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子勋的自然名片
著名心理学家。在《早教的秘密》一书中,他倡导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育儿方式,提出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唤起孩子对大自然浓厚的兴趣,孩子内心积存的信息和能量就会饱满起来,孩子会更具灵性,生命也更具活力。
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生命本体蕴含着巨大的自然信息,唤醒这些能力需要孩子到大自然中接受自然的信息刺激。
小宝宝从妈妈身体里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本应该是大自然的日月、山水、青草与花香的气息,阳光与轻风的抚慰。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打开五感,拥有明亮的眼睛、灵敏的感觉呢?
触觉:婴儿最初发展的知觉
婴儿最先成熟的是触觉,抚触可以刺激婴儿皮肤知觉的发展,也带动大脑功能、智力情绪的发展。人的皮肤对外部的知觉是最丰富的,1平方厘米的皮肤下大概分布了近千个神经突触。新生儿的皮肤特别薄,皮下的神经丛更是相对敏感。
因此婴儿最好使用棉质的衣服,不要有太多的颜色,因为很多颜色是化工染料,不是自然物质萃取的。只要是皮肤接触的东西,自然生成物最好。新生儿的皮肤对自然生成的东西相对熟悉,也易于接纳。婴儿床最好是纯木质的,不要用油漆来漆,最好带有木质天然的味道。如果条件许可,婴儿的房间最好使用木质地板,墙上贴墙布,窗外要有植物或草地的气息。
让新生儿的皮肤接触干净自然的空气也是重要的,其实对人来说,参与呼吸的不仅是肺,皮肤也会呼吸与吸收空气中的成分,自然的空气里蕴含着大量的自然气息,这些气息就是激发婴儿触觉成长的营养。
让一抹阳光照在他的皮肤上会唤起婴儿生命的美好感,让柔风轻抚他的脸庞,或者小脚丫浸在自然流动的溪水里,神奇的自然信息就会在婴儿体内形成。
嗅觉:孩子探索环境最重要的手段
除了妈妈的抚触拥抱以外,环境中自然的各种气息对婴儿皮肤的刺激也很重要。嗅觉是出生后最先开始迅猛发展的。
早期刺激嗅觉的时候不要太苛刻,简单的做法就是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不刻意地做什么,孩子能接触到什么就是什么。考虑到自然的芬芳会给人带来愉悦感,可适当地增加一些青草、植物的茎叶、淡雅的花瓣、一些沙石、小木块、干草……但是,半岁前的孩子极易鼻子过敏,这些东西不能放在婴儿的房间内。最好的做法是在阳台上设置一个花圃,有自然的空气流动,每天抱着孩子在那里流连一两次,吹吹小风,晒晒太阳,沐浴一下月亮与星光。
间断地给予刺激,让刺激达到一定的阈值,这个味道的识别就被终身保留了。神经细胞的活动会相互勾连、同步反应,神经科学称之为神经反射丛。这种反射丛一旦形成就不再瓦解。婴儿在早期接受的气味刺激种类越多,发射丛的类别也多,每一个或几个神经丛共享一个信息,协同反应,有条不紊,这就是人的所有知觉反应的共通模式。
味觉: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美食家
一个婴儿在3个月左右,味觉能力就开始活跃了,先是在舌的两侧形成味蕾,然后是舌的中间形成味觉反应。1岁的时候,婴儿的味觉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峰,很多味觉被孩子识别被记忆在身体的体验中,大脑的味区也慢慢饱满。孩子天生都是美食家,只要你在合适的时间给予他足够的味觉刺激,成年后他会对很多食物津津有味。如果孩子在2岁前只接受过母乳、甜、咸几种味道刺激,缺乏味觉享受,结果就会是吃什么大脑都不兴奋,每顿饭对母亲的心理都是煎熬,孩子很难下咽。
婴儿味觉的发展贯穿人一生对事物的享受,因此在合适的时候添加辅食,让孩子尝到不同的味道是可行的。
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很强的味觉与食欲,可以逐步地给孩子一些味觉刺激。苦的、甜的、酸的、咸的,刺激都是同等的,他都接受,不会排斥。不过不要是辛辣的,辛辣的味道比较霸道,对婴儿的味蕾会产生不利影响。
现代生物学倾向于相信人类的皮肤是有记忆的,身体也是有记忆的。婴儿品尝过的东西身体里就有了记忆,胃肠道也有记忆,再次品尝时会有一些神经细胞活跃,多次体验后这个味道就根植在身体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固有知觉。
听觉:让听觉细胞在自然中获得饱满刺激
儿童的听觉能力发展要晚一些。但由于听神经末梢缺少髓鞘包裹,所以听觉反应非常敏感。儿童早期如果受到饱满的音律刺激,成年后对音律的敏感性也很高。但很多父母都认为给婴儿放音乐可以刺激儿童的音乐乐感。其实人类的音乐是很苍白的,比起大自然中丰富的音素可以说是沧海一粟。
未被大自然的音素刺激过的孩子,耳朵里一直充斥着人类音乐、城市噪音,尤其是音质不好、劣质的玩具里放出来的音乐,对孩子的听敏感力是最大的损伤。任何信息的简单重复,也都会给人的身心带来一种压力,对儿童更是这样。
建议半岁以前要让孩子多到自然中去唤起复杂的音感,让孩子的听感细胞获得饱满的刺激。小的时候儿童接受了自然存在的一切声音,他的听觉会将这些音素认同为自己的一部分。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有不少听到风声、大雨声、雷电声会害怕,他们也喜欢鸟鸣、溪流声,可缺乏内心强烈的感受。但从小到自然浸染的孩子,与自然间是一种融为一体的感受,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自己的一部分,能够体验生命的喜悦。
视觉: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被唤醒
孩子的视觉发展跟听力基本是同步的,视觉是人类进化最完美的部分,婴儿的色感细胞远比成人敏感,这跟神经细胞纤维没有髓鞘包裹有关,婴儿的辨色能力甚至可以跟计算机媲美。
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用眼睛视物,而是用脑视物,图形生成是内部提取的。这也就是说,人的眼睛具有一种解读功能,跟自己的内心有关,这叫作内在视觉能力。那么,在视觉发展初期,一个婴儿到底能接触多少视觉刺激,是可以影响他的内在视觉发展能力的。大自然的形态与色彩是丰富多彩的,假定生命是自然的,那么大自然的多种视觉模型孩子先天就有,关键是在视觉发展的初期是否接触,是否被唤醒。
在视觉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是很清澈的,而成年人的知觉则已经像毛玻璃一样,被自己的经验蒙蔽着。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视觉知觉力呢?还是回到自然,人类的画再美也没有写生的对象那么色彩复杂。
所以,视觉刺激不是看图片,不是给孩子蜡笔,教他色彩的分类……只需帮助他多接触自然中的各种物体,视觉会自动地吸收并自在地对比分析,甚至自在分类。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要带2岁前的儿童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
著名心理学家。在《早教的秘密》一书中,他倡导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育儿方式,提出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唤起孩子对大自然浓厚的兴趣,孩子内心积存的信息和能量就会饱满起来,孩子会更具灵性,生命也更具活力。
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生命本体蕴含着巨大的自然信息,唤醒这些能力需要孩子到大自然中接受自然的信息刺激。
小宝宝从妈妈身体里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本应该是大自然的日月、山水、青草与花香的气息,阳光与轻风的抚慰。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打开五感,拥有明亮的眼睛、灵敏的感觉呢?
触觉:婴儿最初发展的知觉
婴儿最先成熟的是触觉,抚触可以刺激婴儿皮肤知觉的发展,也带动大脑功能、智力情绪的发展。人的皮肤对外部的知觉是最丰富的,1平方厘米的皮肤下大概分布了近千个神经突触。新生儿的皮肤特别薄,皮下的神经丛更是相对敏感。
因此婴儿最好使用棉质的衣服,不要有太多的颜色,因为很多颜色是化工染料,不是自然物质萃取的。只要是皮肤接触的东西,自然生成物最好。新生儿的皮肤对自然生成的东西相对熟悉,也易于接纳。婴儿床最好是纯木质的,不要用油漆来漆,最好带有木质天然的味道。如果条件许可,婴儿的房间最好使用木质地板,墙上贴墙布,窗外要有植物或草地的气息。
让新生儿的皮肤接触干净自然的空气也是重要的,其实对人来说,参与呼吸的不仅是肺,皮肤也会呼吸与吸收空气中的成分,自然的空气里蕴含着大量的自然气息,这些气息就是激发婴儿触觉成长的营养。
让一抹阳光照在他的皮肤上会唤起婴儿生命的美好感,让柔风轻抚他的脸庞,或者小脚丫浸在自然流动的溪水里,神奇的自然信息就会在婴儿体内形成。
嗅觉:孩子探索环境最重要的手段
除了妈妈的抚触拥抱以外,环境中自然的各种气息对婴儿皮肤的刺激也很重要。嗅觉是出生后最先开始迅猛发展的。
早期刺激嗅觉的时候不要太苛刻,简单的做法就是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不刻意地做什么,孩子能接触到什么就是什么。考虑到自然的芬芳会给人带来愉悦感,可适当地增加一些青草、植物的茎叶、淡雅的花瓣、一些沙石、小木块、干草……但是,半岁前的孩子极易鼻子过敏,这些东西不能放在婴儿的房间内。最好的做法是在阳台上设置一个花圃,有自然的空气流动,每天抱着孩子在那里流连一两次,吹吹小风,晒晒太阳,沐浴一下月亮与星光。
间断地给予刺激,让刺激达到一定的阈值,这个味道的识别就被终身保留了。神经细胞的活动会相互勾连、同步反应,神经科学称之为神经反射丛。这种反射丛一旦形成就不再瓦解。婴儿在早期接受的气味刺激种类越多,发射丛的类别也多,每一个或几个神经丛共享一个信息,协同反应,有条不紊,这就是人的所有知觉反应的共通模式。
味觉: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美食家
一个婴儿在3个月左右,味觉能力就开始活跃了,先是在舌的两侧形成味蕾,然后是舌的中间形成味觉反应。1岁的时候,婴儿的味觉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峰,很多味觉被孩子识别被记忆在身体的体验中,大脑的味区也慢慢饱满。孩子天生都是美食家,只要你在合适的时间给予他足够的味觉刺激,成年后他会对很多食物津津有味。如果孩子在2岁前只接受过母乳、甜、咸几种味道刺激,缺乏味觉享受,结果就会是吃什么大脑都不兴奋,每顿饭对母亲的心理都是煎熬,孩子很难下咽。
婴儿味觉的发展贯穿人一生对事物的享受,因此在合适的时候添加辅食,让孩子尝到不同的味道是可行的。
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很强的味觉与食欲,可以逐步地给孩子一些味觉刺激。苦的、甜的、酸的、咸的,刺激都是同等的,他都接受,不会排斥。不过不要是辛辣的,辛辣的味道比较霸道,对婴儿的味蕾会产生不利影响。
现代生物学倾向于相信人类的皮肤是有记忆的,身体也是有记忆的。婴儿品尝过的东西身体里就有了记忆,胃肠道也有记忆,再次品尝时会有一些神经细胞活跃,多次体验后这个味道就根植在身体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固有知觉。
听觉:让听觉细胞在自然中获得饱满刺激
儿童的听觉能力发展要晚一些。但由于听神经末梢缺少髓鞘包裹,所以听觉反应非常敏感。儿童早期如果受到饱满的音律刺激,成年后对音律的敏感性也很高。但很多父母都认为给婴儿放音乐可以刺激儿童的音乐乐感。其实人类的音乐是很苍白的,比起大自然中丰富的音素可以说是沧海一粟。
未被大自然的音素刺激过的孩子,耳朵里一直充斥着人类音乐、城市噪音,尤其是音质不好、劣质的玩具里放出来的音乐,对孩子的听敏感力是最大的损伤。任何信息的简单重复,也都会给人的身心带来一种压力,对儿童更是这样。
建议半岁以前要让孩子多到自然中去唤起复杂的音感,让孩子的听感细胞获得饱满的刺激。小的时候儿童接受了自然存在的一切声音,他的听觉会将这些音素认同为自己的一部分。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有不少听到风声、大雨声、雷电声会害怕,他们也喜欢鸟鸣、溪流声,可缺乏内心强烈的感受。但从小到自然浸染的孩子,与自然间是一种融为一体的感受,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自己的一部分,能够体验生命的喜悦。
视觉: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被唤醒
孩子的视觉发展跟听力基本是同步的,视觉是人类进化最完美的部分,婴儿的色感细胞远比成人敏感,这跟神经细胞纤维没有髓鞘包裹有关,婴儿的辨色能力甚至可以跟计算机媲美。
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用眼睛视物,而是用脑视物,图形生成是内部提取的。这也就是说,人的眼睛具有一种解读功能,跟自己的内心有关,这叫作内在视觉能力。那么,在视觉发展初期,一个婴儿到底能接触多少视觉刺激,是可以影响他的内在视觉发展能力的。大自然的形态与色彩是丰富多彩的,假定生命是自然的,那么大自然的多种视觉模型孩子先天就有,关键是在视觉发展的初期是否接触,是否被唤醒。
在视觉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是很清澈的,而成年人的知觉则已经像毛玻璃一样,被自己的经验蒙蔽着。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视觉知觉力呢?还是回到自然,人类的画再美也没有写生的对象那么色彩复杂。
所以,视觉刺激不是看图片,不是给孩子蜡笔,教他色彩的分类……只需帮助他多接触自然中的各种物体,视觉会自动地吸收并自在地对比分析,甚至自在分类。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要带2岁前的儿童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