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满是伤痛的青春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her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多么美好而又充满希望的字眼。它意味着生命中最蓬勃向上的时光,也暗含了追忆中最难以割舍又不得不割舍的一部分。青春,与成长紧密相关。于是,青春,同时包含着断裂和蜕变。它夹杂着撕裂的剧痛,也有了梦想和现实的第一次激烈而悲壮的较量。然而,无论成败,无论光鲜还是晦暗、陈旧还是优美,青春都是弥足珍贵的。它有过羞涩的忧伤,也有过过眼的繁华。《北京爱情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以青春、伤痛和成长为主题的都市爱情剧。
  一、青春叛逆的绝响——拉斯蒂涅式的抗争与绝望
  身兼导演、编剧和主演的陈思成在说到他的创作时表达了他对80后青春一代的看法:“80后的浮躁是一定的,现实就是如此,谁身边没有几个有钱朋友,没有几个穷朋友呢?那些诱惑、欲望、攀比常常让80后迷茫。但其实看到最后,你会发现,每个人物背后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痛苦,这种挣扎是实实在在的。”《北京爱情故事》,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残酷而真实的青春。
  青春需要奋斗。然而,奋斗是什么?从小被灌输的“好好学习”和“天天向上”的口号,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摆脱贫穷,寻找幸福。可是幸福的悖论在于,当你终于依靠奋斗考上大学,走入梦寐以求的大城市时,现实却把梦想击得粉碎。刻苦和认真,比不上背景和权位;执着和坚持,在现实面前,却变得荒诞和可笑。背叛,举目皆是。命运的嘲弄,将曾经坚守的认真,变成了一个被人愚弄的棋子。没有钱的流落在大城市中,永远都是边缘人的形象。可怕的是,知识所赋予的尊严,更加深刻地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差距和矛盾。于是,惶惑、痛苦、追寻和挫折,双重的压力折磨着这些在青春中苦闷的人们。他们从小拥有梦想,可是当真正的梦想摆到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却要重新面临抉择:是放弃良心投入到这场残酷的斗争中去,还是选择逃避,维持着那可怜的梦想?
  石小猛,就代表着这一类人的形象。从农村出来,渴望依靠着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当他和他的丫头站在楼顶上俯瞰北京的时候,他伸长了双臂,一副野心勃勃的模样。那时的他还很天真。他坚信,只要他肯拼命,必然会给生活带来回报。然而,一切都不是这样。当这个涉世未深、质朴勤奋的小伙子初次来到首都北京时,他比谁都拼命。虽然与清华失之交臂,但是他仍旧充满信心地为38平米的房子坚持奋斗,为他的爱情而充满了憧憬。然而,富家子弟疯子程锋的生活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和爱情买卖,也让他看到了金钱在这个社会中所向披靡的能力。北京,这个繁华而充满了诱惑的地方,金钱权位、成功辉煌,充斥着每个角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则成为了铺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当他的老板胡荣强,强行扣留他的8万血汗钱的时候,当疯子的父亲以金钱为筹码,希望他出卖爱情的时候,石小猛觉悟了。他发现,凭借一个人势单力薄的力量,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尊严的尽失和爱情的遗失。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阴狠、毒辣的拉斯蒂涅式的复仇者形象诞生。
  具体而言,石小猛的成长和蜕变是由三个人的社会教育而完成的。
  首先是杨紫曦。杨紫曦是典型的拜金女。为了金钱,她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她和吴狄深厚的感情,而投入到了富家公子安迪的怀抱。当吴狄为了杨紫曦过度伤心,跌足从楼顶落下时,杨紫曦表现出的只是淡漠和无情。她认为的爱情,是包装着普拉达等高档奢侈品的爱情。它未必是最好的,但一定能带来梦想和安全感。爱情,到了现实的面前,变得不堪一击,甚至荒诞可笑。另有一次,当杨紫曦受到安迪的羞辱和伤害后,吴狄这时抱着纯真的爱情又出现了。然而,当安迪开着宝马再次降临到她的面前,并且用开花店的诱惑来引诱杨紫曦时,吴狄再次被击败了。石小猛亲眼目睹了理想主义者吴狄在爱情面前的惨败。他清醒地意识到,没有面包,就没有爱情。离开了生存,奢谈爱情,是不切实际的。于是,他再次坚信,为了维持他和丫头之间的爱情,物质是必不可缺的,金钱才是最重要的保证。
  第二个就是胡荣强。他是小猛公司的老板。这个老板利欲熏心,没有丝毫的人情味,却口口声声地反复对小猛说:“我可是一直把你当做亲弟弟来看待的。”他一眼看透了小猛想要买房子的迫切愿望,却死死地押住小猛的8万块血汗钱,一直拖欠没有给他。当他看到大德老板的儿子疯子对小猛女友的深情厚意时,他不惜利用这层关系来威逼小猛,希望满足他的既得利益。从某种程度上看,小猛的堕落,是从识破胡荣强的阴谋开始的。他所教给小猛的,就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胡荣强的昨天,其实就代表了小猛的今天和未来。当他放弃良心,决定以沈冰为交易,为自己换来金钱和权位时,他已经在那条路上越行越远了。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对于程胜恩来讲,一切都是建立在交易的基础上,即使爱情也毫不例外。小猛徘徊在残酷的现实和曾经的理想中间。然而,当兄弟爱上了自己的女友时,他清晰地看到了金钱对他的生活的腐蚀和控制:女友的工作,其实是算盘上的一个棋子;而自己的拼命,结果仍旧是别人阴谋中的瓮中之鳖。清白和诚实只能换来吴狄般的在杨紫曦面前的一败涂地。社会的残忍和冷酷,使得小猛在痛苦中撕裂了自己原来的世界观,纵身投入到了另一场出卖灵魂、对抗社会的斗争中去了。
  而疯子的举动,则在最后时刻对小猛形成了致命的一击。
  相对于疯子得天独厚的优越,小猛心理一直都不平衡。出身的贫寒,使得他不能像疯子一样花天酒地,过他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当小猛拼命工作的时候,疯子却可以放弃工作,任意游玩,享受着金钱所带给他的优越;当小猛为8万块钱快被逼到绝路的时候,疯子却可以大肆挥霍,并且表现得相当潇洒;当小猛为了维系和女友的爱情的时候,疯子却徜徉在花丛之中做个富家子弟的公子哥,而不必有任何生活的顾虑;更可怕的是,当小猛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人——沈冰出现,而他竟然不能给她一个安身之地的时候,疯子却又要来抢夺他最珍爱的东西了。这似乎暗示着一个问题:贫穷的人,到最后总是一无所有,而富有的人,却总是依仗着富有剥夺着贫穷所拥有的一切。胡荣强利用权力压榨小猛,让小猛出卖;程胜恩用金钱诱惑小猛,让小猛出卖。一切还是为了钱。当疯子为了他纯粹的爱情可以做个情圣的时候,小猛却为了他的爱情只能做一个卑鄙的小人。这就是金钱所导致的差距。小猛发现,无论是高贵的兄弟情义,还是真挚的爱情,抑或崇高的父爱,最终都斗不过金钱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小猛在恐惧和害怕中无法前行,到处都是阴谋,到处都是算计。女友的天真和梦想,无法使他逃避眼前的现实,于是他的良心逐渐萎缩,报复的欲望开始膨胀。他要以毒攻毒,他要生存,他要夺回他失去的尊严和爱情,于是堕落开始了,从此他良心泯灭,欲火疯狂地投入到了这场投机和拜金的赌场,这时,一个朴实、勤奋的农村小伙子迅速蜕变为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野心家。   小猛的蜕变,反映了浮华社会中人心的浮躁和堕落。小猛说过,“什么都会变。唯一不会变的仍旧是变。”依靠爱情的理想,却如吴狄一般被抛弃的下场;依靠金钱的权势,却可以为所欲为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想要有所作为,出人头地,却抵不住现实冷酷的力量。敏锐、孤独和倔强的草根阶层,却时时感觉到自己是生活的可怜虫。居无定所,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无处寻找。小猛抱过希望,可是却深感绝望。当交易甚至渗透到爱情的时候,他彻底对这个现象绝望了。与其坐以待毙,等着被欺负和剥削,倒不如绝地反击。从某种程度上讲,青春尽管被腐蚀了,但是依旧是充满了蓬勃力量的草莽英雄。小猛的报复和反击,其实也是置于死地而后生。他的世俗化的追求尽管伸向的是物质和权位的高峰,实际上何尝不更是人性的尊严和爱情的保障呢?可是他失败了,尽管他得到了,可是他失去的远超过他得到的。他掉进了社会这个大熔炉里。他没有想到的是,唯一不能为金钱所算计的,就是爱情。金钱能保证爱情,却不能取代爱情。沈冰一下子道破其中本质:“能够用金钱买走的,早晚留不下;如果买不走的,谁都拿不走。”
  小猛,一个拉斯蒂涅式的人,开始向社会宣战了,结果却彻底被染黑了。“吾行其远矣,孑然失其侣”。青春力量的奋斗和创业史,伴随着物质利益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道德伦理的反向螺旋的下降过程。小猛一步一步地滑向了良心陨落和沦丧的斜坡。这其中有着太多的辛酸和无奈,但同时也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沈冰对小猛说:“是你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小猛掉进了命运的陷阱,他向现实妥协了。他那种狂暴的报复和反抗,其实只是针对自身良知的一个过程。青春叛逆的结果,也只能是梦想的淹没和幸福的远去。
  二、凤凰涅槃式的重生——新人形象的拯救与希望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当金钱和物欲席卷了每个人的视觉和心理世界的时候,痛苦和打击,也使得更多的人在这种翻转中不断异化,成为了迥然不同的人。有的人,诸如石小猛,迅速成长为拉斯蒂涅式的人物,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争夺和抢占的市场中去;有的人,则用爱的品格去包容、体谅,然后提升和净化这个世界的内蕴。后者才是我们所要说的“新人”形象。
  《北京爱情故事》中就塑造了一个“新人”形象——林夏。这个像夏天一样火热的女孩,率真、豁达,让人心疼又让人感动。她痴痴地爱着,甚至不求回报。她的那句:“我爱你,但与你没关系”,显示了她对爱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参悟。
  与代表着夏天的林夏相对应,电视剧同时也塑造了代表“春、冬、秋”的三个女性:代表着春天的杨紫曦,代表着冬天的沈冰,和代表着秋天的伍媚。他们对于爱情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朝气蓬勃,同时又欲求无限的杨紫曦来说,爱情的春天就意味着物质的富有和金钱对梦想的满足;而对纯洁透明、坚守如一的沈冰来说,爱情不能有任何杂质,超越一切,也凌驾于一切;然而,对于风情万种、韵味无穷的伍媚来说,爱情中有着秋天的沧桑,也饱含着现实的果实。于是她的爱情观,既有感情的苦涩和真挚,又必须要有物质现实的基础。杨紫曦的爱情,是物质社会异化的产物。她的梦想和嘉莉妹妹的梦想相同,都是将爱情作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其实现梦想的目标不错,但是将爱情作为垫脚石,其做法和小猛当初的选择一样,充满了铜臭味;沈冰的爱情,则充满了琼瑶剧中女主角的浪漫而不切合实际。只要有爱情,生活可以不计,物质可以忽略,然后全心全意地去爱一个人,甚至超越一切。然而这种爱情观,浪漫地有些过头,所以被骗的总是沈冰,被出卖的也总是她。她的爱情观在现代社会中,只会是一个美好的童话和一个伟大的期冀,却不会变成真正的现实。相对于前两者来说,伍媚的中和主义,确实体现了都市白领成熟的爱情观。她们既有能力去爱,同时又能在一定经济独立的基础上捍卫爱情。然而物质和爱情的中和,并非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当她和吴狄因为杨紫曦的事情发生矛盾时,她的“以互惠为原则”的爱情观,引发了二人在世界观方面根本的抵触和矛盾;最后一个则是林夏的爱情。林夏看似是在爱情上最为惨败的一个。她痴痴地爱着疯子,可是疯子却不爱她。为了疯子,她尝试过自杀、追踪,甚至看到他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她也不在意。她的那句:“我爱你,但与你没关系”,听起来让人心酸,然而又无可奈何。林夏的爱,已经消失了一种单纯的占有欲,而只是一个爱的倾向性和付出性。她爱着,就只是为了爱的事实。哪怕她最好的朋友隐瞒了她,他最爱的人不断地伤害她,她都执着地去坚守着这份爱。与林夏相似的一个人,就是《奋斗》中的米莱。二人都是深陷单相思的爱情而无法自拔的人。她们天天白日梦似的幻想和做梦,却得来的是更大的打击。然而这种爱,毕竟是壮烈的。它建立在给予和分享的基础上,就如林夏所说的,“我只要一看到疯子笑,我的世界就变了模样。”
  然而,这并非爱的伟大。林夏超越了米莱,也超越了《钱多多嫁人记》中的圆圆。米莱,是爱情中的一个牺牲者的形象,圆圆则是傻乎乎的一个等待者的形象。林夏的爱,却超越了这些。她的爱,是在苦难中成长的形象。当林夏被小猛伤害之后,林夏崩溃了。她在大药瓶子的开启下,终于学着重新面对人生。当她决定宽容和体谅,并决定放弃疯子的时候,她也救赎了自己。人生就是苦难,成长悖逆着自然规律。这一切,就像要把最美好的东西,都投到炼狱中去煎熬。然而只有经过苦难的磨炼,初生的太阳才会重新灿烂起来。怎么才能获救?“只有亲自受过苦”。苦难是获得救赎的唯一希望。
  生命只有在阻力面前,才能迸发出更大的力量。神圣的不是物,不是金钱和权位,而是生命和一切促进生命成长的事物。当林夏爬上石头,看到海边初生的太阳时,她的生命重新又复活了。她的爱,从往昔的“小我”中跳跃出来,升腾成为更为伟大和壮观的爱。就在那一刻,她超越了生命的界限,超越了爱的界限,甚至超越了人类生存的悲剧性界限。她开始真正用生命的方式来爱疯子了。这种爱,不是占有,而是懂得,一种以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的“懂得”。当米莱逃脱不能被爱的结局时,当圆圆依旧在傻傻地盼着爱的来临的时候,林夏却以放开的方式更为宽容和体谅地接受了疯子的背叛和欺骗。她用最自由的方式去爱疯子,放弃了自我的痴迷和执着。她不再去控制和抢占,而是赋予生命以新的意义。这时的林夏,就是真正的“新人”形象。她摒弃了所有的社会异化因素,甚至超越了苦难的因素。她笑着面对着生活,用爱和悲悯去体谅生活。她的爱,是一种爱的能力的提升,也是宽恕精神和拯救精神的呈现。   所谓“新人”,并非是表面上的新颖和包装上的亮眼,而是在面对无处不在的异化时,人心上的彻底变革。这种变革,从小我到大我,从痛恨到博爱,从忘怀到体谅,体现了人性的丰富内涵。“当一个东西被毁灭之后,重新生长出来的东西必将坚不可摧”。林夏就是在苦难的废墟中站起来的那个人。这个“新人”形象也激动着这个时代的每个人。她让我们看到了爱,更看到了宽容和体谅。这是一种爱的新生和拯救,也是时代“新人”的最强音。
  三、人生暖性的光芒——傻瓜吉姆佩尔式的守望与坚持
  如果局限于表现商场的残忍和人性的异化,那么这部电视剧在价值观念和理想层面上就会有所欠缺,和其他的商战片没有什么区别。然而,真正感彻人心的是,它不仅有石小猛的堕落,有吴魏的死拼,有程峰家族的利益纷争,它还有的是温情的坚守和诗意理想的栖居。这才真正阐释了幸福的含义。
  吴狄和伍媚讨论过幸福的问题。伍媚所认为的幸福,就是“幸福以快乐为基准,爱情以互惠为原则。”然而吴狄并不赞同,他认为:“幸福就是和自己的爱人、亲人和朋友,一起过日子。”吴狄的幸福观很简单。它缺少你争我夺的壮阔和激烈,有的却是浓厚醇香、温情诗意的人生。
  和之前热播的电视剧《钱多多嫁人记》一样,它继续以城市白领阶层为对象,展示了大都市中的喜怒哀愁和悲欢离合。然而,略有不同的是,《钱多多嫁人记》,以一贯的大团圆结尾,给人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而《北京爱情故事》,在温情坚守的同时,也增加了几分苦涩和感伤。理想的坚守,到底能走多久?质疑和困惑,一直都困扰着吴狄,让他在现实和理想中不断徘徊和迷惘。
  石小猛的蜕化,对于吴狄影响很大。他原本是一个质朴勤奋的小伙子,却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利欲熏心、一心报复的阴谋家。这是一个多元、喧嚣和浮躁的商品社会,到底是该唾弃,还是随波逐流?吴狄在痛苦中追寻,可是他仍旧像傻瓜吉姆佩尔一样,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相信“世上原本没有什么谎言,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会变成真的。”
  与其他电视剧不同的是,吴狄的坚守,并不受到推崇和保护,反而生存在一个悖论和嘲讽的环境中。在吴狄的周围,哥哥的权力欲,兄弟的利益欲和女朋友的情欲,都构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网。这个网将他紧紧地包围,无处突破。他的坚持,逐渐变得可笑。他的哥哥吴魏讽刺他是一个懦夫,软弱无能,只知道爱情;他的女友认为他在做梦,劝他不要做傻事,放弃幼稚的想法;就连一直欣赏他的伍媚,到后来都慨叹他的傻和不应该。人性的欲望深谷和见利忘义,大行其道。吴狄在现实的波涛中翻滚和历练,却依旧坚守着梦想和价值的力量。
  于是,他始终不肯接受哥哥的赠与,坚持以自己的能力去养活自己;杨紫曦的背叛,虽然让他看清现实,但是他并没有像石小猛那样选择报复和妥协,而是坚持用真心对待爱,用等待来换取纯粹;而至于兄弟之间的利益纷争,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不断地劝小猛回头,而且在疯子准备为父亲的事业努力一把的时候,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去跟疯子一起进行这场本来就没有多少胜算的斗争。伍媚当时就劝他,到底值得不值得。他很坚定:“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孰轻孰重是不同的”。他始终认为,情意的价值高于金钱。
  这就是吴狄。良知和利益的博弈,并未让他失去理想的坚守;真爱和情欲的较量,也呈现出了他对生命的深思和对纯洁爱情的珍重。尽管杨紫曦把他伤害得支离破碎,难以支撑,而疯子和沈冰的爱情也一再陷入困境,漂浮着苦涩和艰难的气息,吴狄这种穿透生命的人性良善,却在痛苦和迷惘的背后,给人们的心里带来了理想的光芒。人为什么活着?傻乎乎的吴狄虽然没有说出答案,但是他的行动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到片尾,吴魏死了。一向强硬抗争的他,死于一场疾病。这个事业上的强者和生命中的巨人,从来不肯服输,却在留给弟弟的一封信中坦诚了自己的失败。他得到了天下,却失去了生命和自己最爱的女人。最后,吴魏在吴狄的身上找到了人性的救赎之道,那就是纯粹的爱和理想的坚守。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在金钱、权利和情感纠结的世界,欲望主宰和奴役着一切,心灵的宁静就尤显难能可贵。吴狄这个人物形象,毋宁是电视剧中的一个亮点。有他在,一切的坚持似乎才变得有意义,一切的变动才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灵动荡。如迷途知返的杨紫曦,如后来忏悔的吴魏,如浪子回头的疯子,他们都在吴狄这个人物的影响下,成长着,朝着理想的方向。
  《北京爱情故事》中有一首有名的插曲,名叫《滴答滴》。它不仅是一首关于青春爱情的歌曲,更是一首关于时光的歌曲。一切在时光中诞生,一切又被时光湮没。所拥有的爱恨情仇,所失去的悲欢离合,都在滴答滴的旋律中徜徉和翻腾。
  青春,就在不经意的瞬间,伴随着满目疮痍的伤痕,已经草草地收场。然而,它曾经炫目的那一刻,却再次闪耀出了生命中的刻骨铭心和人性里的纯粹认真。如果说,成长是最美丽的疼痛;那么,青春,则是最灿烂的涅槃与辉煌。
  (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
其他文献
在有声影视作品和电视节目中,歌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就是与歌手有关的《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Alan Crosland导演)。无独有偶,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也是歌手题材,名为《歌女红牡丹》(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其他诸如《雨中乐飞扬》(Singin' in the Rain,Gene Kelly、Stanley Donen导演)、《歌剧魅影》(加斯通·勒
期刊
小说《黄河东流去》和《一句顶一万句》都描写了中原农民的孤独、梦幻和寻找。对于这两部小说读者尤其关注的问题是:孤独何因?寻找何物?三十多年前,门多萨曾经向《百年孤独》的作者求证过类似的问题:“请问,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感源出何处?”马尔克斯回答说:“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爱情。在我这部小说里,人们会看到,那个长猪尾巴的奥雷良诺是布恩地亚家族在整整一个世纪里唯一由爱情孕育而生的后代。布恩地亚整个家
期刊
讲好故事是一切叙事艺术的核心所在,文学如此,电影亦莫能外。中国作家莫言的诺贝尔讲演题目是《讲故事的人》①,他自称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的演讲本身也是由一系列的故事组成,其中有亲身经历的故事,也有从别处拿来的故事。莫言用故事讨论了人在体制内,如何保持真实,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以及何以为善的问题。莫言之所以没有发表宣言式的理论主张,也没有产生对世界的看法,更没有回应获奖后遭受的批评和争议,那是因为讲故
期刊
水晶一般透明的画面,唯美清宁的动画特技,干净透明的世界和电影中激荡汹涌的海浪,与主人公内心汹涌澎湃的挣扎,使李安根据扬·马特尔风靡全球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荣获了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配乐奖等4个奖项。尽管就所获得的奖项来看,奥斯卡的评委最终认同的,并非电影的主题,而是电影的制作技术。但身为与导演李安有着同样中华文化背景的我,则更愿意用全球
期刊
1902年,梁启超针对传统“正史”的弊端,倡导“新史学”,提出历史是“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①,理应不以帝王将相为重点,而应该更多关注社会下层的普通民众。此后100余年来,学人秉承此一思路,吸收西方历史、文化研究的新思维,对中国历史的叙述内容、对象和方法进行了诸多探索。直至时下,关注日常生活,提倡利用文本,组接细节,还原现场,让历史“活”过来,已经成为历史研究中颇受好评的方法。《
期刊
工笔画源远流长,其形式技法至唐代已趋成熟,至五代臻于完善,至两宋时已达炉火纯青的高度,最能代表工笔艺术成就和技法高度的是两宋时期的工笔花鸟画。莫高翔钻研传统工笔花鸟画十余年,尤其是对宋人的工笔花鸟有过深究,其精深的程度,无论是审美理念、构图特点、技法形式、造型方法等几乎都了如指掌。而且不仅仅是知识性的认识和掌握,还是实践性的领会和运用,十几年的时间,造就了一个两宋工笔花鸟画的研究学者,同时也造就了
期刊
正如《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所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大师之作”,是一部经得起推敲的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下,一部大获成功的电影不仅要实现技术、艺术和商业的完美结合,而且要通过画面直达人的心灵和精神,以叙事的创新完成意义的传达,让人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有所感悟。李安以3D技术营造了亦真亦幻的独特世界,更以奇幻漂流的叙事创新展示了复杂人性,让人置身信仰的漩涡而不能自拔,让影片充满了多重意义
期刊
艺术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尽管有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其理论上的指导,但事实上,艺术会延引他律的特点,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用以平衡生活状态一种方式,甚至成为政治态度的显现(文人画中超脱的审美意识就有着社会意识,如谢柏柯(Jerome Silbergeld)认为士人的绘画赞助“更多地是建立在一致的阶级背景基础上的。并共同分享绘画作品上所具有的政治价值。”①这里就包含了一部分
期刊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隐喻艺术,其传播信息的载体不仅是单调的,一维的语言符号,而且是多样的,多维的非语言符号。即是说,影片传播不仅有语言文字符号,更有大量可视性、直观性、生动性、易解性的符号,如姿势、表情、画面景物及其变化的镜头形式等,这些非语言符号在电影中隐喻极其丰富的涵义,造成影片主题解读的多义性、不确定性。观众对那些具有视觉隐喻功能元素的审美体验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获得
期刊
(以下简称苗):聂老师,您好。首先,很高兴也很荣幸给您做这期访谈。我知道,您的父辈是中医,而您却并没有依照传统思想子承父业,而是选择了写作,请谈谈您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  (以下简称聂):谢谢苗梅玲女史的访谈。在古城湘潭,我的父亲曾一直供职于中药、中医界,退休后因病于1984年逝世。如今我已是六十有五的人了。他生前确实希望几个子女中有人再杏林悬壶,但一个都没有。我的四弟聂鑫汉曾进入中药行业,尔后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