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思政教育滋养工匠精神提出了全新要求。新时代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新融合,要以思政教育确保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引领,以工匠精神强化思政教育的开发功能。新时代思政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的路径优化包括: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是根本,固化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是核心,细化专业实训是关键。
关键词:思政教育;滋养;工匠精神;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C/08C-0003-03
培养高技能的中国工匠,打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底色取决于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般认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滋养工匠精神提供了基本思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一项承载国家意志的国家行动,工匠精神的鲜亮底色是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本文结合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内容,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的优化路径。
一、以思政教育确保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引领
思政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定阶级精神生产和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实践性与阶级性是其基本属性。“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就是思政教育的现实性和思政教育价值实现的实效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它是思政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
首先,思政教育以现实的、具体的人为教育对象。现实的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识和思想观念的个体,独立意识和思想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根源来自于实践活动。工匠精神是具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在工匠活动中对自己产品所秉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做工出活是一种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体现自身价值的实践活动,这一活动是在一定的精神指引下推进的,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认知,进而不断地改进原来的工艺、技艺,使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精进。因此,工匠所持有的精神理念是一个不断强化和固化的过程,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生成的始发地,在校学习期间的思政教育为工匠精神的生成、发展和升华创造了自由的心灵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理念支撑。
其次,思政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政教育阶级性,即思政教育意识形态性的体现,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教育主导性前提下的多样性和坚持教育多样性之中主导性的统一。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动因则在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思想政治素质最终要用于指导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思政教育既要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实现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又要帮助學生运用思想和理论指导实践,完成从认识到行动的飞跃;既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更要引导学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以及自己的主观世界。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匠缺乏工匠精神,所生产的劣质产品、问题物品、假冒商品只会造成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社会资源遭受浪费,生活品质趋于恶化,于自己于他人于社会没有任何益处。
二、以工匠精神强化思政教育的开发功能
工匠精神需要在从事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生成并不断提升,这一过程也是不断强化思政教育开发功能的过程。思政教育开发功能是育人功能的延伸,也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功能的新拓展。所谓开发功能是指通过思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掘人的内在潜能,这与工匠精神的生成和发展是内在统一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首先,思政教育的开发功能源自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动性。个体的能动性存在层次与深度上的差异,它无法由个体自发和自主地完全释放,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就是从业者基于个人发展所需要的严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素养。这些职业素养既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立足于行业岗位不断挖掘、固化和升华的结果,又是思政教育的持续延伸和拓展的需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高技能劳动者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工作岗位后,都要秉持工匠精神,耐住寂寞、守住孤独、挡住诱惑,不达目的,绝不放弃,推动行业和岗位工作标准、质量、水平不断上层次,为早日把我国建成制造强国而努力奋斗。
其次,以工匠精神强化思政教育的开发功能是尊重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一是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同样尊重人的兴趣爱好,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人的特长与优势的有效发挥,这是发挥人的潜能的基础。个人择业敬业乐业的基石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唯有如此,才会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专注之意,视从事的职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也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极致的钻研和探究,发现并掌握职业的特点和规律,使自我的技艺更加精湛、高超和卓越。二是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同样强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促进人的身体与心理、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是发挥人的潜能的重点。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必定会追求产品的格致与卓越,在大国工匠看来,自己的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从业者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做持续改进、勇于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遇到困难不绕道、不回头,而是迎难而上,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做潜心吃苦、甘于寂寞的修行者和修炼者。三是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同样突出创新创造精神,这也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最高层次。立足本职岗位进行创新创造,切实提高专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工匠在大胆创新中改进工艺流程、优化施工环节,推崇“十年磨一剑”的理念,精心打磨产品品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利润,为社会创造价值。
关键词:思政教育;滋养;工匠精神;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C/08C-0003-03
培养高技能的中国工匠,打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底色取决于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般认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滋养工匠精神提供了基本思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一项承载国家意志的国家行动,工匠精神的鲜亮底色是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本文结合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内容,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的优化路径。
一、以思政教育确保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引领
思政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定阶级精神生产和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实践性与阶级性是其基本属性。“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就是思政教育的现实性和思政教育价值实现的实效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它是思政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
首先,思政教育以现实的、具体的人为教育对象。现实的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识和思想观念的个体,独立意识和思想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根源来自于实践活动。工匠精神是具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在工匠活动中对自己产品所秉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做工出活是一种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体现自身价值的实践活动,这一活动是在一定的精神指引下推进的,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认知,进而不断地改进原来的工艺、技艺,使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精进。因此,工匠所持有的精神理念是一个不断强化和固化的过程,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生成的始发地,在校学习期间的思政教育为工匠精神的生成、发展和升华创造了自由的心灵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理念支撑。
其次,思政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政教育阶级性,即思政教育意识形态性的体现,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教育主导性前提下的多样性和坚持教育多样性之中主导性的统一。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动因则在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思想政治素质最终要用于指导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思政教育既要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实现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又要帮助學生运用思想和理论指导实践,完成从认识到行动的飞跃;既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更要引导学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以及自己的主观世界。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匠缺乏工匠精神,所生产的劣质产品、问题物品、假冒商品只会造成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社会资源遭受浪费,生活品质趋于恶化,于自己于他人于社会没有任何益处。
二、以工匠精神强化思政教育的开发功能
工匠精神需要在从事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生成并不断提升,这一过程也是不断强化思政教育开发功能的过程。思政教育开发功能是育人功能的延伸,也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功能的新拓展。所谓开发功能是指通过思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掘人的内在潜能,这与工匠精神的生成和发展是内在统一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首先,思政教育的开发功能源自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动性。个体的能动性存在层次与深度上的差异,它无法由个体自发和自主地完全释放,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就是从业者基于个人发展所需要的严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素养。这些职业素养既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立足于行业岗位不断挖掘、固化和升华的结果,又是思政教育的持续延伸和拓展的需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高技能劳动者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工作岗位后,都要秉持工匠精神,耐住寂寞、守住孤独、挡住诱惑,不达目的,绝不放弃,推动行业和岗位工作标准、质量、水平不断上层次,为早日把我国建成制造强国而努力奋斗。
其次,以工匠精神强化思政教育的开发功能是尊重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一是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同样尊重人的兴趣爱好,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人的特长与优势的有效发挥,这是发挥人的潜能的基础。个人择业敬业乐业的基石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唯有如此,才会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专注之意,视从事的职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也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极致的钻研和探究,发现并掌握职业的特点和规律,使自我的技艺更加精湛、高超和卓越。二是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同样强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促进人的身体与心理、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是发挥人的潜能的重点。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必定会追求产品的格致与卓越,在大国工匠看来,自己的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从业者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做持续改进、勇于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遇到困难不绕道、不回头,而是迎难而上,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做潜心吃苦、甘于寂寞的修行者和修炼者。三是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同样突出创新创造精神,这也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最高层次。立足本职岗位进行创新创造,切实提高专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工匠在大胆创新中改进工艺流程、优化施工环节,推崇“十年磨一剑”的理念,精心打磨产品品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利润,为社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