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发展正经历深刻变化,办学经费也由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拨款的办学模式,逐步通过“财(财政拨款)、费(依据政策收取学费)、产(校办产业刨收)、社(社会集资)、贷(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资,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经费来源除政府拨款外,相当比例依靠办学收入已成不争的事实。办学收入主要是在校生学费(包括住宿费)收入及成人教育办学和各类办班收入,这部分经费一般已占到各高校全部经费来源的30~40%,若无该部分经费对学校财力的支持和补充,学校正常工作将无法运行。
收取学费对高校是保证其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对学生家庭是一项比较重的经济负担.如何调整两者之间的矛盾这是高校收费改革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高等教育收费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弥补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形成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高等教育投资格局。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当前高等教育收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进行探讨,发现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并予以实施很有必要。
1 高校收费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收费任务繁重。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种类越来越多,收费标准各异,再加上学生的特殊情况如学费减免、复学、转专业、部分缴款、欠款等情况,导致收费工作越来越复杂,工作量越来越大,财务部门大部分人力物力集中在收费工作中。收费的统计工作十分繁琐,要分门别类地统计实收款数、缴费人数、欠费人数和欠费金额,并编制欠费人员名单,这是一件费时费力容易出错的工作。
1.2 学生欠费情况严重。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接规定缴纳各种费用是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因种种原因,欠费生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一部分学生确属家庭困难,一时难以交清学费,而另一部分欠费生却属于缴费意识差或恶意欠费,有的学生甚至从开学到毕业从未交过学费。根据历年统计资料来看,新生欠费人数较少,且多数属贫困生;老生欠费人数较多,贫困生与恶意欠费生并存。对这些学生的管理,我们尚缺乏严谨的管理措施,宣传教育工作也不到位。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高校的欠费比例已高达l5%左右,有的高校甚至达到20%,如不及时控制,不断增加和蔓延的欠费情况将影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1.3 收费管理制度不完善。收费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学校各部门如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等相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但因催缴工作的好坏与相关部门无直接利益关系更无配套制度,致使其对催缴学生欠费的积极性不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管理脱节、工作拖拉等现象。对于那些因转专业、转班级、退学、休学、复学等学生变动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到财务处,无法及时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变动信息,造成学费管理方面的漏洞。
1.4 缴费方式和缴费手段单一。随着收费工作量的加大手工开票收费,手工记帐,手工管理学生变动及缴费明细已不能满足时效性要求,并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虽然部分高校已使用电脑管理学生收费,实现了从手工开票到电脑打票的过程,但由于收费系统不尽完善,给收费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 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改革
首先是城乡差距:据推算,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应该是8000元左右,而农村仅不到3000元,相差几乎是两倍。其次是行业差距:个别行业的收入是全国人均收入的几百倍。再其次是城市之间的差距:2004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万元,而沈阳是8100元,他们几乎相差一倍。
面对这样一种收入差距和贫困状况,假定高校(仅以北京中等水平的高校为例)的“第二本科”的收费在5000元以上,“第三本科”1万元以上,那么,再加上生活费等指出,即使收费最低的高校,对于贫困阶层来说也意味着每年支出在万元以上,这个数据已经大大超过了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最近有新闻说,以前有因病致贫的现象,而现在出现了因上大学致贫的说法。
重要的是,家庭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相关:北京最近的一个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北京收入最低的为未上过学的群体,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50元。收入最高的为研究生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68元;并且,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拉大,由2003年的2·1:1上升到2004年的2·6:1。这项调查告诉人们,许多贫困家庭由于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家庭背景原因而交不起学费;而由于上不起大学又反过来决定了他这个未来“户主”的家庭背景;从而形成了“锁定”循环。
2.1 改革的原则
2.1.1 支付能力原则
2.1.2 受益者付费原则
2.1.3 “效益优先”原则
2.2 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的建议
2.2.1 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主要基于两个原则:“支付能力”原则,高教收费应按居民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受益者付费”原则,高教收费应依据成本的一定比例收取。
确定收费标准时既要看到大多数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还应看到个人间收入的不平衡;既要考虑到高校的类型、层次、专业的差异,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间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差异。按居民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收费标准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居民能够支付得起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按高校所花费的生均成本的一定比例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保证教育成本的回收,而且付费对象明确,责任清晰,便于操作。
2.2.2 教育投资多元化。2002年,全国人大已经通过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允许社会力量办学有合理的回报。但这只是最根本的法律保障,具体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尽快落实企业可以在税前向社会公益团体捐款的捐资助教政策,调动民营资本直接向教育部门提供资助;鼓励高校多方面筹措资金,比如某些高校设立基金会,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资金的运作,既保证了学校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经费的需要,又可以争取社会、集团、个人捐资助学,使高校资金有了投资增殖的能力。
2.2.3 完善助学制度。目前,多数高校已形成一套以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奖、贷、助、补、减”在内的学生资助体系。奖,是指在学校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帮助、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学生。贷,是指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助,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一些助学、助研、助管岗位,帮助他们通过从事不同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获得一定的报酬,贴补其在学习期间的一些开支。补,是指困难补助。
3 结束语
总之,国家设定收费上限,大学收费自由定价,名牌大学主要靠收费,一般大学主要靠财政收入和少部分的收费;这样,就会完全解决当前所谓“乱收费”,“卖考分”等行政手段难以解决的弊端。实现真正的高等教育公平性,应提供更多勤工助学的机会,免除极少数家庭贫困子弟的部分或全部学费,完善基础学科奖学金制度,学校自己就会想办法设立奖学金招揽,这是顺水推舟的事情,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应积极跟踪其改革动向,探索高教收费的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np://ww.edu.on].,(1992-2004).
[2] 盘娟梅.实施高等教育收费必须不断完善助学贷款制度[J].零陵学院学报,2004,(1).
[3]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曾满超.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07-11-08
收取学费对高校是保证其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对学生家庭是一项比较重的经济负担.如何调整两者之间的矛盾这是高校收费改革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高等教育收费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弥补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形成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高等教育投资格局。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当前高等教育收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进行探讨,发现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并予以实施很有必要。
1 高校收费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收费任务繁重。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种类越来越多,收费标准各异,再加上学生的特殊情况如学费减免、复学、转专业、部分缴款、欠款等情况,导致收费工作越来越复杂,工作量越来越大,财务部门大部分人力物力集中在收费工作中。收费的统计工作十分繁琐,要分门别类地统计实收款数、缴费人数、欠费人数和欠费金额,并编制欠费人员名单,这是一件费时费力容易出错的工作。
1.2 学生欠费情况严重。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接规定缴纳各种费用是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因种种原因,欠费生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一部分学生确属家庭困难,一时难以交清学费,而另一部分欠费生却属于缴费意识差或恶意欠费,有的学生甚至从开学到毕业从未交过学费。根据历年统计资料来看,新生欠费人数较少,且多数属贫困生;老生欠费人数较多,贫困生与恶意欠费生并存。对这些学生的管理,我们尚缺乏严谨的管理措施,宣传教育工作也不到位。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高校的欠费比例已高达l5%左右,有的高校甚至达到20%,如不及时控制,不断增加和蔓延的欠费情况将影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1.3 收费管理制度不完善。收费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学校各部门如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等相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但因催缴工作的好坏与相关部门无直接利益关系更无配套制度,致使其对催缴学生欠费的积极性不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管理脱节、工作拖拉等现象。对于那些因转专业、转班级、退学、休学、复学等学生变动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到财务处,无法及时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变动信息,造成学费管理方面的漏洞。
1.4 缴费方式和缴费手段单一。随着收费工作量的加大手工开票收费,手工记帐,手工管理学生变动及缴费明细已不能满足时效性要求,并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虽然部分高校已使用电脑管理学生收费,实现了从手工开票到电脑打票的过程,但由于收费系统不尽完善,给收费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 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改革
首先是城乡差距:据推算,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应该是8000元左右,而农村仅不到3000元,相差几乎是两倍。其次是行业差距:个别行业的收入是全国人均收入的几百倍。再其次是城市之间的差距:2004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万元,而沈阳是8100元,他们几乎相差一倍。
面对这样一种收入差距和贫困状况,假定高校(仅以北京中等水平的高校为例)的“第二本科”的收费在5000元以上,“第三本科”1万元以上,那么,再加上生活费等指出,即使收费最低的高校,对于贫困阶层来说也意味着每年支出在万元以上,这个数据已经大大超过了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最近有新闻说,以前有因病致贫的现象,而现在出现了因上大学致贫的说法。
重要的是,家庭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相关:北京最近的一个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北京收入最低的为未上过学的群体,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50元。收入最高的为研究生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68元;并且,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拉大,由2003年的2·1:1上升到2004年的2·6:1。这项调查告诉人们,许多贫困家庭由于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家庭背景原因而交不起学费;而由于上不起大学又反过来决定了他这个未来“户主”的家庭背景;从而形成了“锁定”循环。
2.1 改革的原则
2.1.1 支付能力原则
2.1.2 受益者付费原则
2.1.3 “效益优先”原则
2.2 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的建议
2.2.1 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主要基于两个原则:“支付能力”原则,高教收费应按居民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受益者付费”原则,高教收费应依据成本的一定比例收取。
确定收费标准时既要看到大多数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还应看到个人间收入的不平衡;既要考虑到高校的类型、层次、专业的差异,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间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差异。按居民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收费标准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居民能够支付得起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按高校所花费的生均成本的一定比例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保证教育成本的回收,而且付费对象明确,责任清晰,便于操作。
2.2.2 教育投资多元化。2002年,全国人大已经通过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允许社会力量办学有合理的回报。但这只是最根本的法律保障,具体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尽快落实企业可以在税前向社会公益团体捐款的捐资助教政策,调动民营资本直接向教育部门提供资助;鼓励高校多方面筹措资金,比如某些高校设立基金会,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资金的运作,既保证了学校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经费的需要,又可以争取社会、集团、个人捐资助学,使高校资金有了投资增殖的能力。
2.2.3 完善助学制度。目前,多数高校已形成一套以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奖、贷、助、补、减”在内的学生资助体系。奖,是指在学校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帮助、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学生。贷,是指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助,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一些助学、助研、助管岗位,帮助他们通过从事不同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获得一定的报酬,贴补其在学习期间的一些开支。补,是指困难补助。
3 结束语
总之,国家设定收费上限,大学收费自由定价,名牌大学主要靠收费,一般大学主要靠财政收入和少部分的收费;这样,就会完全解决当前所谓“乱收费”,“卖考分”等行政手段难以解决的弊端。实现真正的高等教育公平性,应提供更多勤工助学的机会,免除极少数家庭贫困子弟的部分或全部学费,完善基础学科奖学金制度,学校自己就会想办法设立奖学金招揽,这是顺水推舟的事情,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应积极跟踪其改革动向,探索高教收费的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np://ww.edu.on].,(1992-2004).
[2] 盘娟梅.实施高等教育收费必须不断完善助学贷款制度[J].零陵学院学报,2004,(1).
[3]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曾满超.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0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