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输注系统与传统镇痛药物在晚期癌痛患者治疗中的镇痛效果与费用的比较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晚期癌痛患者鞘内输注系统植入镇痛与传统药物镇痛的效果与总体费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行鞘内输注系统植入镇痛晚期癌痛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0~79岁,根据鞘内治疗前1日口服吗啡剂量中位数(240 mg)分为3组:低剂量组(n=19)为换算后口服吗啡剂量小于或等于中位数的患者,高剂量组(n=17)为换算后口服吗啡剂量大于中位数的患者,全部组(n=36)为纳入本研究的全部36例患者。分别记录手术前1日镇痛药物总量及静息状态下数字分级评分(NRS),鞘内治疗后第2、4、7、14、28日及生命结束前最后一次静息状态下NRS评分;记录治疗期间的用药资料及输注泵更换情况,计算鞘内治疗后4周及8周时患者在疼痛治疗方面的总体花费。

结果

鞘内输注系统植入镇痛后,各时点静息状态下NR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低剂量组鞘内镇痛后4周及8周所需费用显著高于传统药物镇痛费用(P<0.05);高剂量组鞘内镇痛后4周所需费用高于传统药物镇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镇痛后8周所需费用则明显低于传统药物镇痛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组所有患者鞘内镇痛后4周所需费用高于传统药物镇痛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鞘内镇痛后8周所需的费用与传统药物镇痛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镇痛药物需求量较大,预计生存周期较长的晚期癌痛患者,鞘内输注系统植入镇痛与传统药物镇痛相比,不但能够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而且所需经济花费更低。

其他文献
期刊
牙源性干细胞(DSC)是一类从牙体或牙周组织中分离得到的干细胞,包括恒牙牙髓干细胞、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根尖乳头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牙囊前体干细胞等,DSC作为种子细胞为神经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安全有效的细胞来源。本文就这些DSC促进神经修复再生的特点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扩张后额部皮瓣修复面中部病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19例面中部病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为7~52岁。Ⅰ期行扩张术,在患者额部置入1个额定容量为100~170 mL的圆柱形扩张器,注水1~2个月,总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2倍左右。Ⅱ期面中部病损切除后创面面积为4 cm×2 cm~9 cm×5 cm,采用以滑车上动脉为蒂或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额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对布比卡因致心肌细胞线粒体水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只,体重180~220 g,采用酶解法分离SD大鼠心肌细胞,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含生理盐水、布比卡因、布比卡因+异丙肾上腺素、布比卡因+异丙肾上腺素+艾司洛尔的台式液中孵育,并在电刺激下诱导细胞规律收缩60 s后,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学改变;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上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9年2月在禹城市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112例,年龄≥60岁,性别不限,局麻下采用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评估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患椎最低点高度、患椎后凸角(Cobb角)。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时患椎最低点高度分别为(18.42
期刊
伤害性急性疼痛可转变为慢性疼痛,而且可持续3个月以上,其病因均来自外周和中枢神经的痛觉过敏,从而导致"好了伤疤记住痛"。阿片类药既镇痛但也会诱发痛觉过敏。为了降低外周和中枢的敏化、减少阿片类药剂量及其副反应,作者建议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1)术前预先镇痛;(2)术前和术后优化神经阻滞或区域阻滞;(3)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中用氟比洛芬酯或/和右美托咪定辅助阿片类药;(4)用抗惊厥药加巴喷丁作为阿片类药
目前临床论文普遍存在不重视随访的现象,观察疗效只看近期,随访时间参差不齐,且随访不认真,以致随访效果不可靠。作者呼吁必须改善随访工作,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PSRA)的定义自提出以来,针对成人患者群,国内外学者在疾病定位、诊断标准及治疗手段等方面多持不同观点、缺乏共识。因此,不能良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PSRA的研究难点主要是其定位和诊断标准。在"有明确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证据的前提下,将PSRA作为一种排他性诊断"的PSRA定位更加适合临床实际。治疗方面应以消炎、镇痛、抗感染为核心,根据症状予以NSAIDs类药物、糖皮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舌咽神经注射阿霉素治疗舌咽神经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疼痛科诊治的舌咽神经痛患者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47~78岁。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经颌下入路行舌咽神经阻滞,注射药物为1%阿霉素0.3 ml及复方倍他米松0.5 ml(含二丙酸倍他米松2.5 mg与倍他米松磷酸钠1 mg)。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