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路上做过多次规划,没有一次曾设想过做一名摄影家。千万次的反省,千万次的自问,到底是洗却商海沉浮的似醉非醉,还是逃避方城之战的庸俗无聊,亦或是打发退休的漫漫时光,甚至于安放年老轻狂的不羁心灵……或许是偶然,或许是必然,或许是偶然中的必然,学习摄影,爱上摄影,爱得是那样的执着,爱得是那么的癫狂。
我是摄影路上的一名苦行者,不畏山高水深,不畏酷暑严寒,为了这份迟来的梦想,一路艰难前行。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省手机摄影乡村辅导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2010毕业于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摄影基础专修班,获优秀学员称号;
2013年参加北京摄影函授学院首届图片编辑研修班、首届数码后期高阶班学习;
2013年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丽水大师班学习,作品《高井弄》评为中国第十五届国际影展大师班优秀作品在丽水展出。
摄影作品《乡村运动会》获中国摄影函授学院2013年全国校友作品征集金奖、“最美生活主题摄影”全国作品征集银奖;
《决斗》获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建院30周年全国作品征集金质收藏奖;
《水》获蜀水杯全国水利摄影大赛银奖。
近年来,有500余幅作品在《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大众摄影》、四川文艺网、四川摄协网等媒体发表。
我从小生活在大山里,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童年的艰辛。层层叠叠的大山阻断了我的视线,走啊走,一走几十年。虽然走出了大巴山,到了成都平原,但登高一望,周遭的龙泉山脉、邛崃山脉依然包裹着这块小小的盆地。我恍然大悟,此生注定与山结缘。山的大度、气质、刚毅、坚强、风采以及它的崇高品格,早已浸润了我的灵魂。
摄影路上,唤醒了我潜伏几十年的和大山之间的感情,让我重新踏上登山的路,去极目远眺那无限风光,去触摸大地颤抖的脉搏,去感受大山的魅力,去体验大山给予的精神力量。
还记得第一次随函院采风团去川西,第一次翻越海拔4300米的折多山口。望着飞扬的经幡和矗立在雪峰上的白塔,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相机,沿着山脊踏着积雪向高点冲去。登高远望,康巴第一关就在脚下,神秘的藏区就在无尽的视野里。
摄影路上 我敬畏人性的尊严
天地万物人最大,世间百态情至高。大写的“人”脊梁是笔直的,人格是闪亮的,仅就一撇一捺两笔,就能支撑起一个像样的、大写的“人”字。这世界,就因为有了大写的人,才会充满希望和生机。摄影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人密不可分的世间万事万物。
在藏区,我注目那些匍匐于萬千大山的叩拜者,我凝视着转山转水转佛塔的朝圣者,轻轻地按下快门,生怕一丝气息惊扰了他们那份虔诚。
在大凉山,我把彝族兄弟视为自己的亲人。荞麦粑、坨坨肉、包谷酒,我们一起高唱《彝人之歌》,情到深处,已是泪眼婆娑。
摄影路上 我背负一份责任远行
在我耳边,时常回响着王瑶主席在作第七届理事会报告时讲的一段话:当我们按下快门的刹那间,心中充满无限的激情,还有那沉甸甸的理想、人民、良知、责任和创造。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种艺术能像摄影一样定格现实的世界,定格流逝的时光,定格摄影人的追求和判断?
是啊!怎样做一个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摄影家,是我从2011年加入中摄协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我把自己的摄影方向定位在为社区建立影像档案和纪录大凉山彝族群众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创作上。我会坚持用有限的人生时光,长期纪录城市和社区的变化;我会坚持用有限的人生时光,时刻关注大凉山阿尼村小学43个彝族娃娃,尽一点微薄之力传递一份爱心和温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摄影之路上,我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老夫自知夕阳晚,无须扬鞭自奋蹄。学习、创作、奉献,就是我为之追求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待到山花烂漫时,未负好时光,问心无愧怍。
我是摄影路上的一名苦行者,不畏山高水深,不畏酷暑严寒,为了这份迟来的梦想,一路艰难前行。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省手机摄影乡村辅导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2010毕业于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摄影基础专修班,获优秀学员称号;
2013年参加北京摄影函授学院首届图片编辑研修班、首届数码后期高阶班学习;
2013年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丽水大师班学习,作品《高井弄》评为中国第十五届国际影展大师班优秀作品在丽水展出。
摄影作品《乡村运动会》获中国摄影函授学院2013年全国校友作品征集金奖、“最美生活主题摄影”全国作品征集银奖;
《决斗》获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建院30周年全国作品征集金质收藏奖;
《水》获蜀水杯全国水利摄影大赛银奖。
近年来,有500余幅作品在《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大众摄影》、四川文艺网、四川摄协网等媒体发表。
我从小生活在大山里,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童年的艰辛。层层叠叠的大山阻断了我的视线,走啊走,一走几十年。虽然走出了大巴山,到了成都平原,但登高一望,周遭的龙泉山脉、邛崃山脉依然包裹着这块小小的盆地。我恍然大悟,此生注定与山结缘。山的大度、气质、刚毅、坚强、风采以及它的崇高品格,早已浸润了我的灵魂。
摄影路上,唤醒了我潜伏几十年的和大山之间的感情,让我重新踏上登山的路,去极目远眺那无限风光,去触摸大地颤抖的脉搏,去感受大山的魅力,去体验大山给予的精神力量。
还记得第一次随函院采风团去川西,第一次翻越海拔4300米的折多山口。望着飞扬的经幡和矗立在雪峰上的白塔,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相机,沿着山脊踏着积雪向高点冲去。登高远望,康巴第一关就在脚下,神秘的藏区就在无尽的视野里。
摄影路上 我敬畏人性的尊严
天地万物人最大,世间百态情至高。大写的“人”脊梁是笔直的,人格是闪亮的,仅就一撇一捺两笔,就能支撑起一个像样的、大写的“人”字。这世界,就因为有了大写的人,才会充满希望和生机。摄影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人密不可分的世间万事万物。
在藏区,我注目那些匍匐于萬千大山的叩拜者,我凝视着转山转水转佛塔的朝圣者,轻轻地按下快门,生怕一丝气息惊扰了他们那份虔诚。
在大凉山,我把彝族兄弟视为自己的亲人。荞麦粑、坨坨肉、包谷酒,我们一起高唱《彝人之歌》,情到深处,已是泪眼婆娑。
摄影路上 我背负一份责任远行
在我耳边,时常回响着王瑶主席在作第七届理事会报告时讲的一段话:当我们按下快门的刹那间,心中充满无限的激情,还有那沉甸甸的理想、人民、良知、责任和创造。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种艺术能像摄影一样定格现实的世界,定格流逝的时光,定格摄影人的追求和判断?
是啊!怎样做一个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摄影家,是我从2011年加入中摄协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我把自己的摄影方向定位在为社区建立影像档案和纪录大凉山彝族群众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创作上。我会坚持用有限的人生时光,长期纪录城市和社区的变化;我会坚持用有限的人生时光,时刻关注大凉山阿尼村小学43个彝族娃娃,尽一点微薄之力传递一份爱心和温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摄影之路上,我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老夫自知夕阳晚,无须扬鞭自奋蹄。学习、创作、奉献,就是我为之追求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待到山花烂漫时,未负好时光,问心无愧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