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简要对给水厂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以提高水质标准,满足人们对用水量的需求。
[关键词]给水厂,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308-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供水需求增长较快,现有供水能力很难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当前,原水供应量和原水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供水安全保障。工艺上如何适应新水质标准的要求,并且在原水水质发生突发性污染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水质,是给水厂设计的主要问题。
二、提高水质标准的给水厂设计实现
2.1 主要水处理工艺
2.1.1 常规水处理工艺
常規水处理是指被处理原水在水温、浊度含砂量以及污染物含量方面均在常见的范围以内,采用的处理工艺仅限于混凝、沉淀(气浮)、过滤和消毒。常规水处理工艺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处理方法。
可根据原水情况考虑投加助滤剂,以提高去除率,降低出水浊度,提高滤池的处理能力。如果出水水质不稳定时,投加水质稳定剂,以使出水水质达到要求。
2.1.2 强化常规水处理
降低原水浊度,可一定程度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虽然在不同水质情况下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但一般都可以达到20%左右。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能够在基本维持原有常规处理构筑物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等措施降低浊度,以增强对有机物的去除。
2.1.3 预处理
(1)生物预处理
生物预处理可以用于微污染原水的处理。因为微污染原水与废水的生物可处理性相近,所以废水生物处理方法中的生物膜法和生物流化床等,都能够用来处理微污染原水。常规水处理工艺虽在保证饮用水水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去除水源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和微量有机污染物。而生物预处理可以去除常规处理时不易去除的污染物,如氨氮、合成有机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等。不过,常规处理工艺不管有无生物预处理,并不能改变水源水的致突变性,处理前后水的致突变性没有明显的差别。近年来,在常规处理之前设置生物预处理池的工艺,已在个别水厂中采用。生物预处理去除微污染技术,在国内有代表性的处理构筑物有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淹没式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两类。
(2)化学预处理
化学预处理是通过在给水处理工艺前端投加氧化剂达到强化处理效果的措施。目前能用于给水处理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是淡兰色粘稠液体,常见产品为3%和30%水溶液,制备和投加都较为方便,根据大量实验表明,在微污染原水中投加过氧化氢可以去除50 %以上的COD。
高锰酸钾属于过渡金属氧化物,不但能对水中易氧化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难氧化的有机污染物也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高锰酸钾预氧化能够显著的降低水的致突变活性。
2.2 净水工艺设计
加强净化水中的消毒工艺,这是保证出水的质量的重要的技术,可以使用氯液、二氧化氯、臭氧等消毒剂等,以便可以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量,提高饮用水卫生安全性,确保人们的健康安全。
2.2.1 氯液消毒
氯液消毒的效果好,而且设备简单,成本低廉,考虑到经济因素,我国的大部分给水厂都利用该种杀菌办法。
此外,混合对于强化氯的消毒过程是很重要的,试验表明在相同的加氯量和停留时间的情况下,加氯后的快速混合比缓慢混合能够更更有效地杀灭病菌,该观点已经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工作人员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在消毒处理之后立即将水送到用户中去,这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满足基本的杀菌需要,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氯液过滤的负面影响。对于大型给水厂,可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来达到加氯后快速均匀混合的目的,以便优化氯的消毒过程,进一步减少加氯量。
2.2.2 臭氧(O3)杀菌
臭氧可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也被广泛地用作水处理中的消毒剂。该种方法的突出作用是,经过臭氧杀菌的水样没有生成致癌物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在实践的应用过程中人们也逐渐发现了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为了保证臭氧的稳定性,需要引进高端的设备,这就提高了原水净化的成本。
由于不同的杀菌方法都尤其内在的局限性和优势,因此,给水厂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城市的经济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最终实现原水的优质净化。下图为净水设计流程图(如图1):
2.3 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2.4 污泥处理工艺设计
由于污泥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对污泥浓缩后才能进行干化。目前,国内外较成熟的污泥处理工艺有以下四种:
三、结束语
城市水源净化是城市市政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给水厂工艺设计的分析和改进能够加强水质净化的质量,保证城市居民能够用得上放心水和满意水,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叶必雄,王五一,杨林生,王小龙,魏建荣.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1.
[2] 刘志荣.国内外水厂净水工艺的比较[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5.
[3] 贾娜,蒋文,杨春梅,张颖.关于净水工艺的发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4] 程伟.给水厂净水工艺的发展及工艺比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关键词]给水厂,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308-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供水需求增长较快,现有供水能力很难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当前,原水供应量和原水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供水安全保障。工艺上如何适应新水质标准的要求,并且在原水水质发生突发性污染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水质,是给水厂设计的主要问题。
二、提高水质标准的给水厂设计实现
2.1 主要水处理工艺
2.1.1 常规水处理工艺
常規水处理是指被处理原水在水温、浊度含砂量以及污染物含量方面均在常见的范围以内,采用的处理工艺仅限于混凝、沉淀(气浮)、过滤和消毒。常规水处理工艺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处理方法。
可根据原水情况考虑投加助滤剂,以提高去除率,降低出水浊度,提高滤池的处理能力。如果出水水质不稳定时,投加水质稳定剂,以使出水水质达到要求。
2.1.2 强化常规水处理
降低原水浊度,可一定程度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虽然在不同水质情况下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但一般都可以达到20%左右。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能够在基本维持原有常规处理构筑物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等措施降低浊度,以增强对有机物的去除。
2.1.3 预处理
(1)生物预处理
生物预处理可以用于微污染原水的处理。因为微污染原水与废水的生物可处理性相近,所以废水生物处理方法中的生物膜法和生物流化床等,都能够用来处理微污染原水。常规水处理工艺虽在保证饮用水水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去除水源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和微量有机污染物。而生物预处理可以去除常规处理时不易去除的污染物,如氨氮、合成有机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等。不过,常规处理工艺不管有无生物预处理,并不能改变水源水的致突变性,处理前后水的致突变性没有明显的差别。近年来,在常规处理之前设置生物预处理池的工艺,已在个别水厂中采用。生物预处理去除微污染技术,在国内有代表性的处理构筑物有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淹没式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两类。
(2)化学预处理
化学预处理是通过在给水处理工艺前端投加氧化剂达到强化处理效果的措施。目前能用于给水处理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是淡兰色粘稠液体,常见产品为3%和30%水溶液,制备和投加都较为方便,根据大量实验表明,在微污染原水中投加过氧化氢可以去除50 %以上的COD。
高锰酸钾属于过渡金属氧化物,不但能对水中易氧化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难氧化的有机污染物也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高锰酸钾预氧化能够显著的降低水的致突变活性。
2.2 净水工艺设计
加强净化水中的消毒工艺,这是保证出水的质量的重要的技术,可以使用氯液、二氧化氯、臭氧等消毒剂等,以便可以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量,提高饮用水卫生安全性,确保人们的健康安全。
2.2.1 氯液消毒
氯液消毒的效果好,而且设备简单,成本低廉,考虑到经济因素,我国的大部分给水厂都利用该种杀菌办法。
此外,混合对于强化氯的消毒过程是很重要的,试验表明在相同的加氯量和停留时间的情况下,加氯后的快速混合比缓慢混合能够更更有效地杀灭病菌,该观点已经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工作人员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在消毒处理之后立即将水送到用户中去,这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满足基本的杀菌需要,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氯液过滤的负面影响。对于大型给水厂,可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来达到加氯后快速均匀混合的目的,以便优化氯的消毒过程,进一步减少加氯量。
2.2.2 臭氧(O3)杀菌
臭氧可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也被广泛地用作水处理中的消毒剂。该种方法的突出作用是,经过臭氧杀菌的水样没有生成致癌物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在实践的应用过程中人们也逐渐发现了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为了保证臭氧的稳定性,需要引进高端的设备,这就提高了原水净化的成本。
由于不同的杀菌方法都尤其内在的局限性和优势,因此,给水厂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城市的经济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最终实现原水的优质净化。下图为净水设计流程图(如图1):
2.3 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2.4 污泥处理工艺设计
由于污泥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对污泥浓缩后才能进行干化。目前,国内外较成熟的污泥处理工艺有以下四种:
三、结束语
城市水源净化是城市市政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给水厂工艺设计的分析和改进能够加强水质净化的质量,保证城市居民能够用得上放心水和满意水,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叶必雄,王五一,杨林生,王小龙,魏建荣.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1.
[2] 刘志荣.国内外水厂净水工艺的比较[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5.
[3] 贾娜,蒋文,杨春梅,张颖.关于净水工艺的发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4] 程伟.给水厂净水工艺的发展及工艺比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