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给药 当防失误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7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中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病,自我给药的情况是很普遍的。由此而造成的不合理用药,是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医学资料统计表明,约有25%的慢性病患者,同时在应用4~6种药品。因此,毒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相当高,约占用药者的15%左右。事实说明,用药的品种愈多愈杂,问题就越大。一旦形成用药依赖心理,其后果往往是自己预料不到的。一些慢性病人可能并不是死于自身所患疾病,而是死于药物的毒害。长期大量用药对内脏器官与组织的损害,虽然一时还看不出来,被人体代偿的功能暂时掩盖,但一朝发现某脏器严重损坏时,大多为时已晚。用药不当所造成的后果,应当作为深刻的教训牢牢记取。下面几位患者在用药方面的失误,便可引起大家的警觉。
  患者吴某,男,58岁。患胃溃疡多年,一直在服用甲氰咪胍、氢氧化铝、枸橼酸铋制剂、维生素U等药品。两个月前因浑身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他未经医生同意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治疗。不久便发生胃出血,胃溃疡的症状也明显加重。这显然是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所造成的。他的教训是忽视了胃溃疡的病史。
  患者李某,女,66岁。有高血压病史11年,长期用药杂乱,没有规律。血压波动较大,时高时低。在药品选择上,她喜欢赶时髦,认为新药总比旧药好。越是价格贵的她越要试试,并不考虑自己的病情是否需要。去年冬天她听人说服用卡托普利降压效果好,也不去征求医生意见,就自己服用了该药,结果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腹部、大腿内侧、手臂等处出现大面积皮疹及斑丘疹,奇痒难忍。后来又出现喉部水肿、发音困难及剧烈咳嗽,不得不停药。事实使她终于认识到新药、贵药并不一定人人适合。对于过敏性体质的人来说,试用某些新药更应慎重从事。
  患者陈某,男,75岁。患慢性支气管炎,已有20年病史。从去年起一直都在服用激素强的松。一年多来治疗效果确实不错,老人家误认为他的病已经完全好了,便自作主张突然停止服药。结果引起旧病复发,喘息不止,只好又重新住进医院。医生对他说,这是停药反应。因为长期应用外源性激素,机体自身激素的合成减少。突然中断外源供给,则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随之发生呕吐、恶心、烦躁不安、肌肉和关节疼痛、低血压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医学上称之为“反跳”现象。故应采取逐渐减量停药的方式,让机体逐渐恢复合成激素的水平,以免发生危险。
  患者谢某,女,48岁。本人为医生。近几年来因患更年期综合征,时常心绪不宁,难于自控。后因失眠、烦躁、脾气变坏而影响工作,便经常服用安定(地西泮)及速可眠等药。她自认为是医生,懂得药性,能够自我约束,掌握剂量,是不会出问题的。久而久之,思想上放松了警惕,终于还是产生了药物依赖性,以至难以自拔。直到一天晚上跌倒在卫生间,摔成了股骨骨折后,才痛下决心戒除药瘾。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她后悔地说自己太自信了。
  用药不当的后果有大有小,但都可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上述几位患者的情况来看,普及合理用药的知识十分必要。患者在用药前应该对自己所用药品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有所了解,必要时可以向医生咨询。防患于未然无疑是远离药害的明智之举。
  
  (编辑 士 心)
其他文献
患者:近4~5年来我一直腹泻,大便前常有左下腹部疼痛,有时还有腹胀,十分恼人。几家医院都诊断我得的是肠易激综合征,我可连这个病名都听不懂。  医生:别着急,我把这个病名解释一下你就会明白了:“肠”,指小肠与大肠;“易激”,就是易受刺激,易于激动,对轻微的刺激反应十分明显,甚至躁动不安。“综合征”是指这类病人有固定的几种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等。  患者:有的医生可又说我是结肠痉挛,这对吗?  医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配合心理护理对中晚期异常妊娠引产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58例中晚期异常妊娠引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精细化
权教授在完成了一个国家级课题的中期评估之后,感到疼痛了三个多月的双膝关节已肿胀得不能弯曲。他躺下后就不能站立。在校领导和家人的护送下,来到肿瘤治疗中心。专家们经过一番询问、体检和检查之后,都面面相觑:权教授左下肺有一癌肿。已经长到拳头大小,压迫了部分肺组织。除了纵隔淋巴结发现转移外,全身还有多处骨转移。显然,教授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虽经全力治疗,半年之后权教授还是在痛苦的呻吟声中走完了他的人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