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Ⅱ(IABP-SHOCK Ⅱ)评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老年AMI合并CS且置入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SHOCK Ⅱ评分分为低危组(评分0~2分,72例)、中危组(评分3~4分,39例)和高危组(评分5~9分,27
【机 构】
: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商丘 476100,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商丘 476100,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商丘 4761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Ⅱ(IABP-SHOCK Ⅱ)评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老年AMI合并CS且置入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SHOCK Ⅱ评分分为低危组(评分0~2分,72例)、中危组(评分3~4分,39例)和高危组(评分5~9分,27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药物、介入和IABP等治疗情况,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组患者的短期死亡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IABP-SHOCK Ⅱ对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结果138例患者中,男性71例(51.4%)。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与低危组患者比较年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血压、肌钙蛋白水平、血肌酐、尿素氮、B型利钠肽、乳酸、Gensini评分、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无复流率、有创通气和床旁血滤应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0 d,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死亡分别为25例(34.7%)、20例(51.3%)和23例(85.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3组患者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7,P<0.01)。ROC曲线显示IABP-SHOCK Ⅱ评分预测30 d死亡的敏感度为80.4%,特异度为87.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95%CI:0.702~0.942,P<0.01)。
结论IABP-SHOCK Ⅱ评分可有助于对老年AMI合并CS患者IABP置入术后的短期危险分层。
其他文献
在2013年肠外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国内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编写指南和GRADE协作网的临床指南最新编写原则,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共分为一般情况和常见疾病两部分,形成42条推荐意见,作为我国老年医学领域营养支持的应用规范。
目的研究老年肌少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随机抽样选取65岁及以上患者356例,根据患者有无慢性心衰分为心衰组168例和非心衰组188例。比较两组患者四肢骨骼肌质量(ASM)、体质量、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水平,分析老年人肌少症与慢性心衰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患者ASM为(15.46±3.02)kg、SMI为(5.12±0.76)kg/m2,低于非心衰组(19.87±2.4
目的分析75岁及以上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特点,探讨7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定期结肠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75岁及以上的患者1 154例,根据年龄分为75~79岁组605例、80~89岁组527例、90岁以上组22例。分析结肠镜下病变检出情况,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对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结直肠病变检出的影响及定期监测的必要性。
目的构建住院老年共病患者的多学科延续性管理模式,并进行成效分析,为老年共病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老年病区住院治疗,年龄≥60岁共病患者,均接受老年综合评估(CGA)。随机分为接受多学科延续性医疗的干预组和接受传统医疗的对照组。总结干预组工作流程及特点,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作用效果(包括住院花费、时间和患者治疗满意度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4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单纯放疗组和联合放疗组,其中联合放疗组在单纯放疗的基础上联合吉西他滨,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其肿瘤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单纯放疗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67.6%,低于联合放疗组(87.
目的探讨急性应激性血糖升高是否受到脑梗死前基础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应激性血糖升高率(SIGUT)反映应激性的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脑梗死前的基础血糖状况,分析不同人群SIGUT与HbA1c之间的相关性;比较非糖尿病组、糖尿病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6.5%)和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6.5
目的通过心算任务的行为学实验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心算能力的变化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1例早期PD患者及40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测试。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所有被试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再采用行为学实验比较2组被试心算能力的差异。结果早期PD患者执行基线任务和简单心算任务时正确率及反应时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因预防或治疗血栓使用达比加群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服用达比加群不同剂量时凝血指标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入选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142例,年龄(79.0±7.5)岁。其中,心房颤动(房颤)128例,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14例。服用达比加群酯后,所有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我国大于60岁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大约为5.5%~19.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高尿酸血症的发病人口会不断上升。针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老年人是否需要积极降尿酸治疗,目前临床上尚无指南依据。本文从尿酸的代谢过程及病理、生理、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合并共病的治疗策略、具体的治疗流程及药物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评估老年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221例老年心衰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及病情资料,行NRS-2002营养筛查及心衰相关问卷调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各因素对检出率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21例患者中营养不良风险检出率为45.2%,文化程度越低、心功能越差,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