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在水利类专业学生探索工程本质、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当前水利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制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该实践模式有效响应新工科教学理念,利于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教学;水利类;人才培养
“新工科”以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具有战略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征。[1-4]不同类型的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各具特色。水利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行业特色要求其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实践教学在水利类专业学生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能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中,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5-7]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待提升。就水利类专业而言,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行业企业根据发展需要提出所需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而高校传统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学习方式等因更新周期等原因尚未跟上时代节奏;此外,各高校在实践教学中推行的创新教育、科研训练等,受知识结构、实践平台等制约,亦难真正适应工程应用的需求。如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新工科”形势下水利人才培养标准,成为水利类专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8]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类专业具有技术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水利对水利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11]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传统的實践教学中存在亟待改善的一些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
水利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虽然很多,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但产学研用结合不密切,多数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学”的基础上,脱离科研与生产,所形成的社会服务功能较弱。以课程设计为例,通常课程设计的选题由指导教师确定,但由于教师所掌握的工程资料有限,选题往往重复利用,甚至使用超过10年,有些陈旧的设计内容与当前新形势下的工程实践脱节。此外,学生在设计中不接触实际工程,所获得的现场参数指标较少,难以做到因地制宜,仅按照设计任务书生搬硬套,设计成果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二)工程现场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水利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实习所占学分比例大,因行业特色学生需要进入到水利工程现场开展实习。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或相关实习基地多处于偏远地区。为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指导教师需要多方协调,从实习内容到学生衣食住行均要做详细安排。在施工现场,面对各种大型机械以及作业现场,学生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无形中加大了实习组织工作的压力和难度,指导教师的精力很大一部分花费在安全保障上,而实践教学退位于其次。实习单位出于安全因素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对学生前来实习积极性不高,使得现场实习被走马观花的观摩所替代,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实践指导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对于学生能否保质保量完成实践教学内容亦关系重大。这就要求实践教师自身对水利工程设计等有较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实践教学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大多数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与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所在行业的专业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相对较少,因此,在实践教学的指导中存在短板,难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影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积累是推动实践教学发展的动力。通常,教师的科研项目是学科的前沿,或是针对某一具体工程或应用,是对某项专业问题的创新性研究。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时效性与应用性,可将科研项目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完成自身科研任务的同时,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及操作能力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系统性,对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12]
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鼓励教师担任创新训练的指导老师,在科研项目中对实践训练进行指导,促使形成学习创新的氛围。
(二)推进校企共享实践教学资源
新工科背景下,建立和谐的校企资源共享机制,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13-15]建立协同育人的实践平台促进创新技能培养。无论是仪器设备、文献资料,还是科研平台、科技力量,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均拥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必将大大提升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水平,在资源利用及人才培养上收到突出效果。通过与大型水利工程单位建设共享实验室或科研平台,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承担学生实践教学任务,可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打造多元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高校内部要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提升其业务素质及学术科研水平;要着力提升校内师资的工程实践经验,选派教师到水利行业单位学习。此外,从行业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尤其是校外基地的技术骨干充实到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中。通过此举,既加强了校企联合,又可通过行业企业专家将行业发展及需求的相关信息及时地在实践教学中呈现,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及时效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教学;水利类;人才培养
“新工科”以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具有战略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征。[1-4]不同类型的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各具特色。水利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行业特色要求其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实践教学在水利类专业学生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能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中,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5-7]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待提升。就水利类专业而言,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行业企业根据发展需要提出所需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而高校传统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学习方式等因更新周期等原因尚未跟上时代节奏;此外,各高校在实践教学中推行的创新教育、科研训练等,受知识结构、实践平台等制约,亦难真正适应工程应用的需求。如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新工科”形势下水利人才培养标准,成为水利类专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8]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类专业具有技术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水利对水利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11]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传统的實践教学中存在亟待改善的一些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
水利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虽然很多,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但产学研用结合不密切,多数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学”的基础上,脱离科研与生产,所形成的社会服务功能较弱。以课程设计为例,通常课程设计的选题由指导教师确定,但由于教师所掌握的工程资料有限,选题往往重复利用,甚至使用超过10年,有些陈旧的设计内容与当前新形势下的工程实践脱节。此外,学生在设计中不接触实际工程,所获得的现场参数指标较少,难以做到因地制宜,仅按照设计任务书生搬硬套,设计成果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二)工程现场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水利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实习所占学分比例大,因行业特色学生需要进入到水利工程现场开展实习。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或相关实习基地多处于偏远地区。为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指导教师需要多方协调,从实习内容到学生衣食住行均要做详细安排。在施工现场,面对各种大型机械以及作业现场,学生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无形中加大了实习组织工作的压力和难度,指导教师的精力很大一部分花费在安全保障上,而实践教学退位于其次。实习单位出于安全因素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对学生前来实习积极性不高,使得现场实习被走马观花的观摩所替代,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实践指导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对于学生能否保质保量完成实践教学内容亦关系重大。这就要求实践教师自身对水利工程设计等有较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实践教学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大多数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与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所在行业的专业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相对较少,因此,在实践教学的指导中存在短板,难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影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积累是推动实践教学发展的动力。通常,教师的科研项目是学科的前沿,或是针对某一具体工程或应用,是对某项专业问题的创新性研究。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时效性与应用性,可将科研项目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完成自身科研任务的同时,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及操作能力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系统性,对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12]
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鼓励教师担任创新训练的指导老师,在科研项目中对实践训练进行指导,促使形成学习创新的氛围。
(二)推进校企共享实践教学资源
新工科背景下,建立和谐的校企资源共享机制,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13-15]建立协同育人的实践平台促进创新技能培养。无论是仪器设备、文献资料,还是科研平台、科技力量,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均拥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必将大大提升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水平,在资源利用及人才培养上收到突出效果。通过与大型水利工程单位建设共享实验室或科研平台,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承担学生实践教学任务,可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打造多元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高校内部要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提升其业务素质及学术科研水平;要着力提升校内师资的工程实践经验,选派教师到水利行业单位学习。此外,从行业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尤其是校外基地的技术骨干充实到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中。通过此举,既加强了校企联合,又可通过行业企业专家将行业发展及需求的相关信息及时地在实践教学中呈现,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及时效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