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环境工程认识实习教学的要求,以STS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STS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探索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中实施教学的途径、内容、形式和方法,构建基于STS教育理念的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认识实习;STS;教学模式;环境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142-02
1 引言
“STS”即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1-2]。
环境工程专业是培养学生掌握环境污染控制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去解决因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问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贯穿了“STS”教育理念。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的一次实地考察和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本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目标,基于STS教育理念,构建新的环境工程专业认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的现状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认识实习教学过程受限于实习场地和教学学时,大多数院校的认识实习教学不被重视,存在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3-4]。认识实习主要参观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垃圾焚烧厂等污染治理工程,由于实习场地在室外,学生行动自由,容易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加之涉及面广,内容多,学生刚开始接触,难以系统掌握实习内容。现有认识实习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实习单位工程师带队讲解,讲解过程随机性很大,没有系统安排讲解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失引导学生思考过程[5]。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还不能完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实习教学模式,改变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3 基于“STS”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基于“STS”的教学理念分析
结合环境工程认识实习特点,将STS教育理念融入实习教学过程。STS教育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环境工程认识实习就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来源,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同时认识到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又产生环境问题。另外,社会进步需要提高人们所生活环境的质量。在此过程中体现出STS教育的思想,学生在探讨环境问题主题的活动过程中,很自然地学到环境专业知识和方法。同时让学生明确社会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基于“STS”的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认识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安排在专业课程开课之前进行,以了解主干专业课程涉及的工艺设备、净化流程和净化装备为主要教学目的。按照污染控制理论、原理(Science)、污染控制技术(Techno-
logy)及其对社会(Society)影响的教学模式,即STS教学模式,设计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3.3 基于“STS”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采用集中讲解、现场参观和分组研讨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典型的生产工艺,通过预先布置预习作业,动员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收集、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污染控制原理、常规的技术方法、能解决的主要污染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实习单位的会议室集中讲解,先介绍该公司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也就是社会影响,即S(Society);采用哪些技术方法,即T(Technology);这些技术方法运用了那些科学原理,即S(Science)。在此过程中通过自制污染控制工艺多媒体课件,把复杂、抽象、枯燥的各种工艺过程、设备结构原理及功能,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图表、动画及影像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量。
再带学生按工艺流程顺序到工艺现场参观,让学生直观了解各工艺单元具体构造和功能,并主动引导学生思考构筑物的技术原理,既解决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困惑,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学生到典型污染处理单位实习后,到学校集中实施分组讨论,结合社会热点环境污染事件,设定几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从环境污染的来源、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危害和影响、环境污染的控制技术方法、所应用技术的原理和理论、如何消除这类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讨论,通过小组研讨汇总写出报告。
4 结语
基于“STS”的认识实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全面地认识环境污染问题。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辩证地看待环境污染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环境专业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对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志颖,张晓燕,余丹.“STS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123-125.
[2]方丽梅.“STS教育”指导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125-127.
[3]蒋明虎,荆国林.地方石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实践[J].河北化工,2010(9):74-75,78.
[4]张俊新,刘长发,李英杰,等.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56-57.
[5]赵艳锋.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2011(36):474,478.
关键词 认识实习;STS;教学模式;环境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142-02
1 引言
“STS”即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1-2]。
环境工程专业是培养学生掌握环境污染控制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去解决因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问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贯穿了“STS”教育理念。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的一次实地考察和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本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目标,基于STS教育理念,构建新的环境工程专业认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的现状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认识实习教学过程受限于实习场地和教学学时,大多数院校的认识实习教学不被重视,存在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3-4]。认识实习主要参观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垃圾焚烧厂等污染治理工程,由于实习场地在室外,学生行动自由,容易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加之涉及面广,内容多,学生刚开始接触,难以系统掌握实习内容。现有认识实习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实习单位工程师带队讲解,讲解过程随机性很大,没有系统安排讲解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失引导学生思考过程[5]。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还不能完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实习教学模式,改变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3 基于“STS”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基于“STS”的教学理念分析
结合环境工程认识实习特点,将STS教育理念融入实习教学过程。STS教育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环境工程认识实习就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来源,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同时认识到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又产生环境问题。另外,社会进步需要提高人们所生活环境的质量。在此过程中体现出STS教育的思想,学生在探讨环境问题主题的活动过程中,很自然地学到环境专业知识和方法。同时让学生明确社会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基于“STS”的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认识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安排在专业课程开课之前进行,以了解主干专业课程涉及的工艺设备、净化流程和净化装备为主要教学目的。按照污染控制理论、原理(Science)、污染控制技术(Techno-
logy)及其对社会(Society)影响的教学模式,即STS教学模式,设计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3.3 基于“STS”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采用集中讲解、现场参观和分组研讨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典型的生产工艺,通过预先布置预习作业,动员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收集、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污染控制原理、常规的技术方法、能解决的主要污染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实习单位的会议室集中讲解,先介绍该公司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也就是社会影响,即S(Society);采用哪些技术方法,即T(Technology);这些技术方法运用了那些科学原理,即S(Science)。在此过程中通过自制污染控制工艺多媒体课件,把复杂、抽象、枯燥的各种工艺过程、设备结构原理及功能,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图表、动画及影像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量。
再带学生按工艺流程顺序到工艺现场参观,让学生直观了解各工艺单元具体构造和功能,并主动引导学生思考构筑物的技术原理,既解决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困惑,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学生到典型污染处理单位实习后,到学校集中实施分组讨论,结合社会热点环境污染事件,设定几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从环境污染的来源、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危害和影响、环境污染的控制技术方法、所应用技术的原理和理论、如何消除这类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讨论,通过小组研讨汇总写出报告。
4 结语
基于“STS”的认识实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全面地认识环境污染问题。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辩证地看待环境污染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环境专业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对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志颖,张晓燕,余丹.“STS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123-125.
[2]方丽梅.“STS教育”指导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125-127.
[3]蒋明虎,荆国林.地方石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实践[J].河北化工,2010(9):74-75,78.
[4]张俊新,刘长发,李英杰,等.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56-57.
[5]赵艳锋.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2011(36):47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