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农业生产功能和旅游活动功能有机的结合形成旅游农业这样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旅游农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思路,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着重从旅游型农业发展策略、市场营销战略和产品开发规划三个方面对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规划发展在实施层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旅游农业;发展策略;市场营销;产品开发
旅游农业是以农业为载体,既有农业生产功能,又有旅游活动功能的新型产业,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将农田建设、农艺管理、产品生产、原料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经历为目的的一种新型产业。旅游农业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或者回农村寻根,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主要在城市居民。
1、发展旅游农业的作用
1.1有利于拓展旅游空间,旅游农业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们对宁静、清新环境和回归大自然的渴求。
1.2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发展旅游农业,有助于促进农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调整,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又可以带动餐饮、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
1.3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旅游为招徕游客,必须维护将景点内外的整体宜人环境,还原农业与农村自然景观,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2、发展旅游农业的条件
旅游农业并不是万灵丹,不可能适应于任何地方。而旅游农业顾名思义,就是要将旅游与农业相结合,两者的发展潜力必须进行综合评估。
3、旅游农业的发展策略设计
3.1以旅带农、农旅互补并重。首先营造环境,着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再进行文化和旅游项目要素的包装,使土地大幅升值,实现了旅游和农业的完美结合,互相烘托,互相升华,提升品质。将旅游产业巧妙地与农业生产嫁接,引导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3.2创造环境,持续发展。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规范旅游市场,逐步建立地区旅游营销合作网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等。树立大旅游观,围绕“食、宿、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协调发展,带动旅游农业商品加工业、旅游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旅游资源,要加强保护,避免盲目开发或无序开发,确保景区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3坚持创新,品牌建设。创新体系,建立规范的旅游市场运作规则,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的发展,鼓励村民自办农家乐,加大对企业进入旅游市场的政策扶植力度。进行旅游品牌建设,要通过各种途径,在广泛的市场地域建立起有效的营销网络,尤其瞄准成都经济圈进行针对性的旅游形象、旅游品牌营销。
4、营销战略与促销方案
4.1旅游形象设计: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国外旅游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游客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游客前往。
4.2主要营销战略:
培育主导旅游产品,提供与目标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旅游产品组合系列,并在目标市场区加强营销活动,提高知名度和综合吸引力,吸引过夜游人。
树行业龙头,用优质、创新的服务招徕游客。在宾馆业方面引进国内外著名饭店管理公司(集团)管理一家宾馆饭店,用其规范化的运作与高水平的服务来带动饭店业,乃至农家乐的发展。同样,在旅行社方面,一是通过接触周边市场的大型旅行社,建立稳定的客源渠道;二是将现有的旅游销售资源集团化、网络化,扩大规模实力,以特色取胜。
5、旅游农业的产品开发规划
5.1农业旅游产品
在争取传统的公务、商务市场的基础上,重点细分市场,寻找有针对性的需求特点,设计产品才能更好的抢占市场。
5.2休闲观光旅游产品
规划认为江、山、沟、滩等具有浓厚自然资源特色的景观元素,以及新民居形态、农耕活动、山体景观是观光旅游的核心。但纯粹自然景观并不能带来持续的旅游效益,需要结合全镇旅游业空间布局综合设置农家客栈、温泉山庄、篝火广场、森林观鸟、体验种植、采摘水果、登山远足、悠闲品茗、拓展训练、溪畔垂钓等动态参与性项目,形成休闲观光服务景区。
5.3避暑文化旅游产品
仔细分解金花发展避暑旅游项目,除了充分利用独特自然条件、地理条件以外,必须在文化上提炼精髓。中国避暑文化大致分为四种:
一是东方文化。道家之追求自然野趣、儒家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之尊崇等传统哲学观是避暑文化的脉络。二是园林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三是生态文化。山区林木茂盛,古树参天,具莽莽森林气象,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以自然生态之风光为本色,游之思之,尽得理想中的生態之美。四是宗教文化。很多名山都因为大寺大院而闻名,宗教文化是避暑文化旅游重要的驱动要素。
5.4特色旅游产品
中药植物百草观光园:中草药具有悠久的历史,积聚了民族文化的精华。中药植物百草观光园项目,既展示了中华文化历史,又萃集了民族文化感情,对陶冶人的情操,普及中药文化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对农业经济有巨大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1999,(1)]
[2] 彭海珍.从中国假日经济看旅游市场.经济师,[2001,(3)]
关键词:旅游农业;发展策略;市场营销;产品开发
旅游农业是以农业为载体,既有农业生产功能,又有旅游活动功能的新型产业,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将农田建设、农艺管理、产品生产、原料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经历为目的的一种新型产业。旅游农业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或者回农村寻根,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主要在城市居民。
1、发展旅游农业的作用
1.1有利于拓展旅游空间,旅游农业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们对宁静、清新环境和回归大自然的渴求。
1.2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发展旅游农业,有助于促进农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调整,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又可以带动餐饮、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
1.3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旅游为招徕游客,必须维护将景点内外的整体宜人环境,还原农业与农村自然景观,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2、发展旅游农业的条件
旅游农业并不是万灵丹,不可能适应于任何地方。而旅游农业顾名思义,就是要将旅游与农业相结合,两者的发展潜力必须进行综合评估。
3、旅游农业的发展策略设计
3.1以旅带农、农旅互补并重。首先营造环境,着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再进行文化和旅游项目要素的包装,使土地大幅升值,实现了旅游和农业的完美结合,互相烘托,互相升华,提升品质。将旅游产业巧妙地与农业生产嫁接,引导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3.2创造环境,持续发展。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规范旅游市场,逐步建立地区旅游营销合作网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等。树立大旅游观,围绕“食、宿、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协调发展,带动旅游农业商品加工业、旅游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旅游资源,要加强保护,避免盲目开发或无序开发,确保景区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3坚持创新,品牌建设。创新体系,建立规范的旅游市场运作规则,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的发展,鼓励村民自办农家乐,加大对企业进入旅游市场的政策扶植力度。进行旅游品牌建设,要通过各种途径,在广泛的市场地域建立起有效的营销网络,尤其瞄准成都经济圈进行针对性的旅游形象、旅游品牌营销。
4、营销战略与促销方案
4.1旅游形象设计: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国外旅游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游客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游客前往。
4.2主要营销战略:
培育主导旅游产品,提供与目标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旅游产品组合系列,并在目标市场区加强营销活动,提高知名度和综合吸引力,吸引过夜游人。
树行业龙头,用优质、创新的服务招徕游客。在宾馆业方面引进国内外著名饭店管理公司(集团)管理一家宾馆饭店,用其规范化的运作与高水平的服务来带动饭店业,乃至农家乐的发展。同样,在旅行社方面,一是通过接触周边市场的大型旅行社,建立稳定的客源渠道;二是将现有的旅游销售资源集团化、网络化,扩大规模实力,以特色取胜。
5、旅游农业的产品开发规划
5.1农业旅游产品
在争取传统的公务、商务市场的基础上,重点细分市场,寻找有针对性的需求特点,设计产品才能更好的抢占市场。
5.2休闲观光旅游产品
规划认为江、山、沟、滩等具有浓厚自然资源特色的景观元素,以及新民居形态、农耕活动、山体景观是观光旅游的核心。但纯粹自然景观并不能带来持续的旅游效益,需要结合全镇旅游业空间布局综合设置农家客栈、温泉山庄、篝火广场、森林观鸟、体验种植、采摘水果、登山远足、悠闲品茗、拓展训练、溪畔垂钓等动态参与性项目,形成休闲观光服务景区。
5.3避暑文化旅游产品
仔细分解金花发展避暑旅游项目,除了充分利用独特自然条件、地理条件以外,必须在文化上提炼精髓。中国避暑文化大致分为四种:
一是东方文化。道家之追求自然野趣、儒家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之尊崇等传统哲学观是避暑文化的脉络。二是园林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三是生态文化。山区林木茂盛,古树参天,具莽莽森林气象,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以自然生态之风光为本色,游之思之,尽得理想中的生態之美。四是宗教文化。很多名山都因为大寺大院而闻名,宗教文化是避暑文化旅游重要的驱动要素。
5.4特色旅游产品
中药植物百草观光园:中草药具有悠久的历史,积聚了民族文化的精华。中药植物百草观光园项目,既展示了中华文化历史,又萃集了民族文化感情,对陶冶人的情操,普及中药文化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对农业经济有巨大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1999,(1)]
[2] 彭海珍.从中国假日经济看旅游市场.经济师,[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