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正中动脉动脉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动脉环是最常见的颅内血管发生变异的地方,由于特殊的血液动力学因素,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颅内动脉环发生血管变异最常见的部位之一~([1]).由于胼胝体正中动脉(MACC)动脉瘤极为罕见~([2]),国内鲜见报道.我们对1例胼胝体正中动脉动脉瘤进行治疗,结合文献,对其治疗与预后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由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和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主办,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第四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及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2010中国继续教育大会将于2010年6月18日至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世纪城骄子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未成熟畸胎瘤患儿的临床资料,26例获得随访.结果 19例术前行血和(或)脑脊液肿瘤标记物(AFP,B-HCG)检测,12例阳性.初次手术肿瘤全切15例,近全切7例,大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随访患儿中,23例行辅助治疗.患儿半年、1年及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69%、60%,患儿的存活时间与肿瘤的
例1 女,52岁.脑出血锥颅血肿清除术后7 d出现颅内感染,给予万古霉素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时体温39.2℃,自细胞19.4×10~9/L.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常规:浑浊,总细胞1760×10~6/L,白细胞1160×10~6/L;脑脊液培养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给予利奈唑胺(斯沃)600 mg静点,每日2次.第11天体温正常,白细胞4.65×10~9/L,脑脊液培养
期刊
上世纪60 -70年代,Donaphy在欧洲建立了显微神经外科实验室,在小动物活体上成功地吻合小于1 mm的血管.1965年Yasargil在该实验室接受显微血管外科培训后于1967年10月31日为1例Marfan综合征和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 STA - MCA)搭桥手术。
期刊
患者男,68岁.因左上肢麻木、无力5个月,颈部疼痛2个月入院.查体:左V1感觉减退,颈抵抗,左肢体肌力Ⅳ级,右侧Ⅴ-级,四肢腱反射活跃、浅反射减退,双侧病理征阳性,左肢体浅感觉减退.MRI示C1~C2髓内类圆形混杂短T1、短或等T2异常信号影,病灶强化明显均匀,边缘尚清(图1a).入院后行C1~C2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中切开脊髓后正中沟发现肿瘤位于颈髓内,有陈旧性出血,上至枕骨大孔水平,下至C3椎
期刊
目的 通过了解颅内存在病变时上矢状窦旁桥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模式,为预防经纵裂入路术后发生静脉性脑梗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影响上矢状窦血流的30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上矢状窦后1/3或窦汇处闭塞时,主要通过与外侧裂浅静脉、导静脉、半球外侧异常硬脑膜静脉窦等建立侧支循环;上矢状窦中1/3闭塞时,主要通过闭塞前段与外侧裂浅静脉、闭塞后段与Labbé静脉及导静脉等建立侧支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青海仁济医院协办的第一届全国脊柱神经外科大会定于2011年8月11日-14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周定标教授和凌锋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菅凤增教授任会议秘书长。会议将邀请意大利、日本、及韩国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期刊
目的 探讨硬性内镜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患者66个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其中63个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多数患者在内镜辅助下完成动脉瘤夹闭术,包括动脉瘤夹闭前后对载瘤动脉、瘤颈及瘤周穿通支的观察,以确定最佳夹闭位置和程度.结果 内镜能更好地观察瘤周局部解剖结构,保证首次最佳夹闭,5例第一次夹闭后,经内镜发现夹闭不佳而重新调整动脉瘤夹,其中1例颈内后交通动
收集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5 月第四脑室泡状囊虫病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完整病历13例,对其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分析讨论.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16 ~ 65岁、平均42.8岁.既往脑实质内囊虫3例,都曾服药治疗,大便发现节片史2例.2.症状及体征:头痛11例、伴头晕3例,视乳头水肿8例,视力下降4例,行走不稳2例。
期刊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无骨折脱位犁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根据损伤情况及影像学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结果 本组患者单节段腹侧受压18例,采取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自锁定钢板固定术;多节段损伤(>2节段)39例,采取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