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改革

来源 :中国外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root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卫生系统是我国重要的事业单位,科教文卫事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体系。在卫生系统这个关注民生和关注健康的体系中,其工作人员的工资体系直接关系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整个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站在事业单位的高度,对卫生系统的绩效工资改革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 重要体系 卫生系统
  
  一、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历史进展
  我国事业单位工资的改革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1993年以前的工资制度不健全阶段,
  该阶段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度,以岗位、职务、等级、资历为主要工资考察因素,工资制度不健全、工资体系繁杂、运行不稳定。其次,1993年到2006年的过渡阶段,该阶段建立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适应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体现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自身特点的工资制度,实现了与国家机关工资制度的脱钩,将岗位、职务、资历、工作成果等综合起来作为工资的考察因素,是一次根本性的工资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事业单位职务等级工资制,工资构成中包
  括固定部分和浮动的津贴部分,构建了正常增加工资的机制,并通过建立地区津贴制度,理顺地区间的分配关系。再次,2006年以后的工资制度,该阶段国家颁发《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 2006 ]56号)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国人部发[ 2006 ]59 号)等文件,自2006 年7 月起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 绩效工资的构成
  岗位绩效工资制,就是以职工在单位中所聘岗位为基础,根据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责
  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位级别,核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绩效贡献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按照国家文件规定,事业单位的岗位绩效工资由基本工资和活工资组成,具体分为四个部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是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为活工资部分,是事业单位在国家宏观总量控制下自主实施的可变工资;而津贴补贴则是国家规定的政府性津贴及在特殊作业环境、劳动条件、劳动强度下职工生活、生理和心理损害的工资性补偿。
  值得说明的是,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作为基本工资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承担岗位待遇的保障功能。因此,仍然具有以“三统一”为标志的国家特征,即统一工资制度、统一工资政策、统一工资标准。而绩效工资更多地承担了绩效激励的功能,是卫生系统在国家绩效工资分配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下自主实施的内部分配方式。因此,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都会制订适应自身特点的分配政策,这与以“三统一”为标志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说明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与绩效工资在管理机制、运行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卫生系统的绩效工资由基本工资和活工资两部分组成,首先从职工所处的岗位上肯定其劳动的价值,而活工资是对职工所创造的基于基本劳动之外的价值的肯定。所以,绩效工资能够促进职工的积极性,存进企业的发展。
  三、 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 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聘用制度
  近年来,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已成为深化卫生系统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核心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以岗位确定工资是指对单位内某职位本身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来赋予承担这一岗位工作的员工与该岗位的价值相当的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员工承担什么样的岗位工作就可得到什么样的劳动报酬。我国卫生系统应结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卫生系统内部应重新设立精干机构、优化岗位配置、做好岗位评价,为工资制度的运行提供基础和依据。应进行科学的岗位分析,开展岗位聘用,并赋以不同岗位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工资水平,真正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通过全面实行竞聘上岗和聘用制度,转换卫生系统的用人机制,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实现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
  2、 在卫生系统内部实施绩效管理,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工资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岗位聘用制,还在于员工的绩效评价制度。就卫生系统来说,这两项都是攻坚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岗位聘用和绩效评价在很多事业单位尚未成熟,有的还未实施,失去了这两个基础,岗位绩效工资难脱身份工资的羁绊,而且还会增大进一步改革的阻力。员工工资水平与卫生系统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是互为影响、相辅相成的。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制度,实施绩效考核,明确员工实际劳动贡献,为工资的确定提供量化依据。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应将员工工资水平与绩效挂钩,通过工资与绩效互动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引导员工对于绩效的改进。当前,卫生系统的绩效工资改进应具体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衡量卫生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员工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及业绩,主要表现为与卫生系统发展相适应的工资动态增长机制和阶段性目标实现后的一次性绩效奖励机制。二是衡量特定工作团队的目标实现程度及员工所作的贡献和业绩,可以简单归结为团队绩效工资,目标是鼓励员工参与团队合作,完成重大成果。
  3、 强化市场和能力导向,保证工资竞争力和公平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分配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卫生系统面临的人才市场竞争也日趋加剧。应在准确把握宏观工资管理体制和制度方法的同时,设计符合自身实际的工资制度。工资水平的确定,必须面向外部人力资源市场,保持工资水平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竞争力,以吸引和稳定人才。准确分析、及时预测市场环境因素变动,适时变革工资制度、调整工资水平。能力因素主要指员工自身所具有的素质和才能,具体体现为员工的学历、资历、工作经验和工作水平等。
  4、 卫生系统变革工资管理体制
  根据工资制度改革的整体方案,国家将出台地区性津贴以调剂地域差异,使得卫生系统职工也能分享当地社会发展的成果。改革后,我国卫生系统的基本工资就应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地区津贴三项构成。根据卫生系统体制改革进程,当前应完善管理工资的体制,即中央、地方或部门、各卫生系统分别承担不同层次的管理职责并拥有相应的工资管理权限。中央政府负责统筹制定事业单位的分配方针、原则和工资制度框架,制定确有必要统一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和标准,审核各地工资标准及其增长幅度,控制财政核拨人均工资水平及其增长,调节地区、行业间事业单位工资关系。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国家工资制度框架和工资系数,制定本地区工资标准,作为控制各事业单位财政核拨人均工资的依据。
  5、在卫生系统的内部扩大分配自主权,完善绩效工资体系
  根据改革精神,各卫生系统按照分类调控原则,分别享有不同的内部分配自主权。当前,对没有创收能力的公益类单位,允许其在财政核拨工资总额内,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绩效考核结果等搞活内部分配;对有能力创收的公益类、准公益类单位,鼓励其将财政核拨工资总额与创收中用于职工个人分配的部分合在一起,搞活内部分配。同时,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解决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的工资差距过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正友,《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与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施》,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7
  [2].宋海燕,《公共事业组织绩效评估研究》,厦门大学,2006年版
  [3].左春文,《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红旗文稿,2006.11
  [4].左祥琦,《工资与福利》,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以丰都县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为依据,在定性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而对丰都县土地利用变
结合重庆市地形地貌特点和山区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因子,提出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一方面必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规划;另一
研究了窄带隙Pr0.6Ca0.4MnO3体系的电荷有序及低温下的团簇玻璃现象.实验表明,样品具有典型的相分离特征,在高温区于241K左右发生电荷有序(Charge Ordering,CO)转变,在高的外加磁场下
财政同级审是指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下,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对本级政府及各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情况以及组织政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北碚区、万州区、酉阳县 1990-2000 年建设用地变化和社会经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法得出建设用地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 1990-2000 年
本文通过对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992年以来,我厂在丝绸市场持续疲软的困难环境下,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换机制,深化内部改革,抓住时机,大干快上,使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效益稳步增长。92年全年生产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的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ACC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
脑室积血起病急、病死率高。脑室积血原因:脑室本身出血;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脑脊液循环反流入脑室系统。脑室积血可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致颅内压急剧升高,
看守所羁押制度原本被称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程序的“试金石”。然而,近年来发生在看守所的一系列非正常死亡事件,使社会不断提出对看守羁押制度质疑。因此,我国应采取有效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