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转变教育观念,我们首先要审视当前存在的一些教学现状,明确哪些观念是束缚教育改革发展、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旧的教育理念。
1. 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所以,基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功能取向不应该主要在选拔与甄别,为高一级学校生产“半成品”,而应该主要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提高生命价值,在保证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其终身发展的能力,为其未来的成功打基础。
2. 真正体现“教育为社会服务,学生为学校着想”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未来人才的多样性。不能选择可以接受教育的学生,而应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基础教育课程的最基本理念。
3. 转变教师职能。教师不应只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而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听众,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探究者。N.戈培尔,J.波特在《教师的角色转换》一文中对教师角色转换的趋势做了以下说明。他们认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从以下八个方面有所变化: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二是教师应从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的知识资源。三是教师应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四是实现教师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五是教师更应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六是教师应更密切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七是教师应削弱加之于孩子们身上——特别是大龄孩子及家长身上的传统权威。八是教师更应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和课外活动。
4. 重建教育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单纯看统考成绩,评价一节好课不应该看教师程序设计多么严密、讲解多么精彩,而应该看通过教师的组织和调控,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培养、智力是否得到充分发展。同样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不能单纯地看考试分数的高低,而应该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发展性的评价。
二、教育观念转变的条件
转变教育观念,有外部条件也有自身条件,我们要积极创设外部条件,努力改善自身条件,明确:
1. 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领导的观念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改革的进程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的过程,加上中国的国情实际,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主管教育的领导的思想有多远,我们的认识到了哪一步,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到哪一步。如果主管教育的领导的观念没有转变,或者对转变教育观念认识不够,这无疑会体现他对教育的各种主张认识和各个管理环节,现代教育观念就很难冲破传统教育藩篱和枷锁,真正走进广大教师的头脑中。
2. 在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中,要有教育制度和运行机制以及社会制度和社会运行机制的支持与保障。尽管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有极大的作用,可以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往往会使传统教育观念的势力在现实的影响特别大,新的教育观念不能顺利地进入教育实践。因此,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认识到教育观念的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社会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对教育的影响。比如,我们要在教育的宣传、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和运行机制,为观念的最终转变创造条件。
3. 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理论水平是形成教育观念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对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养,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从而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理论和观念的基础,这是许多成功学校和成功教师的经验之谈。目前来讲,我们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各学科课程标准等有关文件和理论,要向省内外课改实验区学习,要对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教师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奖励,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探索、改革氛围。
责任编辑龙建刚
转变教育观念,我们首先要审视当前存在的一些教学现状,明确哪些观念是束缚教育改革发展、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旧的教育理念。
1. 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所以,基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功能取向不应该主要在选拔与甄别,为高一级学校生产“半成品”,而应该主要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提高生命价值,在保证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其终身发展的能力,为其未来的成功打基础。
2. 真正体现“教育为社会服务,学生为学校着想”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未来人才的多样性。不能选择可以接受教育的学生,而应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基础教育课程的最基本理念。
3. 转变教师职能。教师不应只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而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听众,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探究者。N.戈培尔,J.波特在《教师的角色转换》一文中对教师角色转换的趋势做了以下说明。他们认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从以下八个方面有所变化: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二是教师应从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的知识资源。三是教师应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四是实现教师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五是教师更应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六是教师应更密切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七是教师应削弱加之于孩子们身上——特别是大龄孩子及家长身上的传统权威。八是教师更应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和课外活动。
4. 重建教育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单纯看统考成绩,评价一节好课不应该看教师程序设计多么严密、讲解多么精彩,而应该看通过教师的组织和调控,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培养、智力是否得到充分发展。同样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不能单纯地看考试分数的高低,而应该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发展性的评价。
二、教育观念转变的条件
转变教育观念,有外部条件也有自身条件,我们要积极创设外部条件,努力改善自身条件,明确:
1. 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领导的观念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改革的进程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的过程,加上中国的国情实际,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主管教育的领导的思想有多远,我们的认识到了哪一步,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到哪一步。如果主管教育的领导的观念没有转变,或者对转变教育观念认识不够,这无疑会体现他对教育的各种主张认识和各个管理环节,现代教育观念就很难冲破传统教育藩篱和枷锁,真正走进广大教师的头脑中。
2. 在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中,要有教育制度和运行机制以及社会制度和社会运行机制的支持与保障。尽管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有极大的作用,可以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往往会使传统教育观念的势力在现实的影响特别大,新的教育观念不能顺利地进入教育实践。因此,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认识到教育观念的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社会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对教育的影响。比如,我们要在教育的宣传、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和运行机制,为观念的最终转变创造条件。
3. 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理论水平是形成教育观念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对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养,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从而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理论和观念的基础,这是许多成功学校和成功教师的经验之谈。目前来讲,我们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各学科课程标准等有关文件和理论,要向省内外课改实验区学习,要对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教师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奖励,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探索、改革氛围。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