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5-4-3”实践教学体系,即“五大实践模块-四类实践报告-三大实践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要求对各环节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组合,划分功能模块,配置独立学分,建立考核体系,实现实践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和实践教学功能最大化。以四类报告训练为着力点,促进了实践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紧密结合;以三大保障体系为载体,从机制和制度的层面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28-04
知识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认识不一,对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递进、协调研究不足,未能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缺乏保障实践教学的体系和机制,教学实践活动落实性较差,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的发挥。因此,探索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西昌学院推行“本科学历(学位) 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5-4-3”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含了“五大实践模块”、“四类实践报告”和“三大实践保障”,涵盖了全部实践性教学环节,明确了各环节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学分配置、考核体系,并将各环节有机地、循序渐进地贯穿组织起来,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和实践教学功能的最大化。
一、五大实践教学模块
1.基本技能模块。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完成各类实验报告;建设重点是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开出比例和质量。该模块配置30~37个学分(表1)。
2.教学实践模块。包括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论文)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课堂实习内容和课堂设计内容,完成实习报告和课程设计(论文);建设重点是融合多课程、多专业实习内容,训练、掌握学科综合性实习报告和设计(论文)的方法。该模块配置8~16个学分。
3.专业实践模块。包括技能训练、学生科研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完成专业实践报告和科研报告;建设重点是建立技能训练基地,培养专业综合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该模式配置3~6个学分。如农学专业在1~3年级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分别设置了包括小春作物和大春作物整个栽培过程的独立的专业实践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所有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报告。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双向选择科研指导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自选科研项目,经学校专家组评审后实施。
4.生产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参与教师科研、第二课堂活动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参与科技制作和创业体验等,撰写、完成课题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建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协作精神和生产实践应用能力。该模块配置26~32个学分。
5.社会实践模块。包括参观调查、假期社会实践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调查对象情况,了解国情、社情,完成调查报告;建设重点是深入社会生活、社会生产,提高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该模块配置4~8个学分。
二、四类实践教学报告
通过对四类实践报告的写作训练,促进思考,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表2)。
1.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各类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后,均须写出实验报告。同时,建立不同的实验报告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作自我调整。目的在于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点考核实验原理的设计思路、实验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
2.专业实践报告。专业实践报告是学生在实验农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完成专业基础性技能训练后独立撰写的实践活动报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一定的综合归纳能力。报告不少于2000字,报告质量与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相结合,作为评定该环节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
3.社会实践报告。学生完成参观、调查或假期社会实践后,写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本科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完成6篇3000字以上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和8篇15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
4.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独立撰写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在7~8学期,毕业论文不少于4500字,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体系完整,能基本达到专业杂志的发表要求。
三、三大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运行的制度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体系,促进实践教学顺利实施,从机制和体制的层面使实践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表3)。
1.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在主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实行学校(教务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落实三级实践教学质量责任制。二是建章立制形成系列规章制度,其内容涵盖“教、学、管”的各方面。三是建立可量化考核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教学管理队伍的岗位津贴和教师队伍的课时津贴挂钩。
2.队伍保障。一是组建过硬的实验实训教师队伍,要求主讲教师、指导教师、实验员必须掌握娴熟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同时,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企事业技术骨干和技术专家作为学校实践教学兼职指导教师。二是制定激励政策,特别是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向“双师型”教师发展,达到“双会”和“双证”的要求。三是建立指导学生科研的“导师型”教师队伍,在选题、研究方向、技术路线撰写论文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
3.经费保障。学校经费预算,确保教学经费;教学经费预算,确保实践教学经费。在保证原有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实验实习材料费、实习差旅费的基础上,增设实验室开放经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费、学生科研经费、社会调查经费、教育实习经费、竞赛创新经费等项目,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同时,争取校企合作共建、社会捐赠、联合办学经费等,并合理分配和使用实践教学经费。 四、“5-4-3”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1.理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各环节功能,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整体作用。“5-4-3”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进行了系统设计,理顺了实践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目标任务,强化各环节的功能。5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组成一个内部结构合理,有梯度、有层次、有交叉,能实现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和教学功能最大化的系统。
2.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施“5-4-3”实践教学体系,显著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基层、接触实际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面对生产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并逐步发展为探索精神、科研精神。随着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将逐步演化为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3.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实效。实践教学,客观要求指导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随着“5-4-3”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度推进,促使广大教师增大知识涉猎面,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技能水平。我校推行“5-4-3”实践教学体系以来,广大教师积极钻研教学业务,广泛开展自我培训教育、团队互助教育、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4.改善了办学基本条件,推动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步伐,实施“5-4-3”实践教学体系以来,按照“三大保障体系”的建设要求,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实验设备、设施的购置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合格实验室8个,校级标准化实验室35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00余个,显著地改善了学校办学基本条件。
5.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适应能力,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与社会满意度。“5-4-3”实践教学体系以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现学生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学校“产品”与企事业单位所需人才的吻合对接,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感,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满意率。2005年以来,我校农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由78%~83%逐年上升到2008年的89%~92%,2009年在全国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6月底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2%,2006~2011连续4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调查也显示,毕业生的社会满意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郑秀英,等.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2]李俊龙,等.“3 3 1”模式的农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李尚敏.从“相关工作任务”现象看加强大学生本科实践教学的紧迫性[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78-79.
[4]赵良庆,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79-80.
[5]莫惠林,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74-75.
[6]夏明忠.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确保本科办学质量[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
[7]夏明忠.重创新、强实践、抓质量,全力培养应用型人才[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
[8]夏明忠.把握内涵、突出应用、寻求突破,全办推进西昌学院学科专业建设[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1).
作者简介:夏明忠(1956-),男,西昌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作物生理和豆类育种。
关键词: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28-04
知识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认识不一,对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递进、协调研究不足,未能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缺乏保障实践教学的体系和机制,教学实践活动落实性较差,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的发挥。因此,探索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西昌学院推行“本科学历(学位) 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5-4-3”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含了“五大实践模块”、“四类实践报告”和“三大实践保障”,涵盖了全部实践性教学环节,明确了各环节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学分配置、考核体系,并将各环节有机地、循序渐进地贯穿组织起来,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和实践教学功能的最大化。
一、五大实践教学模块
1.基本技能模块。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完成各类实验报告;建设重点是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开出比例和质量。该模块配置30~37个学分(表1)。
2.教学实践模块。包括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论文)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课堂实习内容和课堂设计内容,完成实习报告和课程设计(论文);建设重点是融合多课程、多专业实习内容,训练、掌握学科综合性实习报告和设计(论文)的方法。该模块配置8~16个学分。
3.专业实践模块。包括技能训练、学生科研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完成专业实践报告和科研报告;建设重点是建立技能训练基地,培养专业综合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该模式配置3~6个学分。如农学专业在1~3年级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分别设置了包括小春作物和大春作物整个栽培过程的独立的专业实践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所有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报告。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双向选择科研指导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自选科研项目,经学校专家组评审后实施。
4.生产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参与教师科研、第二课堂活动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参与科技制作和创业体验等,撰写、完成课题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建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协作精神和生产实践应用能力。该模块配置26~32个学分。
5.社会实践模块。包括参观调查、假期社会实践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调查对象情况,了解国情、社情,完成调查报告;建设重点是深入社会生活、社会生产,提高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该模块配置4~8个学分。
二、四类实践教学报告
通过对四类实践报告的写作训练,促进思考,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表2)。
1.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各类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后,均须写出实验报告。同时,建立不同的实验报告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作自我调整。目的在于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点考核实验原理的设计思路、实验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
2.专业实践报告。专业实践报告是学生在实验农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完成专业基础性技能训练后独立撰写的实践活动报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一定的综合归纳能力。报告不少于2000字,报告质量与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相结合,作为评定该环节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
3.社会实践报告。学生完成参观、调查或假期社会实践后,写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本科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完成6篇3000字以上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和8篇15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
4.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独立撰写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在7~8学期,毕业论文不少于4500字,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体系完整,能基本达到专业杂志的发表要求。
三、三大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运行的制度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体系,促进实践教学顺利实施,从机制和体制的层面使实践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表3)。
1.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在主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实行学校(教务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落实三级实践教学质量责任制。二是建章立制形成系列规章制度,其内容涵盖“教、学、管”的各方面。三是建立可量化考核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教学管理队伍的岗位津贴和教师队伍的课时津贴挂钩。
2.队伍保障。一是组建过硬的实验实训教师队伍,要求主讲教师、指导教师、实验员必须掌握娴熟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同时,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企事业技术骨干和技术专家作为学校实践教学兼职指导教师。二是制定激励政策,特别是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向“双师型”教师发展,达到“双会”和“双证”的要求。三是建立指导学生科研的“导师型”教师队伍,在选题、研究方向、技术路线撰写论文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
3.经费保障。学校经费预算,确保教学经费;教学经费预算,确保实践教学经费。在保证原有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实验实习材料费、实习差旅费的基础上,增设实验室开放经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费、学生科研经费、社会调查经费、教育实习经费、竞赛创新经费等项目,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同时,争取校企合作共建、社会捐赠、联合办学经费等,并合理分配和使用实践教学经费。 四、“5-4-3”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1.理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各环节功能,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整体作用。“5-4-3”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进行了系统设计,理顺了实践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目标任务,强化各环节的功能。5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组成一个内部结构合理,有梯度、有层次、有交叉,能实现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和教学功能最大化的系统。
2.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施“5-4-3”实践教学体系,显著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基层、接触实际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面对生产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并逐步发展为探索精神、科研精神。随着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将逐步演化为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3.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实效。实践教学,客观要求指导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随着“5-4-3”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度推进,促使广大教师增大知识涉猎面,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技能水平。我校推行“5-4-3”实践教学体系以来,广大教师积极钻研教学业务,广泛开展自我培训教育、团队互助教育、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4.改善了办学基本条件,推动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步伐,实施“5-4-3”实践教学体系以来,按照“三大保障体系”的建设要求,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实验设备、设施的购置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合格实验室8个,校级标准化实验室35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00余个,显著地改善了学校办学基本条件。
5.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适应能力,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与社会满意度。“5-4-3”实践教学体系以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现学生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学校“产品”与企事业单位所需人才的吻合对接,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感,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满意率。2005年以来,我校农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由78%~83%逐年上升到2008年的89%~92%,2009年在全国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6月底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2%,2006~2011连续4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调查也显示,毕业生的社会满意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郑秀英,等.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2]李俊龙,等.“3 3 1”模式的农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李尚敏.从“相关工作任务”现象看加强大学生本科实践教学的紧迫性[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78-79.
[4]赵良庆,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79-80.
[5]莫惠林,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74-75.
[6]夏明忠.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确保本科办学质量[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
[7]夏明忠.重创新、强实践、抓质量,全力培养应用型人才[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
[8]夏明忠.把握内涵、突出应用、寻求突破,全办推进西昌学院学科专业建设[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1).
作者简介:夏明忠(1956-),男,西昌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作物生理和豆类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