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本教育,推进语文课改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 广西 535000)
  【摘要】 课程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它对学生的培养方向立足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课程的整体性和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向。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师角色定位,要重新审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定位,以前教师一统课堂,我说了算的专制教学已经落伍,已远远的与脱沟,学生再也不是收音机,再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的主人。因此,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惯习的改革被提到教师的案头上来,尤其是生本教育,更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程改革;生本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48-0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努力,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甚微——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創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何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所以,必须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为根本”即“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自律及全面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如何构建初中语文“生本”课堂论述如下。
  1 教育要改革,思想必先变
  教师职业的连续性、广延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教师要互相团结,搞好合作,要有合力,才能创造奇迹。教育产业化也显示教师的工作是个体劳动,集体成果。韩守宏的《“效应”种种话教育》(《福建教育》2002第一期)中的“短板效应”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学生,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他能成多大才不是决定于一、二个科目好,而是主要取决于他最薄弱的环节。这或许是智力因素,或许是非智力因素,也可能是弱科的牵制,或不良学习的影响。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组配套教师,能否帮助学生找准并补长那根“短板”,全看教师是否通力合作,“因材施教”了。所以,教师应注意,善于总结,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从自己\从学科特点找差距,从学生实际出发想方设法扭转乾坤。经验主义、机会主义都不适应新一轮教学竞争。一个不会挖掘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弘扬自己个性的老师,最终会丧失自己的魅力,“泯然于众人”,这是当教师的最大的悲哀。把国际教育理论、认知心的发展和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现行情况结合起来看,教师如何深刻理解和了解学生,变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策略为教师遵循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做好师生互动、知识共享等几个方面,教育理论界提出了必须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课堂中应强调师生的“双主体”地位,即重视教师的导,更要重视学生学的能动性。没有人的社会是不完整的社会,没有学生的课堂,那又是什么呢?因此,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眼中有人”、“胸中有法”、“脑中有纲”,对自己的学生要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理解他们的感受,把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下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2 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正是这样一个学习的群体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的性格的差异、学生个人生活环境的差异、生活经历的差异决定了学生个体在价值取向、各项能力上是存在差异的。在对于文本的情感体验肯定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要珍视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所有的学生能够拥有这个群体中所有人曾有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设身处地的学会体验到自己之外的情感,学会体谅人、理解人、宽容人。这不仅仅是对文本中人物事件的解读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人更应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有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3 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4 给足学生自主研读的时间,让课堂推进舒缓有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篇课文无论长短深浅,学生从陌生到熟悉,从初步感知到深层感悟,再到与文章所创设的情感氛围融为一体,离开了学生沉浸其中的自主研读和独立思考是不能实现的。这种自主研读、学有所得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便是充裕的时间保证。
  宋代教育大家朱熹指出:“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熟读精思离开了最基本的时间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经常设身处地地站到学生的角度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中与学生一起亲自读一读课文,耐心地观察学生专注、凝神、阅读、思考的表情神态,从而准确把握学生阅读思维的进程。只有当学生专心致志地读完课文之后,对课文主旨及其文脉的理解等才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下一步的教学进程方能有序地展开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的话,势必会使学生的思维停留于浅层状态,难以实现多维度的有效互动和深层碰撞,课堂教学效益则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5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如个性化朗读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主的朗读形式。个性化朗读不同于齐读,它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读和练习的时间,把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实现个性化朗读教学,必须了解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客观的讲,每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语音条件、理解能力、朗读水平、语文基础等各不相同,当然朗读效果千差万别。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朗读,就是要耐心地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朗读,不要马上打断、纠正,要给学生一个自我体悟的空间,要能耐心地听取他们这样朗读的原因,让大家评议,而不是独断,让学生在同学们帮助下改进方法、提高认识,让他们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盡情发挥自己最出色的一面,高低起合,传情达意……让他们想读、敢读、爱读。和所有朗读一样,个性化朗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学生来说,朗读要求应该是呈梯队纵深化发展:从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到最高要求——传情达意,体现个性。
  6 给足学生思考生成的时间,让知能情意有效提升
  课堂上一种普遍现象常常出现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特征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或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研读课文并合作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常常是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未经个体研读也未曾独立思考便闻风而动,叽叽喳喳讨论起来,教室里充满热闹的空气。
  读书和思考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最常用的手段,边读边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进而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这是熟读精思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从学生学习心理的层面加以剖析和审视,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是学生展示自我并从与他人的智慧碰撞中获得更多启示、更多提升的主要途径。这种启示和提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前提,这就是每一位学生个体读书、思考所形成的初步感悟。我们追求课堂教学中学生争先恐后、智慧灵动的交流发言所形成的高峰体验,与这种个性化的充分思考是分不开的。如果不等学生思考到位便迫不及待地组织讨论或开展小组交流,学生发言内容的肤浅势必在所难免,这必然会影响到后续教学效果的实现。那种“击鼓催诗”式地赶着学生快速思考并投入交流,乍一看加快了课堂学习节奏,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意注意的程度,细思量却缺少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影响了教学推进的舒缓从容和教学期待的大度大德。因此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立足于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自觉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努力克服以下两种装点门面的形式主义:一是只给稍纵即逝的短暂时间,就指名道姓地组织交流发言;二是未经个体研读和思考,就让学生闻风而动地站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
  7 注重激励性评价的实施
  面对自己身边的初中学生,我认为师长的鼓励和学生自身成功的个体体验是其成功之母。考查学生智力、学习能力、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我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保证。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较之智力、基础更显得重要。家庭教养、经济条件相近、学习成绩相当的一批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由于自身学习能力、所持学习态度的积极程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差异,往往导致学生成绩的天壤之别。
  教育在育人。倡导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要求的是良好的素质,就初中生来说,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新课程理念要求于我们教师必须完成的使命。
  给予学生适度的鼓励性的评价,以肯定学生的付出、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让学生进入成功——兴趣——成功的良性循环,逐步培养、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让课堂成为孩子成功的殿堂。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中,学习成绩好和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掌握了学习内容之后,就会积极帮助其他学生。而学习成绩较差一些的学生,由于集体荣誉、合作精神以及自尊心的作用,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不因成绩不理想而失败、掉队,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在激励性评价中,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正确认识自我,激发其上进心。这样,全体学生会共同进步,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还处于远远滞后的境况。我们应该积极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生本”课堂的构建,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 河北 065600)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61-01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意识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其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現在以下八个方面内容:  1 称呼语  例如“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
期刊
(甘肅民族师范学院 甘肃 747000)  【摘要】 《比尔的女儿》是一篇散文,该文章的措词、句式、修辞和语篇结构都值得人们去欣赏和分析,读者能够从它朴实简约的语言和自然流畅的写作手法欣赏到它的文体美,同时也被伟大的父爱所深深感动。  【关键词】 《比尔的女儿》;词汇;特色  Stylistic Analysis on “Bill’s Little Girl”: Lexical Features 
期刊
(广西钦州浦北县第三中学 广西 535300)  【摘要】 学校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科内容,更要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或终身学习的能力。新的数学课程的构建使我们必须跳出只关注学科内容体系和结构的束缚,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积极
期刊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广东 510405)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64-02  當前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
期刊
(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 710038)  【摘要】 数学课堂中的差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被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形成教学材料尽量来源于学生又服务于学生的思想,用接纳、利用、善待、理解来关照学生的差错,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从而变差错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关键词】 差错资源
期刊
(广西钦州浦北县第二中学 广西 535300)  【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是新理念,也是新原则,同时包含着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方法和策略。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
期刊
(浙江海洋学院 浙江 316000)  【摘要】 本调研小组以舟山市定海区两所典型的民工子弟学校——明珠小学和育才小学为调查对象,结合问卷调查、个别采访及走访的形式,对海岛民工子女小学英语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阐述了提高舟山民工子女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况,探讨了如何提高民工子女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改进设想。  【关键词】 海岛;民工子弟;小学;英语学习
期刊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广西5350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无疑成了教师青睐的一种方向,因为它不仅改变了课堂上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加了视听等各种各样的感官效果,而且还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自己牢牢把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无疑是素质教育过程中好的方法展示和成果体现。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数学; 课堂整合 
期刊
(广州萝岗区东区中学 广东 510000)  【摘要】 本文针对城乡交界学生学习特点,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细节着手,协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实际困难,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关键词】 学习困难;教学;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67-01
期刊
(西安市第九十二中学 陕西 710014)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聪明才智,更应该看到学生所闪现出的智慧火花;二是既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合作交流意識的形成等。  【关键词】 高效; 教学;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63-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