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定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以探讨炎症机制在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135例房颇患者(房颇组)和120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CRP水平,用库尔特盯血球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淋巴细胞百分率(L%)、淋巴细胞绝对值(L)。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LVH)及左房内径(LAD)。观察CRP及白细胞变化与房颤关系。结果房颇组血中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房颇组(6.4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世英先生的几部著作对美学多有涉及①,审美在其哲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探讨张先生的美学思想,对于理解他的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讲,
所谓自然种类词,就是非人造的天然物质或事物类别的名称。普特南发展出一种马克思普克理论类似的自然种类词理论,其内部结构说、孪生地球论证以及范型、索引性和语言分工等基本