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家长时,别急着批评孩子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iji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是星期五,中午放学时儿子被老师留下了。我到处找他,最后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找到了他。儿子正在低声、压抑地哭泣着,老师让他对我说说犯了什么错误,他抽泣得说不出来。他哭得鼻涕都流了下来,老师给了他一块纸巾让他擦掉。
  “对你妈妈说说吧,你犯了什么错误?”老师催促着。
  儿子在学校里一般不会这样哭的。我看着他的样子很心疼,我想不管怎样,都应该先听听他的诉说,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之后,才能说别的。我不能因为老师说他犯错误了,就先批评他。孩子心里的道理有时是与成人不一样的。
  儿子始终没有说出来。老师最后便代他说了:“他课间的时候和另一个同学在走廊上跑、闹,把一块玻璃撞破了。不光是损坏了公物,还有危险。”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放下心来。无意的损坏并不是孩子不爱护公物,而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还注意不到全面的事情。孩子在家里也会由于手脚不慎损坏器具,就是大人也有手脚不慎的时候。这样的问题关键要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是儿子一定还想不到这些,他一定是感觉自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我没有接着老师说的马上批评儿子。我认为不能在这件事情上,站在老师的角度再批评他。老师又对我说:“他这一段上课听课很不认真,老是跟同学说话,有时手里还玩什么……”老师说完这些的时候,我才批评儿子说他上课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
  儿子的数学老师正好在办公室里。他也批评儿子,说他做作业不认真,听课斜着身子,什么事都好像无所谓一样。
  老师批评儿子时,我站在一边心里很难受。孩子刚七岁,正是学习、成长的年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好的,男孩子课间跑跑、闹闹也很正常,他应该是活泼好动、不断在探索和错误中成长的。我很不愿意老师不理解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说儿子的问题,因为儿子在我眼里是很可爱的孩子,但是我又不能这样表露出来,不能与老师的批评不一致,我最后还是顺应着老师批评了儿子几句。
  此时的场景是:三个大人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对付着一个不能表达自己意志的小孩子,一个被压抑在成人世界的标准里的孩子。这是一种不良的教育,一种很深刻的残酷。
  我最后想了想还是对老师解释说:“他这一段在家里也不怎么听话,做作业时也边玩边做。但是他这些日子眼睛有毛病,老是使劲地挤眼睛。他还有点斜视,在家里也斜着眼睛看电视。”我实事求是地说着儿子的问题。
  班主任老师最后问儿子能不能改正。儿子咬着嘴唇说:“能。”今天的事对他的刺激太大了,他的能字,一定是从心里很深的地方说出来的。
  数学老师走过去用手摸着儿子的脸说:“老师相信你还是个聪明的好孩子。”这像是对儿子的宽慰了。
  中午的时间不多,老师还没有回家吃饭,还有别的同学等着要批评。我便谢了老师,领着儿子离开了学校。
  回家的班车已经走了。儿子饿得不行了,他提议我带他去一家美食店吃饭。我答应了他。我想儿子身上的一些问题也真得引起注意了,正好趁今天老师的批评跟他好好谈谈。
  我们点了几样可口的饭菜,边谈边吃起来。
  儿子今天的态度非常好,很详细地和我谈在学校发生的事,也很认真地听我的建议,对我说的一些话没有像平日那样反驳,而是静静地听着。
  “回家后,你给我列一个每天的表现表吧。”他对我说。
  “行。就像小學生守则那样的吧,把应该做的一些重要的事都列出来,做好它。”
  “今天的饭太好吃了,撑得肚子疼了。”儿子吃得好,也从刚才在学校里的不知所措、压抑不快中完全地恢复了过来。
  “今天就算我请你吧。”我跟他开玩笑,我想使他轻松快乐起来。
  与家长们分享:
  被批评、指责时,先听听孩子的诉说
  小孩子难免会受到一些批评与指责,这是家庭、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规范。但是有时候,由于成人的简单、粗暴,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难免发生一些误会。所以,就像法庭判案要允许双方辩解一样,在小孩子受到他人的批评、指责时,家长也要先听听孩子的诉说。
  我始终坚持着这个原则,无论孩子与谁发生了冲突,或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都先听听他自己的诉说,在了解清楚事情缘由以后,再与孩子交流。这样能够给予孩子讲述的机会,表达他做事情的理由,免得让他受到压抑与委屈。
  我们成年人,社会经历多了,有能力忍受一些压抑与委屈,但是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压抑与委屈容易让它们扭曲、变形。
  回忆我的童年,那些曾经的伤害、压抑、委屈,似乎始终残留着,而成年后很多严重的事情,我都从容、轻松地应付过去了,甚至早已经忘记了。
  我们要多理解成长中的孩子,无论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犯了什么错误,都先让他们自己说一说事情发生的原因与经过,然后再教育、帮助他们。
  即使他们犯了严重的错误,他们也是小孩子,需要从我们这里获得理解、安慰与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他文献
老年人睡眠感容易缺失  多数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深睡眠时间短、早醒等症状。特别是一些“明明”睡得时间长,但实际上自我感觉不好的老年人,如果做了睡眠脑电监测后,会发现他的深睡眠时间其实很短。  老年人睡不好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年龄因素。人到老年,主控睡眠的松果体素分泌量会有所减少,对睡眠的调节能力减弱,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入睡时间延长、深睡时间减少的情况,失眠发生率与年轻人相比明
期刊
中医学认为,秋季养生重在养肺。由于秋季转凉,天气干燥,肺部易受伤害,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感冒、咳嗽,一些患有哮喘病、支气管炎的患者也往往在秋季病情开始加重。秋季养肺的主要方法有:  饮食养肺  秋季在饮食调理上要以防燥护阴、滋阴养肺为基本原则,药粥最宜。比如秋梨粥,有良好的润肺功能;红枣糯米粥,经常服用可健脾养胃,提气润肺;冰糖银耳粥,是治疗秋燥的理想食品。此外还有菊花粥、芝麻粥、百合粥、雪梨粥等,
期刊
现如今,家长包办的越来越多,孩子们自主成长和探索的空间越来越少,固然犯的错误和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少,但孩子们的童真也随之减少了。于我而言,与其强塞硬给地包办,选择自由宽松的教育模式,有时带来的好处要多得多。  但是,自由式教育并非意味着父母什么都不管,做一个散漫的甩手掌柜。家庭教育中需要把握好自由的尺度,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成长,才能在保留孩子天真烂漫的同时,让他们学会讲道理、掌握真本领。  自
期刊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测,如遭遇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的突然死亡、婚姻破裂、个人财产的巨大损失等,有时“霉运”不是一个,而是接二连三,导致人生进入低潮期。面对人生低潮,大多数人都会陷入负面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疲惫无力、不思进取、不想见人、易怒易暴、茶飯无味、睡眠差等。虽然需要一段时间发泄、缓解,但如果一味消沉、放任自流,我们很可能永远迈不过这道坎。调节低潮期情绪,我们可以采用一
期刊
有无简单的方法让我们减轻打呼噜呢?其实我们天天睡的枕头就能让我们减轻打呼噜,但如果打呼噜特别严重建议还是去医院看医生。具体什么情况下需要去看医生,大家可以到俱乐部的智慧之家向睡眠管理师进行咨询。  枕头的作用就是维持颈椎生理曲度,贴合头颈部曲线,改变头颈部上气道肌肉及颌面部的骨骼结构变化,使得上呼吸道保持正常生理体位,保持咽部和上气道通畅。所谓的颈椎生理曲度是人体颈椎的7块椎骨按一定的曲度叠加形成
期刊
腹泻时用药,起效快且安全性高的药物应算氟哌酸。但要使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则需要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  一般人们认为饭前服药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因而多喜欢在饭后服药,有的则在吃饭的同时服用,但氟哌酸的正确服用方法是——饭前空腹服。因为氟哌酸是一种浓度依赖性药物,进食后食物会延缓人体对氟哌酸的吸收速度,空腹服比饭后服的血药浓度高2至3倍,因此产生的药效较快。同时注意吃水果或喝牛奶的时间应该和服用氟哌酸
期刊
常用的痤疮外用药物有很多种类,如维A酸类、抗生素类等,其中外用维A酸制剂是治疗痤疮的最基本药物,也是维持治疗的最基本药物。该类药物容易引起光敏现象,即可能会出现局部紅斑、脱屑,伴灼热、瘙痒不适,所以用药期间应注意避光,以免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建议患者晚上涂抹,而且应小剂量点状涂抹在皮疹处,而不宜大片状涂抹,否则可能引起严重的脱屑、红斑等刺激症状。  在遵医嘱的情况下,一般开始用维A酸7~10天皮肤
期刊
孩子们即使闹翻了脸,甚至打起来,但没多久又和好了。因为他们心地纯朴、天真,不像有些大人,勾心斗角,心地狭窄,易记仇,讲帮派。你看,画中的两家男主人吵架,各自的妻子还在后面帮腔,而自家楼上的儿女却隔着栏杆送花朵。  父亲在《华瞻的日记》一文中曾以孩子的口吻说:“像我们这样的同志……何必分作两家?即使要分作两家……尽可能你们大人作一块,我们小孩作一块,不更好吗?”“这个‘家’的分配法,不知是谁定的,真
期刊
日本日立公司最新研发出一种新型无痛乳腺超声检查技术。该新型乳腺检查技术,是让检查对象趴在一个检查台上,检查台上有一个装有水的检查容器,检查对象将乳房放入这个容器中,容器的周邊设置有环状的超声检查设备。设备可以上下移动,对乳房展开360度超声检查,医生就能从获得的图像上判断是否存在肿瘤以及肿瘤的大小和硬度等各种特征。  新技术准确度高,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有望尽快投入使用。
期刊
吞津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可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涎和唾都含有重要的活性物质,与人的消化能力和免疫能力有关。  饮食保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很多,比如核桃、韭菜、虾、羊腰等。按五行学说,黑色入肾,许多黑色的食物,如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都有补肾的功效,可斟酌食用。  睡眠养肾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有重要的作用。睡眠不足会引起早衰,这就与其损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