊柱外伤是临床常见骨科病,造成脊柱外伤的常见病因有重物坠落伤和砸伤、交通事故、施工事故及弯腰时受到的挤压力等[1]。当脊柱受到外伤骨折时,可出现脊神经受压、韧带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髓损伤、曲度改变、骨折片移位等。故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快速、精准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临床上诊断脊柱外伤的常用方法较多,其中以CT和MRI应用最为广泛。因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快速、简便的进行全脊柱扫描,给脊柱外伤的诊断带来更为全面、科学的依据。本研究主要探讨CT与MRI影像诊断脊柱外伤的价值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外伤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11~78岁,平均(37.9±7.6)岁。致伤原因:坐及走路不慎跌致伤5例,外力砸伤39例,高处不慎坠落23例,车祸伤33例。损伤部位:骼椎23例,占23.0%,腰椎25例,占25.0%,胸椎33例,占33.0%,颈椎19例,占19.0%。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强迫体位、翻身及站立困难,患处软组织肿胀、压痛、局部疼痛。Frankel分级:A级41例,B级17例,C级14例,D级12例,E级16例。
1.2 方法
对100位脊柱外伤患者先进行CT影像检查,再进行MRI影像检查。其中,CT影像检查采用螺旋CT机,对损伤脊椎进行螺旋扫描,将扫描所得图像数据重建。有关参数为管电流300mA,管电压120kV,扫描层间距3.0mm,扫描层厚3.0mm。MRI影像检查均在受伤后5~8h内进行,以超导共振机为检查设备,及相控阵脊柱线圈。扫描方位常规选用矢状位、轴位,部分需加扫描冠状位。扫描参数为:矩阵256×256,T1TR/TE=450/10-20ms;STIR序列TR/TE/TI:610/20/120ms。层距6.0mm,层厚5.0mm,信号采集叠加2~5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种影像检查下骨折线、压迫神经根碎骨片、椎体压迫骨髓碎骨片、椎体碎骨片及骨折椎体等个数;并比较两者损伤检出率。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2.1 两种影像检查结果比较
CT影像检查中可见骨折线个数明显多于MRI影像检查;CT影像检查对显示压迫神经根碎骨片、椎体压迫骨髓碎骨片、椎体碎骨片和骨折椎体优于MRI影像检查。具体见表1。
表1 两种影像检查结果比较
2.2 两种影像损伤检出率比较
MRI影像检查椎体挫伤、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检出率分别为96.00%,21.00%,22.00%显著高于CT影像检查的83.00%,6.00%,7.0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MRI影像检查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软组织损伤检出率分别为25.00%,51.00%,47.00%明显高于CT影像检查的13.00%,38.00%,31.00%,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种影像损伤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人体脊柱属于多骨联合而成、多关节形态各异的复杂解剖结构,脊柱外伤以椎体受累为主,并可伴附件骨折或仅出现附件骨折,剧烈暴力迅速使脊柱过度屈曲导致压缩性骨折是大部分椎体骨折的主因[3]。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骨折后可引起椎体周围软组织的挫伤、椎间盘和韧带的损伤、脊神经的受压、脊髓损伤、骨折碎片的移位、脊柱曲度的改变,快速、清晰地显示上述改变对及时有效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CT影像诊断特点:多数脊柱外伤的患者均应接受CT影像检查,其能显示脊柱三维复杂解剖结构椎旁软组织情况椎管狭窄程度,可多方向行三维重建[4],故可直接观察椎管狭窄的程度、骨折对脊髓的影响及损伤范围(图A、B显示出骨折片突向椎管压迫脊髓)。但骨挫伤是因外伤所致的骨小梁的微骨折,骨皮质、软骨正常,既无骨皮质及骨骼轮廓断裂等形态变化,又不能造成正常骨组织密度与病灶的对比差,故易被漏检。
MRI影像诊断特点:MRI影像是检查软组织与骨的最佳手段,MRI影像成像范围大,且扫描分辨率较高。MRI影像对软组织损伤、脊柱骨折等具有较高的分辨率,MRI影像可通过异常信号诊断脊髓硬膜外血肿、水肿、损伤等症状[5]。MRI影像成像速度快,可有效避免影像颤动,从而得到清晰图像。MRI影像能清楚观察韧带、椎间盘及脊髓损伤程度(图C显示出脊髓损伤部位,图D显示出脊柱内部节状脱位情况),可用于判断脊柱的稳定性,进而对治疗中制定手术行内固定的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CT影像诊断的脊柱外伤在显示骨折线、压迫神经根碎骨片、椎体压迫骨髓碎骨片、椎体碎骨片和骨折椎体等方面优于MRI影像;但MRI影像诊断在椎体挫伤、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及软组织损伤检出率都明显高于CT影像;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脊柱外伤的诊断中,采用CT影像诊断与MRI影像诊断各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有自身的不足,两种影像诊断相结合,可取长补短,能对脊柱外伤作出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涛.MRI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86-87.
[2] 邹刚.脊柱外伤患者112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87.
[3] 邓海.CT和X线在脊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78-79.
[4] 伏云,孙宗琼.脊柱爆裂型骨折的CT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3):152-154.
[5] 张治军,傅海鹰,何大川,徐建国,张晶.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