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
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德谟克利特,当他走进花丛,闻到花香气味时,他思考着一个科学之谜:人为什么能远远闻到花的香味?当他走到河边,看到鱼儿在水中畅游,又引起了他的思考:鱼儿在水中能迅速的游动,说明水并不是非常紧密的吧!当他端起碗吃饭喝咸汤的时候,他又沉思起来:为什么一点盐放在汤里,整碗汤都有咸味?
德谟克利特经过反复的思考,他总结了一个结论:物质,都是由极小的微粒组成的。花香飘万里,是因为花香的微粒在空气中到处飘荡。鱼儿能在水中畅游,是因为水的微粒可以挤开。咸汤所以有咸味,是因为汤里散布着食盐的微粒。总之,不管是什么物质,它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德谟克利特就把这些构成物质的微粒称为“原子”。按希腊文的原意,原子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
二、我国最早提出物质组成的人
同样是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大学问家墨子也认为,物质可以分为许多微粒,这些微粒叫做“端”。“端”,其实就是德谟克利特所说的原子。墨子认为,“端”是不能再分割了。。
与墨子持不同意见的人是我国的另一位大学问家庄子,庄子说,如果拿一根一尺长的木棍,今天把它折成两段,明天把两段再折成四段,后天再折成八段,这样一天一天的折下去,不断的分割棍子,即使折了几十万年,棍子还是可以不断地分割下去,永无止境。也就是说,庄子认为物质不仅是可以分的,而且还可以无限的分下去。
三、分子——原子论的创始人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道尔顿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都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是相同的。道尔顿的观点虽不十分完善,但他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道尔顿没有把原子和分子区分开。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他认为物质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他还特别提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人们把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学说叫原子——分子论。
四、发现原子可以再分的人
原子——分子论的观点确立之后,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一个发现,震动了科学界,他把两块不同的金属插在酸液里,再用金属线连接起两块金属,结果发现,金属丝上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什么?伏打认为,电流是电的微粒——电子在流动。电子是从哪儿来的?来源只有一个,从原子中来。也就是说,原子中还存在着更小的粒子,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阴极射线,更加证实了原子中确实存在着一种更小的带电粒子——电子。汤姆生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后来,经过人们的进一步研究,解开了原子内部的秘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五、发现原子核可以再分的人
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一种奇怪现象:它在冲洗照相底片时,发现一张照相底片未经曝光,却出现了一把钥匙的影子!他经过反复思考,才弄明白,原来,那张底片本来是用黑纸包得好好的,放在抽屉里,上面随手放了一把钥匙,而桌上放着一瓶黄色的晶体,正是那晶体不断地放射出一种看不见得光线,穿过桌板和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那黄色的晶体里,含有一种特殊的元素——铀。后来,经法国科学家居里和居里夫人的细心研究,揭开了铀的奥秘: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它能不断地放出射线,这些射线是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原来,铀的原子核会不断地分裂,发生裂变,那些放出的射线,就是铀原子核分裂时射出的“碎片”。通过这个事实说明,原子核也是由其它粒子构成的。
经过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楚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其实是空荡荡的,如果说一个原子像一座十层大楼那么大,原子核只像一粒黄豆那么大,而电子则比一粒芝麻还小,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德谟克利特,当他走进花丛,闻到花香气味时,他思考着一个科学之谜:人为什么能远远闻到花的香味?当他走到河边,看到鱼儿在水中畅游,又引起了他的思考:鱼儿在水中能迅速的游动,说明水并不是非常紧密的吧!当他端起碗吃饭喝咸汤的时候,他又沉思起来:为什么一点盐放在汤里,整碗汤都有咸味?
德谟克利特经过反复的思考,他总结了一个结论:物质,都是由极小的微粒组成的。花香飘万里,是因为花香的微粒在空气中到处飘荡。鱼儿能在水中畅游,是因为水的微粒可以挤开。咸汤所以有咸味,是因为汤里散布着食盐的微粒。总之,不管是什么物质,它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德谟克利特就把这些构成物质的微粒称为“原子”。按希腊文的原意,原子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
二、我国最早提出物质组成的人
同样是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大学问家墨子也认为,物质可以分为许多微粒,这些微粒叫做“端”。“端”,其实就是德谟克利特所说的原子。墨子认为,“端”是不能再分割了。。
与墨子持不同意见的人是我国的另一位大学问家庄子,庄子说,如果拿一根一尺长的木棍,今天把它折成两段,明天把两段再折成四段,后天再折成八段,这样一天一天的折下去,不断的分割棍子,即使折了几十万年,棍子还是可以不断地分割下去,永无止境。也就是说,庄子认为物质不仅是可以分的,而且还可以无限的分下去。
三、分子——原子论的创始人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道尔顿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都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是相同的。道尔顿的观点虽不十分完善,但他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道尔顿没有把原子和分子区分开。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他认为物质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他还特别提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人们把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学说叫原子——分子论。
四、发现原子可以再分的人
原子——分子论的观点确立之后,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一个发现,震动了科学界,他把两块不同的金属插在酸液里,再用金属线连接起两块金属,结果发现,金属丝上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什么?伏打认为,电流是电的微粒——电子在流动。电子是从哪儿来的?来源只有一个,从原子中来。也就是说,原子中还存在着更小的粒子,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阴极射线,更加证实了原子中确实存在着一种更小的带电粒子——电子。汤姆生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后来,经过人们的进一步研究,解开了原子内部的秘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五、发现原子核可以再分的人
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一种奇怪现象:它在冲洗照相底片时,发现一张照相底片未经曝光,却出现了一把钥匙的影子!他经过反复思考,才弄明白,原来,那张底片本来是用黑纸包得好好的,放在抽屉里,上面随手放了一把钥匙,而桌上放着一瓶黄色的晶体,正是那晶体不断地放射出一种看不见得光线,穿过桌板和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那黄色的晶体里,含有一种特殊的元素——铀。后来,经法国科学家居里和居里夫人的细心研究,揭开了铀的奥秘: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它能不断地放出射线,这些射线是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原来,铀的原子核会不断地分裂,发生裂变,那些放出的射线,就是铀原子核分裂时射出的“碎片”。通过这个事实说明,原子核也是由其它粒子构成的。
经过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楚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其实是空荡荡的,如果说一个原子像一座十层大楼那么大,原子核只像一粒黄豆那么大,而电子则比一粒芝麻还小,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