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主动接受专业引领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们在接受专业引领时,一要坚持观念先导。二要时时把握课改进程,从课堂抓起,走进学生,挖掘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等等,从而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逐步改进。三要拓宽校本教研的途径,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推进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是关键。在平时,采用反思型的教研模式,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录的方式,促进我们教师的自我变革。
  关键词 :专业 科研 课改
  
  什么是专业?如何才叫专业?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想弄明白的问题。宽的领域涉及到教育科研,而窄的领域涉及校本教研。什么是教育科研?比较权威的看法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顶的教育研究程序,以获得对教育科学规律性认识为目标的系统研究过程。由于表述的太过于理性化,使得我们教师对其本来意义参悟不够,于是对教育科研敬而远之,甚至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不外乎是“获得教育科学规律”,而对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达到这个要求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这是我对教育科研领域的领悟。
  什么是特色?相信老师们不难发现。与专业研究人员所不同的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为了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形成。这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根本任务及生命所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从问题到课题是我们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思路。可是每一天,我们都会接触到不同的问题,那么什么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大多数老师都有点找不着北。其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从这些小的问题入手,开始进行教育科研。例如,研究备课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看来,我们研究的问题还是很宏观的。离开了微观的教育研究,宏观的教育科研应该也是不切实际的。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如今,课改的热潮来势汹汹,“公开课”的出现,我们的老师在学习、借鉴它的教育规律、教育模式方法上的不恰当,使得把运用别人的教育规律和方法作为一种时尚和追求,工作中遇到问题后不是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把这些问题放在某个模式框架里,企图用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不可否认,“公开课”作为一种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是功不可没的,而且也会继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只要我们取己之长补己之短,也会有所领悟。
  所谓以校为本的教研,就是将学校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以校为本的教研,具有三大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专业引领。而要具体实施教研活动,就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学校成为教研活动的主阵地;三是教研机构及大学课程研究中心是校本教研活动的这重要、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
  教研是学科领域的研究活动,也是基层教师喜欢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校本培训载体。科研是理性的科学思考,其全过程也是培养教师的重要载体。但是教师的研究活动不同于专家和学者,教师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践行新理念,在于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可是当前学校假科研、假研究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什么科研就是写论文,什么科研就是立有什么什么级的课题,什么科研就是人人要有课题研究等等,这种假科研、假研究的行为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研究是背道而驰的。在校本教研中应倡导我们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开展反思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更多的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如:案例的研究等等,在反思中逐步改进,在反思中逐步走向成功。
  开展校本教研是知识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打造学习型的师资队伍是深入推进校本教研的重要突破口;开展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回归,依托校本教研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鉴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则是新世纪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它对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加强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接受专业引领时,一要坚持观念先导。因为我们必须树树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新型教研理念。学校课堂是我们教师职业生涯的基本场所,是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和发展的主要天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教学、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要时时把握课改进程,从课堂抓起,走进学生,挖掘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等等。从而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逐步改进。三要拓宽校本教研的途径,让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推进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是关键。在平时,采用反思型的教研模式,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录的方式,促进我们教师的自我变革。
  教师在专业引领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继续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学习自己开发教材,对于这点,能做到的可能是极少数,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我们做的还很多。
其他文献
多年来,我们关注教育和教育改革本身,仅把学校当成承载教育使命的工具和容器,只注重学校硬环境建设,而缺乏对学校软环境的开发和重建,也就是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使学校只是在年复一年的机械地重复着完成教学任务,追求升学指标的“游戏”。教师精神的迷失,学校特色的混乱,学校文化的失落,只能使学校沦为学生学习的“候车室”,教师教书的“站台”,教育生存的“轨道”而已。学校因教育而产生,教育因学校而发展,学校理
期刊
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部分学生甚至厌烦英语,视上英语课简直为“受罪”或“煎熬”。为何职高英语教学会陷入如此尴尬局面呢?很显然,这跟他们的初中英语基础非常不扎实有关。另外,职高生还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能力不强、思想素质偏低、缺乏恒心与毅力等不足之处。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如何提高职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
期刊
高考化学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所有能力必须通过思维能力才得以实现,所以思维能力是核心。而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点,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仅就1995年高考化学试题谈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抓住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切思
期刊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的要求使得初中的历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背书式教学,而应该在传输知识的基础上,更注意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一、历史教学中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新型的教学观要求打破学科学习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
期刊
内容摘要:针对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对阅读的认识,授予学生一定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 阅读 培养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
期刊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_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
期刊
[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总是处于“教师中心论”、“教材中心论”状态,一直未能打破课本和教参的权威地位,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和老师一样都在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独立批判的意识。从不敢跨越课本的雷池一步。  我一直努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表达出我对文本的个人理解,也会有与教参、教案不和谐的地方。有时我征询同学们的意见:“我说的与参考答案不一样,你愿意接受谁的?”同学们常常会支持我,当然也有反
期刊
各个学校,各门功课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学困生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与学习过程并存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关注这一现象,势必有相应的策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面对化学学困生的存在与转化,在实践中我作了许多的思考与努力。许多学困生都不是智力原因造成的,是暂时的现象。我对不同类
期刊
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一、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按照这一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要
期刊
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