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上海10岁小学生孙豪(化名)与同学在课间打闹后,当日出现间歇性肚痛,后在医院治疗过程中不幸死亡。河南一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其孩子在就读的学校被班主任两次用木棍殴打,导致孩子手面骨折。媒体报道的频频发生的校园伤害案件,让校园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校园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有些是出于校外因素,比如社会暴徒为泄私愤,闯入校园攻击学生;也有些案件纯粹发生在校园内部,伤人的可能就是老师或者学生。相对于社会暴徒的凶狠残忍,发生在老师、学生间的伤害事件,大多情节较轻,其危害性也容易被忽视。然而校内伤害事件由于发生在老师、学生之间,防范更难,发生的频率更高。而且这类伤害事件隐蔽性较强,遭受伤害的学生只能独自承担巨大的生理或精神痛苦。来自校园内部的伤害案件,同样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学校安全工作较之以前加强了许多。不少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有关维护校园安全的文件制度,学校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演练。不过审视这些安全教育的内容,不难发现其大都集中于对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的应对,却很少有专门针对校园伤害事件的教育。
预防校园伤害应该成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们知道,与周围同学、老师的非正常交往同样可能带来伤害。如何应对来自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伤害,如何避免他人的身体伤害,如何在校园里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等等,都应该成为安全教育的内容。
预防校园伤害,还需要强化学校的责任意识。学校有义务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学校也有义务教育老师遵纪守法、履行师德,不能以任何形式伤害学生。发生了校园伤害事件,除了当事人必须承担伤害责任,学校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只有预防教育与责任追究相结合,学校、老师、学生乃至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刘楚汉/文)
大学生“枪手”给出的警示
高考前夕,在山东历城,民警侦破一起组织“枪手”替考案,18名准备帮助别人作弊的在校大学生被警方控制。
在校大学生参与高考作弊,已不是新闻,舆论多将之归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淡漠和受金钱利益的驱使。这当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些大学生进大学后失去理想,陷入迷茫,无所事事,于是很容易受外界诱惑而误入歧途——他们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进入大学,或将以这种方式“退出”大学,令人唏嘘不已。这给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们提出了警示。
这其实是我国教育病态的一种表现。无论是每个家庭,还是社会,都高度关注高考和学生高考前这段时间的学习,高考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人生的分水岭,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常常被忽视:高考不过是一扇门,学生们由此开启新的学业生涯。如果不努力奋斗,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是进了名校,也一事无成。
最近,网上有一则漫画,引起很多人共鸣——在高考期间,学生集体宣誓、父母烧香拜佛、全社会全面关注,可考上大学一年后,学生却在宿舍里玩游戏,地上堆满烟头和酒瓶。有关调查显示,大学新生进校之后,对大学生活不适应者比例极高。从985高校到三本院校学生,都有相当数量的对前途感到迷茫。这些学生中,约有20%沾染上网瘾,整天打网络游戏。“学习学到高中毕业就结束”,可谓他们的真实写照,这和高中阶段的“拼命”学习完全是判若两人。
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为“挣钱”而充当枪手,是顺理成章的。当枪手,不过是大学生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一个“侧面”而已。显然,这样的大学生活,摧毁的不仅仅是某个学生个体,而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但似乎整个社会还没有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高考,在对高考的畸形关注中迷失。这是教育严重功利化的后果,当升学就是求学的目的,读书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每年高考之后,都会传出高考生撕书、烧书的新闻,这是负面情绪的发泄,也是读书价值观被扭曲之后的现实表现。
很多舆论关注这些“枪手”会得到怎样的处罚,但我们更应该反思他们成为“枪手”的原因,说到底,如今的高考,就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每年上千万的高考生,在这个“产业”中只是工具,他们也许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高考很重要,而高考之后的人生呢?又有多少学生认真规划过?是到了该整体反思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时候了,再延续目前的高考制度和办学体制,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只是奢望。
当然,大学生“枪手”的命运,也给刚结束高考、等待录取的准大学生们提一个醒,要对大学生活提前做规划,不能以放纵的心态对待高考后的生活。
(来源: 《京华时报》 熊丙奇/文)
校园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有些是出于校外因素,比如社会暴徒为泄私愤,闯入校园攻击学生;也有些案件纯粹发生在校园内部,伤人的可能就是老师或者学生。相对于社会暴徒的凶狠残忍,发生在老师、学生间的伤害事件,大多情节较轻,其危害性也容易被忽视。然而校内伤害事件由于发生在老师、学生之间,防范更难,发生的频率更高。而且这类伤害事件隐蔽性较强,遭受伤害的学生只能独自承担巨大的生理或精神痛苦。来自校园内部的伤害案件,同样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学校安全工作较之以前加强了许多。不少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有关维护校园安全的文件制度,学校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演练。不过审视这些安全教育的内容,不难发现其大都集中于对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的应对,却很少有专门针对校园伤害事件的教育。
预防校园伤害应该成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们知道,与周围同学、老师的非正常交往同样可能带来伤害。如何应对来自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伤害,如何避免他人的身体伤害,如何在校园里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等等,都应该成为安全教育的内容。
预防校园伤害,还需要强化学校的责任意识。学校有义务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学校也有义务教育老师遵纪守法、履行师德,不能以任何形式伤害学生。发生了校园伤害事件,除了当事人必须承担伤害责任,学校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只有预防教育与责任追究相结合,学校、老师、学生乃至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刘楚汉/文)
大学生“枪手”给出的警示
高考前夕,在山东历城,民警侦破一起组织“枪手”替考案,18名准备帮助别人作弊的在校大学生被警方控制。
在校大学生参与高考作弊,已不是新闻,舆论多将之归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淡漠和受金钱利益的驱使。这当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些大学生进大学后失去理想,陷入迷茫,无所事事,于是很容易受外界诱惑而误入歧途——他们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进入大学,或将以这种方式“退出”大学,令人唏嘘不已。这给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们提出了警示。
这其实是我国教育病态的一种表现。无论是每个家庭,还是社会,都高度关注高考和学生高考前这段时间的学习,高考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人生的分水岭,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常常被忽视:高考不过是一扇门,学生们由此开启新的学业生涯。如果不努力奋斗,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是进了名校,也一事无成。
最近,网上有一则漫画,引起很多人共鸣——在高考期间,学生集体宣誓、父母烧香拜佛、全社会全面关注,可考上大学一年后,学生却在宿舍里玩游戏,地上堆满烟头和酒瓶。有关调查显示,大学新生进校之后,对大学生活不适应者比例极高。从985高校到三本院校学生,都有相当数量的对前途感到迷茫。这些学生中,约有20%沾染上网瘾,整天打网络游戏。“学习学到高中毕业就结束”,可谓他们的真实写照,这和高中阶段的“拼命”学习完全是判若两人。
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为“挣钱”而充当枪手,是顺理成章的。当枪手,不过是大学生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一个“侧面”而已。显然,这样的大学生活,摧毁的不仅仅是某个学生个体,而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但似乎整个社会还没有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高考,在对高考的畸形关注中迷失。这是教育严重功利化的后果,当升学就是求学的目的,读书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每年高考之后,都会传出高考生撕书、烧书的新闻,这是负面情绪的发泄,也是读书价值观被扭曲之后的现实表现。
很多舆论关注这些“枪手”会得到怎样的处罚,但我们更应该反思他们成为“枪手”的原因,说到底,如今的高考,就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每年上千万的高考生,在这个“产业”中只是工具,他们也许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高考很重要,而高考之后的人生呢?又有多少学生认真规划过?是到了该整体反思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时候了,再延续目前的高考制度和办学体制,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只是奢望。
当然,大学生“枪手”的命运,也给刚结束高考、等待录取的准大学生们提一个醒,要对大学生活提前做规划,不能以放纵的心态对待高考后的生活。
(来源: 《京华时报》 熊丙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