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桥的新书《今朝风日好》话题为我所喜爱的旧书。书名《今朝风日好》取自丰子恺的句子,下一句是“或恐有人来”,拿来做书名,我猜董桥大概也有点欢迎有趣味的读者来书房一观的意思。董桥老夫子的心境,我或许未必真能理解,不过冲着那些旧书,再唐突冒昧,我也要闯到董桥的书房里去瞧两眼的。
到底是老派人,随手一翻,就看到董桥写小熊维尼的作者米尔恩和画家舍巴特的一篇。米尔恩少年时得到《彼得·潘》的作者巴里鼓励给漫画杂志《笨拙》投稿,后来写出《小熊维尼,菩》,气韵和《彼得·潘》还真是相似。小熊维尼系列的两本故事书和几册诗集,初版都难得,而在被迪士尼糟蹋过之后,舍巴特的画如今就更少见了。董桥收了其中一册初版的《菩角小屋》,已经算是运气,不过我更羡慕的是他做旧书的朋友威尔逊送他的一册第六印《当我们年少时》,威尔逊说“但愿你喜欢舍巴特的插图,没有这些插图,米尔恩的书会那么红吗?”这话我深以为然。那本《当我们年少时》我家里也有一册,是夫人在澳洲买的旧书。当然不是初版,不过漂洋过海,似乎也经历了些岁月。赶巧她的房东老先生是英国人,见了这书,立刻背诵起里面的诗歌,几十年前读的东西,老先生背下来竟是丝毫不爽,夫人回家说起这事,眼神一片幽远,倒和董桥笔下买了四张小熊维尼插图的李侬女士有些相通了。
说到插图,难免就要谈到装帧。200多页的小书里面,董桥可没少写那些插画大师和装帧名家,像赖格姆画的《艾丽思漫游仙境》、《彼得·潘》,杜赖克画的《鲁拜集》,都让人看得心痒痒,至于威尼斯窄巷里面书装小作坊Charta的老板、专门写儿童书插画史的旧书店老板彼得,还有大名鼎鼎的桑格斯基装帧作坊,就更让人怀想不已了。这样的文章,我实在不舍得一口气读完,总是翻过一页之后,痴痴地出神好一会,才再回到董桥的旧书世界里面去。
书事当然不仅限于插图和装帧,董桥笔下写到丘吉尔英文的纯正、蓝姆的甘美,或者伊萨克·沃顿的清冽,我都欣喜。不过最感兴趣的,是他谈论T·E·劳伦斯限印版《七智柱》的文章,《七智柱》的作者以“阿拉伯的劳伦斯”名世,这本书也被称为最后一部战争史诗。董桥告诉我们说,《七智柱》1922年试印。只有8部,1925年和1926年又各试印了100部和202部,都是不易得的珍品,他自己只收藏了一部1935年公开发行的首版,英国版同样是只有750部,装帧极尽豪华,乃至于劳伦斯印到一半就囊中羞涩了。董桥细细描摹这本书的每个细节,看得出爱之深切。甚至特意听阿拉伯作家细细讲解书中的情味。凑巧得很,前不久北京的中国图书网销售英文旧书,我也在仓库里面翻到一本1935年初版的《七智柱》,那是本美国版,不像英国版那么来得富丽,不过读了董桥的文章之后,我还是赶快把这本书翻出来又摩梭了一番,忽忽地就觉出一点悠长的意蕴来。
董桥引老辈人的说法,说读书人的四重境界:买要读的书,买想读的书,立誓读遍藏书,最后,专门买那些插画装帧漂亮的书。董桥自称已经要进入第四期了,我还年轻,细细念想一下,觉得自己居然四样都占上了那么一点。再回味自己每天对着那些装帧漂亮的小书痴望,不禁有些莞尔。
说了这么半天的书,临到最后,忽然想说一句话,也算是读了董桥的书之后一点小小的所得:如许好书,说来说去其实也是小事,更大的,还是人情。董桥笔下,不论舍巴特老派的小熊维尼还是杜赖克华美的《鲁拜集》,令他念念不忘的,其实是书里面所凝聚着的、那些不会再重来的时光。于是,董桥把最美好的文字和无尽的怀想,留给了伦敦的萧老夫子,留给藏书家I·S·P,留给名字像人一样美丽的李侬,留给这些陪伴他一起穿越了岁月的人。读者有幸,借了董桥的笔,竟也从这沉郁的岁月中撷取到少许馨香之意,便是有缘了。
推荐理由:董桥先生扎扎实实用功几十年,没有辜负签上他的名字的每一篇文字。本书在春节期间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广受专家、业界的好评和众多读者的追捧,首印万余册在短短两周内已全部售罄。
到底是老派人,随手一翻,就看到董桥写小熊维尼的作者米尔恩和画家舍巴特的一篇。米尔恩少年时得到《彼得·潘》的作者巴里鼓励给漫画杂志《笨拙》投稿,后来写出《小熊维尼,菩》,气韵和《彼得·潘》还真是相似。小熊维尼系列的两本故事书和几册诗集,初版都难得,而在被迪士尼糟蹋过之后,舍巴特的画如今就更少见了。董桥收了其中一册初版的《菩角小屋》,已经算是运气,不过我更羡慕的是他做旧书的朋友威尔逊送他的一册第六印《当我们年少时》,威尔逊说“但愿你喜欢舍巴特的插图,没有这些插图,米尔恩的书会那么红吗?”这话我深以为然。那本《当我们年少时》我家里也有一册,是夫人在澳洲买的旧书。当然不是初版,不过漂洋过海,似乎也经历了些岁月。赶巧她的房东老先生是英国人,见了这书,立刻背诵起里面的诗歌,几十年前读的东西,老先生背下来竟是丝毫不爽,夫人回家说起这事,眼神一片幽远,倒和董桥笔下买了四张小熊维尼插图的李侬女士有些相通了。
说到插图,难免就要谈到装帧。200多页的小书里面,董桥可没少写那些插画大师和装帧名家,像赖格姆画的《艾丽思漫游仙境》、《彼得·潘》,杜赖克画的《鲁拜集》,都让人看得心痒痒,至于威尼斯窄巷里面书装小作坊Charta的老板、专门写儿童书插画史的旧书店老板彼得,还有大名鼎鼎的桑格斯基装帧作坊,就更让人怀想不已了。这样的文章,我实在不舍得一口气读完,总是翻过一页之后,痴痴地出神好一会,才再回到董桥的旧书世界里面去。
书事当然不仅限于插图和装帧,董桥笔下写到丘吉尔英文的纯正、蓝姆的甘美,或者伊萨克·沃顿的清冽,我都欣喜。不过最感兴趣的,是他谈论T·E·劳伦斯限印版《七智柱》的文章,《七智柱》的作者以“阿拉伯的劳伦斯”名世,这本书也被称为最后一部战争史诗。董桥告诉我们说,《七智柱》1922年试印。只有8部,1925年和1926年又各试印了100部和202部,都是不易得的珍品,他自己只收藏了一部1935年公开发行的首版,英国版同样是只有750部,装帧极尽豪华,乃至于劳伦斯印到一半就囊中羞涩了。董桥细细描摹这本书的每个细节,看得出爱之深切。甚至特意听阿拉伯作家细细讲解书中的情味。凑巧得很,前不久北京的中国图书网销售英文旧书,我也在仓库里面翻到一本1935年初版的《七智柱》,那是本美国版,不像英国版那么来得富丽,不过读了董桥的文章之后,我还是赶快把这本书翻出来又摩梭了一番,忽忽地就觉出一点悠长的意蕴来。
董桥引老辈人的说法,说读书人的四重境界:买要读的书,买想读的书,立誓读遍藏书,最后,专门买那些插画装帧漂亮的书。董桥自称已经要进入第四期了,我还年轻,细细念想一下,觉得自己居然四样都占上了那么一点。再回味自己每天对着那些装帧漂亮的小书痴望,不禁有些莞尔。
说了这么半天的书,临到最后,忽然想说一句话,也算是读了董桥的书之后一点小小的所得:如许好书,说来说去其实也是小事,更大的,还是人情。董桥笔下,不论舍巴特老派的小熊维尼还是杜赖克华美的《鲁拜集》,令他念念不忘的,其实是书里面所凝聚着的、那些不会再重来的时光。于是,董桥把最美好的文字和无尽的怀想,留给了伦敦的萧老夫子,留给藏书家I·S·P,留给名字像人一样美丽的李侬,留给这些陪伴他一起穿越了岁月的人。读者有幸,借了董桥的笔,竟也从这沉郁的岁月中撷取到少许馨香之意,便是有缘了。
推荐理由:董桥先生扎扎实实用功几十年,没有辜负签上他的名字的每一篇文字。本书在春节期间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广受专家、业界的好评和众多读者的追捧,首印万余册在短短两周内已全部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