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52-02
父母是孩子这一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作用是潜移默化且相当重要的,教师和父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教育者。学校教育依附于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只有班主任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将学校与家庭工作进行密切地配合,将家校教育发挥出最大作用。班主任和家长进行交流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流程,但如何掌握与家长交谈的艺术,结合我的工作经验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有效实施家访工作
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以及学生家庭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家校聯系最有效的联系方式。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学生所面临的问题,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家访,并且能够把握这个度,并且提出解决方案。因此,班主任在工作期间,面对学生问题,应不厌其烦地进行家访,这样才能使家长能够对学生在校的生活得到了解。因此我们要探讨作为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家访。
1.家访前,明确目标,做好准备。
进行家访之前,班主任应该明确一套详细可行的准备工作。例如,家访之前,我们要确定家访学生的核心问题、主要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本人所表现的优点以及缺点以及学生日常的基本情况,制定初步的解决方案。然后再要提出一套家访计划,这样才能在家访时提高效率。其次要预约家访时间,家访时间要与家长协商,要尽量给双方留上可协调的时间,非紧急情况不可临时进行家访。家访应告知学生,否则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误解,从而对老师失去信任。
2.家访中,讲究方法,访出实效。
(1)在家访进行时,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陈恳的,并且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对待学生不偏不倚,按时学生在校的真实表现,真实地介绍学生在校的各项基本情况,顺序按照提出优点、列出缺点、寻找解决措施这样的步骤。家长上门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若一味地上门告状或者向父母训斥学生的缺点,会打击家长,同时也会引起家长对老师的反感,甚至有些家长会把这些愤怒撒在孩子身上,最终受伤的就是孩子。因此,当谈论孩子的缺点时,教师首先要以“爱”为前提,向家长先审视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赢得家长的同理心之后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这样,家长才会相信老师是真心为自己的孩子,也能够用心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家访时不能打击家长对孩子的信心。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家长一起谴责。班主任要引动家长理解“爱”在教育中的特殊而奇妙的功能。“爱”是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爱”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法宝。老师要在和家长的一言一语的交谈中流露出对孩子的这份爱,这样家长往往能放下心中的戒备,与班主任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
3.家访过程中好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过程中,班主任在抓住关键信息并做好记录,家访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再次回顾,完善记录。通过分析家访过程中找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并且寻找时机,对问题学生开展教育,并且在教育过程中适时适度地与进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改正的效率。
二、积极掌握沟通的艺术
人有不同的类型,因此学生家长的类型不同,教师所与之沟通的方式不同,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策略,包括说话的方式等,把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做到迎刃有余。
1.以表扬为主,抓住家长的特点。
表扬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方式,家访过程中要多表扬,这是一种对孩子和家长的双方肯定。其实在每个家长心中,他们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特别是如果在于家长进行交流时有第三发人员在场,那么双方一定要在私下交流学生的缺点,否则会适得其反。
2.从爱出发,关心学生。
孩子是家校联系的纽带,正因为家长和班主任对家长的这份爱,才使这纽带越系越紧。班主任要让家长感受到这份爱,这样家长才能心存感激,真诚地与班主任合作,在交流过程中,班主任要以“关心、爱”的态度去处理、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要过多指责,甚至不要让家长认为你在责怪孩子,也不与同班同学进行比较,这样会引起家长的焦虑和厌恶。
3.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从人格上,班主任和家长是平等的,不能够一种唯舞独尊的感觉。其次,懂得倾听家长的想法,了解家长的内心感受,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学生出现问题,家长是最着急也是最紧张的,这时候,班主任要理解家长的情绪,安慰为主,并且不要把小事化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并且要告诫家长,不要过分担忧,学生出问题才叫学生。
4.传授方法,发挥专业性。
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家长不是在具备了家教的素养后才成为家长的,也不能等孩子长大定型、家长悟出了家教的得失之后再对孩子“回炉”。也就是说,家长也是第一次当家长,大多数对孩子的教育显得欠缺,但是并不意味着不是教育人士就无法培养出好孩子。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志士的家长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因为没有不会培养孩子的家长,只有不认真的家长。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远远超过了家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强于家长,如果家长不能够吸收新知识,仅仅停留在以前的说教,那么家庭教育的方式也不具有高效性。因此班主任的作用在于给家长提出意见,因为教育这一块,教师是专业人士,我们要用自身较强的专业性知识去给家长指引方向。
三、扎实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公众途径,家长会的次数应该与学校教学安排相关,在一学期内恰当地安排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学生近期成长的直接途径。家长会的安排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家长会应有充实的内容。
家长会召开之间有充分的准备。家长会是面对整个班的家长,和家访有很大的区别。家长会关注的重点在于班级的整体情况,包括成绩、班风、班级纪律等等。家长会要避免就个别学生问题高谈阔论。这样做首先会让该学生家长仿佛受到批评,其次会让其他家长认为班主任只关心个别学生。因此在家长会上,教师要考虑到每位家长,就全班问题进行交流。
2.家长会应是双向交流的过程。
在家长会的过程中,家长不仅仅是倾听者,也是参与者,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积累一些可用的方法,因此,班主任可以在家长会上同家长进行交流,也算是一种请教。特别是那些身处教育工作的家长,更是班主任交流的对象。同为教育者的家长往往会存在同理心,当班主任在开展家校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们询问意见和帮助,平时呢也可以询问他们的建议,长期以往,学校的家校工作将会得到改善。
3.家长会不应是告状会。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现象:学生惧怕开家长会。在学生的心里,认为开家长会就是班主任向父母告状的过程,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差或者平时在校表现不好的学生,他们认为一旦开家长会,那么自己回家就会被家长批评。因此,班主任应该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因为这样做,无疑会使学生与班主任间的距离拉大,甚至会产生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对老师甚至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对家长来说,这样会导致家长也害怕开家长会,这样的家长会等同于也是他们受批评的过程,会产生抵抗心理,教育工作就更加难以开展了。
与家长交流的方式、技巧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怀着一颗责任心、一颗爱的心,去帮助学生和家长。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以尊重学生和家长为前提,用平等心去看待。只有尊重学生和家长才能收到他们的尊重,才能有效地促进家校结合,帮助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52-02
父母是孩子这一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作用是潜移默化且相当重要的,教师和父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教育者。学校教育依附于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只有班主任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将学校与家庭工作进行密切地配合,将家校教育发挥出最大作用。班主任和家长进行交流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流程,但如何掌握与家长交谈的艺术,结合我的工作经验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有效实施家访工作
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以及学生家庭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家校聯系最有效的联系方式。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学生所面临的问题,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家访,并且能够把握这个度,并且提出解决方案。因此,班主任在工作期间,面对学生问题,应不厌其烦地进行家访,这样才能使家长能够对学生在校的生活得到了解。因此我们要探讨作为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家访。
1.家访前,明确目标,做好准备。
进行家访之前,班主任应该明确一套详细可行的准备工作。例如,家访之前,我们要确定家访学生的核心问题、主要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本人所表现的优点以及缺点以及学生日常的基本情况,制定初步的解决方案。然后再要提出一套家访计划,这样才能在家访时提高效率。其次要预约家访时间,家访时间要与家长协商,要尽量给双方留上可协调的时间,非紧急情况不可临时进行家访。家访应告知学生,否则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误解,从而对老师失去信任。
2.家访中,讲究方法,访出实效。
(1)在家访进行时,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陈恳的,并且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对待学生不偏不倚,按时学生在校的真实表现,真实地介绍学生在校的各项基本情况,顺序按照提出优点、列出缺点、寻找解决措施这样的步骤。家长上门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若一味地上门告状或者向父母训斥学生的缺点,会打击家长,同时也会引起家长对老师的反感,甚至有些家长会把这些愤怒撒在孩子身上,最终受伤的就是孩子。因此,当谈论孩子的缺点时,教师首先要以“爱”为前提,向家长先审视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赢得家长的同理心之后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这样,家长才会相信老师是真心为自己的孩子,也能够用心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家访时不能打击家长对孩子的信心。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家长一起谴责。班主任要引动家长理解“爱”在教育中的特殊而奇妙的功能。“爱”是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爱”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法宝。老师要在和家长的一言一语的交谈中流露出对孩子的这份爱,这样家长往往能放下心中的戒备,与班主任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
3.家访过程中好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过程中,班主任在抓住关键信息并做好记录,家访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再次回顾,完善记录。通过分析家访过程中找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并且寻找时机,对问题学生开展教育,并且在教育过程中适时适度地与进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改正的效率。
二、积极掌握沟通的艺术
人有不同的类型,因此学生家长的类型不同,教师所与之沟通的方式不同,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策略,包括说话的方式等,把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做到迎刃有余。
1.以表扬为主,抓住家长的特点。
表扬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方式,家访过程中要多表扬,这是一种对孩子和家长的双方肯定。其实在每个家长心中,他们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特别是如果在于家长进行交流时有第三发人员在场,那么双方一定要在私下交流学生的缺点,否则会适得其反。
2.从爱出发,关心学生。
孩子是家校联系的纽带,正因为家长和班主任对家长的这份爱,才使这纽带越系越紧。班主任要让家长感受到这份爱,这样家长才能心存感激,真诚地与班主任合作,在交流过程中,班主任要以“关心、爱”的态度去处理、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要过多指责,甚至不要让家长认为你在责怪孩子,也不与同班同学进行比较,这样会引起家长的焦虑和厌恶。
3.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从人格上,班主任和家长是平等的,不能够一种唯舞独尊的感觉。其次,懂得倾听家长的想法,了解家长的内心感受,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学生出现问题,家长是最着急也是最紧张的,这时候,班主任要理解家长的情绪,安慰为主,并且不要把小事化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并且要告诫家长,不要过分担忧,学生出问题才叫学生。
4.传授方法,发挥专业性。
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家长不是在具备了家教的素养后才成为家长的,也不能等孩子长大定型、家长悟出了家教的得失之后再对孩子“回炉”。也就是说,家长也是第一次当家长,大多数对孩子的教育显得欠缺,但是并不意味着不是教育人士就无法培养出好孩子。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志士的家长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因为没有不会培养孩子的家长,只有不认真的家长。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远远超过了家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强于家长,如果家长不能够吸收新知识,仅仅停留在以前的说教,那么家庭教育的方式也不具有高效性。因此班主任的作用在于给家长提出意见,因为教育这一块,教师是专业人士,我们要用自身较强的专业性知识去给家长指引方向。
三、扎实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公众途径,家长会的次数应该与学校教学安排相关,在一学期内恰当地安排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学生近期成长的直接途径。家长会的安排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家长会应有充实的内容。
家长会召开之间有充分的准备。家长会是面对整个班的家长,和家访有很大的区别。家长会关注的重点在于班级的整体情况,包括成绩、班风、班级纪律等等。家长会要避免就个别学生问题高谈阔论。这样做首先会让该学生家长仿佛受到批评,其次会让其他家长认为班主任只关心个别学生。因此在家长会上,教师要考虑到每位家长,就全班问题进行交流。
2.家长会应是双向交流的过程。
在家长会的过程中,家长不仅仅是倾听者,也是参与者,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积累一些可用的方法,因此,班主任可以在家长会上同家长进行交流,也算是一种请教。特别是那些身处教育工作的家长,更是班主任交流的对象。同为教育者的家长往往会存在同理心,当班主任在开展家校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们询问意见和帮助,平时呢也可以询问他们的建议,长期以往,学校的家校工作将会得到改善。
3.家长会不应是告状会。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现象:学生惧怕开家长会。在学生的心里,认为开家长会就是班主任向父母告状的过程,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差或者平时在校表现不好的学生,他们认为一旦开家长会,那么自己回家就会被家长批评。因此,班主任应该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因为这样做,无疑会使学生与班主任间的距离拉大,甚至会产生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对老师甚至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对家长来说,这样会导致家长也害怕开家长会,这样的家长会等同于也是他们受批评的过程,会产生抵抗心理,教育工作就更加难以开展了。
与家长交流的方式、技巧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怀着一颗责任心、一颗爱的心,去帮助学生和家长。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以尊重学生和家长为前提,用平等心去看待。只有尊重学生和家长才能收到他们的尊重,才能有效地促进家校结合,帮助孩子的教育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